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避暑山庄优秀导游词(范文五篇)

2024-04-14 00:40: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避暑山庄优秀导游词(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避暑山庄优秀导游词(范文五篇)》。

第一篇: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袁绪霖,今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承德避暑山庄,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避暑山庄的大门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康熙皇帝亲题的“避暑山庄”四个大字。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的帝王宫苑,它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我们大家现在要依次排好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有名的皇家园林吧。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些宫殿,请大家绕过回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有名的四知书屋。皇帝上朝前后,都会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跨过曲桥,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闻名遐尔的热河泉。泉边上这块石碑,写着“热河”两个大字。因为泉水温热,又有上游的温泉水汇入,所以冬天也不结冰我们可以在这洗洗手男士洗手身体强壮女士洗手美丽动人。尤其是周围白雪皑皑时,这里的湖面却热气蒸腾,实为奇观。我们现在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有名的月牙河,你们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你们大家可以蹲下来往下看,你们是不是看到了像月亮一样的月牙,这就是月牙河名字的来历了。今天我们的旅程就到此结束了,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还能来避暑山庄游玩,我还做你们的导游好不好啊?

第二篇:避暑山庄导游词

1994年,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干隆六年(1741年)到干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

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导游词《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第三篇:避暑山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紫塞明珠”以及“钒钛之都”美称的承德。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既然大家能够从13亿人口中,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在我的家乡,相聚在这小小的车厢里,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我是石家庄红太阳旅行社导游员小红,为我们开车的是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十多年驾驶经验,技术十分娴熟,坐他的车您尽管放心。我和刘师傅将竭诚为各位服务,希望大家可以玩的'开心,游的尽心。

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避暑山庄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坐落于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故宫的八倍,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其营建历时近90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目前,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好了,我们也到了,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一起下车。大家先到这边集合一下,山庄的整体布局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我们一会将会看到。而我们眼前的这个面阔七间,进深三重的大殿就是宫殿区的主殿―“澹泊敬诚”殿。它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是清代举行重大庆典,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顶采用的是青砖布瓦、卷棚歇山式的建筑形制,整个大殿用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大家可以闭上眼仔细闻闻,看能不能闻到淡淡的檀木香。仅在殿外,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它的庄重巍峨,清幽典雅。接下来我们就去一窥它的内里。进入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帝的宝座,在宝座之上,悬挂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澹泊敬诚”匾额。“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其《戒子书》中也说了一句大家更为熟悉的名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年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匾额之下,宝座之后,,设有紫檀耕织图围屏,围屏由五扇组成,其屏心图案并没有采用皇室惯用的奇花异草、富贵吉祥等传统图案,而是以精湛的雕工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男耕女织、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景。163位农夫喜形于色,忙忙碌碌,处处洋溢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将这样一幅围屏放在皇帝宝座的背后,在其它宫廷陈设当中也不多见,可谓是匠心独运,从中也充分体现了一代帝王重农务本的国君之德。

各位游客,在避暑山庄的游览即将结束,我也不得不要和大家道声再见在这次旅途中,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返程一路平安,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篇:承德避暑山庄精彩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大家这次旅程的导语,由我带领大家参观避暑山庄!

在我国历史上,避暑山庄是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康乾盛世时期,皇帝每年约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住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从避暑山庄丰富的历史内涵来说,它又是一座民族和宗教的历史博物馆,是一部用特殊资料编写的清朝历史。

从文化价值来说,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山庄内各种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宇内大一统的思想。

在山庄里,汉族文化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吸收了其它文化的精华,呈现出绚丽多姿又融为一体的景观,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文化多元的特点,显示出避暑山庄在清代处于多民族文化的中心地位。

现在,承德已经迈步走向世界,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不仅属于中国,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赞避暑山庄这座优秀皇家园林是“集东方哲学思想之大成”。

从园林艺术角度看,康熙在建造避暑山庄时,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

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

可以说,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富有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园林实例中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五篇:避暑山庄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徐浚淇,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将要去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在去的过程中,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耗时89年建成。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去四个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占地10万平方米,是皇帝居住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湖泊区面积约43公顷,有8个岛屿,是个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碧草茵茵、林木茂盛,有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面积是全园的五分之四山峦起伏,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1994年,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承德避暑山庄又被国家批准为5a级旅游景点。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在你们眼前的就是承德避暑山庄,祝大家旅游愉快。

推荐专题: 优秀学生干部个人总结 优秀教师发言稿 避暑山庄优秀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