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塔尔寺导游词(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塔尔寺导游词(范文二篇)》。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而塔尔寺在藏语中被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佛像弥勒洲”,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听下文分解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
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塔尔寺的著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的故事我们随后再讲。 塔尔寺现有各类建筑9300余间,殿堂25座,占地约600余亩,成为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他是青海最大的寺院,全国解放后,塔尔寺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于1961年3月4日,被我国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人民政府一直重视塔尔寺建设,多次拨款修葺,使之具有了今天的壮观恢宏的气势。
游览塔尔寺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看点。 第一;塔尔寺主要建筑及参观游览的景点众多,进入塔尔寺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如来八塔,依次向东是:莲聚塔、菩提塔、初**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祈寿塔、涅塔、之后参观的是小金瓦寺、也叫护法神殿,然后依次是时轮大塔,祈寿殿、印经院、时轮坛城等,接着主要参观大经堂,他是整个寺院最大的殿宇,紧接着是参观寺院的厨房,依怙殿、医明学院、释迦佛殿、塔尔的主殿大金瓦寺,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弥勒殿,九间殿,**遍知殿、时轮学院、密宗学院、大拉让以及神秘的酥油花馆等。 第二;我们可以欣赏到塔尔寺鲜明的建筑风格。他主要以藏式建筑为主,又兼有汉式建筑和地方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殿宇经堂,金碧辉煌。
那么她的第三个看点是什么呢?那当然是在建筑中喇嘛们所传扬的藏传佛教,朋友们到了塔尔寺还可以了解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参观游览反映传统文化的四大扎仓,考察宗教色彩浓郁的四大法会。 最后一个看点呢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秀。尤其是奇特的酥油花。可谓是塔尔寺的文化艺术代表。 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周的群山叫莲花山、塔尔寺就坐落早莲花山中央的山坳之中,我们所在的塔尔寺俄日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于1357年诞生在这里,1419年圆寂。大师法名罗桑扎巴,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因诞生在古时称为“宗喀”的地方,故称宗喀巴,由于他在藏传佛教界的崇高声望,被广大的信徒和僧众誉为“第二佛陀”和“雪域佛陀”,并尊称为“杰仁波且”,意思是宝贝佛爷。 下面我们来讲讲佛教的历史,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迦毗罗卫国,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多,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创始以来,到公元12世纪的1800年间,经历了大致四个时期,共三个600年的发展,第一个时期为原始佛教和部派时期,这一时期是释迦摩尼创教和为弟子们传教时期,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释迦摩尼涅后,弟子们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生了争议,分裂为两大派系,传统的称为上座部佛教,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到了 我们首先要介绍四组建筑他们是:八大如意宝塔、小金瓦寺、祈寿殿、印经院。
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大众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信仰的地区和人数不断扩大,称之为大乘佛教,(乘,原指交通运载工具,后用来比喻为普度众生到达觉悟彼岸的门径和手段,大乘佛教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修行应自利利他,普渡一切众生为特点,以利他为最高目标,认为最为殊胜,故自命大乘)他的修行果位为罗汉、菩萨和佛三个等级,修行的目的在于自我解脱成佛,并以解救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为最终目标,弘扬菩萨行。因此有区别的将原来只信仰一佛的,自利自渡的上座部佛教称为小乘佛教,其实他们的区别就是,一个信仰多神,并希望利己利人,普度众生,修行的果味是罗汉,菩萨,和佛。另一个是信仰释迦摩尼一神,自利自度,实现自我解脱,修行的果位最高时罗汉。属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原是大乘佛教对他的贬称,但是近代学者也都习惯沿用现在的称呼。因为此时他已经不具有褒贬的含义了。这就是中600年的大乘佛教,到了公元7世纪至2世纪,大乘佛教中的部分派别吸取印度婆罗门教以及民间信仰中的诸神邸,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形态,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特征,乘为密乘佛教,自称是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故称密宗。其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径》等。强调修习“三密加持”就是,手拿经文,口诵真言、心观佛尊、使身口意,也就是行动、语言、思想。与佛的身口意相应,就会成佛。这样,便把之前的大乘佛教称之为显宗或显教,认为是受应身佛释迦摩尼的经典传授的佛教。与后期的密宗佛教相区别,这就是后600年的密乘佛教时期。
