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导游词 > 详情页

山西省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2023-02-10 21:53:2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第一篇:山西省平遥古城导游词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向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那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那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N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据传说,城池南门为____,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首先进来的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那里地方狭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并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大家再请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筑考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小关帝庙。把关帝庙修进瓮城里,此乃平遥人的独创。

请朋友们随我上城墙参观,领略古城风貌。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头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

朋友们也许会问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叫女儿墙,起保护作用。我们看出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修筑了垛口,垛口上留着供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是出于实战的需要。

大家很容易看到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它的作用何在呢大家猜对了,肯定是保护城墙的。我们明白,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机,守城的土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使得城墙脚下变成防御的死角,为改变这种劣势,在墩台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射击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防卫本事。城墙上共建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据说是象征圣人孔夫子的三千____七十二贤人。

这座坚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过抵御外敌的作用。如在清末,曾把抢劫商号,骚扰民宅的清军拒之于城门外,使平遥免遭其害。在抗战时期,城墙为挡住气焰嚣张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贡献。

另外,在洪灾到来时,可抵挡滔滔洪水,使城内居民安然无恙。平遥古城,不仅仅以古老完好的城墙闻名于世,并且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闻名于世的平遥八景吸引着无数游客,这八景是:金井市楼、贺兰仙桥、凤凰栖台、河桥野望、源池泉涌、麓台叠翠、溪晚照、超山晓月。另有民间神话传说的古城八宝,也很有情趣,即:市楼金井内的金马驹、贺兰仙桥下的金蛤蟆、清虚仙迹中的透灵碑、凤凰栖台下的金龟子、鹦鹉巷内的鹦鹉石、文庙大成殿的杞木梁、木楔柱和九连钟。

第二篇:美丽山西景点导游词

(景点概况)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曾经汇聚了明初上百方人的移民洪流。说到槐树,也就是国槐,在我国北方随处可见,但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一提起槐树,许多人想到的是“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为什么呢?因为大槐树目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壮举,600多年来一直被千百万移民后裔作为“老家”的标志。

为了满足移民后奇寻根祭祖的愿望,早在1920_年,洪洞县民间就自发捐款据捐物,在古大槐树处修建了遗址公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在的古大槐树处,已经成为集移民古迹、祭祖活动、民俗游览为一体的寻根祭祖圣地。

(“根”字影壁)这个八字影壁上面,雕刻的是民间的吉祥图案,中国有句老话叫“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个人不论走到哪里、身居何地,都对“老家“有着深深的思念,对家的“根祖”有着情感的眷恋。影壁上这个大大的“根”字,就饱含了槐乡人民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大槐树移民后裔的悠悠思乡之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这个隶体“根”字,不仅笔力雄健,而且隐含象形。“木”偏旁就像一个人昂首甩手走路的样子,象征现在的移民后裔纷至沓来,急切回到老家”的情景;“根”字的最后一笔,又像一个人正在迈步行走的脚,象征明代移民外迁时久久不愿落下的沉重步伐。

两旁的“饮水”、“思原”4个篆体字中,“原”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在篆体字的结构中,原来的“原”和源头的“源”没有区别,同时又寓有回到故乡、追本溯“原”、不忘祖先之意。

(移民雕塑)这3组移民情景雕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树移民的历史。元未的镇压农民起义、明初的“靖难之役”,造成了中原人口的锐减。战争过后,致使中原地区水、旱、蝗、疫等灾害连年发生,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少人烟”。全国人口由宋朝顶峰时期的近1亿下降为元未的5000多万,其中的逃户、流民还占了一半。

明初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最大的一次移民。山西作为重点省份,50多个县都有移民,主要迁往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北京,涉及今天的18个省、500多个县市。为了实施移民屯田的基本国策,明朝在山西派了3位国公、10位侯爷、1位伯爵、10位都督和1位指挥,也就是有20多位开国元勋、带兵将帅先后负责了大移民。

为什么山西会成为移民重点省呢?因为山西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元未农民起义军虽然多次进攻山西,但是屡屡败北,客观上使得山西避免了长期战乱。加之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达到403.4万,比河南、河北加起来的378万还要多。山西又紧靠中原地区,所以就成了主要的移民迁出地。第二组雕塑体现的就是大槐树下老人在与他的子女依依惜别、旁边那位官员正在办理迁民手续的故事。

