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苏州古镇概况导游词

2024-02-22 23:59:0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古镇概况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古镇概况导游词》。

第一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灵岩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十五公里的木渎镇灵岩山,山上原为吴王馆娃宫旧址,原名“秀峰寺”,宋改“显亲崇报禅院”,唐朝称“灵岩寺”。以后成了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东晋末陆沅舍宅为寺,梁天监年间(五○二至五一九年)重建寺,并增建佛塔一座。寺的原有建筑除塔以外已不存在,现有建筑都为清末和民国时重建或增建。

寺座北朝南,西院为吴王宫遗迹。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相传现灵岩寺大殿即馆娃宫遗址。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朗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屉廊”。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屉”遗名。灵岩山顶花园,原是吴宫中的御花园。园中有月池、日池两口大井,西施常对井梳妆,以水为镜。据地方?记载,明朝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上镌“敕”字金钗一支,传为西施遗物。

灵岩山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藏经楼、钟楼、千佛殿、香光厅、香严厅等,灵岩山寺东院为塔院,有灵岩塔,原名“多宝佛塔”。塔建后多次兴废,其中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曾将该塔重建,明天启年间遭雷火毁其所有木构部分,成了一座砖壁套筒,从此人们即称塔为“空心塔”。塔为八角七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原底层绕有外廊,现仅存柱础和台座。塔身四面开壶门,其他四面设佛龛,佛像已多数失落。门位上下各层相闪,壁面设柱枋、斗拱,绕有腰檐架平座,现只能见其带焦迹的部分残体木骨,塔顶早废。塔内原为八边形,内室经后期改为圆形,昂首可直观塔顶。一九七七年对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并将民国时筹划修塔而备用的石佛,填补进各空缺的佛龛内。在塔内四层壁体内发现八面藏有函的暗室,其内物件已腐朽难认。在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修塔记载中,曾提及将明万历时所藏之函按原样藏于四层暗室内,还记载重建年代,由此证实该塔确是南宋遗构。灵岩寺以灵岩奇石得名,旧有“十八奇石”之说∶灵芝石、石马、石鼓、石龟、石躲、披云台、醉僧石、望月台、牛眠石、槎头石、佛日岩、石幢、石城、献花岩、袈裟石、猫儿石、出洞龙、升罗石,至今仍能历数种种。灵岩山上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是宋朝名将韩世忠之墓。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斥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因此被革去兵权。南宋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年),韩世忠逝世杭州寓所,时年六十三岁。十多年后,宋孝宗追封对为靳王,划灵岩山为赐山,亲自为他书墓碑,撰写碑文,此碑至今尚巍然矗立,上镌∶“中兴佐命定动之碑”,为碑刻中的巨制珍品。灵岩山香山溪北侧,有清朝诗人张永夫之墓。其墓碑与众不同,曰∶“再来人之墓”。张永夫名锡祚,生于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死于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与盛锦、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他一生困顿,但拒不受清官府所赠财物,饿穷至死。相传其死后十馀年,又来寻生前旧友,出金百两,还清旧日所欠乃去,这就是稀奇古怪的“再来人”之碑的来历。灵岩山南脚下有一条溪水,通向太湖,这就是著名的箭泾河,又名“采香泾”。相传为满足西施的需要,吴王射箭为线,开出了这条河道,宫女可泛舟香山为西施采香草。这条笔直的水道没有自然河流的迂回曲折,确像人工开凿。山脚下的石龟背上有足迹隐然,传说吴王射箭过猛所致。灵岩山寺镇寺之宝为唐寅书《落花诗》∶寺内有大小碑刻一百四十七块,系宋、元、明、清时所刻,另珍藏元、明清各佛经十部。

灵岩山寺著名祖师为印光法师,著名方太为妙真法师。现任方丈明学法师,八十馀岁,浙江湖州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第二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一条运河水泱泱,两岸尽是采桑娘。汗衫挂在桑枝上,上风吹过下风香。”这是水乡养蚕人独有的小调。绵延数千公里的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催生了两岸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苏州的蚕桑和丝绸文化,即是其中的主流文化之一。而丝绸商贸繁荣又得益于运河的开凿利用。

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顾问舒乙,在几次考察大运河后感叹,“运河已经与桑农的生活密不可分”,并“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是仅有的,仅存的,令人叫绝,令人特别珍惜”。今年75岁的苏州“原住民”诸星岩,原是浒墅关蚕种场里的工人。他告诉我们,江浙地区的蚕农大都举家生活在运河畔桑林中,祖祖辈辈就在运河水域两旁,种桑养蚕。“那时河道里纵横交错的全是运蚕茧的船只,阳光下,一只只蚕茧银光闪闪。”运河水滋养了桑蚕,蚕吐丝织成丝绸,再沿运河源源不断的北上或南下,经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海内外并名扬世界。就这样,影响人类历史的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在苏州以丝绸为媒,千丝万缕的交织出一片华彩。

大运河苏州段自春秋时开建,隋唐时基本定型。唐代以后,虽多次重筑、修缮、疏浚,但运河的变动不大。滔滔运河水不仅滋养了两岸桑蚕,更与城内河水融汇,一起构建了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城市构架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街巷格局。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沿着无数历史名人的脚步,曾数次漫步在“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上,看着《姑苏繁华图》中“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恢宏繁盛景象,透过旧时墨色跃然眼前。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穿桥而过,沿河两岸苏绣、绢扇、丝绸服装、桃花坞年画等店铺鳞次栉比,仿佛穿越了时空。

第三篇:苏州概况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苏州。相信大家来到苏州之后首先就会想,张继说的:姑苏城外寒山寺。那寺是什么寺庙呢?亦或者是白居易感叹: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能不能忆江南呢?

