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阳概况导游词2000字(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洛阳概况导游词2000字(推荐6篇)》。
救苦殿(中天门到救苦殿一共518个台阶)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寺”,因此佛教的寺庙和道教的府观,最早都叫山门,后来寺院的建立发展到平地上来,寺院的“山门也就因为“山”和“三”是谐音,而发展成建立三道门或者是一座门三个门洞。在这里刚才我们大家在两个平台上休息,可能大家心里会认为那两个平台就是为大家休息而设计的,其实那是为了建立与中天门同一中轴线上的另外两道牌坊而留下的平地,等三道门都建成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为我们由人间向仙界的过渡地带。
救苦殿原建于唐代,清末时被火烧,甲申年又集资重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新殿。殿内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传称,太乙救苦天尊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当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口中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对於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八大古都当中历史最久远的一个,素有“九中腹地”之称。
洛阳是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由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20年以来,洛阳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称号。一直以来洛阳市都是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为主的重要旅游城市。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王朝都先后的在此建都。据历史文献记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晋、后唐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多年,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洛阳在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了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并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期,九个大鼎成了传国之宝,谁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个大鼎。后来武王伐纣成功,想把代表权力的九鼎运到当时的国都镐京,但是九鼎非常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洛阳城时,无论怎么搬,大鼎都不动。周武王就想,是不是上天暗示我把都城迁到洛阳呢,于是就决定把九鼎安放在洛阳,不料周武王却不幸病故,后来儿子周成王在叔叔周公旦的帮助下,在洛阳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表明已经完成了灭商大业,取得了天下。“定鼎中原”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现在洛阳城内的周公庙就是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建立大业,定鼎洛阳而建的,周公庙前的路也称为“定鼎路”。
据记载,先后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那么在这么多的朝代中呢?最为兴盛的'就是唐代了,唐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经济繁荣,国力也非常的强盛,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登上皇位年龄最大的一位皇帝在她67岁才登上皇位,年终时82岁,唐高宗时是皇后,中宗时是皇太后。中宗在位7年,后来她自立为武周皇帝,执政15年,改“唐”为“周”,史称“武周”时期,定都洛阳。在705年退位。
武则天14岁在长安入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正五品)当时唐太宗非常的宠爱她,并赐名“武媚”,没过多久就把她晾在了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他与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建立了感情,在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姑,但她一直以新皇帝唐高宗藕断丝连,李治的皇后本来就不是武则天,是王氏,那么他为什么后来又进宫了呢?就是因为当年王氏与萧淑妃争宠,挣得比较厉害,王后就招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那么后来武则天入宫之后,也确实的打败了萧淑妃,在入宫后的第二年就升为了昭仪,也就是二品,后来还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对昭仪这个位置又满意了,于是就动了当皇后的念头。后来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了一派,但最终还是被武则天给陷害死了。
洛阳是一个四处飘香的地方,尤其是在牡丹花会期间,满城皆是牡丹,到处弥漫着牡丹的花香。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产生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佛经,五代后唐时期作品。线条细腻流畅,文字清晰,图案规整,梵文佛经呈放射状圆形围绕在中心佛像周围。如此成熟的印刷作品,证明当时印刷术发展已臻于成熟。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两宋时期的制瓷工艺和瓷窑体系较唐代有了较大进步,其中以皇室用瓷为代表的五大名窑更是一改唐代浓重华丽之风,而以淳朴自然的单色釉取胜。唐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瓷窑遍地开花、分布广泛,宋代五大名窑河南独占其三,即北宋官窑、汝窑和钧窑。河南出土了为数众多的宋代瓷器,展柜中央的瓷碗就是鼎鼎大名的汝窑。
根据南宋学者叶的《垣斋笔衡》记载:“以定州白瓷器有芒而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然汝州为魁。”是说宋代统治者认为定窑白瓷不好用,于是命令汝州烧造青瓷供奉内廷,再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而道家主张“清净遁世,返璞归真”,所以青瓷在宋代盛极一时。
北宋汝窑存在时间只有短短20年,产品存世量极为稀少,由于在釉料中加入玛瑙,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造,因此器物釉面光洁如洗、温润如玉、浑厚天成,历代都奉为至宝,著名国画家李苦禅先生曾经评价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我们面前的这件汝瓷碗,虽然经过修复,但釉色饱满、苍翠,制作精美绝伦,也是汝窑的上乘之作。
展柜左侧是两件钧瓷碗,钧窑同样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也同样创烧于徽宗年间,它典型的特征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利用无法控制的窑变使瓷器呈现出独一无二、妙不可言的视觉效果。
瓷器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瓷器的种类涉及生活的多个领域,这组展柜中展出的是宋代不同造型和窑系的瓷枕,有定窑、磁州窑和宋三彩等等。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唐代和宋元时期最为流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的就是瓷枕,瓷枕可用作寝具、脉枕,也可以用作随葬,这件牡丹诗词瓷枕以牡丹花纹为主,配上清丽淡雅的诗文,书法流畅飘逸,随意中有章法,平淡中有灵气。
这一组保存完整的宋代瓷象棋,分别以黑瓷和白瓷棋子作为区分,字迹清晰,与现代象棋已无较大区别。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宋代时期墓葬大多趋于简葬,能够发现一整组完整的象棋棋子,可见主人生前一定非常嗜好象棋,才将一整组棋子放入墓中随葬。
唐代灭亡后,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仍以洛阳为都,北宋也以洛阳为陪都“西京”,金代洛阳为“中都”,但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洛阳逐渐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市的规模和等级、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程度相比商周、汉唐不可同日而语。这座象征着帝王理想的王者之里,曾经辉煌无比的丰都大邑像一座座高耸的封土一样,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一路走来,她承载着商周的定鼎中原、汉魏的文脉风流、隋唐的开放包容,一路走来,她饱经风霜,历尽了兴衰荣辱、城垣更迭。
今天看来,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回眸,而洛阳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推荐专题: 社会调查报告2000字 检讨书2000字 洛阳概况导游词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