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8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8篇)》。
作为基层干部,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应切实将实际情况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对照标准,就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基层干部应充分结合先进思想,以为贴近群众生活的手段引导群众,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发展,有效解Q贫困问题,并于问题解Q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扶持,确保对应地区、对应民众走出贫困问题,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基层干部应加强带头作用,加强“新鲜血液”与新式技术的加入,结合当地科研人员切实针对贫困地区状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脱贫手段,并明确相关技术中的重点,带头引导民众脱贫致富,实现有效的发展。贫困户经基层干部领导,不仅能够感受到觉和政府对其具有较高重视,亦能切实利用各项先进扶持手段切实实现发展。
其次,基层干部应加大注意力,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杜绝脱贫工作中的工作与实际脱节、工作流于表面现象发生。脱贫即为保障贫困人口由国家扶持下的各项手段与措施实现脱贫,还需以实际为主,以水平提升为辅。
最后,基层干部工作过程中应严于律己,菀源恕Q嫌诼杉海粗腹ぷ髦醒细褚笞约海惺到饩鑫侍猓硪源耍嫌诼杉骸<粗父刹抗ぷ髦杏桶⑽榷ǖ乜构ぷ鳎行в胨斯低ǎ蘼壑叭ù笮【弧鞍诠偌茏印薄八9偻纭保岷先褐谡箍ぷ鳌
总而言之,为保障**年消除贫困人口,切实展开工作,基层干部还需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切实利用先进思想与先进技术投入到工作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基层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做“邱英杰”式的党员干部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讲述的是浙商改革开放前后,突破传统、艰辛奋斗的故事。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主角“陈江河”,而是初心不忘的“邱英杰”。北大毕业的他放弃了外面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揣满腔建设家乡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义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很多优秀党员干部的共性:为人正直、恪尽职守、情系百姓、心系发展。在现阶段,同样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
从“突破常规解决猪饲料供给问题”,看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公仆情怀。邱英杰到养殖场考察,发现了猪饲料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而此时陈江河正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子,想和政府做这笔生意,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就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他和邱英杰做成了。因为邱英杰想的只是快速帮群众解决饲料缺乏的问题,并没有考虑是否会引起同事和领导的“误会”,也没有考虑是否会因为此事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现实中,我们党员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是要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要坚持把群众诉求放首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从“送货运站站长‘茶叶’”,看坚持正义,对原则问题零容忍的为官之道。陈江河的生意日见壮大,因为没有给货运站站长送礼,遭受站长百般刁难。邱英杰知道后,将陈江河本来准备送站长的茶叶换成了一双打满补丁的旧鞋,以此教育货运站长,并当场免其职,为商户讨回公道,并代表政府给商户们道了歉。现实中,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吃拿卡要”,在群众面前自觉“高人一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就是典型的“货运站长”心态,这是违法违纪的行为。我们要做“邱英杰”式干部,跟这些行为说“不”,主动与这些行为作斗争,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站出来消除影响,共同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从“烧掉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把火”,看坚持主见,敢于逆流而上的执政魄力。在错误的市场导向下,假货开始在义乌泛滥,面对这种现状,邱英杰下定决心整顿市场,让市场重新回归健康发展之路。他不惜背上骂名,牵头组织假货销毁,面对自己兄弟手中的假货也毫不手软。最终一把火烧醒了商户被蒙蔽的心,烧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美好未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总会碰到群众不理解、同事不支持的情形,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敢于排除众议,坚持自我的魄力,全力推动惠民政策的落实,时间终究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从“与陈江河的君子之交”,看坚持原则,坚守“亲、清”的政商交往之道。陈江河的成功固然有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邱英杰的指导。从北上求学偶遇陈江河的“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到后来陈江河生意有所起色之后的“商人眼里不能只有钱”,他一步步引导着陈江河由一个“商人”转变为“企业家”。但从始至终,他都保持着和陈江河的“君子之交”。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党员干部,禁不起诱惑,违规经商,甚至用权力来“入干股”,最终作茧自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我们党员干部要争做“邱英杰”,在与商人交往时要“亲”更要“清”,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心”,坚持权力来自人民也只能用于为民造福,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困难,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脱贫攻坚专题片《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 摆脱贫困专题片观后感个人心得范文5篇
★ 2021摆脱贫困专题片观后有感体会五篇
★ 2021《摆脱贫困》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
★ 《摆脱贫困》第一集庄严承诺观后感10篇
★ 观看专题片《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 专题片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作文5篇
★ 2021专题片《摆脱贫困》观后感5篇
★ 2021专题片《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 《摆脱贫困》第二集观后感:精准施策
★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走在铺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回望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小康梦,今朝一举梦圆。时间如惊鸿一瞥,短短8年的时间,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以坚定不移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斗志、苦干实干的姿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党中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庄重承诺,看到各级扶贫工作队员感人至深的帮扶场景,看到每一名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绘就苍生大爱的盛世图景。“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亿万人民成功打赢脱贫的背后,凸显的是每一名扶贫干部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夙夜在公,发扬钉钉子精神,想办法、找路子,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是他们身体力行最多的事,他们用生命的灯火为“亲人”照亮摆脱贫困的天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总书记的话始终鞭策和激励着每一名参与到这场大战中的人们,他们身上压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增收,都在为这人间奇迹贡献无穷的力量。
