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为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工作过程中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学习了我国制订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牵头单位,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在规划、论证、建设和环保方面各尽其责,卫生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在各自领域的相关实验活动中分别把关。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必须获得国家认可,与人体相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卫生部批准、与动物相关的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农业部批准。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和制订bsl2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
经过多年多的努力,我们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了管理体系。参加全国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实验活动的上岗证学习,菌(毒)种运输的专业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初步形成了对意外发生的应急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后可以通过网络实施行政检查、远程维护、学术交流、远程学习等活动,提高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
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必定稳定提高。
对于我们来讲,学习前对生物安全仅仅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在学有关实验全相关法津法规之前,我并不知道国家还出台了这么多法津法规来规范、管理、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确了自己在生物安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应尽的责任及享有的权利。使自己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自己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性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事情,它是整个科室,整个单位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此次学习,了解很多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操作细节。使我在今后的实验室工作中,在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及他人的身心健康。
9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体局举办的全县小学实验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由陈校长、孙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农村小学实验室装备项目的相关要求,以及管理实验室的基本方法,为我们解答了实验教学中的很多疑问。这次培训为期一天,我觉得收获很大。现在谈一谈培训心得:
实验室管理培训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介绍实验室管理传统的、基础性的要求。第二部分介绍的是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第三部分介绍实验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认为作为实验室管理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规范地管理教学仪器,以及合理地应用教学仪器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小学实验员,我认为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因为实验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仪器效益的发挥和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
首先实验员必须熟悉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和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实验员在全部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各年级的授课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合理安排各年级的实验时间。对于各年级的实验,特别是难度较大、装置较复杂或需时较长的实验,应该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和操作的来龙去脉,才能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装置、操作和试剂的处理等技术上的问题正确的加以解决,以提高实验效果,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特别是试做失败的实验,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对于不同的实验,应该熟悉和掌握其有关注意事项及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能独立地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解释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实验结束时,实验员应收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建立各种档案,如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资料档案、实验教学档案、仪器维修档案,并及时进行试剂配方、操作程序、实验现象、实验事故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其次实验员要求熟悉和掌握各种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用途和维修技术,同时要学会科学的管理方法。实验员对于仪器、药品的分类和编号方法,对于贮藏仪器、药品的适宜环境和条件等要做到了然于心;对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技术状态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实验员要摸清仪器磨损、老化等规律,制订教学仪器维修计划和改造更新计划,来了新仪器、新药品要反复测验与演练,做到熟练操作、了解性能。
最后实验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对于各种试剂的变质现象的观察及如何处理,各种试剂的不同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技能和标记的方法,玻璃管和橡胶塞的加工,仪器的连接、固定和拆卸,气体的制取、收集、贮存和取用等等一些基本实验技能都要求实验员掌握。
作为一名兼职实验员,对于规范管理实验室我还要学太多的东西,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把我们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增光添彩。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习体会
县实验教学研究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我有幸听了六位专家老师的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家教师讲课的特点:
1.武际金校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新理念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刘老师教学过程精致 :
从各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赵教师的实验教学基本素质高 :
赵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二、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2015年3月26日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 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 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优秀文章 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自己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疑激趣,营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良好氛围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从学生最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切入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
如:《空气在哪里》一课我以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的兴趣都被谜语调动了起来,都争先恐后的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空气,我接着问空气在哪里?导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此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使课堂研究直奔主题,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探究提供了时间的保障。《空气在哪里》一课中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魔术表演来突破这个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表演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小魔术,《把纸放进水里不会湿》:杯底塞一张纸,杯子倒扣在水里,让学生猜纸湿了没?学生猜(湿了或没湿),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揭秘。纸没有湿,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纸不湿的原因,总结出:纸和水之间隔着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纸没有湿。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把认识空气的教学融入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氛围之中,从而在这过程中不断暴露科学问题,又不断的解决科学问题。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深厚的兴趣,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以谜语、小魔术等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提高他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小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二、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确方向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的现实缺乏认识,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认识。空气在哪里?你知道吗?有的同学说在大自然里,有的同学说在操场上,有的同学说无处不在等等。既然这么多地方有空气你能找到一些空气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吗?在实验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空气在哪里,接着老师抛出找空气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找空气。
