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浔古镇的导游词(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浔古镇的导游词(范文6篇)》。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每走一段,就有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幸。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在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的第二个部分――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周围有我们江南人比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长期侵蚀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所谓的水滴石穿也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现在太湖石的开采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枪打孔制成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用太湖石来装点院落时就要当心咯。说到太湖石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可以跟上面三块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阮元的故物,后来被刘承干以五百银圆的价格购得,置于藏书楼的花园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嘉业楼四周是没有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这个设计正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可见当时楼主在书楼的设计上可谓是意识超前咯。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一九二四年建成。前后历时四十年。小莲庄占地二十七亩,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先参观一下小莲庄中的建筑部分。大家现在看到得是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边的这座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就请进入厅内一探究竟。大家可以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顶上有一个倒扣的斗?不用说另外一边肯定是倒扣的升,这就是升斗厅得名的由来,相传,当年园主特别喜欢结识有才之人并且也特别的会识人,每每有文人来园内做客,酒过三巡以后园主就会把他自己认为学识渊博的人请到斗厅内品茶作诗,比喻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能在升厅里面喝茶了。
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浔生丝大户。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览。
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当中,周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牌坊上的石刻以“状元及第”、“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配上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的瑞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恩,听到了不少答案,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下马石”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下马用的。大家再看看家庙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子,雄狮子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学金‘成就展览馆。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后裔。菽频是顾乾麟父亲的名字,菽频奖学金是我国设奖历史最长的、获奖学生最多的奖学金。民国十五年,顾乾麟先生十七岁时,他的父亲患了肾炎,无奈其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与世长辞。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不过钱要赚的正大,用的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之于社会的,必须还之与社会。”一九三九年,时任怡和公司总经理的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逐渐增加。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进去参观一下,我在门口等大家。
刚才在介绍小莲庄时候,我说了小莲庄的群体建筑由家庙和园林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参观完了家庙现在就去欣赏一下它的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小莲庄的外园叫做“鱼径池”池中种植荷花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大家知道叫做什么桥吗?这叫作五曲桥。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寺庙才能建九曲桥,而刘庸官居一品光禄大夫所以只能建五曲桥。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恋。然后我们会带大家去看小莲庄里面的第三块牌坊和内园。柳堤前面的这座砖坊就是小莲庄牌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洋为中用也不失为一种创举。穿过小莲庄砖坊我们就来到了内园,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边上遍植青松和枫树,据说这个内园的场景是仿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山行》里面的意境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整个园林当中景色最绝佳的地方。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大家先在园子里拍拍照,我们十分钟过后在门口集合,继续前往下个景点。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
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xxxxxx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出去……
来到南浔,让我看到了古时的繁华,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灿烂。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的子孙。我相信,不仅是过去,将来的中国也会像这南浔古镇一样,持续地繁荣下去,生生不息。
推荐专题: 南浔古镇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