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书 > 详情页

纪录片策划书模板(范文5篇)

2022-09-07 12:07:3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策划书模板(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策划书模板(范文5篇)》。

第一篇:纪录片《艺考生》策划书

纪录片《艺考生》策划书

`2008040606李劲松

类型定位:人文纪录片

创作理念:

以高三艺术生自己的视角来反映高三的生活、爱情、梦想。艺考作为一代高三学生考上大学的主要捷径之一,是广大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要对象。对高三艺术生群体的纪录是一个反映当今社会发展轨迹、追寻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线索。

`

基本风格:

观摩国产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待业青年》、《高三》等,国外纪录片《中国》,尽可能以平视的视角,从细微的生活素材中,全面表现高三艺术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量不使用旁白和画外音。

`

拍摄对象:

1、艺考的高三学生x / y / z 为主

2、x、y、z周围的其余学生老师为辅

拍摄目的:

通过对艺术考试高三学习生活的拍摄和纪录,来向艺术考试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实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误解。展示部分

当代艺考生的学习生活的普遍现状,诠释出当代艺术生在面对未来,梦想的人生抉择时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透视高等教育现状、启发人们思考日益紧迫的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反映90一代面对社会剧烈转型的苦闷和彷徨。

具体流程(概况):

1、9月份分阶段跟拍高三艺术生的学习生活,例如上专业课,、备考、考试。

2、全面长时间纪录某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

3、对x、y、z的学习生活进行拍摄,并有少量的社会交往和其他

生活镜头。

4、对x、y、z及其部分同学进行采访,录制约半小时的可用素材。

5、对x、y、z的老师、家长进行采访。

6、拍摄一些反映季节变化的空镜头。

7、10月份将所有素材进行整合,采访穿插着学习生活的素材,

进行后期剪辑。

8、11月1号——11月20号:听取各方意见修改

9、11月20号——12月10号:加字幕、配音、加音乐

10、12月10号———12月20号:最后合成、上交

技术保障

学院的摄像机编辑机支持。除此之外,还有小DV和自带电脑。

参考资料:

《高三》 周浩

《幼儿园》张以庆

《中国》Michelangelo Antonioni

《待业青年》张内咸

《纪录片概论》欧阳宏生 编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朱靖江 梅冰

第二篇:纪录片策划案

一、片名:《郭明义》

二、片长:90分钟

三、拍摄时间:2011年10月—11月

四、拍摄地点:鞍山、工作地点、郭明义的家里、受过其帮助的人们的所居地

五、类型:人物传

六、方式:记者走访

七、拍摄设备:各类摄像机和照相机若干台

八、采访的拍摄人物:工作单位的老同事和年轻一辈,受过其救助的人们等

九、拍摄背景及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道德和社会

公德。社会风气不断败坏,社会上出现种种丑闻,比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来,本来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受到了质疑,助人不乐了,反倒把自己赔进去了,还有,生病了付不起医药费,硬是被赶出医院等等。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必然不利于我国人民思想道德的良好发展,为了帮助我们的人民找回自信,找回我们的传统美德并将其继续发扬光大,我拍摄此记录片,来给大家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值得我国人民去思考和学习。重新学习这些平凡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主要内容:

分为三部分:

1、平凡中的伟大:这一部分拍摄的画面主要有,郭明义40多平米的家以及家中简单

的物品陈列,记者采访受其帮助过的人们,如单位分房得到他房子的人,受其自行车捐助的人以及得到他家电视捐助的家庭。记者采访妻子和女儿,从而得知他们对这个丈夫和父亲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从他们那里采访侧面得知平凡的郭明义的不平凡事件,以及从这些口中得知“郭傻子“的来源,。

2、爱岗敬业:拍摄的画面主要有郭明义的工作单位,作为一名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

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他的工作环境,在一些因工作做出贡献而得奖的画面,记者采访领导和工友得知工作状态中的郭明义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加一些他工作时的画面,通过这样一些画面给我们展示 他 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尤其是在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岗位上,不怕工作环境的艰苦和工作内容的枯燥,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扎实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当代雷锋:主要拍摄画面有,郭明义捐血和血小板的画面,如火的献血证明书,对

受其救助过人们的采访,不遗余力救助矿工子女的画面,特别拍摄受其捐助过的小女孩杨斯雯,采访得知妻子的态度,他成立的希望工程等等画面。

十一、所需费用:20000元

十二、后期制作:

1、剪辑: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制作

2、字幕:设计中文版和英文版

3、片头片尾制作: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制作。可以录一些花絮作为片尾

4、推广发行:通过类似于王刚讲故事之类的电视节目或者是作为参赛作品等

第三篇:纪录片策划书格式

1. 来源:网络、媒体、其他

2.

