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碑林的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碑林的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
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
秦中自古帝王州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
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人类起源地
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阶段的多种类型,构成人类社会进化世上举世罕见层次清晰的完整系列。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被称“中华民族摇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得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黄河文化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 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皇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
丝绸之路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和中心位置,汉唐两带尤为突出。
佛教文化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长安与西方各国通过“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往依然络绎不绝于途。自印度传入的佛教这时逐渐与中国传统伦理、宗教观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并广泛流传。长安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佛教文化中心。
中心东移
公元10世纪后,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西安失去首都地位。 但仍是整个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在
在祖国开发大西部的战略下,西安这个沧桑的老人正焕发着青春,以无限坚定的信心奔向未来!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v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西安钟鼓楼构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布局,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碜笆巍Bセ婊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回旋而上,供游人登临旅行。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构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构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慎重丰富。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制作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起初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锻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听说,迁到今址之后,风物杂谈,固然楼的式样巨细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若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细繁复,示意出明清流行的装饰艺术。细心浏览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汇报你古代很多饶故意见意义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念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永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念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人独马;伐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哈喽!欢迎大家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刘琳,我和大家初次见面,请大家多多关照,下面我们就前往清华池吧!
朋友们,我们正在走廊,请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黄河母亲,她一身雪白,还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用乳汁哺育这他,这黄河母亲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们联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妈妈肯定也这么爱你吧!黄河母亲大家已经看过了,我们就去对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鸟山,必须坐缆车去。请大家做好准备,缆车要出发了!请大家往下看,这就是清华池,很美丽吧!好了!大家该下缆车了,我们已经到达鸟山了。请大家往里面走,看!那是八哥!多么可爱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队哦!好了!大家应该看完了,我们下山吧!look!那是青春泉!听说只要用哪里的泉水洗脸,脸上永远不会有皱纹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里面头一两个硬币,就会来年有好运!
好了!今天的清华池一日游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请大家不要忘记今天哦!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欣赏这里的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碑林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这里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名碑最多,是一座真正的书法艺术宝库。碑林是在宋代孔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因而保留了孔庙的部分布局。如取义出入礼仪之门的西门“礼门”,东门“义路”。南面这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称为太和元气坊,是由华山西岳庙移来的。它南面是塞门。再往前这两个半扇形的水池,叫泮池。它也是古代孔庙特有的一种建筑,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能通过泮桥去拜谒孔子,并在池中取水洗笔,所以呢我们将考中秀才也叫做“入泮”。碑林,是以泮桥北棂星门的中门为主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开。进入棂星门,我们来看一下仪殿东西两侧的这两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和大夏石马。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这口钟纹饰精美,钟声悦耳宏亮,上有292字铭文,是睿宗李旦少有的传世之作。大家每年除夕夜听到的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我们景云钟的钟声。大家再随我来看这座大夏石马。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事连绵不断,大夏国建都只有短短的24年,这匹唯一有大夏纪年的石马就显得弥足珍贵。
好了,咱们继续往前走。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
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上面的“碑林”二字相传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书写的。碑亭下陈放的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成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主要讲的是孝道,因立于三层石之上而得名。这通碑高约 6米,四面刻字,由碑座、碑身、碑首共35块巨大的青石组成。碑文是由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所写,字体雍容大度,端庄秀美,非常的华美飘逸,并用小楷在旁边作了注解。其目的是达到“以孝治天下”。碑额上刻有“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这十六个大字是由玄宗的儿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整个碑文集中了由两位皇帝书写的四种不同书体,同时宣扬的都是儒家的孝道,所以,不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们也常称此碑为“迎客第一碑”。好了,现在我们就进入各陈室进行参观吧。在这个第一展厅里,主要陈放《开成石经》。它因刻于唐文宗开成年间而得名。建立碑林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开成石经》和刚刚参观完的《石台孝经》的。《开成石经》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毂梁传》、《诗经》、《尔雅》等十二部经典著作。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由于当时活版印刷还没有发明,就连雕版刷也还不普及,为了避免传抄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共114块,228面,6502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合称十三经。等一会儿大家可以回来细细品读这世界上最重、最厚的一部石质书籍了。
现在,我们前往第二展室。这里陈列的是唐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碑石。它们常常被人们作为学习各种书体的入门范本。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政治、文化、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人才辈出。那么它的外交又如何呢?请大家来看一下这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是一块记载基督教传入中国情况的碑石,是件国宝级的文物,也是我们碑林中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一块碑石。“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聂斯脱里派”传到中国后的叫法。景教在公元635年传到中国,此碑刻于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了景教的教旨、教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景教徒在我国唐代150年中的活动情况。碑文下方有古叙利 1 文。此碑一经出土,曾风靡一时,对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我们再来看这个号称“千金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是长安弘福寺高僧怀仁受命,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刻的,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字,一字赏金一千,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帖》。好,继续往前走,我们去第三展室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历代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楷、行、草等5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看出我国汉字演变的过程。我们先看一下隶书的代表汉《曹全碑》。这方碑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曹全是合阳的县令,为官期间,清政廉洁,为人们所拥戴,死后人们就集资为他立了此碑。碑中的隶书字体秀美多姿,蚕头燕尾,结构匀称,一波三折,外显俊秀而内含刚健,是现存汉碑中的精品。再来看一下草书的代表作-草圣张旭的《千字文》。张旭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俗称张颠,因为他性格豪放,为人洒脱,每次趁醉尽兴挥舞,狂放不羁。这篇《千字文》,上下贯通,首尾相接,大小错落,浓淡相间。初看如一堆乱麻,连绵不断,但实际上每个字的翻转,跳跃都遵循严格的法度。
下来我们去参观一下“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室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首先我们看这组图称为东汉画像石。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内容除少数神话历史传说外,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具代表的就是这幅《牛耕图》,这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东汉人的生活情景。
这组“昭陵六骏”,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这六匹马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它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李世民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纪念,于公元 636年令画家阎立本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并亲自书写赞语,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令人惋惜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流失美国,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余四骏也历经了千年风霜,在它们身上,既记载着曾经的辉煌,也承载了历史的耻辱。
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组葬具——李寿石椁。李寿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死后陪葬于高祖献陵。椁是棺外的一道葬具,在石椁的内外有线刻的乐伎、舞伎、侍女、文臣武将还有狩猎图,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宫廷乐舞和贵族生活的盛况。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尊汉白玉雕刻的老君像,它原来供奉在骊山的老君殿,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我们看老君身着宽松的道袍,腰系衣带,正襟危坐于石台之上,神情庄严肃慕,双目智慧而深遂,是罕见的佳作。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雕刻而成。
好,我们碑林的参观讲解就简单向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推荐专题: 西安碑林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