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详情页

参加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2023-07-07 00:31:1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村官培训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xx县第四批大学生村官到县委组织部跟班学习,两个月来我在基层办参与基层组织建设中心工作。光阴似箭,但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基层学不到的知识,对组织部组织、党建工作和组工干部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组织部门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和组工干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经受了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启发了思想认识。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感触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感言”:

感言一:必须将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

在没有跟班学习的时候,我在镇上除了每周四集中学习外,平时主要是根据需要进行一些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学习,虽然学习没有间断,但缺乏计划性和深入性,对学习的认识也很片面,只是在需要用的时候,才想起来看书、查资料,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很欠缺。

在跟班学习的第一天,王部长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明确跟班学习的目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将各类知识和各种方式的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在每天的接触中我发现组织部的同志每个人都有一个厚厚的学习笔记本,每天在阅读党建杂志和各类书籍时,都会有所记录,在工作闲暇时,就在看书、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我也养成了有空就看理论书籍的习惯。这使得我在跟班学习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除了处理交予我们的工作外,其他时间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组织部的同志还教授了我们学习方法,要求在学习每篇文章时要从中找到掌握的重点,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请教,在写组工信息的时候学会范文网加以运用和整理。我想这应该是我在跟班学习中收获最多也是体会最深的一点,这样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跟班学习的这两个月,在今后工作中也要逐步养成和持续下去。

感言二: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

在组织部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立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组工干部“六不让、三不准”和组工干部“十严禁”,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结合跟班学习的两月,让我深刻的感觉到,组织部在处处树立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同事们积极配合,相互协调,部门有很强的凝聚力,不管是对待领导还是来访的群众都热情、诚恳,我想这对整个组织部规范、有序地运转,提高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天早晨坐到办公桌前我就看几眼小牌子上的内容,这种在工作中坚持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原则,发扬诚恳、热情、敬业的工作作风是我应该积极学习和长期保持的,它既能让人体会到工作给予个人的价值体现,也能体会到集体引导个人的思想追求,更能体会到社会给予个人的人文关怀。我想这也是我需要积极追求的。

感言三:要认真严谨的对待文字工作

组织部门性质决定了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必须经常和文字打交道,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也必须以一贯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大量的文字工作任务都要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一旦予以印发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表了组织部的形象、县委的形象。在跟班学习中,每天同事们都在撰写信息、起草文件、下发上报很频繁,通过这些工作,我对严谨的对待文字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些文件凝聚了组工干部的大量心血,都是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只有严谨的对待,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每一文件印发前,通常都要有几道工序,内容编辑、文字校对、版面调整等等,经常要四五个同志经手,大家都很谨慎、认真,但这样的态度让我很受触动,这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责任心的表现。当我第一次起草文件时,我都不知道要从哪下手,在同事的指导下,我才慢慢着手,等到文件下发时心情非常喜悦。在我一个人坚守办公室时,有时任务很艰巨、很复杂,我心里都没谱了,但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后头看看这也是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两个月的跟班学习虽然很短,但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学到了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我想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第二篇: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8月25日,我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来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听了辅导老师们高水平的授课,看了苏州市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发展,很受震撼。这次培训学习和考察让我真正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真正意识到了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坚决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才级逐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我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如下几点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就是强村富民,解决农村公共开支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不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上不去,我国的人均gdp就上不去,总量再大,也是不健康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我们当今*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彻底改变以人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要以生产质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优化规模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

1、必须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鼓励将耕地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获得利益最大化。

2、必须实施规模经营

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并非无路可走,无章可循,是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的规模发展,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也可以通过能人带动。

3、必须突破*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很难抵抗市场风险,只有靠龙头企业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融合起来,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带动作用。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交通日益通达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加快了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

3、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就是就业之源,使农民普遍得到实惠,末期得到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先力*。

4、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与否。要针对劳动力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技能培训,着力加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

四、必须探索减负新途径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积极*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途径,与发展减负的新路子,从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伤害,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市民,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交,彻底减负。

五、按统筹城乡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经济上让农民当家作主,尊重农民的市场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经济高于一切,农民既需要经济的自由,也需要经济的平等,*应不断依据大多数*的利益,调整和变革各项现实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

2、在*上赋予农民平等的**权,首先要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这是*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民的强烈呼声,让农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听取农民的申诉与呼声,为农民排忧解难。

3、要切实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代表权,给农民*参与权,增加农民在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人数,要允许并帮助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

4、在教育和公共社会福利事业上,赋予农民对公*品的共享权。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到城乡一视同仁,保*农村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改变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的状况。

5、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状况,重点解决好农民养老和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推荐专题: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