3.

4.

5.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核心内容、事、人、现象思维程度、启迪、诉求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 把握度

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 场景表、发生事件

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 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

2.

3.

4. 情节转折主要抗争点、矛盾如何平衡关系?态度?拍摄可行性

来自书本,呵呵,具体的就要看你自己拍摄的具体情况了。

第四篇:支教纪录片策划

《那山、那人》

一、影片拍摄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中国教育的制度问题,在某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多教育落后的问题,相对贫穷地区的学生的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教育“软硬件”的跟不上使得国内掀起了“支教”之风。几乎所有的大学都组织了对偏远地区进行支教的活动,大多参与者都是富有激情和想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和付出的大学生们。比如我们湖北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心连心社团,每周都会有定期的支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鼓动了很多大学生的心,让他们自身经受了锻炼,也让山里面的孩子 或多或少增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大学生支教现在却面临着很多问题,逐渐陷入了窘境,一方面,大学生在支教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身付出了很多代价;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支教却陷入了“不信任”和“被质疑”的局面。(以下是现在网上对支教评论的说法)

“某些大学把支教作为形式工程,辅导员们鼓励学生支教的最强口号是:让你的简历更精彩。公益因此沦落为工具和符号。”

“一个只接受几天不一定专业的志愿者培训的大学生,如何能证能按照学生的程度给予他们真的知识?”

“盲目的帮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尤其对于乡村的孩子。” 依此类推的说法还有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发现这些“不信任”涵盖的方面很多,有家长的不信任、有校方的不信任、还有社会上的不信任。因此,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陷入了尴尬两难的局面,他们的热情也在这些矛盾中渐渐磨去,直至最后可能销声匿迹。而对此该引发我们值得思考的是支教老师的心理动态是如何的?面对这些窘境,他们又将会如何抉择?

二、影片结构

(一)准备篇

1、在社团找一个最好是以前受过支教教育的大学生,如果没有最好也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具有代表性)。

2、支教志愿者的支教准备工作,提前的安排情况:比如开会商讨安排工作,为支教腾出时间而忙碌的身影,比如学业和生活上的忙碌。

3、支教的集合地点,一般是在大学生广场,可以在大学生广场记录队伍人数由稀薄到最后陆陆续续赶到的场景,体现一种感召力。

前去的路途篇

1、支教路上的风景,志愿者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紧张兴奋,忐忑不安(尽力寻找在车上认真备课和为支教做准备的身影),明白支教老师背后的辛酸。

2、自费支教,我们就要拍下她们一路上的自费有哪些(镜头对钱的画面截取),要变现出那种付出。

3、在车上可以或多或少地聊会天,问一些问题,加深了解,如下。

①当初为什么加入支教的团队?适应这种支教的生活吗? ②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心情如何?

③ 在支教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主题的引起)

支教篇(重点拍摄大约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1、到达时,学校的风景,学生们的表情与神态,志愿者们的表情与神态。

2、拍摄上课情景,上课的整体气氛,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文具的情况、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注意细节。

3、课下时,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自然抓拍,拍摄学校的整体情况,学校的大门,教学楼,食堂……

4、可能的话拍摄校方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

5、采访:志愿者,学生代表,家长,领导老师

6、如果在大山里的话,还要拍摄大山里的学校的大景别,推镜头引出学校,或者拉镜头结束全片

(二)第二部分是针对支教不信任问题作出的回答以及原因

1、对支教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进行采访,提及为什么不信任支教老师的原因,那是怎么对支教老师的课程进行安排的。

①支教老师们支教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②支教老师的支教活动的情况如何?有什么问题存在么? ③假设这些问题存在,贵校希望支教老师们怎样做呢?