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佛教基本退出了印度过境,因此,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却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包括密乘佛教,因其佛教经典主要采用汉语,所以也称之为汉语系佛教。 二是南传佛教,由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以巴利语为主,所以也称巴利语系佛教,三是藏传佛教,也就是今天我要讲给诸位重点讲解的一支佛教派别,他是由古印度密乘佛教与我国藏区传统本教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派,他流传于我国的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压特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在欧美地区也广泛流传,他的经典主要靠藏族语传播,所以称为藏语系佛教或藏传佛教。 在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藏族信奉的是当地的原始本教,佛教传入之后吸收了部分本教的神邸和仪式,在教义上,大乘、小乘兼容,以大乘为主,显宗、密宗共修。一般是先修显宗后修密宗,并且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咒术、尊崇喇嘛、活佛转世制度,宗教也政治相结合,为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 藏传佛教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两次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内地传入藏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即前弘时期,这是藏传佛教大繁荣的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这段历史,被佛教界人士称之为再弘时期。
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密法传承、戒律和教法体系等种种因素,先后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大致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夏鲁派、息结派、觉囊派和格鲁派等教派,其中影响深远,传承至今不衰的有宁玛派,因为僧人穿戴红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称红教,第二个是萨迦派,也称花教,因为该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由此而得名。第三个是噶举派、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第四个教呢就是我们此次要重点讲的教派,格鲁教,该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加上至今留存在川青交界地带的觉囊派,合称为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另外原始本教依然存在,因该派教徒身穿黑色法衣俗称黑教,教法上对佛法多有吸收,藏传佛教各派和本教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寺院和教法体系。 “宁玛”一词在藏语中有古河旧的意思,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远久的一派,形成于公元8世纪,祖师和早期代表人物是莲花生大师和无垢友大师,该派的根本密典为:十八部怛特罗,但通常所奉行的只有八部,其教法以大圆**为正传,该派的传承形式以父子承袭或转世承袭相传,修持者多数的一类叫做咒师,不举行出家仪式,不受比丘戒,可以结婚生子拥有自己的财产,只注重民间的各种法术和仪式,另一类是正式的出家人,常住寺院,具有严格的修学制度和戒律寺规。起初宁玛派的发展以分散修持为主,到16―17世纪才有较大规模的寺院,并在五世**喇嘛罗桑嘉措的支持下得到较大的发展。著名寺院有多吉扎寺、竹庆寺、和噶陀寺等,这个古老的教派至今任然很兴旺。
萨迦派呢,大约形成于公元11世纪,他一直以吐蕃贵族昆氏家族为教派的领导核心,昆氏家族的后代贡却嘉波,于1073年在西藏萨迦地方建萨迦寺弘法,遂形成萨迦派。该派的教法传承始于卓弥?释迦益希,教主由昆?贡却嘉波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统和法统两大传承,主要弘扬道果教授等显密教法,早期僧人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性。该派的代表人物有萨钦?衮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萨班、贡噶坚赞和八思巴?洛哲坚赞,合称“萨迦五祖”,他们的著作《萨迦五祖全集》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经籍。13世纪中叶,“五祖”中的萨班和八思巴叔侄与蒙古皇帝、贵族和部分汉族人士的信奉,可谓萨迦派得到广大藏族、元朝皇室、贵族和部分汉族人士的信奉,可谓显赫一时。至元末,萨迦政权被噶举派取代,萨迦派仅保持了萨迦派地方的政教权利。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派系最多的一个教派。
“噶”为佛语,“举”是传承的意思,那么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教言传承”,特别突出了该派以密法的口传修习为特色,该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最初由印僧蒂洛巴和那若巴传出,后由玛尔巴,米拉日巴和琼波南觉传出的称为香巴噶举、巴戎噶举、竹噶举四大派系,其中帕竹噶举又分出止贡,达隆、帕竹、雅桑、淖普、修赛、叶巴、玛仓巴八个小支系,所以噶举派有“四大八小”之说,噶玛噶举和帕竹噶举的上层喇嘛,曾受元朝和明朝的册封,相继建立了噶玛政权和帕竹政权,掌握西藏政治权利达3个世纪,噶玛噶举派又分为红、黑帽尔系,黑帽派著名喇嘛噶玛拔希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现已传至十七代,通称“噶玛巴”。该派主要继承月称中观见,注重秘法的修炼,其大手印教法,不重文字,重在师徒口耳单传,以苦修证理通达大印的境界,具体修法种类繁多,而且十分深奥,非一般信徒可以理解。
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塔尔寺属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晚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的意思是“善规“通俗的说就是有好的教规,是一个严守戒规的教派,宗喀巴大师在创建格鲁派之始就倡导必需要有严格的教规和戒律,倡导僧人要严守教规,脱离农事,规定不可以娶妻,严格寺院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因此格鲁派始终以组织严密、恪守戒律、制度完备、教育精深而著称,该派非常注重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教义《中观》为正见,主张“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就是“依缘而起”说得再详细一点就是;借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的原理,“性”指的是“自性”就是世间万物,因缘而生,没有自己固定的性质,综合一下“缘起性空”就是说世上没有不依因缘的孤立事物。