小学科学课涉及了很多的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跟游戏很相似。作为教师,应该把游戏与实验区分开。“玩”是为了愉悦,发现与学习的欲望不强烈;“科学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发现与学习是目的。因此,实验前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备方向,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三、丰富素材,拓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广阔空间
这节课我每组准备了1号和2号两个材料袋,1号袋里装的是塑料袋、注射器、饮料瓶、杯子等各组的材料不一样,利用这些材料寻找身边的空气。2号材料袋里装的是粉笔和砖头,用来寻找物体空隙里的空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砖头、粉笔等物体的空隙中也有空气。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找到自己身边的空气进行展示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然后通过粉笔、砖头找到物体孔隙里的空气,空气这种气体在学生的脑海中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为下一步研究空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的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呈现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富的、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是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四、小组合作,构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互动平台 以小组合作为主,是目前科学课共认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浅显没有深度。为了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科学搭配,明确分工
课前根据学生特长、学习水平等分组,每组设小组长、监督员、材料员、汇报员,由学生自愿组合,并做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利用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熟悉操作过程的每一步,在组长和组员的合作下认真完成每一步的操作。由纪律性强的同学担任监督员,配合组长在探究前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监督每一个步骤是否合理。每个小组分工合理,相互合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如在第一个“找空气”实验中的小组活动,材料员拿出材料袋让组员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每人选一种材料找空气,汇报员组织学生逐个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空气的,小组长负责安排交换材料,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空气。每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学生都会向我展示他们找到的空气,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表情,我借机问怎么找到的?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用更多方法找到身边的空气,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生生参与,人人动手
虽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经我了解他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操做能力逐渐被弱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如在第三个实验研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让每生都轮流做一做,将杯子竖直的插入水,探究杯底的纸为什么没有湿?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他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纸不湿的原因,老师因为杯子里有空气,老师因为空气挡住了水„„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象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同一个实验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了人人动手做实验,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操作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动手操作永远比空洞地听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并促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研究“空气性质”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空,因为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空气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我在第一个“找空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了多个有的有趣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从具体的实验中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在体会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接下来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就不再抽象。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探讨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性质,有的学生说:空气没有颜色。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而我却看不见它,所以说空气没有颜色;有的说:空气没有气味,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我用鼻子闻不到什么气味。有的说:空气是透明的,因为我们老师之间隔着空气,我却能看清晰的看到老师,所以说空气是透明的;还有的同学表达的更有趣:老师空气没有味道,我用嘴巴尝了尝什么味道也没有„„多么生动的语言,这可是在通过多个动手探究活动后才达到效果。学生们通过动手探究,获取新知,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由于科学课上小组成员科学搭配、明确分工,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保证生生参与,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新知。课堂中学生各施所能,每个组都能团结互动,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小组合作构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
《空气在哪里》一课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从三个小实验中更体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用各自想到的方法去找身边的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我利用多样化的材料,结构性的呈现,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动手、交流等方法,找到了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气体,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研究出了空气性质。在小魔术的兴趣带动下,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动手操作为小魔术解密,解释纸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整实验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对学生由扶到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环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实验课总结
通过对《科学》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学》课中有许多方面内容需要一线的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例如对新教材教法的创新使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对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等等。虽然要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但我们仍要尽量在更多的方面开展研究,广泛的积累经验。
