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焦山导游词

2023-04-20 22:37: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山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焦山导游词》。

第一篇:焦山导游词

焦山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古炮台遗址】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健⑾笊健⒔继烀砣ε谔ü钩申鹘侵啤E谔ㄎ衷残伟当な剑孔畛ごξ 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

【吸江楼】

各位游客:从古炮台北面上山,随我漫步登上焦山东峰绝顶,我们来到了“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们又称它为“四面佛亭”。初创于宋代,明代弘治年间移建西峰顶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建于原址,四面塑佛像。同治十年(187年)沈秉成改建成二层八角形,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诗意,更名“吸江楼”。现楼为卫9别年重建。楼上的“江山胜概”横匾系沈秉成嫡孙、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于90高龄时所书。

请大家随我沿楼梯盘旋而上。大家看,这楼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我们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满旋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视野广阔,历来为观赏日出的好地方。宋代诗人陆游,登此楼观看日出后曾赞之为:水天皆赤,真伟观也。

【别峰庵(板桥读书处)―百寿亭】

各位随我由吸江楼向西,我们来到了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在这翠竹环抱的山助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

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还选。1984年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板桥书屋”4字,现勒石于庵左圆门之上。别峰庵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宋代高僧佛印法师写下“绝顶天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的诗句。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内,北侧有3间古朴清雅的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典雅幽绝。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内设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背木刻郑板桥当年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别峰庵出来,向西走,有一座用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南墙的内壁中间竖嵌着4条块石,刻着 100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宁,变化巧妙,因而有“百寿亭”之称。相传清末有一个姓范的善士,在游焦山时,发现焦山脚下到别峰庵的山道小径,非常崎岖难走,便捐款铺设了一条直达别峰庵的花岗岩山路。庵主为了感谢这位善土,便在此山道的中速建了这座凉亭以祝福善士。这就是“百寿亭”的来历。

【三诏洞―壮观亭―摩崖石刻】

由百寿亭境蜒南下,我们来到了“三诏洞”。三诏洞又名“焦公祠”,相传东汉末年焦光曾弃官进乱隐居在此。焦光学术高深,精通医学。他生活清贫,衣食简朴,以打柴为生,平时为周围渔民治病。当年汉献帝刘协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不愿和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第一次以妻生病为由,加以推倭;第二次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借口年迈多病拒绝。后人为纪念这位隐士,称此洞为“三诏洞”,改“樵山”力“焦山”。清光绪二十四年;焦光的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此洞。洞内塑有焦公座像,焦光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拿书卷,正襟端坐,仪态大方。

我们自三诏洞向东南走几十米,半山腰上的那座六角亭,就是明代所建的“壮观亭”,又名“坚柏亭”。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问的诗意。登亭可远眺长江。亭柱刻有3副楹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赵朴初登亭观景,写下了“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的诗句。

大家看亭旁的六朝古柏,苍翠葱郁,似矫龙昂首,顶天立地,自成一景。

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南下山,我们可以看到这陡崖峭壁之上,遍布历代200多位名家的诗词题刻,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的年代包括六朝、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字体有正、草、隶、篆等,内容丰富多彩,好似历代书法展览,为此焦山还有“书法之山”的美誉。

在众多的石刻中,其中最珍贵的是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的题名石刻真迹,词文壮丽,书法刚劲,现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附近的一块石壁上,还有北宋大画家米芾观看《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也很有名。西北临江有一块近代石刻,镌刻五言诗一首:“为废不平均,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这是中国律师协会,在1920年为废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奔走时,路过焦山留下的。

【华严阁】

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我们看到了位于焦山西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建筑,这就是“华严阁”。

华严阁以佛教《华严经》取名。请大家随我上楼,我们看到二楼厅堂正中挂有“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对联,点出了登楼观景的妙处。华严阁是赏月的佳地,最富诗意的“华严月色”与金山的“妙高赏月”同称胜景。赵朴初在此挥毫题写了“无尽藏”匾,“无尽藏”3字出自苏东坡在金山与佛印和尚参禅的禅语: “江上清风,山门明月,造物无尽藏。”3字寓意双关,耐人寻味。

我们下楼,可看到门北边花墙上嵌有“龙飞凤舞”4个大字,这是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相传每逢五月端午节,为了奠祭爱国诗人屈原,镇江百姓在此赛龙舟,“龙飞凤舞”4字就是对当年这热闹场面的描绘。

华严阁东侧有一小山洞,人称“安隐岩”,洞口石壁上嵌有苏东坡的石刻画像和咏赞焦山十六景的诗。

各位游客:焦山景观就游览到此,但愿这一切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二篇: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兴隆山导游词

兰州到兴隆山44公里,从兰州天水路汽车站坐兰州到愉中的汽车,票价7—8元一人,到愉中后从盘旋路找那些私人运营的小型面包车,15元一辆直接到兴隆山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兴隆山导游词,欢迎阅读。

