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详情页

数学学科网络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2024-06-10 13:46: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学科网络培训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学科网络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第一篇:数学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我在学区组织下参加和开展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与全区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的内容:

1、师德教育

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培训教材,以《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育精神》为重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科新知识

以《有效教学系列丛书小学语文》(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材》等为主要学习教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使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这位语文教师表示对这学期培训学习感觉收获很大: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

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总之,在这次继续教育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新学期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新课标理念,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数学教师研修培训的心得

经过20号一天的视频和讨论,我觉得对统计教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特别是听了关于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使我的教学有一个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认为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实验的问题,而是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总希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得出概率,也就是想通过实验去验证概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感到困惑的地方,也就是害怕出现所谓的坏数据,没法向学生解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概率是一个定值,有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得到,这个值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我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不要认为概率是百分之五十并不意味这在具体操作中就一定是各占一半,也就是认识频率的随机性。就像我们掷硬币,第一次我们掷了反面,那么第二次会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不是大一些呢?答案是否定的,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几率还是各占百分之五十。这就是它的随机性。在讲课的时候我们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了,当然我们在描述时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

第三篇: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聆听了史宁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对于数学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理解

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这也许在一节课的教育中实现不了,但应当作为教作文吧师数学教育的“魂”,这将为学生提供正视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对未来数学课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这说明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我们应该注意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各个内容领域都进了细微调整,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代数推理”,增强了“几何直观”。如何基于两个代数基本事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代数推理?如何设计“尺规作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觉?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题。

第四篇:教师网络微课培训心得

很高兴作为一名年轻老师,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进行了初中――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进行了学习。通过对三位老师的课程进行观摩及学习,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为我以后的教学生涯增加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在《足球脚内侧踢球》课堂实录中,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的房瑞峰老师通过细致的讲解和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带领学生学习了足球脚内侧踢球这一技术动作,整堂课内容充实、设计精美,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为本课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本课的开始部分,房老师精妙的利用足球场的中圈放置教学器材和带领进行准备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也使得本课在极具专业性的同时充满观赏性。同时,房老师在课程中设计了专门的球操和球性练习,也为学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山东省北镇中学实验中学部的王云城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专业的动作示范带领学生学习了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这一技术动作,整堂课内容丰富、时间充实、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尤其是在课的体能训练部分,王老师通过四种身体练习方式及队列队形组织形式让原本较为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乐于锻炼、善于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感受快乐体育,真正做到了快乐运动、健康成长。在《趣味耐久跑》一课的学习中,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的高红军老师通过丰富的课堂语言和充实的组织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了耐久跑这一田径技术的练习。在基本部分的设计中,高红军老师通过五项任务将原本较为枯燥的耐久跑变成了充满乐趣的趣味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即锻炼了心肺能力,也收获了快乐。另外,在课堂上高红军老师也体现出了专业的教学能力及课堂组织能力,带领学生进行了充分地活动及练习,学生的心肺水平和运动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通过网络培训中体育培育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本学期接下来的体育课堂充满信心。相信我能继续上好学生喜欢的体育课!

第五篇: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在20xx年10月22―25日,我和胡华老师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浙江嘉兴参加20xx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论坛,认真聆听了4个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6节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理清“通向数学”的教育核心理念。

在两天半的培训中,从讲座和教学活动中,我领略了“通向数学”的数学理念,专家和老师们向我们传达了3年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讲座和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理念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符号语言;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反思:数学不是我们今天教会孩子去学会数数(1、2、3、4,数到100),而要去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者,要学会去解读、理解学前儿童如何学习数学。其实幼儿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操作性,它的发生、发展是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就是一些具体的行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从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由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从而主动领会和建构起初步的数概念。

(二) 数学核心经验如何获得?

在这两天半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展示的老师们上课中一直在践行一个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数学的核心经验是在幼儿操作后不断地纠错的过程中形成的。

反思: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直接演示、讲解,总结后再让幼儿尝试模拟操作,其实这样幼儿就习惯于被动地观摩、接受,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动作思维的独特性。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知识学习,但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增进智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操作,在幼儿的原有经验上进行纠错,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上,让幼儿形成新经验。

二、慢悟“通向数学”的教育实践亮点。

(一)、专家讲座

在四个专家讲座的报告中给我感悟最多的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的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和河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振国副教授的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1、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 丁海东老师从1981年《纲要》――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数学的文件中分析各时间段文件的优点和缺点。