信心如虹,担子在身,书写无愧人民的扶贫华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本就困难重重的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众多扶贫工作人员的磨砺与考验。如何破除这“拦路虎”,他们始终坚守在脱贫一线,以身许国,用热血诠释心中的信仰。四川凉山州扶贫干部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来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他将村民的事一件件地记,一件件地办,却忘记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将自己和人民比喻成种子和土地,在群众中深根发芽,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个为群众送电视机的扶贫路上;时代楷模黄文秀为走她心中的长征路,替百坭村申请道路硬化项目,新建蓄水池,转变传统砂糖橘产业模式,实现了百坭村的凤凰涅槃,却将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了那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往无前,无私奉献,才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决心如铁,责任在心,勾勒乡村振兴的宏伟轮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不断巩固深化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更要以此为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基础、打底子、通路子,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村庄的高颜值和表子,还要注重村民的钱袋子和里子,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不断为乡村振兴输入持久的动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1921年到2021年,党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GDP迈上了100万亿元大关,未来的我们更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加璀璨的华夏文明。
近期,我镇先后传达、学习了中省领导在脱贫攻坚工作会上的讲话,通过原汁原味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贫要解放思想,打牢思想基础。
脱贫攻坚战不是论持久战,而要通过过硬扎实有效的举措,摘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贫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二是切实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意识,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树立自身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的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二、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力气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精准即是指准确辨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要立足群众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使我认识到,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精准帮扶,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我们乡镇干部处于带领群众脱贫的最前线,在扶贫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农民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技农业技术,搞清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并经常进村入户,和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带着感情和担当去帮扶他们,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在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上下大力气,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扶贫更有底气。
四、电商发展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在全国扶贫路上遍地开花。我们镇村干部进行产业扶贫,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卖得远、卖出好价钱,让电商扶贫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小慢车”开往大梦想
近日,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上线,带动“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小慢车”的话题冲上互联网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小慢车”是指不仅能载人,也可以搭载活羊、活鸡、蔬菜等农产品的扶贫火车。几十年来,小慢车穿行在青山碧水间,载着山区群众,开往实现美好生活的大梦想。
“小慢车”是群山深处的希望,开往摆脱贫困的梦想。逢站必停、啥都能装、票价便宜是小慢车的主要特点,它是山区群众出行、求学、问医、贩货的生活希望,更是关乎着山区群众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虽没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但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独特温情:设置低廉的票价,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抚平求学路上的坎坷,托起山区孩子的梦想;提供务工信息、在车上完成交易,拓宽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如是种种,皆是“中国梦”的点滴缩影。摆脱贫困,不仅是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为寻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双向奔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铁路先行。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小慢车”让更多群众跟上时代步伐,慢的是速度,快的是脱贫。
“小慢车”是党民情深的载体,承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人民铁路为人民,念兹在兹,夙夜牵挂。铁路部门从实际出发,拆除部分列车上的座椅,是“保留乘坐功能”原则性和“可带家畜上车”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亦是时变之智的最好体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透过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小慢车”,看到的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与维护,更是满载着鸡鸭鱼肉的真实生活,将党“为民之心”的温暖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评论道:“祖国是一个愿意慢下来等她的人民的国家。”诚然,中国有“复兴号”的快捷高速,也保留了“小慢车”的民生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民生无小事,因地施策的利民“小慢车”为山区贫困群众改善了生活,让“寸步难行”的“心酸”变为“四通八达”的“温暖”。作为党员干部中的一员,我们也要以“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初心”答卷。
