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扶贫工作总结(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扶贫工作总结(合集)》。
我于_年_月_日经单位选派,作为_建整扶贫联系点工作队队员,进驻_村。通过近半年的农村基层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我认为,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各种会议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学习,认真思考,不耻下问,并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1、进村调研,制定规划._月_日和其他工作队员进驻点村后,首先是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组干部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_村的建设项目,起草了《_年发展规划》、《_年工作计划》、《_建整扶贫工作项目建设计划书》等资料的初稿撰写工作。再次是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采取以举办讲座、集中培训、专家示范、外出参观等形式,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协调利益、促进和谐的能力,起草和完善了《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培训党员干部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及《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
2、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建整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分步组织项目建设,用心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按具体制定的_个项目建设中,现正组织分步实施。在椪柑产业项目实施中,工作进度缓慢,还有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等情况,我和另外一名工作队员经请示队长同意之后,于_月_日住到村里开展工作,白天组织村民进行_开沟撩壕并测量,早晚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并做思想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年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新局面还待打开。本人虽然以前在乡镇工作多年,但真正深入农村一线工作很少,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对农村工作自身独创性开展不够,工作新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
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低,不能很好为群众服务。由于本人对农村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加上驻点村经济条件所限,驻村工作半年来,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不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科技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
四是工作力度不大,主要表现为观念更新不够,抓实事、大事不够,高效做事不够。
五是工作上欠主动性,胆子不够大。
六是协调能力不强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将认真反思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我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体会和收获
经过近半年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通过这半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同时,驻村工作给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工作队领导教给我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永远都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扶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
【篇1:2016年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最新)】
前言: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6年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消除农村的贫困。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路在何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要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关键是要牢牢把握住精准二字。
精准识别是前提。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导致贫困对象不准确,扶贫项目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下一步,我们应该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标准,按时按质全面精准完成贫困对象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
精准帮扶是基础。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前提下,就要真正走进农户家中,进一步了解贫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是自然条件太恶劣,还是发展产业条件不够?是缺生产技术,还是劳动力不足?只有摸清了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找准了各家各户的贫困根源,确定好贫困户的贫困类型,才好因户施策,确定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帮扶精准。
精准管理是保证。精准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保证。一是要做好扶贫资源的精准管理,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不跑冒滴漏。二是要做好扶贫责任人的精准管理,做到一村有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一户有一名脱贫致富责任人,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三是要做好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做到精准管理。 精准扶贫是根本。对精准扶贫工作,习总书记有三点要求: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因此要落实精准扶贫,仅仅靠帮扶,靠输血,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发展好下一代教育。只有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造血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让贫困不再滋生,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
2016年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见效,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
准确识别因户施策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去年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从全国层面看,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
作为全国惟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采取靶向疗法精准划定扶贫对象。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介绍说,山南地区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要求识别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指出,安康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五大类主要的致贫原因,包括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因上学致贫、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致贫、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等。
对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明经华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比如,对于孤寡老人或因病致贫失去劳动能力的,就帮助其申请低保;对于家里有劳动力、因就业信息不通畅致贫的,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组织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因教育致贫的,就通过镇里成立的教育基金会,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
产业扶贫是核心
近年来,国家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投入很大,但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发展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报告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后面,应该加上一句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扶贫的核心问题是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扶贫成果也不会巩固。张令平代表说。