2、对一部分被支教学生的家长进行采访,采访他们家长之间有没有不信任支教老师的问题。如下

①请问您的孩子有上过支教老师的课么?您孩子是怎么评价的?

②您放心把您的孩子交给支教老师来任课么? ③您对学校的这种“支教”行为认可么?您怎么看?

④您怎样看待这些进行支教活动的大学生,您觉得他们可以信任么?

3、拍摄小组回来之后对支教不信任这些问题在网上搜查,将这类新闻拍摄下来作为影片的最高矛盾点。

4、后期对影片需要解说词的地方进行录制。

三、经费预算及问题 车费:60元(4人来回)摄像带费用:3*30元

天气问题:阴天或者下雨的情况,机器的保护,路途时间的延长 采访问题:上课情节、校长、老师、拒绝采访的情况。

第五篇: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1.纪录片《永乐宫》拍摄策划书 2.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3.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4.纪录片《我要飞回家》拍摄策划书

1、纪录片《永乐宫》拍摄策划书

一、选题背景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二、拍摄意义

永乐宫里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这些对研究绘画的人很有帮助,还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道教文化。

三、拍摄内容

拍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拍摄建筑,另一部分拍摄壁画。

四、拍摄地点

芮城县永乐宫

五、拍摄时间

20XX年11月~~~~12月中旬

六、合作方式

由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拍摄组与当地电视台组成联合拍摄组。

七、拍摄设备

数字设备(DP800)一台,磁带两盘。

编导阐述

永乐宫的拍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道教文化,其结构不复杂,表现手法还带有传统的印痕,但片中文物的鲜活拍摄,使此片较好完成了文化意蕴传播的功能诉求。文物是静止的,但是导演要将其拍摄的鲜活,有感染力,呈现动态,必须在摄影镜头和光线造型上下功夫。多运用主观镜头和运动镜头,文物的动态拍摄才会淋漓尽致,文物才能被塑造成鲜活的角色吸引观众的眼球,实现文化类宣传片的展示与文化传播功能。

影片格调尽可能用暖调勾勒出文化氛围。整个片子用富有道教特征的小片头隔断,背景音乐为主,旁白为辅。整个片子节奏应张弛有度,快慢结合。镜头上多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匀速摇拍壁画。光线上以面光为主。解说词要形象而富有生命力。片子的剪切风格决定了片子的最终形态,流畅的画面、平稳节奏的控制、动静结合的镜头跳接使影像产生了明快、真实的视觉美感。

2、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一)题目:《夕望》

(二)拍摄主题:以一个外来参观者的视角真实再现老年人别样的“青春”,用镜头真实再现21世纪的城市老年人们有别于传统的生活,他们虽在暮年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三)拍摄目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意志消沉,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过着没有理想的生活,纪录片《夕望》用镜头真实再现老年的爷爷奶奶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励年轻人积极进取。

(四)拍摄对象:自贡市老年大学的一群特别的学生们。

(五)拍摄内容:选取个别典型的老人,以此为点辐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现老大学生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六)拍摄要领:切实把握在“雾中行走”的纪录片创作,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这群老年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七)拍摄准备: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的联系方式背景资料,拍摄器材,拍摄的策划书。

(八)拍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要尽量地切合主题不用盲目地乱拍,同时注意设备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问题,尽量少干预拍摄画面,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具体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九)拍摄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角度,对景物的选择要尽量灵活调整,并且灵活选择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十)设备准备:摄像机、三脚架、话筒、单反、挡光板。

(十一)片长:约27——30分钟

(十二)职务安排:

导演:龚静

摄影师:张启明

场务:杨静

文字编辑:叶科萍

配音:刘俐汝

剪辑:张启明李鑫

美工:周明滔

(十三)后期制作

录音:后期的解说词在录音室完成。

剪辑:AEPrPSAu等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并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背景音乐。