“小慢车”是凝聚合力的桥梁,连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小慢车”凝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合力,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繁荣沿线经济,架起脱贫的桥梁,点燃致富的梦想。如果说,“小慢车”的上一站是“全面脱贫”,则下一站必将是“乡村振兴”。“快时代”下,“小慢车”与“复兴号”同在,是党把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把历史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的最好体现。国之小慢车,民之大平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路口,党员干部要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的奋斗目标,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深刻领悟“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真谛,始终站在人民立场,采取管用招数,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和问题,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2018年初,湖北省恩施州委统战部干部科科长兼党外知识分子办公室主任皇甫鸿一行被组织派往鹤峰县容美镇七峰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多以来,她扎实工作,心系群众,认真落实每项扶贫政策,用心扶贫、用情待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夸奖。
俯下身子扎根基层 脚踏实地为民解忧
初到村里,天气虽有些严寒,山上的积雪尚未融化。想的第一件事儿便是走访入户,了解实情。村里的环境相对于城里显得十分艰苦,村民会认为“城里来的人”受不了这种恶劣的环境,或者来农村“镀镀金”,搞不了多久就会调回去,为了升迁的。皇甫鸿在基层哭过,想想远在州府的家人,实在有些想念。但是想到组织的重托、百姓的苦难,她还是咬紧牙齿一心深入基层、踩实泥土。走访中,她积极访民情,了解到每户的致贫原因,看到皇甫鸿为乡亲们奔走,贫苦户哽咽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皇甫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炎炎夏日,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本该回城休息的皇甫鸿了解到要及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拆除工作,主动放弃休息,继续在村里帮助村民拆除旧房,一个双休就这样度过了,她没有抱怨,继续帮助老百姓解决苦难,昔日的“小仙女”在夏日的摧残下变得越来越土气了,越来越接地气,曾经穿的高跟鞋换成了解放鞋;曾经穿裙子,现在都是宽松的服饰了。
“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白薯”,这是皇甫鸿始终牢牢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她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地处理村里的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一名贫困户说:“皇甫书记工作很认真,公平公正,我们打心里都服气,也时常帮助我们,让我们真正地得到了福利”。这是当事人对她的评价。
争取多方资源 为民办事暖人心
在村里工作一段时间中,皇甫鸿发现村里的办公设备根本无法正常办公,她积极与单位联系,得到领导的支持后,为奇峰村购置电脑、打印机、监控器等设备,为村日常办公解决了燃眉之急。村书记朱元平说到:“现在村里办公设备齐全,我们搞精准扶贫有了基本保障,相信在皇甫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会越来越好。以前,村里几乎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现在不仅有设备,而且在驻村工作队的结对帮扶下,我们也慢慢会使用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里的道路还未硬化,晴天老是灰尘漫天,雨天总是泥泞不堪。皇甫鸿决定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积极与镇领导联系,多番努力,为村里申请下来上万元的道路硬化资金。为改变七峰村农户脏、乱、差的现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皇甫鸿积极争取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援助资金60万元,用于村民居住环境进行治理和改造。通过“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改善村民人居生活环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农村厕所达标奖励2000元/户,农村厨房达标奖励1500元/户,农村猪圈达标的奖励3000元/户,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皇班长,感谢你们,让我们七峰村老百姓再也不用上厕所进猪圈;做饭全身被熏烟;吃饭,饭菜上蚊虫沾。这个“三改”好呀!连猪都享福,不住木板房住进砖瓦房了”,这是三组组长李华清对皇甫鸿说过的一句话。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了,村民的房子也不再出现漏雨情况了。七峰村村民达到了“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真正地在摆脱贫困村的帽子了。
破出产业发展瓶颈 因地制宜带民富
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民,尽快带领大家伙脱贫致富,她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致富的产业,她带领队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野茶,为此,她积极联系企业,建立了合作战略关系,成立野茶合作社,村民的产业基地由此建立起来,不仅发展野茶产业,她还积极找到农业部门,种植中药材,实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现在的七峰村在她的一年以来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支柱产业,更有销售渠道。真正地让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8年以来,七峰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1000多万元,已基本实现了村级建设的“九有”,90%以上的农户入户路通了水泥路,100%安全饮水。46户易迁户全部搬入新居,公认拆旧复垦老大难工作已全部“四清零”,无任何遗留问题,24户新建和翻修危房接近尾声,全村“三改”工作全面启动。全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个,总投资100多万元,形成了药材、土耳其金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4家,培育大户30多户,初步建立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一点一滴,服务村民;一心一意,真心付出;一言一行,树立形象,皇甫鸿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扶贫干部的职责。她说:“既然我选择来到村里,那就要踏踏踏实实解民忧,为老百姓干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不枉费驻村时光”。七峰村自然条件恶劣,如今村子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和“女子尖刀班”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付出密不可分。
她来了,路通了,还硬化了;民富了,有产业了。贫困村蜕变了。
她是共产党员,她叫皇甫鸿。
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金寨县脱贫攻坚乡(镇)村干部华西培训班到华西村参观学习,通过听报告和实地参观及影像观看等活动,特别是新书记吴协恩的报告。介绍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和总结老书记吴仁宝的思想。老书记是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是一个能出思想的人,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精神为之振奋,为之震撼。同时也让我的思想得到解放和洗礼。