兴隆山导游词

1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相传,在明初洪武年间,榆中县蒲家庄蒲阴阳,为了夺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国各地察访风水宝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见很多地方虽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巩固,所以不停地选又不断地放弃。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见西面的兴隆峡谷紫气氤氲佛光普照,一束龙脉徐徐从兴隆山谷腾空而起,不禁大惊失色,此地必出帝王!尤其仙人峰背靠起伏的兴龙山,面对高耸的栖云峰,内含腾飞之势,外有登天之举,谷中清流沿着山际涓涓而去,宛如玉带,三山低头,五峰朝供,此处作为墓地,可取得江山并保住千秋万代。

他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蒲阴阳当即进山,在兴隆山中盘亘数日,并在龙脉出没的地方为自己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的仙人峰怀中埋下一枚麻钱(古币),将来帝王必出自蒲家。

蒲阴阳还是不放心,又让自己略微懂得风水的儿子四处察访墓地。结果儿子也选准了这块地方,将一枚绣花针穿根红线扎在地上。第二天,父子俩一同到仙人峰察看选的坟址是否相同。儿子顺着红线刨开黑土,见绣花针扎于铜钱方孔之中,蒲阴阳十分高兴,吩咐儿子说:“儿呀,爹爹大限已到,没能给你留下什么财产,本人死后不能给本人挂一针一线,你若见到蛇打鼓、马摇铃、驴骑人,就把本人埋在这里,并且在本人死后一百日那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必定在金柱前洗漱。那时候,你朝着东方连射三箭,必将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业。”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不几天,蒲阴阳死后,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而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老人穿上了一件裤头。儿子便让村里人将灵柩抬到墓穴等待时机。没料到老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淫雨。这天天刚放晴,山后一个阴阳在谷中歇息,无意中将阴阳扇鼓压在一条蛇上,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这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他大为震惊,渐渐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赶马走来,脖胫里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想看看爹爹说的驴骑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见此怪事,蒲阴阳的儿子内心犯起了嘀咕,驴怎么会骑人呢?突然峡谷乌云四起下起瓢泼大雨,一农夫的驴恰巧产下一小驴驹子,农夫怕小驴驹子被雨淋坏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将老父亲葬在这里。可是挖开墓坑一看,里面竟然埋着三枚麻钱,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便再没有回家,按照爹爹的遗嘱,开始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但是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不是件容易事。天一黑,周围的山就像一块黑幕蒙在眼上。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这天红日刚出东方,他的妻子送来饭,见他住的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心疼地说:“你整天守在这里,让本人天天走几十里路送饭,本人走路不要紧,就是天天担心你会不会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没人照顾,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样了!”他的妻子边说边抹着眼泪,又接着说:“现在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照爹说的,照日头射上一箭我们大家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心想只差一日,也无大碍,便心急火燎张弓搭箭朝着东方连射去三支金翎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金柱子上。据说刚起床的朱元璋走到宫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三声巨响,第三支箭恰好射在金龙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必死无疑!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军师刘伯温,刘伯温掐指一算,连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

刘伯温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口子斩断脉气。最后刘伯温一直寻到兰州榆中兴隆山,见两峰系马衔山支脉,如龙飞跃,前有凤凰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深知,兰州历史上曾出过黄金,故又有“金城”之名。古代风水堪舆理论,将山与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类,以论地之吉凶。刘伯温断定兰州为一大都会,皋兰山坐南朝北,开八扇威屏,如大将屯军,黄河水自西而东,环绕而去,其形如玉带缠腰,水口紧锁,明堂开阔。太祖为秦岭山脉,千里来龙,千里结作,少祖为黄土高原第一峰马衔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势峻险,方圆数百里,终年积雪,雄踞陇右。其脉向东北而出,结兴隆山阴宅穴场,能产王侯将相、真龙天子,故曰“兴龙”,其脉向西北而去,结皋兰山兰州省城,与黄河水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兴国立都。刘伯温带几百号人凿挖兴隆山山石,取出栖云山半山的蜡烛(两锭黄金),确定兰州的黄金在兴隆山。进一步确定西北的龙脉便在此处,随后开始斩龙、伏龙。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间又会长平,一连挖了十几天还是原来的模样。

有一天晚上收工后,有个老士兵的烟袋掉在了挖取出来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寻找。听见挖开的壑口里,有人喊叫说:“快点长!快点长!老士兵把这件事告诉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禀报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便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个芦草根,士兵们将其斩为两段,芦苇中不断涌出鲜血,一直流到兴隆山峡河边,离峡水河边一指宽的地方有个牛蹄窝,血流到蹄窝中刚满就凝固住不流了。刘伯温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芦苇中的鲜血流到峡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有位当地老人讲了蒲阴阳儿子守父亲坟的事儿,刘伯温听后更是大吃一惊:“就因为少守了一天的缘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刘伯温还听到蒲阴阳临终前嘱咐儿女不要给他穿一针一线,可是儿媳妇不忍心,给穿了一条裤头。刘伯温听后暗暗窃喜,如若没有给穿那件裤头,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刘伯温听说了常有恶龙盘踞在兴隆山上,担心会留下隐患,便将恶龙的一条腿斩下,落在地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攀岩在半山坡上,颇像龙爪。现如今,闲暇时,邀朋友和家人去爬兴隆山时,还偶尔会听到其他游客谈论龙爪松,会有一些游客停在一棵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树前拍照留念,当人们抬头看时,发现它的树根真的酷似龙爪,深深地扎在山石中。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老少能详,“刘伯温斩断龙脉后,出现了这一道河谷,马衔山的水从分水岭被“榆七兰三”分成两股,有三分水从柴沟河流入了兰州汇入黄河,七分水分成两股从上庄、羊道沟和白家堡、红庄子、马坡、卧龙窝流下汇合在龙头峰一处,向峡外流向了榆中宛川河汇入桑园子峡的黄河内。