格鲁派在修学方法上,弘倡显密共修并重,强调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由此推动了藏传佛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正是由于格鲁派宗师师徒的这种品格和行为,以及他们奉行的严密修学次第,收到各派僧众和信徒的崇拜和拥护,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使其道行为藏传佛教的最大教派,随着教派的壮大,到了明末清初,格鲁派已经传遍雪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并逐渐形成了**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与此同时,格鲁派在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遇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格鲁派的寺院遍布藏区各地,其中以西藏的甘丹寺,哲蚌斯,色拉寺,札什伦布寺,加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格鲁派六大寺院,这些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珍藏着大量的经文、艺术珍品和文物,分别为当地的藏传佛教文化中心。 塔尔寺在藏语中称之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佛像弥勒洲”。
相传在宗喀巴大师诞生时,从剪断脐带滴血之处长出了一株白树,树上有十万片非常茂密的树叶,每片叶子都自然显露出一尊狮子吼的佛像,传说是释迦摩尼身像的一种,因此,藏族称之为“衮本”也就是十万身像。 宗喀巴大师,系今青海省湟中县人,生于1357年,父亲叫鲁本格,元朝末年任达鲁花赤,是监管当地军民政务和地方官员。母亲香萨阿切,共生有子女6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宗喀巴3岁时,父亲把他带到夏宗寺,就是今天的平安县三合乡寺台存的阿尼极利山。夏宗就是指鹿蕾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指这个地方是幽静的树林修行之地。拜见来青的噶举派黑帽系,第四活佛若白多杰,受近事戒,什么事近事戒呢,就是佛教信徒不出家而受持的五戒,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受戒后呢就被称为近事戒男和近事戒女,7岁时被送到夏凉寺,就是今天省化隆县,查浦乡,创建于1349年,相传寺内有用佛舍利和阿底峡遗骨装藏的洛格夏惹观音像,宗喀巴7岁就是在那里受戒学习的。他当时受到该寺的创建者王端智仁钦的灌顶,什么是灌顶呢,就是由传承上师将某佛或菩萨授权给求法者,准其修行,灌顶的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瓶灌,即以灌顶壶中装满的甘露,也叫净水,灌洒在在入门弟子头顶上以清除罪障,接受洁净的密法,取密宗名,端月多杰,后又受沙弥戒,沙弥戒是出家要受的五戒之一,其余四众是,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他受戒后取名为罗桑扎巴,16岁赴西藏学习佛经,先后师从蔡巴?贡塘学习医方明,师从仁钦南加,和萨桑玛德班钦学习声明学,师从南喀桑布学习诗词学,之后又到后藏萨迦寺。
师从仁达哇?循努洛哲学习密宗《中观论》《般若经》和因明学等。后又师从松巴德钦却吉贝学习密宗典籍《时轮经》,1385年,师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1388年,他该戴黄色桃形帽,表示他继承喀且班钦?释迦室利,一位印度大师所传扬的佛学“说一切有部”的戒律。“说一切有布呢又被”简称有部,这是个印度教派,形成于释迦牟尼涅后300年后,1401年写出了著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1406年写成《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宗喀巴一生之中共有著作19函170多卷,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达到的,因此在藏传佛教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他于1409年在拉萨首创祈愿大法会,并创建了甘丹寺,担任首位法台,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创立,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八位,他们是嘉曹杰,杜鲁?扎巴坚赞,克珠杰,绛央却杰,释迦也失,多敦?江白嘉措,吉尊?喜饶僧格,格敦朱巴,其中克杰朱时第一世班禅,格敦朱巴是第一世喇嘛。这些弟子都是佛学大师,在宗喀巴试图的努力下,格鲁派迅速发展,日益壮大。
大家好:
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斗转星移,沧桑变换。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湖水最深处为32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可供游客游览。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的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长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天池”,面积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海境内。长江源头景色秀丽,几十米高的冰塔林耸入晴空,绵亘数十里,婉如座做水晶峰峦,千资百态。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甚为壮观。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适于探险性漂流。江河源头是探险,考察胜地,在这里你会领略到那袒露无遗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之酶。
黄河源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它“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洁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
都兰县境内有巴隆国际狩猎场,这里山峦起伏,草木茂盛,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凡青海当地的野生动物,这里几乎都有。猎场面积4,400公顷。
阿尼玛卿山、昆仑山、新青峰是青海对外开放的三座山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冰峰峻峭,气势不凡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
青海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是您旅游观光的胜地。青海境内更多的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