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详情页

开展警校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

2022-07-11 22:43: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警校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警校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开展警校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二十天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xx市公安局第六期人民警察警衔晋升教育培训工作圆满结束,所有参加晋升警衔的民警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圆满完成了学习、训练任务,并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考核。这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短短的二十天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几点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体会:

此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三个必训”的要求,严格按照省厅教育训练大纲开展,做到了管理严格、组织周密、内容丰富、紧贴实战。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学员既有办案单位的,又有综合部门的;既有机关民警,又有一线民警的实际,培训班从提升能力、服务实战出发,科学设计了培训课程和内容。

邀请市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就执法规范化、公安信息化和基层警务建设等进行了授课,使培训班学员在法律知识、时事政治、心理健康和警务技能等方面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切实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学员互动、经验交流、案例讨论、亲身示范、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授课,做到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此外,还充分考虑了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对公共、理论培训科目、警务实战技能培训科目和执法规范化等培训科目进行了合理安排,做到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在学员管理上,制定了《学员管理规定》,明确了作息时间、课堂纪律、请销假等十余项纪律制度,使培训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按照“课堂有跟班,课间有管理,事事有落实,培训有保障”的要求,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教育、严格纪律;全体学员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纪律性,使整个培训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培训实行了“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模式,将所有参训学员编为两个区队,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技战法方面加强了培训和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本次培训学习的特点:

一、在学习上有新的深化,争做学习型民警

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思想建设。同时不断地延伸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向书本学,利用网络学,向社会实践和有经验的同志学,主动自觉地学理论、学法律、学科技、学心理学、学社会学、学做群众工作,争做学习型、知识型和专业型民警。

二、在思想观念上有新突破,争做创新型民警

近年来,高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公安工作,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不断增强,高科技引领着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今年将进一步推动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我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要把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实践中,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长补短、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公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公安工作正处于变革大潮之中,向着社会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公安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十八大精神统领民警培训教育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这样才能跟上公安事业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公安民警队伍。

第二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能够作为镇行动学习组的一员参与八步区行动学习促进师培训是幸运的,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了行动学习,掌握行动学习方法,也开始慢慢改变行动学习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学习方法的看法。这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成长的体验、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一、行动学习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行动学习理念的推行,要义之一在于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力,强调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只有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我们才能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快速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

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名词,比如促进师、召集人、小组长、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等,这些词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很少提到,就更别说当好这些角色、用好这些方法了,因此,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我们组在李红波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实践团队列名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家提出的制约老干部工作消极的问题,这种高效的团队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往后的小组座谈中,学员们开始摸索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开展行动学习,活用行动学习理念。

二、行动学习是一次成长的体验

行动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体验,从以一个学徒的心态参与行动学习、学习行动学习,到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去贯彻行动学习理念、推广行动学习理念,并从行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这一路的体验正是与行动学习理念所倡导的注重成长过程相契合,我珍惜这样的成长经历。

三、行动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行动学习不是单一部门的活动,而是上下联动、共同开展的活动,因此,在协调各方人员、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反思,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协调”的能力。对于在镇党政办工作的我而言,能够有机会通过行动学习来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幸运的,使我能在了解镇党委政府的总体情况的同时,帮助我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行动学习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在学习中感悟,在行动中成长,最终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

第三篇:开展警校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市公安局作出向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学习的决定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总结推广特警大队的经验,对于全面提升市各地的防控处警能力、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公安特警大队的创新精神。他们的守卡“三字经”、巡防“五链法”,凝结了民警的智慧和汗水。尤其110处警,从按秒出警到“招手停流动110”,打造了全国品牌,叫响了大江南北。我们要认真学习公安特警大队的爱岗敬业精神。11个春秋,寒来暑往,队员们或头顶骄阳或迎风露霜,巡逻在大街小巷。我们要学习公安特警大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XX年来,他们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扶贫济困,有难必帮,快速处警,给了60多人第二次生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巡防工作的一面旗帜,他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创新发展的执著追求值得我们学习,亲民爱民的崇高情怀值得我们传承。我们将在去年获得市巡防系统综合考核第二名、连获网市“创业者最满意单位”三连冠的基础上,瞄准“争进位、全省争一流”的目标,以敢于向先进看齐,善于向高手学习,勇于与强者竞赛的姿态,在全大队迅速掀起“学、赶先进、创品牌”的热潮。

我们将创立新机制。按照打造专业警务、动态警务、合成警务的要求,创新机制:建立静动结合的信息导防机制。加强“大平台”深度研判应用,强化社会面动态信息的搜集研判,及时掌握治安形势走向和发案规律特点,科学指导巡防力量向重要场所、重点部位、案件高发地段、时段倾斜延伸,以情报信息引领,由机械巡防向精确巡防、动态巡防全面转变。建立一警多能的综合警务机制。改革勤务机制,提高见警率,强化管事率,有警处警,无警巡逻,既管治安,又管交通。同时全面推行巡防技巧“十字”诀和路面盘查“六字”法,加大路面、卡口查车辆、查违章、查疑人、查疑物的力度,努力从个案、小案、串并案件中捕捉线索,扩大案源,提升打防控效能。

我们将整合新资源。将大队巡防力量与社区物管、单位保安优化配置,联动联防;对900名出租车司机、三轮车夫、环卫工、送奶工等“红袖标”群体实行信息化管理,遇有警情,通过短信平台发布预警,群策群力,服务实战;将40辆“爱心车队”作为治安防控协警车,充分发挥他们地势熟、情况明、信息准的优势,专群结合,为我所用,提升预知、预警、预防能力。与城区派出所巡防力量联手,每天由大队集中点评。在巡防时间上错位运作,弹性安排,优势互补,以动制动;在巡防力量上区域衔接,责任到岗,消除缝隙,消灭盲区;在巡防范围上向繁华地段延触,向城郊区域延伸,向工业园内延控。将34名民警、100名辅警混合编组,实行“四班三运转”全天候社会面武装亮灯巡逻,使巡逻车成为治安防控车、110处警车、便民服务车、法制宣传车、旅游导向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抓获率。同时,组建30人6组便衣侦控小分队,公秘结合,跟踪伏击,实施精确打击。

我们将打造新形象。以全市公安机关能力作风建设为主线,促规范,抓服务,树形象。全队民警的管理与大队领导联责,一岗双职,捆绑考核,既抓业务,又抓队伍;与民警家属联手,开展定期民警家访活动,建立24小时联系热线,互通情况,互监齐抓,共同加强民警们八小时外管理;与政法机关联动,组织民警参加庭审旁听,接受反贪局反腐倡廉和法治办、司法局法制教育。

建立“一条热线”,大队与高邮广播电台联手组建《防控之声》栏目,提高全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坚持“一日点评”,每日对城区发破案和接处警情况进行研判、点评,采取相应对策;建献“一计良策”,开展人人为企业献一策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征集“一个金点”,为治安防控、平安建设创新思路,打造特色;发放“一张卡片”,向服务对象发送《警民联系卡》,公布承诺内容,全力服务到位,和谐警民关系。

创新无止境,榜样力无穷。我们将认真学习市公安局的决定,奋力赶超,奋发有为,勇创一流水平,打造巡防品牌,再铸新的辉煌!

推荐专题: 警务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