兴隆山导游词

2欢迎大家来到这!本人是你们的导游,本人姓x,大家可以叫本人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本人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兴隆山。由于天热,早上天刚麻麻亮我们大家就出发了。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高大耸立的松树像巨人一样挺拔着身姿,保护着兴隆山的一草一木,同时它们也见证了兴隆山风风雨雨的历史。

顺着石阶我们大家一点一点往上爬,鸟儿在我们大家的前方带路,溪水从山上的小瀑布往下流,溪水清澈见底,周围还有许多参天大树,路上真是欢快极了。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大家已经是满头大汗,于时我们大家找一块平地,平地上有2棵参天大树,我们大家挂上吊床,躺在吊床上,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滋润。阳光隔着树叶洒下来,照在身上无比舒服暖和,几阵轻风从身边拂过,让本人感受到一丝清凉和爽快,惬意极了。

我们大家继续往上爬,快爬到山顶时,本人也浑身顿感有力,加紧了爬山的步伐,终于爬到山顶了,本人在心底呐喊着。山顶上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几个金光大字,“站的越高,看的就越远”。往下望山脚下的商店、汽车、行人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此时虽没有“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无比的强大。石碑旁边还有一帘瀑布(山间的溪水就是从这个瀑布飞泻下去的),山间竞相开放着野花,让瀑布变得更加光彩照人了。

站在观云台上,好像一伸手就可触摸到朵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小猫,变化多端,形态各异。在下山的路上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像是在演唱优美的歌曲,几只小松鼠在林间小道上快活的蹦来蹦去,山下的野花在朴素中绽放着华丽的光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一个个小仙女在跳舞,蜜蜂嗡嗡就像歌手在唱歌。有机会本人还会再去游览兴隆山的。本人爱你,兴隆山。

第四篇:海棠山导游词

海棠山是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优秀景区之一。下面是关于海棠山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朋友 :

大家好!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是导游员 XX,很高兴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海棠山,愿意竭诚地为大家服务。海棠山,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西南22.5千米处的大板乡境内,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间山之余脉。它东西长 4.8千米,南北宽 3千米,主峰海拔715.4米。海棠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藏传佛教黄教教派的艺术名山。人们称赞山中的奇松怪石可与黄山相媲美,山中的摩崖造像是 “中国东方藏传佛教中心”惟一幸存的珍贵文物群。相信朋友们到此一游,定会不虚此行。

根据景区的资源分布及其特征,我们将其划分为5个景区。它们是摩崖造像景区、松韵风涛景区、云落碧水景区、霞起青山;景区和峰峦迭峰景区。每个景区内又往往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珍贵的人文景观相互依托、相互映衬,使大家有 “一箭双雕”之感,这也正是海棠山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请朋友们在下面的游览实践中,进一步地去理解和体会。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海棠山的山门。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山门的整体构造是一个 ”佛“字。这里还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普安寺佛光普照接八方游客;海棠山奇峰景秀迎四海宾朋。那么,此山为什么叫海棠山呢?海棠山是蒙古语”亥台音兀勒 “的音译之误。”亥台“,蒙古语意”墙垛“(或”瞭望台“),“兀勒 ”意为“山”。该名称源于清朝初期。1629年,蒙古兀良哈部之善巴,降于后金有功被封为镇国公,居住在国华乡后官营子。台山距官营子 9千米,自然成为镇国公府北边的一大天然屏障。因此称山为 “亥台音兀勒”,即“亥台山”。“亥台山”用蒙语译音为 “海棠山”,在文史资料中有明确记载。有人从山名的字面上误认为山上必有海棠花,实际山上一朵海棠花也没有。山门正中横柱上,镶嵌着溥杰亲笔题词“海棠山普安寺”。

