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

2023-09-02 11:08: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

第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

今天,我们来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颐和园,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事项: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乱刻,不要乱丢果皮纸屑,不要随地大小便!

著名的颐和园主要是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多公顷。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大家必到的景点。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0公里。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大家看这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大家可以上下穿行。这是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大家来看!颐和园的大门,它称为东宫门。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

大家知道吗?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请大家过来,这就是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场所,殿内陈列着许多贵重文物。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请大家看,这就是十七孔桥,长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

这条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美丽的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860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今天的游玩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观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颐和园,祝大家愉快,希望大家能把游览颐和园的快乐心情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请走好!

第二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上老村位于乐平市区以东30公里的高家镇官庄水旁。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110户,620余人。村中现有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集中是其最大特点。

上老村古民居建筑艺术品位甚高,如大总祠“瀛公祠”门楼,用砖木石组合构筑,精致典雅又气势非凡,是江南“四水归堂”、也就是乐平民间俗称“禾斛斗”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此外,村中的其它10余座祠堂民宅,建筑水平均堪称上乘之作,到此考察的清华、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给予该村很高评价。

下徐村,位于距乐平市区西北20公里属塔前镇管辖,与景德镇市及浮梁县毗邻。宋初,徐氏从南昌迁入,现有460户,1700余人。该村头枕绵延苍翠群山,村前的溪河水清灵透亮,三座相望不远的清早期三孔石桥,连接下徐村至鲁丹街,直通景德镇、浮梁。

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20余座,其中以明初木构架功德“世科”牌坊与清中期复建的宋高宗赐建的“仁寿楼”最靓。“世科”牌坊和“仁寿楼”是以纪念该村北宋文进士武状元驸马徐衡所建。故有学者提名该村为“江南皇家驸马第一村”。

第三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具有人杰地灵美誉的灵地观光旅游,我是xxxx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黄,大家可以称我为黄导。

灵地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山区的平川沃土,是清流南部的重要集镇,灵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沉淀,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具有客特色的灵地祠堂参观游览。

在灵地,祠堂随处可见。但保存得较好的老祠堂仅有先瑚公祠堂、先珏公祠堂、世提公祠堂(这三座祠堂都在今灵地村)和世震公祠堂(在今灵和村),它们是先祖留下的具有特殊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宝贵遗产。灵地祠堂大多是明、清两代所建,先瑚公祖屋建于康熙晚期;先珏公祖屋建于乾隆早期;世提公祖屋则建于乾隆中期以后,世震公祖屋也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这四座祠堂距今都有2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了。其建筑规模、结构基本相同:祠堂都是坐东朝西,空坪上的外大门朝南,祠堂上下厅左右各有一个房间,上下厅天井左右各有一间厢房,上下厅两个大屋间左右各有2纵房间,每纵8间,上下厅左右各有过道来往于各纵房屋之间。每纵屋的东西两面各开一小门与屋外相通。现在我们先来去先雕公祠看看,大家看这是先雕公祠的花坛,花坛上有两株枝繁叶茂的罗汉松。罗汉松如虬如伞,翠绿如油,成为灵地村独特的风景线。这两株古树已有200多年历史了。

相传,有一年这两株罗汉松忽然生了虫,枝枯叶落,奄奄一息。当时在祖祠内读书的学子,见状大惊,为了拯救垂危的罗汉松,他们公推一位文章写得好的同学写篇祭文驱虫。但祭文焚化之后,并不见效,罗汉松叶落如故,于是他们去请教老师陈光晋。

陈光晋是清道光年间的举人,学富五车。他听了学生的话后,命将祭文呈上一阅。阅后,陈光晋摇头叹道:这样的祭文怎能驱掉蛀虫呢?于是他亲自动笔写了篇祭文,叫学生们拿到花坛焚烧。

说也奇怪,第二天,学生们到花坛上一看,罗汉松的叶子已由黄转青,那些蛀虫也无影无踪。从此,这两棵罗汉松越长越青翠。人们都说两棵罗汉是松陈光晋先生救活的。

这两棵罗汉松左右对称,株距10米,现在这两棵罗汉松已枝叶相连,形成合拱。树干比二人合抱还大,那枝叶一束束向上伸展,显示了它奋发向上的生命力。

97年曾不断有外商来买这两株罗汉松,最高价格是30万元。但先雕公有远见的后裔们不同意出卖,要作为祖传文物永远纪念。

下面我们来去其它三处祠堂看一看。(游客自行观看)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大家看那老祠堂屋檐雕刻得极为精美,那些年代久远的碑文,斑驳陆离,黯然无色;那些墙上、门框上张贴的对联承袭了无数的风雨,我们是否仿佛行走在时空隧道里,领略先人在岁月的长河里的无数起落;看看那些刀功精湛木刻窗花。屏风,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是多么的勤劳与智慧。

老祠堂给人一种古朴、大方的感觉。这样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物如今在国内或许另外难觅踪迹了。历史上,在一幢祠堂居住着同一家族的子孙,遇有红白喜事,大家不招而至,互相帮助;或有什么急难,合族齐聚大厅商议解决办法,无形中增加了家族的凝聚力,维系着整个家族的团结,尤其是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下面我们到灵地闻名遐迩的宏伟古建筑--土楼去看看。