给钱给粮,都不如引来脱贫致富带头人实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感慨地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民多种渠道创收增收,更有利于激发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麻郎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4年,贵州省在建设贵安新区的过程中,将麻郎村划入了贵安新区。几家专业化农业公司的引入,为麻郎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良机。刘乔英代表介绍说,农业公司进驻后,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700元流转金,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50元。农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每天获得70元劳务收入。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参与到新区建设中,有的搞起了运输,有的到附近工厂上班,每个月还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农村发展离不开土地,精准扶贫一定要做好土地文章。通过移民式扶贫和产业扶贫对接,
一方面把分散在高山上的村民搬迁集中居住,另一方面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他们移得出、稳得住,这是我们村脱贫的秘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说。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很多贫困地区穷就穷在观念上,扶贫的关键是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四两拨文 摘:扶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说,扶贫资金不是救济款,不能搞平均主义,扶贫方式也要从大水漫灌转向喷灌滴灌,精准扶贫要让扶贫对象真正有收获,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花全代表认为,中西部地区扶贫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量劳动力外流,留在村里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留守的人文化程度有限,也缺乏致富思路,只能等着政府输血。要真正带动老百姓造血式脱贫,关键要让有能力、有意愿脱贫致富的人先发展起来,再把其他农户带动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表示,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自身发展的问题,还要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让困难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要开拓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统筹住房、就业、户籍、教育、医疗、保障和发展等问题,解决边远困难群众的长远生计。
对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多位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指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集中连片扶贫意义非常重大,要积极推进。明经华代表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前提,有些地方路都不通,农产品卖不出去,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也应适当提高一些,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2016年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3)
按照中央、省市提出的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吹响了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号角,几个月以来,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面掀起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潮。从今天开始,本台将播出精准扶贫系列访谈节目,解读扶贫工作政策,反映部门工作动态,促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快速推进。今天播出的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幼平的访谈。
我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共有106个重点贫困村,3.7万户,涉及贫困群众12.1万人,如何让全县所有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同步小康成为了县委、县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幼平介绍,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实施精准扶贫3355行动计划,即:用三年时间,通过采取产业带动、易地搬迁和政策兜底三个一批的举措,按照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的模式,创新金融扶贫、资金投入、驻村帮扶、社会参与和考核评价五项机制,确保全县所有贫困户按期脱贫,
在全县贫困人口中,除了没有劳动能力、无脱贫能力的贫困户以外,大部分贫困户因为没有找到致富门路,没有致富的基础和政策的支持,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找准穷根,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火力点,制定出台了黑山羊、中药材、板栗、旅游、电商等五大产业扶贫政策,做到有的放矢。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幼介绍, 产业扶贫是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心,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五大产业精准扶贫工程是经过大量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最终提出的。黑山羊产业在我县既有品牌优势,又有资源优势,群众基础好,更重要是能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板栗、中药材以及旅游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并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产业基础较好,带动力明显。电子商务是新形势下我县的一项重要扶贫方式,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贫困户卖难买贵等问题,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可以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让贫困人口共享农村信息服务带来的实惠。
【篇2: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
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篇3:扶贫工作业务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xx镇地处国家一级口岸—xxx口岸,位于xx县城南部,距县城xx公里,东、北邻xx镇,西与xx乡连接,东北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全镇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xx%。全镇共辖xx个村委会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有xx户xx人,世居民族为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汉族、布朗族(盲人),少数名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1%。是全县较为贫困的乡镇之一,扶贫开发任务十分繁重。因而,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xx镇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自我工作xx年以来,xx镇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多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虽然我镇目前在扶贫项目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对于我镇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镇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 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镇形成以橡胶、香蕉、西贡焦、油茶、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镇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总而言之,我镇扶贫工作十分繁重,任务艰巨,要做好我镇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这还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会不负国家政府对我的厚望,无论工作如何艰苦,依然会坚守岗位,为名服务。
xxx镇扶贫办主任:xxx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我县所有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组织部安排,10月26日,全县106名干部前往西南财经大学参加了“县2015年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第二期)”。为期五天的培训短暂而紧凑、适用而有效,对刚到基层工作的我来说,加大了对农村贫困现状的了解;认识了当前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明确了新时期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学习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政策吃透很重要
