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吉林省概况导游词

2024-03-31 21:57: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概况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概况导游词》。

第一篇:吉林市概况导游词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市与省重名的城市。吉林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幅员面积24894平方公里,总人口422.8万人,有23个少数民族。

吉林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绕。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79立方米。

吉林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随处可见,松花湖和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景点。吉林市还是冰雪体育旅游城市,冰雪体育设施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城区内有两座滑雪场,多处旅游雪场。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地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经过50年的发展,吉林市已经成为以化工、电力等行业为主,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乡及乡以上);吉林市还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达到261万吨;市场流通日益繁荣,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230个,商业网点近10万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亿元。

近年来,吉林市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利用外资步伐加快,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投资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在载体建设方面,相继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吉林市把展现山灵水秀、风光优美的城市风格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造型别致的建筑物为点缀,从整体上提升了吉林市的城市形象。道路、桥梁建设成效显著,公用设施日趋完善,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园林绿化面积逐年提高,向世人展示了古老江城的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魅力。

吉林市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向未来,吉林市将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开放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立足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教育、科技基础,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工农贸旅协调并进,市县乡村一体发展,使吉林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到21世纪中叶实现城市现代化。

第二篇:吉林概况导游词

吉林简称吉,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长春――1个副省级城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脉连绵千米,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其西部的草原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是我国北方商品牛、细毛羊的主要产地之一。吉林省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中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较长而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风大,天气多变;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燥少雨多风沙。

在我国的东北,有一片土地,有巍巍长白山、辽阔黑土地,它就是“黑土地之乡”――吉林省。

自先秦开始,吉林省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了行政区域管辖之下,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为首都。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改为9省,吉林、间岛合并称吉林省。1949年,吉林省为东北6省之一,省政府在吉林市。1954年确立长春市为省会,沿置至今。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东南与朝鲜接壤,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中,吉林省就有48个,其中朝、满、蒙、回、锡伯5个民族人口比例较大。省内有多个朝鲜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朝鲜民俗会带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到吉林省的自然景观,最负盛名的还是长白山和吉林雾凇。“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景色宜人的长白山景区引人入胜。还有那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其中,以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让人受宠若惊。

推荐专题: 丹东概况导游词 吉林省概况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