我们进入山门后第一个景点便是普安寺。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第二大寺庙(最大寺庙瑞应寺),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建国前夕,历经 270余年,有六代五位**相传。他们多次赴京规见清朝皇帝,讨封号;并去西藏向达x喇嘛、**大师取经学法。由于清王朝倡导 “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寺院建筑依山势布局,殿字楼阁精巧恢宏、壮观绚丽,寺内雕铸塑画及众多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烟火鼎盛时期,喇嘛多达1600多名,寺内经声朗朗、终日灯烛辉熄。普安寺的一世**是蒙古人巴雅斯古朗。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蒙古语称措钦大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亲赐的有满蒙藏汉4种文字的匾额。大雄宝殿的结构与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殿内供奉有13面千手千眼白伞盖佛母像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塑像以及三世**像、大威德金刚等7尊密乘金刚佛塑像等,另外,还置有二世**和四世**的“舍利塔”、(大藏经)、(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圣物。大雄宝殿前台下为庭院,正北有法相僧院(萨尼特扎仓)大殿,西南有密乘僧院(阿克巴扎仓),东北为时伦僧院(丁克花尔扎仓)等。除上述大型建筑外,还建有龙王庙、玛尼庙、关帝庙、舍利庙、玛泌护法寺、禅洞、白塔和**宫……可惜的是,这片宏大的古宗教建筑群,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遭到破坏,1976年被毁于一空 “游人对此,曾伤感地说:”何处去寻法铃声,只闻泉水响丁冬!“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1995年修复了关帝庙、龙王庙,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复建措钦大殿,2002年10月竣工,2003年正式向游人开放。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造像之一。它们集中展示了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的动人风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迄今,慕名来此游览者络绎不绝。普安寺还培养出很多学识渊博的喇嘛,如写出历法的却杰巴力吉尼,精通蒙、汉、藏、满4种文字的玛拉哈格西,著名画师额尔顿扎卜、吉言仓等人。这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沿着16华里的登山步道,来观赏海棠山除了精美的寺院古建筑艺术之外的另外两大景观 :鬼斧神工的摩崖造像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中国一绝“。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章嘉**率其弟子来此传佛,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己有 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 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 30厘米。3米以上的造像有30多尊。在造像雕刻艺术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晚唐风格,采用了阳刻、阴刻、高浮雕和龛内浮雕等多种手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融汇外来艺术营养,创造了富有民间传统风格的摩崖造像群,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艺术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束光芒耀眼的新卉。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辉。这一造像群,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

朋友们,大家随我来,请大家在登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们已经来到了佛雕造像群区。在岩石峭壁上,错落有致地雕刻着十尊摩崖造像。看眼前这幅关公造像,骑马持刀威风凛凛,在浮雕造像的上下左右还刻有满、藏两种文字的楹联并涂有彩绘,历经二、三百年不脱落不褪色,特别是雨后观赏尤为鲜艳。海棠山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天设地造的奇景更是层出不穷。古松怪石千姿百态,山花碧草争奇斗艳,云海日出别有情趣……朝夕变化无穷,四季景观各异。大家请看:关公像前的石缝中生长着两株400余年的并立古松,它们形影相伴,刻刻不离,象十对孪生姊妹,故名 ”姊妹松”。我们再往高处看,那里有一幅3.5米多高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雕像,他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结跏跌坐,两手持着甘露宝瓶。他是我国民间尊奉的大佛之一,为净土宗信奉的主佛,密教则称作 “甘露王”。佛经上说阿弥陀佛能接引信徒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称之为 “接引佛”。(大无量寿经)中有载;遥远时代中,距镜光如来或燃灯古佛 53代时,曾有一位叫“世自在玉如来 ”的出现世界上,二位国王在他的教示后,深发道心舍弃王位出家为僧,取戒名 “法藏”,他决心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净庄严的佛园乐土。世自在王如来把 210亿顷土地给予了他,他终于大彻大悟,实现了自己的宏愿,成为西天极乐世界的教主。在观赏了上面两幅造像后,我们又来到宗喀巴雕像前。这是又一尊颇有代表性的大佛造像。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原名罗桑扎巴,为青海省涅中县鲁沙尔镇(今西宁塔尔寺所在地)人。“宗喀”是指青海湖以东涅水流域,藏族人为表示对他的尊敬,所以不呼其名,而称之为宗喀巴。他是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在西藏佛教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 “第二佛陀”。他生于元代末年官宦人家,父亲鲁布木格曾任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之职,母亲兴萨阿却。他兄弟姊妹 6人,他排行老四。他6岁时,曾受顿珠仁钦密法灌顶获密号顿悦多吉。7岁从师于顿珠仁钦受沙弥戒,法名罗桑扎巴。在化隆夏琼寺依师学经,在良师教育指导下广学经论和密法。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为后来的藏文、密法和显教经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72年,在他 16岁时与其他僧人结伴到西藏求学深造。1373年至1374年在聂塘第瓦仅寺(极乐寺)专学“慈氏五论”;而后又从师于萨迦派大师仁达瓦学习显教的几部重要论书。以后,在佛学诸多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绩。1400到1409年是宗喀巴宗教改革的10年。他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制定戒轨,提倡遵守戒律,要求弟子僧侣严格遵守戒律,反对僧人追逐利禄、操纵权势和生活放荡不轨,鼓励少欲知足,清净自活。