一、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各年级每班每周只有三节《科学》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有高效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从新学期开始我们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的研究上。首先,在备课方面,我们既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大胆的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法,我们通常先依据各种目标设计出每节课的活动过程及实现目标多项方案方法,再通过同类班开展教学实验,从各种方案方法设计中选择最佳的情景设置、最佳的教学策略、方法、最佳的评价时机和语言等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最优化的教案设计,并结合评价设计、学生反应和课后反思等内容制成独特的表格式教案。其次,为了及时的记录下每节课稍纵即逝的教学灵感及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我们还特地准备了“科学教学日志”本,用来及时记录每节课的收获、反思。在上面记录着教学的实施过程、记录着班级的学习风貌、记录着学生的优秀表现,还记录着教师的发现、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感动和遗憾。可以说它同时具备了“教学反思记录”与“学生优秀表现记录”的双重作用,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客观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有利工具。
二、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为了更好的开展过程性评价,本学期我教研组选择了以档案袋作为记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为阶段性评价总结提供最客观的资料依据。每个学生档案袋上都记载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们把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作业、奖状、喜报之类,只要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材料随时存入档案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的档案袋一天天丰富起来,这些丰富的内容见证了学生努力的过程,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并且增强了他们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及时整理资料,方便学生们的随取随放,我们还给每个班设立了“科学档案箱”,专门用来盛放学生的档案袋。
3、针对课前学习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便笺本,专门用来记录准备任务。其次,设立了“课前准备情况自评表”,该表也采用等级符号进行评价:圆圈代表准备很充分,三角形代表准备的一般,叉号表示没有准备。所有评价都由学生自评自添,目的是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加强学生自制自律意识,慢慢养成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如何使科学课“更好玩”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课例研讨
活动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教学会诊查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使学生在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过程,自主充分的开展活动,这决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的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纵观以往的科学教学,我们发现,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缩减及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短缺的限制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特别是受当前考试压力的影响使一些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画实验图、背实验现象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势必影响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梳理问题定主题:
我校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而忽略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科学课无创新性、枯燥乏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但学生体会不到探索科学的乐趣,而且造成课堂效率低, 知识掌握肤浅,印象不深,学生无法想象那些没有看到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鉴于这些现状,我们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课“更好玩”。并把这一问题定为我们科学课例研讨的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理论学习明方向
主题确定后,我们组全体教师认真集中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河北教育》等相关资料,还进行很多网上学习,观看了《河北省小学科学获奖课例实录与点评》;网络上自主阅读博客,查找网页,如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国期刊网、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学习活动中,大家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关注实验过程指导、给予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虽然实验课要体现“好玩”,但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是经过“学生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四、集体备课找方法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一问题。我们以陈全勇老师在学区中心校获得特等奖的课例《食物的营养》为例组织科学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综合了大家的想法,把重点做了转移,达成共识。主要强调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质疑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组决定由陈泉勇老师向大家展示这节课。
五、大家观课验实效
陈老师刚才进行了课堂实践。
六、个人反思说得失
我们观看了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陈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陈老师反思:
《食物的营养》教学反思
我们这节课是遵循《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
以下我通过本节课设计的四个部分来说一说我们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自己对怎样上好科学课的认识:
第一部分:
我们这节课通过讨论、观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这部分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对具体的科学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加讨论、分析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第二部分:
用探究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初步尝试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分析食物的主要成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这节课中设计的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实验现象,得出验证的结论。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实验学生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实验,争取每次实验后,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所提高。
第三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在以“小知识”的形式介绍日三餐合理的饮食,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最后一部分:课后延伸,帮助自己父母设计合理的、营养的一日三餐,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主,遵守发现问题、分析实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争取在小学阶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实验,形成正确的实验习惯,为以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学生实验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学生没有完全按要求做实验,实验效果一般。
2、教师的科学语言还要更科学,尽量多用有效的科学语言表达科学知识。
3、要努力促成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力求营造宽松有效的课堂气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宗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注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七、同伴互助共分享:
刚才陈老师深入细致的进行了教学反思。主要从设计理念、预设与生成、教学效果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感谢陈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课例,大家肯定迫不及待的想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就以陈老师提供的课例为载体,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王景春:
明确实验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明确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生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物体都能导电吗》一课,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推出一些金属有导电的作用,但木头不导电等,就需要实验去验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称为:证明„„。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是整个科学学科学生实验中的主要部分,如《摩擦力的秘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类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说成:研究„„,明确实验目的以后,学生会在以下的操作中明确指向,积极去探究科学道理。例如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赵丙贵:
培养进行学生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牛顿对猜测作出过精辟的论断“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测和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猜测和假设,就没有研究的方向,更谈不到科学的发现。在这节课设计的实验中(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首先让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猜测与假设的重要性。对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要立刻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猜测与假设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蔡立成:
敢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动手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一个连基本操作都不会的学生,很难想象他有多强的创新能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高低是评价科学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志。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针对初学科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对他们既稀奇又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把实验作为重点, 重视实验操作的启发,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科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有些做不了的实验,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王春娟: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明白其中的奥妙。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更加强烈的想去探究,但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用眼看,用手、耳、鼻等全面的感知事物。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将动手操作进行到底,那就是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写下观察操作的现象、感受,并要注意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我们在设计课时也注重了这一点,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并且还要专门派小组长检查记录。本节课我们在这方面„„..。
戴建华:
训练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实验结论的得出是思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这必将产生新的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家,这意味着新的发现,对于课堂上的学生,则意味着对现有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的获得。所以,得出结论是探究过程的高级思维,是能力和知识双丰收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设计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历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3个实验的过程,试验后让学生把结论说出来,这样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试验后让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科学的关键是用科学,在这节课中通过学习知道了食物营养的不同作用,回过头看自己设计的一日三餐是否合理,帮助父母设计一顿合理的饮食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梁建江:
考虑安全问题
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实验的安全。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的提示,如果学生使用烧杯不当时,就可能导致烧杯破裂发生危险。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指导了学生怎样使用酒精灯,用镊子夹取瘦肉烧时注意别烧手等安全教育。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取决于对实验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经常由于方案的制定不科学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在教学时,把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板书,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让学生小组充分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所有因素。
八、专业引领再提高
我们的老师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我们的讨论很热烈,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使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更深入而有价值。但也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请王主任为我们进行专业引领。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了解了食物的营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提问题的习惯、设计实验习惯、积极思考习惯探究习惯、认真倾听习惯等都得到了培养,在围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取得一定效果。教师们围绕主题讨论也很热烈,通过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王玉春:
我从以下两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对本节课的看法:
1、这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了用试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能力目标。
2、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操作过程不够规范。(2)教师科学语言不够规范。
二、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1、掌握实验方法,提高设计实验能力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总在不断重复老师的操作,不会自己设计实验,那么,学生操作得再好也是不会实验,更没有任何实践的价值。我们要教会学生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具体实验操作方案,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案指导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磨练学生实验意志的过程,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的顽强意志。实验的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2、提供实验材料,树立求实的学风
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材料,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行实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通过实验证明,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能发现要探究的内容,并实事求是讲出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对学生每次的发现,教师都不要放过,要因势利导,从学生无序的发现中引导了出有序的知识结构。
3、指导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需要学生使用仪器操作的实验,必须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变成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达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一要讲清实验步骤,二要提出注意要求,三要巡回对学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严格操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增强了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
4、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多方信息反馈,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对自然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概念、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不过通过以往和今天的课堂试验中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例如学生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不用外焰而用内焰;再如拿砝码时学生不用镊子,而是直接用手。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九、共识提炼为常规
听了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通过这次课例研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要紧扣“实验目的——操作过程 ——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这四个要素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时,严格“操作过程”
3、实验中,全面“观察现象”
4、实验后,引导“得出结论”
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让科学课更有乐趣。
十、困惑引出新课题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的研讨又让我们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对我们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提高,在此次课例研讨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为我们下一步的课例研讨活动确定了重点。本次课例研讨虽然接近尾声,但对这些生成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却刚刚拉开帷幕,课例研讨活动永远是讲不完的话题。本次课例研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2011-09-23 09:47:06)转载▼