(过厅)过厅正中檐下,这首七律诗的上半部分“生生死死说前因,同是杨侯国里人。莫道源渊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大意是说:移民们世世代代都在讲移民的故事,说他原先都出自杨侯国,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间家谱、碑记和地方志中,都有翔实的记录。

诗中的“杨侯国”就指洪洞县。西周时的洪洞即杨侯国,周康王封他的堂弟就是唐叔虞之子姬杼(zhu)为“杨侯”。遗址就在洪洞县城东南9公里的范村。范村附近出土过包括国家一级文物“杨侯鼎”在内的东周青铜器。

春秋时,晋国灭杨侯国改置“杨县”。秦汉以前,古人多以地为姓,杨县即后来的洪洞县,这里便成了杨姓最早的发源地。公元620_年即隋义宁元年,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南下霍邑(今霍州市),改杨县为“洪洞”,以壮军威,为的是取代隋朝杨广的统治。

在“古槐逢春”、“荫庇九州”这两间屋子里,我们从槐树照片、移民后裔的来信中,以感受到他们对老家的那份眷恋之情。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槐乡后裔的支持,这一片寻根祭祖碑林就是最好的证明。

(迁民壁画)相传首次移民,尽管朝廷给了每个人15亩地、1头牛、3年不用缴税收的优惠政策,但人们还是不愿离家迁往外地。于是,各地政府就用欺骗手法来强行移民。这一幅壁画就是根据记载和民间传说绘制的移民的悲惨情景。您看,画面上的老百姓都在哭喊,许多移民手折槐枝作为离别老家的念想。

后来的十几次移民,官府就不能再欺骗老百姓了,于是就采取了强制手段。请看,画上的大槐树旁边,是官府强迫人们登记、发放川资、办理凭照即户口迁移证的“办公桌”。各地官府还以男丁为主,实行“四口之家迁一,六口之家迁二,八口之家迁三”的强制政策,强迫人们迁往他乡。

(古大槐树处)眼前这座“古大槐树处”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碑亭后边的茶室、牌坊,是槐乡父老于1920_年修建的。茶室是免费接待远方寻根的游子喝茶休息的地方。牌坊背额镌刻的“荫庇群生”4字,记载了辛亥革命时,大槐树让拱洞人民避免了一场兵祸灾难的故事。

许多移民后裔的家谱上,都记载有洪洞大槐树上的老鹳窝。民间还流传这样一首民遥:“问我祖先在何处?出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因为当年移民外迁时,渐行渐远,房屋不见了,村庄不见了,最后看见的就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从那时起,大槐树、老鹳窝就成为移民记忆中最后的老家标志,成为了老家的代名词。

第一代古槐已不复存在,后人便以碑代树,世代水传大愧树下的历史故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古槐遗根的东侧又同根滋生出了第2代、第3代槐树……它们和唐代的石经幢、树上的老鹳窝,都是移民记忆中的见证,移民后裔心中的丰碑。

其实,大槐树的后代早已远播全国、枝繁叶茂。直到今天,冀、鲁、豫各省的许多村庄人家都有一种习惯,就是把槐树看成吉祥树,种植在庭院里、大门口和大路两旁。槐树长大后,凡是老槐树都被视为“神树”而供奉。据说,这种习惯就来自当年移民“竞折槐枝”、迁到新居全家栽种的做法。600多年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子孙后代,已经遍布海内外,正如_同志来到这里说的:“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后裔。”

(祭祖湖源)正是源于选种共同的“老家”认同和”老家”民风的波迁四方,才有了千百万移民后裔自发地回到洪洞“老家”寻根祭祖。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洪洞槐树都要举办大型祭祖活动,前来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供奉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的祭祖堂,便成了移民后裔虔诚进祭的“圣殿”。

祭祖堂正北的献殿,在古代是祭祀场所,里面的祭坛和祭祀表演,既可以体验祭祀文化,也能够提供祭祖服务。祭祖堂东边的望乡阁和西边的溯源阁,分别是品一品家乡水、叙一叙老乡情、选购一些“老家”物品的地方。

各位也可到民俗游览区体验一下移民先祖的生活情景,或者到移民实证馆,看一看迁民圣旨、府县官印、移徙执照、洪武通宝和永乐通宝。尤其那些买卖契约、分家文书、家谱、神抵、牌位、碑碣等,仿佛仍在显示着迁民们对“老家”的深深思念。

推荐专题: 丽江古城导游词 英语导游词 山西省景点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