二、提出完整的振兴佛教理论,撰写出许多有关理论专著。1409年(明永乐七年),他在拉萨东25千米处的旺吉尔山旁主持修建了甘丹寺,是他和格鲁派弟子们常住的寺庙。1416年,宗喀巴弟子嘉央却杰在拉萨西部修建哲蚌寺,1418年又修建了色拉寺,从而成为黄教历史上的三大寺,闻名天下。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病逝于甘丹寺,享年63岁。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半山腰。这里是“通遥石”。大家请看:这块巨石下面只有三点轻轻支撑着,巨石形如一把大椅。“大椅”能坐10多人。周围的树木,有如各色花伞在为“椅”上的游人乘凉遮阴。过了通遥石,前面就是“通天洞”和“夹扁石”。走过这里,距喇嘛洞山的主峰就近在咫尺了。海棠山不仅以寺庙、摩崖造像等佛教文化人文景观闻名中外,而且自然景观也非常引人入胜。您看映入我们眼中的“雄鹰石”、“蛤蟆石”、“济公帽石”、“震山龟石”等等,不但栩栩如生、形神兼肖,而且还都有着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这块位于喇嘛洞山坡上的蛤膜石。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经常遭受虫灾。有一年天大旱,虫灾严重,农田收成濒危。大家正在心焦如焚之际,一位白发仙人来此,他手指青山口念咒语,霎时间漫山遍野成了 “蛤膜世界”,只见成群结队的蛤膜奔向田间,各个张开大嘴,将田间的害虫吃进腹中,虫灾解决了,青苗保住了。接着白发仙人又口吐一气,化作满天乌云,顷刻间降下两个时辰的大雨,随之旱情也解除了。仙人临行前,将山坡上一块巨石化为巨大蛤膜造型面视田野,用以镇伏虫害,使这里永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是喇嘛洞山的一处高峰,海拔460米,这里的石缝中生长着 500多年树龄的长寿松、迎客松、卧龙松和阴阳松。与长寿松木目媲美的是它旁边的龙盘石。传说海棠山地区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几经变迁抬升,海水退走时,龙王的一个儿子留恋这里的美丽风光不愿随父迁走,便化小身形藏在一块巨岩缝里。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便将龙子化为这块藏头缩尾的龙盘石。

游客朋友们,我们站在这里,可以放眼远眺,这时,其它四大景区的秀色便可一览无余。峰奇石怪、林木茂密的峰峦叠幢景区使您深感别致;中部的霞起青山景区云飞山色、姿态万千令您神魂飘逸;沟深壑美、烟雾缭绕的云落碧水景区让您美不胜收;而多奇花异卉、四季景异的松韵风涛景区又会把您陶醉得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各位朋友,我们又来到另一尊巨大的雕像前面。它高4米,头顶王智宝冠,结跏跌坐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上,左手持宝钵于胸前,右手伸直下垂作 “触地印”,其姿态安详,雕工精美,堪称一绝。这就是海棠山另一尊具有代表性的石雕造像───佛祖释迦牟尼造像。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逝毗罗卫欧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之子,名乔答摩·悉达多。后6世佛教徒尊称为 “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等。他的生活时代约为中国的春秋时期。相传,他诞生于兰毗尼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的罗美德),自幼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净饭王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他长大后深感人世间充满苦难,变化无常,即于29岁时离宫出走。6年后在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并在鹿野苑为弟子们第一次说法。此后45年中,辗转于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广泛讲经传道。80岁时,在据尸那迹圆寂。于是佛教界有“八相成道”和佛祖“四大圣迹”之说。其遗骨(舍利)被分成8份,在各地建塔供养;他的有关资料与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佛经三藏,成为后来佛教徒们的”教科书“。

我们沿着石阶下行,一路上您还会看到喇嘛修炼的禅房,未来世佛弥勒造像(在267尊中最大雕像)、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文殊菩萨造像、药师佛造像、大黑天佛造像和三头六臂的马头金刚造像等。众多造像的刀法精湛,工艺高超,神态各异。每尊造像的表情亦各不同,装饰衣着精彩纷呈,就连手中所持法器也都形象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在我们即将游览结束时,我还得多说一句。近年来,海棠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各部委领导多次来此视察,将这里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曾接待世界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更为可喜的是,在开发了”众生奔佛景区“后,又不断开辟了”悟墙石“、”千年松“、”长寿凳“、”观音洞“等新景点和”百亩果品采摘园 "等活动基地。今后,将更为丰富游人的视野和活动内容。

由于时间所限,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愿这里的每一尊佛的雕像都带给您一个美好的祝愿,每一处风光都永驻于您的记忆中。海棠山永远欢迎您的光临。

第五篇:大伊山导游词模版

大伊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伊山风景区,我是景区解说员***,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景区情况,大伊山位于灌云城区,占地5平方公里,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是省政府确定的苏北第三条旅游风景线中的一个重要景点。1999年被评为省二级园林,2004年已通过国家“3A”风景区验收。

