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书 > 详情页

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2024-02-20 22:05: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第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

一、创业目标

发展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快餐行业,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投资,建立一定大型快餐连锁公司。

二、市场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不容置疑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使大部他市场都不得与中式快餐无缘。如何去占领那部分市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20xx美元时,传统的家务劳动将转向社会。由此快餐业务的发展将进入急剧扩张的时刻,所以中国快餐市场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市面上浒的西式快餐其实并不适合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的观念。拿西式快餐最普通的汉堡包来说,除了新奇,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美味可言。而且,快餐在美国的发展向来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的市场上,西式快餐的价格,还远非大众化所能接受的程度,这也决定了不可能性让工薪阶层经常去尝试那份新奇快餐。

但考察现行中式快,小、脏、乱、差的状况仍然很严重,现行中式快餐的众多弱点,给我们建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改善中式快餐经营上的诸多缺陷,并发展我们的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进入中式快餐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创业计划,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三、实施方案

快餐服务业的模型。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最终达到公司经营理念的推广。

目标市场的定位。大众能接受的中式快餐业。顾客群:上班族+儿童+休闲族+其他。

市场策略。产生工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连锁化。

(1)虚拟公司的名称

员工的服装,经营的理念,内部管理和总公司保持统一,但它们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营业餐厅,它们更像是一个快餐集装配中心。它们接收公司的配送中心运来的相关制成品,只要单间加工,就可以成型了。虚拟公司的快餐产品订是提供给上班族在工作单位午餐之用。它们的前台接待服务也是虚拟的,靠的是电话定购体系和快速运送体系,我们将建立送餐专线电话运送业务由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负责运送。

(2)流动快餐公司---早餐策略

针对早餐人口流动性大,时间紧迫的特点,我们将由模式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流动至各主要需求网点向顾客提供方便、营养的早套餐。

因学生人数众多,还可推出学生营养快餐,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应。

(3)快餐公司形象策略

在位于商业区、旅游景点区的快餐厅充分显示本公司的大人形象清洁、卫生、实惠、温馨。请专业公司为我们制定一套广告计划,从公司的特点出发,力求共性中个性。

四、投资计划

由点做起,辐而为面。立足于一个地区特点的消费群,初期发展就应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选择好几个经营网点地址后,同时闪亮全登场。以后再根据发展,辐射全国经营。

发展初期,大力发展西快餐尚未涉足的虚拟快餐公司和流动快餐公司服务,待公司实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并有了稳定的顾客消费群体,再大力发展公司全面的服务策略。我们要根据人口流动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实际消费等因素,在商业区、购物区、旅游区和住宅区筹地大力发展前厅就餐的快餐经营模式。

五、投资收益

不仅是利润,更是服务和问话。作为这个行业的倡导者,希望本公司成为大人优质服务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相信,只有在一种公平,理性的经营思路下,不懈地坚持,其结果是大家都希望的双赢局面,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中式快餐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比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五、参赛资格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4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六、大赛赛制和赛程安排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1.校级初赛(2017.04.07-2017.04.28)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17年5月)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七、大赛奖励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八、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2017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九、宣传发动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推荐专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