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这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此刻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能够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此刻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能够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此刻,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你们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也可以叫我杨导。游览还未开始,但您心是否已经兴奋得不得了,别急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景点武陵源吧!
走进负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的武陵源,只有亲自来才能领略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各位游客请向东转,大家看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去,它们是多么友好,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游客们看:这些山峰有的像采药的老人,有的像美丽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它们排在您面前向各位微笑,向你们絮絮低语,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武陵源的峰林之中,最使人难忘的是金鞭岩,它是最高的山峰,和其他的山峰截然不同,从山脚到山顶,像被斧头砍刀劈过似的。几棵松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您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大家看,远处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一只翅膀抱着金鞭岩,它便是有名的“神鹰护鞭”。站在观景台上武陵源的景色尽收眼底。金鞭溪本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小溪,溪水向东流去,却早已干旱不过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又开始流趟。风吹了过来伴着一丝淡淡的花香,只有仔细闻才能闻到,您是否闻到了。
其次这里也是植物、动物的家,有活化石珙桐、银杏、水杉比比皆是,野生动物有500多种,都竖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猕猴……春夏秋冬这里景都各不相同。
这里还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名录,给人类无数的宝贵财富。
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我们的旅行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光临。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平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据出土的“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
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