其中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指南中相关数学的领域比起以前的纲要文件,年龄层次性与关键的经验点具体而可参照了;呈现了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全面和谐;突出了生活化与游戏化,情境性与行动性;紧贴实践操作,并在教育建议中列举出幼儿学习的情境与方法;理清克服违背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的具体实践路径。同时丁教授概括了幼儿学前数学的关键为:生活、操作、感知、情境、游戏。丁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数学游戏的种类:情节性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感官性数学游戏;口头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智力性数学游戏。

反思:从丁教授的讲座中,我发现其实指南的颁布其实就是为了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情趣性,注重幼儿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讲座,我们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要多注重情感与态度,少倾向知识与技能;多注重生活中的数学,少倾向理性中的数学;多注重幼儿的心理经验,少倾向数学的学科逻辑;多注重感知、操作与体验,少倾向识记与训练。

2、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赵教授从“塔拉和凯特琳”搭积木的案例中引发大家的'思考,塔拉不太会搭积木,从凯特琳搭积木的过程中塔拉学到了方法,可见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过程。

孩子通过实物操作,不断试误的过程就是建构经验的过程,同时在倾听、观察、理解他人的思维。赵教授从“什么是操作学习”、“操作学习的内涵”“操作学习的类型”、“学前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如何让幼儿进行数学操作学习”、“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操作”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赵教授着重指出:

(1)幼儿的“学”的过程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之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过程引发内在行动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学前教育是“慢”的艺术。幼儿操作之后的总结一定要引导幼儿先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提升总结,而不是教师直接总结。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路径去规范幼儿的思维。

(3)指导幼儿操作活动应与语言同步。在指导幼儿操作时,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动手,而且应要求幼儿动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使数学知识的各种辩证关系在幼儿操作活动及表述过程中叶能及时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

反思:由赵教授的讲座我联想到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在幼儿的回答过后,老师习惯性地进行总结概括,其实这阻碍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同时在我们的操作学习中我们要少一些模仿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多一些探究性操作学习、创造性操作学习;少一些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多一些个体探究操作学习、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在这样的自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和构建经验,而非记忆知识;同时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而非知道数学知识。

同时,赵教授在讲座中也明确了“思维逻辑”和“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我联想到在一次活动中我记录下的这样一段话“幼儿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逻辑和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和训练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些时候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会通过无意操作得出要的结果,那么孩子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比如数学《图形碰碰乐》,老师要求孩子们通过自主操作,用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搭,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有的孩子是无意地移动、翻转组合最后拼出各种图形。那么孩子在表述自己拼搭的过程就会发现原来图形在移动、翻转后再组合就能拼搭出不同的图形。

(二)、课堂观摩

1、课堂中突出的优点。

(1)新活动的学习:抓住了核心经验,启发引导学习。在展示的6节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够运用问题引导,带领幼儿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中。

在材料的呈现中,教师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而且在讲解和小结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均采用了让个别幼儿先示范的方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在通过自己的操作以及观察同伴的活动中理解活动的玩法和规则,逐步理解相关的数学关键经验。

(2)材料提供多样性,体现了循序渐进及层次要求。

在展示的6节课中,20个幼儿的操作材料会有三种,老师让幼儿操作时先在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时集体活动中讲解过后的旧材料,一种材料是同一层次的心材料)中选择一种进行操作,然后做完的幼儿可以再到另一组去尝试更高层次的操作。

“通向数学”的教学理念认为,一种操作不能满足全班幼儿活动的需要。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增加了小组活动的内容,扩大了幼儿的选择范围,有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多种层次的活动提供,避免了复习活动简单重复,能更好地满足班级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

(3)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

活动中,教师对演示幼儿卡片摆放的定位的反馈、和幼儿共同回忆操作材料的收放要求等,这些都是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不仅关乎到数学学科学习,关注到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还要再操作中认真对待材料及材料的收放,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态度,对幼儿终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课堂中好用的小窍门。

(1)幼儿组内个别操作后集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轻音乐来提醒幼儿坐到中间的场地上来,避免消极等待。

(2)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个夹子系上绳子挂在脖子上,幼儿的操作单做好后只要夹在夹子上,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能一眼看清楚幼儿的操作情况,也避免孩子一直拿在手上把玩。

(3)当排序的情况下,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时,为了避免混淆,可以小组内每个人的操作材料做上不一样的标记,这样就不会混淆。

(4)公开课,上课老师不知道幼儿的名字时,可以把幼儿的名字打印贴在衣服的右上角,就象幼儿的一张名片,孩子很喜欢。

这次培训中专家和老师们都针对我们所需学习的不同内容进行精彩而生动的讲述,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数学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

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推荐专题: 网络舆情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学科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