拍摄提纲

(一)拍摄思路以及纪录片大致情节发展:清晨张奶奶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大学校门,进入英语学习班,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学习,与老师互动,下课后他们与同学们话家常,探讨学习,中间可以插入我们的采访,采访他们现在的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的梦想,紧接着镜头随着张奶奶的身影进入到一楼的舞蹈室,一群翩翩起舞的身影让观众很难想象这是一群70,80岁的老人的舞姿。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了,一群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二)大致分镜头:

镜头一:清晨的阳光懒懒地洒在老年大学的校门,镜头二:张奶奶侧面入画一路跟拍至英语学习教师

镜头三:张奶奶的手,推至张奶奶前排的一位老人埋头写字的背影(中景),再推至讲台展现老师正面和学生背景的全景。镜头四:全景展现张奶奶等下课时互相交流的情景,镜头五:穿插记者在教师采访的老人们的镜头(关于为什么想学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如何解读中国梦?)

镜头六:张奶奶与英语班的同学道别,步入舞蹈班(跟拍)

镜头七:张奶奶与舞蹈班的老师互相打招呼(体现和谐友爱的气氛)

镜头八:张奶奶进入队伍与大家一起跳舞(全景,脚步特写,收录同期声)

镜头九:额头汗水特写,脸上笑容特写

镜头十:夕阳西下同学们在校门口道别,(全景,中景)脸上的笑容(特写),挥动的双手(中景——近景)

镜头十一:红色的夕阳渐渐西下解说词:正在准备中

策划人:龚静,策划时间:20XX/3/10

3、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广播电视新闻学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本科的教育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

二、目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班级分组创办报纸、杂志等,在采访与写作中感受记者和编辑的双重身份的认证。在大学各类的文学社、杂志社、报社、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我们总能看到记者在各种活动奔走的身影,因为这些传媒机构的相对不专业性和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性质,往往是一人分担两个角色甚至更多。即使有些社团有记者团和编辑部的分管机构,但是大部分来说是虚设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相对来说是难以分割的。另外,大多数学生社团是缺乏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的,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编辑来说,怎样开始、拍摄行程和制作相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媒体实践过程中缺乏头绪。

而对于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圈外人员更是对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情境有所向往,想对其一探究竟。如我们小组的一个成员曾在采访时候遇到相关人员的探究目光和询问质疑等,甚至被被采访者追究专业的学科建设、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面。“传媒新声杂志社”(原“生活杂志社”)是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实践基地,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闻传播为主要传播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杂志的雏形。但是,不可否认,编辑责任制在社团内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承担着选题策划、人员分配、后期版面设计等内容。

其中,因为业务不熟、自尊心较强和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等原因致使杂志出版进程受到很大影响。参加杂志出版的相关人员也对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过相关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前进。此次的纪录片拍摄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在张弛有序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将向着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观众想知道的方面进行客观而密集地呈现。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初步定为《小编纪行》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三)纪录片主题:以参与出版《传媒新声》杂志的一个编辑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体现学生编辑在进行杂志风格、内容等方面的探索进行时,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挣扎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学生编辑小A、杂志社相关人员、被采访对象等。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次郎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meyour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定位影片风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长镜头对寻找采访对象的完整记录,特写镜头对人物高兴、紧张等情绪 的突出等来展现出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有度。也可将不同景深的画面进行相关重叠,错乱排序等来体现叙事方式和角度等,如将绿叶、阳光等进行处理来展现影调。与此同时以不同的拍摄视点与观众进行相关的交流,并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在主人公不知进退与否的时刻,可仰拍并采用运动镜头,展现选择的迷茫。此外还可以在背景音乐、主题音乐的应用中体现纪录片的风格,《小编纪行》主要是以明快的音乐为主,即使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也是以沉重但略显滑稽的音乐进行表现以为后面的情景的升华做铺垫。

(七)纪录片的冲突:

学生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现实认知的差异,对编辑的原有认识与学生编辑工作的对比,纪录片内在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等。影片主要是对学生编辑工作的一个客观展示,主要着眼于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展现。在故事的三个起伏点中展现,他们互相促进。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结构是纪录片的生命。本纪录片围绕杂志出版流程这一主线来展现学生编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主要以本片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解说贯穿,按照杂志出版的相关流程的时间顺序来记述。在影片的开头将与主题有关的相关人员的采访来引出纪录片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使用画外音和与情境有关的空镜头来交代地点事件。并在顺叙中适当插入相关人员的评价和主人公的回顾等,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现事件的过程和表现主旨。