大伊山的景观有四个特点:就是古、幽、神、奇。

首先给大家介绍大伊山的古。大伊山,它诞生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了,它有12座山峰组成,方圆15华里,最高峰海拔226.7米。是省域内南京以北所看到的第一座高山,素有淮平川第一神山之称,大伊山因“华夏第一贤相”、我国美食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晚年曾隐居于此而得名,还有种说法是子游奉孔子之命到此山上向居民讲授诗歌、礼乐,结果使这里弦歌之声不断,人们为纪念他,故名言山(子游姓言名偃,吴国人),由于言、伊音相近,久而久之,便演称为大伊山了。

前人曾用“远望像蛾眉,近看如螺髻”来描绘大伊山的秀丽。如果站在灌云境内的小柴市附近向西南眺望,或从大伊山西南五公里以外的地方向东北观望,大伊山就仿佛一位仰卧在席梦思上的高髻美女,若有所思。头、胸、腹、足等肢体俱全,部位分明,并随季节的变化不断变换自己的服饰。传说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流地区洪水泛滥,尧派鲧治理水患。鲧采用筑堤设湮的办法治水,没有堵住。天宫一位仙女心地善良,体贴民间疾苦,也投入到治水行列,并从天宫偷来了名叫息壤的宝贝帮鲧治水,但由于水势过大而未见成效。因治水无果,鲧被舜派人亟于羽山(现东海县境内)。天帝得知息壤失落于人间,十分生气,也命令手下的雷部正神把这个盗窃息壤的仙女击毙,尸体便坠落在羽山东边的大海里,变成了一个岛。后随时间变迁,海水退去,这个岛便露出了仙女的体态,成了今天的大伊山。她头上的髻髫落到我县境内的小伊乡,变成了小伊山。

在大伊山东侧的青风岭上,有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新石器时期的石棺墓遗址,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具有同等的价值,大伊山上还有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梅鹿石岩画等。

大伊山的第二特点是幽:山林幽静,环境幽雅。有各种植物上千种,珍稀植物数百种。不但改进了大伊山的空气质量,也造就了幽静的环境,有的有观赏价值,有的极具药用价值。相传李时珍、孙思邈都曾到这里采过药。现在我们看到的香樟树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我们这里比较珍贵的树种,俗话说香樟不过江。香樟树能在我们这里生长实不多见。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是新华园,它建于2003年4月,是由灌云县新华书店的职工为了美化大伊山而捐资兴建的.新华园里种有:碧桃、垂柳、小叶女贞等观赏苗木。每当春意融融、山花浪漫季节,此处是一处必去观赏的景点。大家请看游步道旁边的这个竹子,它就是金镶玉竹,是我国的四大名竹之一。原国家邮电部于1993年发行的四枚竹子邮票中的第二枚,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

大伊山的第三个特点是神。许多美丽的神话遍布大伊山的大小景点,比如:“盘丝洞”、“濯垢泉”与蜘蛛精的故事,龙王、龟石与通天河的传说,“石佛寺”、“古佛寺”、涉及到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孙悟空、如来佛主、观世音菩萨和唐僧等。再如:“白云洞”又名“白龙洞”,与六月初三小白龙探望母亲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栖龙洞,洞长约150余米,高3米,是一处极具旅游观赏开发价值的洞穴,过洞即达伊山南峰的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伊山南峰,以其奇特的岩洞奇观,斐声淮海大地,名播海内外,每逢晨曦禄露或夕阳西下,便可见烟岚出洞,丝丝缕缕,连绵不绝。或有时白云萦绕,雾霭悠行,渐入洞中。故当地有“出云雨,收云晴”之说,已成为当地百姓天然气象预报点。当地民谚有:“出云成线,收云成片”,“早上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春云雨、夏云热,秋云风,冬云雪”。这些原本与此洞的地理位置、风向水况、气温气压有关的自然现象,经过民间加工整理便有了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时,伊山及附近先民常受水旱灾害,生息艰难,人丁不旺。隐居于此的商相伊尹,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美食家、食疗家,而且精通医学、政治、军事和天文学。他观天象、察阴晴,指导民众择时种植。因其对气候的研究把握十之八九,深受当地农民的爱戴,但却惹恼了执掌东海国水旱风雨的傲龙太子。它一怒之下,竟使东海国三年大旱,颗粒无收。伊尹以百岁之躯,率民众祈雨告天于卧龙岗星象石。虽然傲龙太子不予理睬,却感动了东海龙王的三公主---白云仙子,它偷了哥哥傲龙太子的降雨旗,号令即下,大雨倾盆,东海国大旱顿解。傲龙太子怒告其妹违犯天条,龙王怜爱小女,不愿处以酷刑,欲贬白云仙子为凡人。白云仙子不愿意为人,愿以龙身化为云雨,永驻伊山白云洞,甘愿为东海国人民行云施雨,造福一方。龙王准其奏,临行时,白云仙子向其父索得水晶种子、白雪岩液、两瓶仙水,驾云东海国上空,他将水晶种子撒向牛山附近,便有了今天的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誉;她将白雪岩液倾注在赣榆县境,便有了今天班庄雪花白大理石的矿产;她将一瓶仙水注入灌河之南,便有了汤沟大曲的母水;她将另一瓶仙水注入灌河之北的伊山边,就有了茯苓泉酿造上乘曲酒的源头。自此白云仙子居洞中朝出暮入,为东海国从古至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盛,尽到了一方神圣的爱心善行。东海国人民为感谢这位舍弃神位、造福一方的仙子,在伊相的倡导下,于白云洞建凌仙阁,并于洞中塑了一尊神态端庄、仙颜圣洁的白云仙子像,四时奠祭,香火日盛,民间又加上禳灾去病、赐福生子的传说,一度使白云洞香客不绝、极盛淮海。