这次学习得到的感受:一是学习老书记吴仁宝的伟大。他是一个理想坚定的人,是一个能够留下思想的人,是一个把幸福留给别人的人。华西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的“与时俱进”,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鞭策我们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和群众谈心,交流,沟通。多听群众的心声,和他们真正打成一片。才能体会老书记的告诫名言“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二是学习新书记吴协恩创新管理理念。他们带头讲团结,讲为民,讲正气。平时工作多一点平和沟通,少一点激化的情绪,多一点善意的理解,少一点片面的误解。多一点有用的办法,少一点无谓的抱怨。如何建设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改变村民思想,提高村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集体产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们贫困村而言,必须要有一个团结有凝聚力的班子,才能维护一方稳定,带领贫困户脱贫。
三是看到的感受:步行看到修剪平平坦坦的草地,一栋栋欧式小洋房,乡村别墅,万人宴中心广场,万米走廊,五人伟像,世界第一大钟,特别是一幅高悬的标语“一个共产党员,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让党员干部时刻记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参观了二十四孝陵,民族宫,农业观光园。登上百米金塔,华西村的壮观尽收眼底,将启迪我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我村实际,找一条符合我村发展的路子,为我村贫困户早日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今天,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小时候,笔者所在生产队有一位贫困户远近闻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带着一个儿子,平时四体不勤,自家干活时常不出工,集体干活时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热躲在破房子里不愿出门干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窝里不愿下床干活,政府年年救济、邻里常常接济,还是摆脱不了贫穷。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儿子成年后出门打工,勤劳致富,如今盖起了楼房,娶妻生子其乐融融。
人们常说,邻帮邻是一时的,自帮自是一辈子的。日子是靠自己过出来的,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贫富,政府救助、邻里接济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理论上讲,“真扶贫”是“真脱贫”的前置要件;从逻辑上讲,“真脱贫”必须要“真扶贫”;从实践上讲,“真扶贫”可能实现“真脱贫”,也可能实现不了,为什么?一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贫”;二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没努力、或努力不够,就可能难以“真脱贫”。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应该说,贫困群众没有一个不希望脱贫致富的,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都能在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下,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正如笔者见证的那位贫困村民一样,确有少数贫困者在贫困面前失了志气: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条件恶劣、山多地少,认为种田种地再累再苦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邻里为何能在同等条件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的怨病自弃,以病为由,自己放弃努力,也不调动甚至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导致一家人长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弃了致富希望;有的怨运不济,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幸遭遇天灾人祸,梦碎一刻,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诸如此类,正如人们所说,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灾人祸、患上大病等客观一时之因,政府可扶、邻里可帮,贫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等主观常态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邻里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贫困难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贫困是座大山,但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高不过人的自强。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人,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志气、才能自强,在脱贫上依靠“扶”而不全赖“扶”。
扶贫理论上,有个“贫困陷阱”,即贫穷会成为贫穷的理由:因为穷,有致富的机会没有钱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机会;因为穷,受到的歧视多、打击多,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因为穷,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还会穷。如果跳不出“贫困陷阱”,即使一时脱了贫,也容易返贫。扶贫实践中,有个贫困“依赖症”,即“等、靠、要”,虽然这是少数贫困群众的贫困“痼疾”,但个体带来的影响却不利于整体脱贫致富。“等、靠、要”,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汉行为,等,等不来真正的富裕;要,要不来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会崩,靠树树会倒”。幸福不会从天降,扶贫当先扶其志,摘掉贫困帽子,最好的办法,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与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样;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发愤图强;与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干巧干,“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帮助,要抓住时机、借力脱贫;没有政府扶持、社会帮助,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
扶贫中,政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中,脱贫者“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一次两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贫和社会的救助资金,花光之后还是贫困。一位扶贫工作者到一个严重缺水县检查扶贫工作时发现,扶贫办以高价从巴西引进抗旱良种给贫困农民试种,没想到有的农户把良种拿回家没有种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结果那些贫困户还是脱不了贫。“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资源匮乏,自然禀赋不高,却成为京沪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浙江山区的贫困群众靠的是什么,是“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憋足劲头艰苦创业,发挥智慧不断创新。“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病后康复,焕发精神,全家一起脱贫困;因灾返贫,痛定思痛,远近兼顾建家园;面对政策,抢抓机遇,远谋近施谋发展;瞄准穷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快致富。扶贫要扶志,还要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搭上“教育扶贫行动”,让孩子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识改变贫穷,以智慧改变命运,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推荐专题: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