五天培训时间中,有一半的课程在解读政策、分析利好。杨晖教授的《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唐义教授的《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杨海洋教授的《把握经济新常态,解析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徐承红教授的《产业扶贫政策下激活经济造血功能》、刘燕教授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政策解读》等把扶贫工作分别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规模进行讲解。省委以全会形式部署扶贫攻坚,首次,开全国先河,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脱贫奔康的高度重视。全会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具体要做到“四个切实”,扶持对象“六个精准”,精准实施“五个一批”,集中力量解决10个贫困突出问题,在有效打好3+10的组合拳的同时需将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传达给每一个农户,让他们家喻户晓、领会政策、吃透精神,共谋思路、找出路、求发展、鼓实劲。
二、思维打开是必须
我县县域经济实力较弱,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综合指标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通过此次培训,认识到一味的闭门造车不能转变农民的生活条件,现阶段农民的脱贫致富,除了依靠国家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拓宽路子。可从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提高效益、扩大就业,从依靠农业转向依靠特色经济和劳动力转移。
(一)因户施策开展技能培训,思想扶贫增强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定点定向培训为重点,开展家电维修、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建筑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使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有一批农村致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带头人。
(二)因地制宜依托产业带动转,就业扶贫拓展收入渠道。推进农业生态园、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搭建更多就业平台,依托旅游景区、农家乐等,组织农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工作,以拓展他们的收入渠道。
(三)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长效扶贫模式。大胆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合作股份的形式,让贫困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和农民入股等形式发展产业,把单家独户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次培训过程中,参观了崇州市桤泉镇土地合作社与农业服务超市,该镇以村为单位,采取“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推荐土地规模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入股农户除年终在提取10%公积金和风险基金后再按股分红。不愿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可受聘到基地工作,每月有1000多的工资。现在,崇州市桤泉镇不仅改善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还做到了户有增收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新型城乡形态显现。
(四)引导农民创业示范转,发挥金融扶贫作用。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梳理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综合运用扶贫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吸引农民返乡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就业创收,以此来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五)构建互联网+农业思维,强化科技扶贫支撑。为服务农村,创新农业,可建立农村电商等营销途径,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农民通过电商渠道可更优惠的获取农资和城镇制造的各类商品,农产品也可打“绿色生态牌”,走现代农业的路子,通过电商渠道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价格销售给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让农产品足不出户卖到全世界,由输血到造血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举措是关键
为稳步落实扶贫工作,必须做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把握好时间节点,谋划好项目安排,落实好经费使用,加强宣传培训。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清底数。精准扶贫,一是要掌握详细情况。必须深入一线,逐村逐户面对面的了解实情,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等做到胸中有数,按收入等次等相关指标准确衡量划定贫困户。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掌握,确保对象精准。二是要建档立卡。将划入贫困户的群众登记造册,以便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将年度减贫任务明确到户、到人,并明确年度计划脱贫人口数和做好相关公示工作,切实为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学谋划。分析和总结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根据10个扶贫专项方案,有针对性的搞好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落实帮扶人员、帮扶方式,确定产业项目,明确年度增收目标,确保扶贫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扶持。
(三)金融支持。通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扶贫资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大力争取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小额信用贷款的落实,为贫困群众解决融资难题。在吃透掌握当地金融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做好资金的运用、监管工作,保证各项扶贫资金安全、落实到位。
(四)发挥主导作用。各乡镇(区)党委政府是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发挥扶贫攻坚的主导作用。可建立扶贫工作队管理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帮扶工作环境,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我将以这次扶贫精准识别为起点,履职尽责,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主动作为,全力协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确保我县(镇)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从20xx年8月开始,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x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 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参加扶贫攻坚“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每到一处,总能看到再穷的地方也有富裕的人家。在走访调查的具体工作中,要登记人口和联系电话,总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拿出一个很旧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和一张用烟壳纸记录下的电话号码,字总是写得歪歪扭扭的。这种家庭大多家里摆放凌乱,卫生状况不好,有的人家是脏乱差,家境贫寒。另一种情况是:拿出来的户口本或身份证保管得好,比较干净,至于电话号码随口就说得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村干部有时会说一句,这家问题不大。这种人家的家里东西摆放有序,干净整洁,家庭条件就好得多。详细了解,这种人家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么有人在单位上、要么有人在打工、要么有人在做生意。同一个村民小组,有的甚至房舍相连,土地、水源、林地、用电、交通都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仔细分析,才发现贫困人家的根本原因是没文化。
没有文化知识,导致思维有限,点子不多,方法单一,不懂经营。长年累月只会守着那点包产地,种点包谷、麦子、荞子、豆子以及一些瓜瓜菜菜之类的东西,养几只鸡鸭鹅,喂几头猪。一家人的年收入不过万,一年的人亲往来和看病都成困难。
缺乏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困难,不懂技术,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普遍不会水泥工,钢筋工,更不会驾驶技术或开挖掘机。出外打工只有干重活、脏活、又苦又累还拿钱不多的活,而且在社会还多遭人冷眼。安全不保,报酬不高,有时还被坑或被骗,打工成了畏途。
这些地方文化落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育。现在教育普及了,但是这些地方的学校可以修得像城里的一样漂亮,然而这些地方的教师却是最差的。有的学校无法有公办教师,就请代课教师,知识不具备,专业不熟,课程开不齐,上课随意,教育质量自然不好,读书自然不热。教育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能力最差的教师到最边远的地方去教,让这些地方的教育雪上加霜,长年无望。
一个三十多岁年轻力壮的男人成了那个村民小组的最贫困户。房屋低矮而破破烂烂,锅碗瓢盆一地,满地狼藉。政府给他解决的一小间地震安居房,无法盖顶,只好用石棉瓦随便盖上,也没有搬进去住。为啥如此?就是懒惰不想动,随时还喝点小酒,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这样的人家,能脱贫吗?
精准扶贫如果不注重教育和人的思想扶贫,要整体脱贫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