好了朋友们,大家请看:这块石头是不是很像青蛙呀?其实它是一只月宫里的蟾蜍。我们都知道月宫里的主人嫦娥是海州人,每年她都会下凡来和吴刚相会,而月宫中的玉兔、蟾蜍不甘寂寞,也下凡来欣赏美景,玉兔落在锦屏山,而蟾蜍则留在大伊山镇山守护。因蟾蜍外貌丑陋,故人们把它美称为蛙石。

这体现了大伊山的第四个特点--奇:大伊山是一座奇山,一是奇在石上,有各种象形石,如:有形如人头的老人石、形似青蛙的蛙王石、还有狮身人面石、象石、飞来石、鳄鱼石、龟石等,栩栩如生,应有尽有,可以说是石头的动物世界。二是奇在岩画上,有各种石刻,星罗棋布,如省政府定为重点保护单位的梅鹿石、还有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星相石、海船石、美女石等;三是奇在山洞上,有各种洞穴二十多处,如八一洞、六一洞、神仙洞、白云洞、盘丝洞等,每个洞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个洞都是无价之宝,面积仅有五平方公里的景区内藏有这么多的奇洞即使是在名山上也不多见。四是奇在岩崖上,有各种奇崖,不仅颜色奇而且形态奇,有红色崖、青石崖、黄色崖等五彩缤纷的崖,还有升仙崖、望夫崖等,令人不禁惊叹自然的神刀鬼斧。五是奇在植物上,大伊山有植物种类近千种,珍奇植物上百种,如本地特有的金镶玉竹、生长非常壮观的香樟树、形似母子的母子松、荣获省第九届陆羽杯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卧龙云雾茶等等。六是奇在水上,虽然大伊山水资源不是太丰富,但老龙涧远近闻名、飘儿井极富传奇色彩、茯苓泉水让人陶醉,还有人工开采的后形成的侍沟湖清澈见底,大伊山的瀑布也是一景,由于大伊山峰多、涧多、雨后的大伊山成为彩虹瀑布的世界。

现在,请大家逆老龙涧而行,再去看看那狮身人面石吧。大家都知道埃及狮身人面像吧,它是人工雕刻的,而我们大伊山狮身人面石是天然的,它是一个单头双身的狮身,从我这个角度看,这个狮身头小身体大,是一只雌狮,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头大身小的雄狮,朋友们,现在若你们能同时看到雄雌二狮的话,那你们今年就能财运兴旺,心想事成。

朋友们,我们再去参观石佛寺吧。这里就是被称为“淮北无双寺”的石佛寺,它位于被誉为“淮北第一神山”的大伊山东山腰间,它三面环山,一面朝阳,北靠观日峰。

旧时石佛寺,朱红色围墙内,很远就望见露出三层翘檐建瓴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沿老龙涧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天王殿排列两边的是四大金刚,居中弥勒佛笑迎来者。天井中高大的石香炉,香火袅袅。两侧排列有序的庑殿厢房十多间。殿内供奉释迦牟尼石像,为质地坚硬的大理岩矾石雕琢而成。两旁佛坛一字摆开的十八罗汉,是大伊山石凿成的。

石佛寺寺名取义于东晋佛教禅宗高僧“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寓佛陀推因及果,劝人作善,超度众生之意。它历史悠久,距今已七百多年了。

据传石佛寺开山僧印空少年出家,在安徽九华山广学内外经典,后来因日夜为《大集经》作注释而积劳成疾,四处寻医,皆不能治。一日,他云游到黄海边上的大伊山时,凌晨盘坐在一棵古柏下打禅,忽感眼前一亮,一尊大佛立于半空中,口曰:“愿自宽情念,勿以忧自伤。”印空在心中背诵此偈,突然感觉病痛有所好转,顿悟这里原来是一块佛门净地,于是他立志在此建佛寺。他四方化缘,历尽艰辛十余年,筹募建寺银两,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建成了大伊山石佛寺,后人称印空为“石头和尚”,寓其意志如石之坚。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称帝,国号为周,于次年(1355年)调东海之师,与元王朝海州守备特穆尔布哈血战大伊山。石佛寺因此遭兵废。明洪武十年(1377年)僧广顺重修,二十四年归并海州时雍坊大慈寺(旧名大悲寺),二十五年僧广安复建,后数度兴废,终毁于日寇战火,酿成百年憾事。