标签: 杂谈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来临之际,人类已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对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对于这个目标,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废除注入式,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双方的能动作用,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让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在我们时刻感受到目前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从优化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小学优化发展的途径。
二、内涵的鉴定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素质,促使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普遍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他们成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而属于自主创新性学习理论在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具体内容为:
1、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和谐环境,以树立教师创新育人意识、学生创新成才观念,营造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安全心理空间;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诱发创新学习动机;
3、加强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学会选择应用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
4、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活动方法拓展实践,实现方法内化为意识、能力;
5、发挥自主创新性学习评价的导向作用,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的改造世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里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学生中心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脑科学基础。脑科学家威廉•卡尔文认为“人的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人类对人脑潜能机器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认识等。为人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脑科学基础。
4、学习论为本实验提供了直接的操作依据。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相信95%的学生,给他以适当的学习帮助,充分的学习时间,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2)、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发现教学模式。(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信任学生,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是教学的基本条件,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可接受的情境,实行学习内容、方式、评价的开放性,学生自由活动、讨论、探索、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组织者,管理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4)、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师生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四、实验方法及原则
1、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测量法、比较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并推出示范课、研讨课、讲座,展开经验交流会,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原则
实验将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原则进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民主性原则。师生间建立起民主、自由、平等、安全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信任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合作意识。
(2)、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地学,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协力创造。
(3)、激励性原则。把激励创造精神摆在首位,激励、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鼓励教师和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不断追求新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4)、个性化原则。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教有特色;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鼓励学生在自主创新性学习方面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各具特点,风格独特的创造素质。
(5)、开放性原则。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解放师生的脑、眼、手、嘴、空间和时间,教、学、做合一,校内外结合。
(6)协同性原则。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7)、实践性原则。创造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师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实验对象、措施及步骤:
1、实验对象:
实验班
对照班
四二班
四一班
2、实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以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聘请县教科室领导为顾问,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整体安排,分阶段进行,组织相配套的研讨课、研习会、讲座、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活动,及时总结、调整试验的计划,及时交流、推广实验的经验。
(4)、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电脑进行升降联网,并上宽带网,购置课题研究需要的教育理论书籍,微机软件,扩大教师信息来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制定实验教师评估制度,用量化评估方法来促进教师研究工作,制定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6)、聘请上级科研部门、兄弟学校领导、专家指导。
3、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及创造性人格调查摸底,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计划,聘请专家开展开题签定。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2月)确定实验班、实验教师。系统研究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环境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方法指导,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以及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评价。定期开展实验研讨课、研习会、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讲座等,积累原始材料,及时汇报小结交流,编印阶段成果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08年3月——2009年3月)。主要任务,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后测,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编印成果集
六、实验的实施:
(一)夯实基点——创设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1、强化学习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实验初期阶段,课题组通过“请进来、派出去、勤学习、勤交流”的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聘请市教研室、县教研室等领导来校作专题讲座或指导教学实践;外派教师到西安、宝鸡等地学习取经;采用“集中辅导、个体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验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方法,研读代表最新理念的各种理论书籍,解读各学科新课标等,摘录有效信息,整理读书笔记。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个性、创造性被束缚,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也就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教学现象。
在实验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实行“不举手随兴发言”制度。学生想发言就直接站起来发言,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让他们来做小老师,点评补充学生的发言,反驳不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有时就像个“自由超市”,争先抢购自己“中意的产品”,以致于到“收关”阶段,教师总要说:己发过言的同学请发扬“谦让”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发言的乐趣。这种活跃的发言气氛,感染和激发起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总能很欣喜的看到哪些以前从不不举手的同学,也踊跃地加入到“抢购者”的行列。
(2)、确立“以学生创新素质发展为核心”的育人观
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
推荐专题: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