故事有三个起伏点:策划确立、寻找采访对象、与主编的交涉。而寻找采访对象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反应点。在这个阶段,存在对故事的现实的还原和对主人公采访的展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按照受众的观看心理,至少在三分钟内设置一个高点,并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叙述。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隐性受众:对编辑行业感兴趣的人(对文化水品要求无要求,一般大众);对纪录片拍摄感兴趣的人;想要了解研究学习纪录片的人。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但有些情节已经为过去式,需要相关的人员的表演融入其中,搬演与真实的冲突不可避免,并且,相关人员面对镜头的不自然也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表现。另外,是将主人公的深刻的经历进行展现还是再一次的策划、采访、编辑等还有待商榷。当然,在场面的调度方面、节奏的把握、后期编辑等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七、效果预测

1、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编辑的日常工作,从表现客观生活逐渐深入到关注人的存在方式与内心世界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5、让潜在受众对编辑行业有所了解,对想要参与到该行业的的人提供参考与借鉴,以及已参与到该行业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

八、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三脚架;录像带若干;服装道具等

4、纪录片《我要飞回家》拍摄策划书

一.自我创作理念

平视社会人生,关注飞机晚点时相关人员的生活,从细节处着眼,展现隐藏在飞机延误之中的朴实与真实的生活,透过小视野关注大视野,挖掘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在特殊时段的风貌。

强调叙事纪实,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选择,舍弃,重视过程,完善结果

在纪录片里贯注理性思维,谨记纪录片的本性:客观与真实,适当地施与人文关怀

二.基本风格

将平民化的视角和平实化的语言贯穿整部纪录片的始终,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以现实环境与人物精神状态为配合画面,描述大规模飞机晚点时的人物生活,将一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通过镜头与解说词娓娓道来,引发人群关注与思考

三.主要内容

当出现恶劣天气时!机场出现大规模延误、取消等现象,在这时通过候机旅客、地勤人员、被降机场到达的被降旅客、空勤、传媒业者等的工作状态,反映出各类社会人士对于飞机大规模延误的生活状况

四.目标人群

20-50岁的社会民众,抱有一颗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心,关注民生关心民情

五.拍摄对象

乘客、机场地勤、机场空勤人员

六.拍摄地点

机场

七.拍摄目的从寻常人着眼,捕捉晚点时的生活细节,彰显一种服务性行业对待突发状况的放映,传达一种真实的生活风貌,以小见大,展示现代社会下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在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发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的思考,对于生活的见解,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八.时长

纪录片的时间浓缩为30分钟左右,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配合以画面和字幕的解说,朴实却处处体现真情,全生态的拍摄与创作。

九.前期准备工作

题材的选择

(1)从情节的选取来说,飞机延误已是一个很平常也比较广泛的话社会现象,如果我们从小处和多角度着眼来体现一种大的精神风貌,对晚点生活的诠释也就更加到位,从而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

(2)从被拍摄人物的选取来说,人种人物有的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人物有的时候我们未曾了解过的,但都平凡而朴实,他们间传达出来的正是整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前期采访

(1)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做好拍摄纪录片的准备

(2)考察被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从而对被拍摄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3)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方建立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的信任,从而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作为拍摄的辅助资料,当然临场发挥也是重中之重

构思立意

明确拍摄的主题,谨记自己需要拍摄的目的,需要告诉观众什么,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取素材,使纪录片的拍摄主题显得更深刻更合理

切入点

以最真实最细小的情节为着眼点,以小见大,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十.拍摄现场操作

(1)拍摄技巧

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多运用各种长镜头,捕捉各种细节,保持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场景和构图,掌握好场面调度,留足空镜头

(2)声音采集

语调清晰,注意素材声音的完整性,同期声的录制要注意声音的质量,多采集丰富的现场音

十一.后期制作

采用叙事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先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最后加少量特技,用AE做一个合适的片头,无解说词解说,最后配乐,完成字幕

推荐专题: 策划书模板 纪录片策划书模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