今日石佛寺,是参照镇江金山寺的式样,由释法来大师主持重建的。不久,石佛寺将再闻晨钟暮鼓,恢复以往的鼎盛,遍及海内外的信众将来此朝山进香。现在我们休息半小时,大家可以自由地去烧烧香,许个美好的心愿或买点小纪念品什幺的。半个小时后我们继续再游览下面的景点。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参观这块龟石,远古时候,海州府大伊山境内,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龙王爷经常兴风作浪光顾这里,可老百姓却遭了殃,百姓在镇南旋桥建座天原宫,祈求天原娘娘保佑一方平安。一日,通天河曾驮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老乌龟游到东海,见岸上百姓受河水煎熬,十分同情,就请来师弟鳄鱼精,共同想办法制服洪水,铲除百姓灾难。第二年端午节,天空骤然狂风大作,飘泼大雨一连七昼夜不停,陆地白浪滔滔,水雾连天,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老乌龟和老鳄鱼带领众兵将,跃入惊涛骇浪之中,老鳄鱼张天血盆大嘴,猛吸洪水,他们大战半个时辰,终于吸干了洪水,战胜洪水后,老乌龟和老鳄鱼命众兵将撤兵,他俩连续留在山上镇守,从此大伊山便留下这石龟和鳄鱼石两个胜景。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卧龙岗参观星相石岩画。大家看到的左边的这些茶树,它就是我们大伊山卧龙岗云雾茶,它在江苏省第九届“陆羽杯”名特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与太湖碧螺春、茉莉花茶并称为江苏省三大名茶。

朋友们,在我们大伊山的北面还有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盘丝洞呢。《西游记》中记载,唐僧取经路过一山,峦山高耸,地脉深长。山中有一洞,名曰盘丝洞。洞中有七个蜘蛛精变成的妖女,她们把只身一人前来化斋饭的唐僧骗进洞里。便解开上身罗衫,露出肚腹,各显神通。一个个腰眼中冒出丝绳,迸玉飞银,将唐僧牢牢捆住后。妖女们便到山下濯垢泉沐浴,准备浴后回来蒸煮唐僧肉吃。正在嬉水时,猪八戒赶来窥探,将她们罗衫尽情抢将而去。孙悟空便趁机救出了唐僧。

其实,这个盘丝洞,它就在我们灌云县的大伊山上。原名叫蜘蛛洞,古往今来远近闻名。它是个天然山洞。洞口朝南,洞内曲折幽深,阴暗潮湿,深约数丈。内有许多小洞,通向左侧一个大洞。这个大洞啊于1961年被改为军事设施,经过挖掘成为人防工事,故改名六一洞。

据记载吴承恩于明嘉靖年间来海州。当时他有二个目的,一是到大伊山访友游览大伊、云台诸山,搜集素材。二是到大伊山南边20多里的刘园,为老友刘关农与妻孙氏合葬写墓志铭。因此吴承恩头一站路,沿着盐河到湖坊镇下船,先在刘园刘关农家住了几天,待墓志铭写好后,又乘船只来到了大伊山。

并由大伊山的好友徐谧陪同游览了山中的风景名胜,当然作为当时远近闻名的蜘蛛洞,他是理所当然要去实地察看的,于是蜘蛛洞的悠远和蜘蛛怪的传说激发了吴承恩的创作灵感,他便以大伊山蜘蛛洞和洞下的桃花潭为背景,在《西游记》第七十回中描绘了“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的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也为大伊山的盘丝洞抹上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参观卧龙岗岩画。

卧龙岗岩画位于大伊山中部,海拔约50米的山间台地上,这里山体环抱,古木参天,青竹翠蔓,流水潺潺,有一块巨大的青石板,据说还和三国刘备有关,相传当年刘备路过此处,解鞍少驻,竟留恋忘返,坚持夜宿其上,故留下了“卧龙岗”的美称。

1986年,在这块巨石上竟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所在。大家请仔细看,在这10平方米的石板上(东部较集中)钻凿有两个大圆窝,它直径有22厘米,深10厘米,间距275厘米,是呈南北方向的。在这两个大圆窝旁,又钻凿一较大圆窝,周围有6—7个相离的小圆窝相围绕。它们大若拳头,小若鸡卵,其中有的排成梅花状,像一只只巨大的“兽爪印”,这整个画面中除了两个大圆窝和一些零星小圆窝为独立体外,其余大多则是结构单一的圆窝组合图案,没有圆窝相交、相切或相含的现象,被称为“神秘的无字天书”。

于是学者涌集,游客如云。人们面对这尤如“天书”般的青石板,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古大伊山是外星人的秘密联络点,那些圆窝窝是外星人的联络记号。但考古学家则认为,这是祭神用的祭台。传统的解释是太阳的标志。天文学家说是商代的星象图。而社会学家却认为,此用来祭祀祖先用的,那些密集的圆坑,正是举行过多次祭祀活动的痕迹,这块大石本身也被认作是社神石,它反映了大伊山先民在地母崇祀方面的热心和执着,乃至愚昧中狂热的崇拜。好了,关于星相石的讲解就到这里。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烈士陵园参观,烈士

推荐专题: 丽江古城导游词 英语导游词 焦山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