传说,土楼是清流灵地第十二世祖黄子良所建据族谱记载,土楼大概建于康熙初叶或中叶,距今已有300多年了。土楼东西长44米,南北宽40米,为砖木结构,楼墙全用厚砖砌成。土楼内有房子100余间,紧邻楼墙四周的房子是两层的,楼墙砌至约7米高处,四周留一条宽约2米以上的“马道”(即四周可以来往相通的大走廊),小孩可以从楼四个角上的四座楼梯走上马道去戏耍。马道周围的墙上,每隔数米还开一弓形窗户,每面5个窗,窗户距离马道约1米多高。人们走在马道上可以透过窗户了望楼外景物。如遇兵匪为患,还可以利用窗户监视敌人和射击自卫。

土楼有两座大门,一朝北、一朝西。两座大门正中的`顶端,还有个方形比碗口还大的洞穴,直通马道。敌人用火或刀斧毁器朝下射击,保卫大门安全。大门的两块门板,约5寸厚,是质地最坚硬的木料做成的。

土楼在建筑上还有个别致之处,就是在缕的四周挖了一条宽5米,深2米左右的蓄水沟,使土楼易守难攻,更为安全。

看完了古老建筑,我们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天星池去玩一玩。天星池的面积约20余亩。相传是天上陨星下坠留下的窟窿。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如玻璃的镜子,蓝天白云、翠竹古樟、红花绿树倒映在池水中宛如一幅美妙无比的风景画。那古老的樟树横卧在水面仿佛是一位悠闲的老人在尽情地欣赏着微波荡漾的池水。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清早,傍着晨曦,勤奋好学的中小学生到池边晨读; 白天,一些钓鱼爱好者在池中垂钓;傍晚,我们在这里散步,呼吸清新空气,欣赏变化莫测的晚霞;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池边乘凉,消遣劳累了一天的疲劳。清代清流诗人雷可升曾赋诗赞道:

大地东流水,兹池契杳冥。

月疑双镜满,天与四时青。

岸阔牛羊小,源深气化停。

曾闻垂钓者,独坐见仙灵。

虽然几百年来从未见有甚第仙灵出现,但天星池确有许多奇特的地方。

奇特之一,天星池从未干枯过。1963年,清流灵地发生百年未遇大旱,不公无法插秧,而且饮水也困难,但池中泉水仍汩汩面来积水不干。

奇特之二,天星池放养的鲢鱼,小小的鱼苗,到了3斤重以后,鱼尾巴上便会长出一颗比黄豆还大的红痣(鱼越大,痣也越大)。而近两年来,1斤多重的鲢鱼有的也会长红痣。

奇特之三,用天星池的水用来做豆腐和米粉,其出腐率与出粉率,比用河水或井水做的要高得多。据说,过去曾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水缸,一个缸装满天星池的水;另一个缸装满井水,然后两面个缸加上盖。三年之后,打开缸盖一看,装井水的缸内,水上长满小虫,而盛天星池水的那个缸内,则水清见底。原因何在,有待遇于科学家们去解谜,但这三奇却是家喻户晓。

各位游客由于时间紧,我们的旅游行程就到此结束,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是对灵地旅游景点的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赐教。大家先回旅店休息一下,待会我们到李家农家乐去品偿独俱特色的鲜水鱼宴。

第四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早上好,我叫朱敏嘉,大家可以叫我朱导。欢迎大家来到“人间天堂”――西湖。我们即将开启西湖之游,我们要去游览孤山、断桥和三潭映月。祝大家旅游愉快!请大家不要乱丢果皮垃圾,乱涂乱画。

西湖这么美,当然有许多奇妙的传说。相传多年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它们在银河旁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玉石,它们一起啄了许多年,玉石就变成一块光芒四射的宝珠,这颗宝珠的光芒射到哪儿,哪儿的`树木就常青,花朵就盛开。后来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来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绝,于是就争抢起来。王母娘娘被打倒,两手一松,玉石就掉落人间,变成了金莹的西湖,而玉龙和金凤就变成了凤皇山和玉皇山,守护西湖。

大家向东看,那是断桥!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它十分有趣:断桥是北里湖与外湖的分水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看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就因此得名。

大家现在请向前看,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提,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

接着请大家上岛游览。请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洞,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月影、云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个,湖中的一个,就有32个小月亮了,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边上还有一座名山――孤山!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十分优美,一直被皇帝所占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诗,一副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自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结束这次西湖之行,希望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你美好的回忆里!

第五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xx的一名实干的导游,既然我姓孙,那么大家就叫我“孙导”好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猜猜是什么?对啦!就是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不过,我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在那里不能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一些文明礼仪,否则的话......哇哈哈哈,那可就要“人钱分离”了。好了,接下来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林园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架齐名的苏州风景名声虎丘、天平山石虎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呼,介绍了那么多,时间也飞快的过去了,眼看我们就要分离了,我孙导也恋恋不舍啊。不过,我会再次欢迎你们来玩的!记得跟我们火柴人俱乐部联系哦!

推荐专题: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