苏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长江三角中心。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拥太湖,北靠长江。由于靠近江海,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些都使得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天寒冷潮湿,夏天湿热多雨,春秋两季较短。

唐诗中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历史悠久的苏州,文化内涵深厚,悠悠吴地,中华之源流。

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此地建造都城。“七堰八门六十坊”,周长47里,八座路城门,八座水城门,此后苏州城址再未移动过位置,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20xx年苏州荣获全国首个古城旅游示范城市。顾颉刚曾说过:苏州城之古为全国之首。

苏州的美誉也真是不少,“鱼米之乡”“人文之邦”“丝绸之府”“工艺之市”。其中尤为人晓的就是水八仙了,茭白、莲藕、荸荠、茨菰、红菱、芡实、水芹、莼菜。碧螺春茶、太湖银鱼、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等更是闻名遐迩;评弹、昆曲和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苏绣与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粤绣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缂丝、玉石雕刻也都

苏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个古典与科技交相碰撞的'城市。古典的苏州体现在苏州的方方面面,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苏州居民楼房的颜色,基本都是一白一黑,显得对比强烈又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同样如此,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色彩,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所以被誉为“园林之城”。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同时也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周庄、同里等古镇完整地保留着明清居民的古朴风貌和特色。文人价值与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高速发展的苏州城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随着工业园区的建成,带来了巨的飞跃,倾时五年打造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已于20xx年4月28日开始运行,它是苏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目前,“一核四城”的城市格局已初具雏形,这是一次重大调整。苏州不仅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就骄人,GDP也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园区名列“亚洲十佳工业园”,苏州的快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受人瞩目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新兴科技城市。

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我一起揭开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西山景区位于吴中区西部的太湖之中。由西山、横山、庭山、叶山、柱山、香兰山、笠帽山、幢里湖、龙床、石蟹等20多个岛屿礁石及附近湖面组成,面积235.48平方公里。

西山景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规划以旅游为中心,以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古迹为内容,在群岛风光、植物造景上做文章,在现已开放游览的石公山、林屋洞两个景点之外,增建18个景点和18个散列景物。

目前国内最大的梅园要数苏州太湖西山了,“林屋梅海”现在的总面积超过了一万亩,梅树品种也增加了不少,除了大量果梅外,还有绿萼、玉蝶、朱砂红、胭脂红、铁骨红等三十余种。苏州太湖梅花节暨太湖之春旅游月在“林屋梅海”举行。

西山景区美在山水。山有峰、峦、岭、岗、壁、坡、壑、谷、崖、岫、坞等幽姿,水有湖、河、港、浜、渎、汉、潭、沼、涧、溪、池、塘、滩等逸趣,而山水本身的大小、高低、远近、前后、疏密、虚实以及多处的闭合、开放、收缩、重叠,形成山外有山、湖中有湖,从而又演化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景观。湖中碧波荡漾,岛屿错落,犹如翡翠置于银盘,清莹碧透,峦影空蒙,自成一幅天然画卷。

西山景区是绿色的宝库,百年以上的古树有香樟、银杏、白皮松、罗汉松、山茶、木瓜、樟树、椴树、桂花树、柏树、杨梅树、栗子树以及紫藤等近千棵。还产有柑橘、杨梅、枇杷、白果、石榴、桃、杏、梅、枣等果实。山坡坞地花果成林,湖滩岛侧芦苇掩映。

第五篇:介绍苏州的导游词

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把苏州城与这天堂相比,可见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了。

其实早在春秋吴越时期,苏州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格局。可是,在苏州民间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那么,这条平江路与古城苏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呢?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这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老巷一探究竟。

说到平江路,在苏州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重要的啊。一位在平江路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阿姨告诉我,早在宋、元时期,这苏州府原本叫做平江府。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就是800多年前苏州古城的城市地图。所以啊,在地道的苏州人心目中,平江路才是老大,这苏州城啊只能算得上是老二。

走在平江路上,踏着一块块被苏州古老历史细细打磨的青石板,真不清楚这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到底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啦。

最先来到的就是连接临顿路和平江路的悬桥巷。悬桥巷本是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子,却因为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宦官魏忠贤扯上了关系而被人们熟知。根据《吴县志》的记载,悬桥巷本名叫做迎春巷、员桥巷。后来,魏忠贤在巷内建了真馆,出于安全考虑修了座悬桥,小巷也就跟着更名为悬桥巷了。别看这悬桥巷只是短短的一段,这巷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更值得称道的是,除了魏忠贤之外,悬桥巷的历史还与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名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先让我故弄一下玄虚,答案马上揭晓。

悬桥巷21号、23号、25号就是一代名医钱伯煊故居,25号门口悬挂的镏金招牌上赫然写着“钱宅”两个字。

有人说:“苏州状元、御医多”,也有人说:“吴人疗病多神异”,这些赞美之词都说明了“吴门医派”如同“吴门画派”一样誉满天下。钱伯煊就是这样

一位吴中名医。钱伯煊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妇科专家。据说这位钱大夫曾经治好了一位东欧某国外交官夫人的不孕症,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们所在的这座钱宅历史悠久,确切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整个老屋都是在明代住宅基础上逐年改建而成的,其中最为古老的要算是主轴线上的第二进大厅了,无论是构架还是局部构件,至今仍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征。厅前庭院敞亮,砖刻门楼古朴典雅,上面题写着“世德流芳”四个字。

老宅当年曾经用作诊所。钱大夫在1982年离岗退休后,就回到了这间老屋颐养天年,直至去世。

推荐专题: 丹东概况导游词 苏州古镇概况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