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特梭利培训后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蒙特梭利培训后心得体会》。
蒙特梭利教学法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住了; 我做了,也就理解了。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台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玛利亚 蒙台梭利博士1870年诞生于意大利。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土。1907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是幼儿教育之母。她倾其毕生精力观察研究幼儿,著有大量著作。蒙氏之重要著作有: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ori Method)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ori`s Own Handbook)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ori Method)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 “ 敏感期 ”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5、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专心和耐力。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 “ 教 ” 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
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内容:
(一)有教具的五个中心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
在社会及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学会自己独立做人人都在从事的工 作时,他 会自立起来,并确立自信,体验到自我成长的喜悦。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孩子的: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等基本品格。基本动作:步行、坐、站立、拿、搬、放、绞、倒(移、注)、摺、切、剪、贴、缝、编、捏、夹、旋、撕、擦、(敲)、卷、削、拉、揉等。
社会行为:门的开关、打招呼、应答的方法、与他人接触的方法、感谢与道歉、递交物品的方式、咳嗽、打喷嚏、打呵欠的方法、轮流使用户外设施、团体游戏的规则、敬茶的方式、工作的观察方法、打电话的方法、问路的方法、洗手间的使用方法、慰问病人、介绍的方法、车中的礼仪、交通规则、敲门的方法、入席的方式、穿拖鞋的方法等。
对环境的关心:工作的准备(搬运地毯、卷地毯、清理地毯)、扫除(打扫室内、掸灰尘、擦洗桌子、擦洗窗户)、擦金属器具、洗涤、熨斗的使用方法、剪枝、点火、熄火、餐桌的准备、庭院工作、植物栽培、照顾小动物、洗餐具、整理橱柜、摘蔬菜等。
对自己的照顾:整理携带的物品、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衣服的穿脱、穿鞋、脱鞋、鞋的整理保养、洗手、衣饰框、衣服的折叠方法、刷衣服、漱口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擦脸的方法、剪指甲的方法、擦汗的方法、洗脚的方法、洗澡的方法等。2、感觉教育
使感觉器官发达,加强其机能的敏感性,以正确的了解环境中的情况,透过感官训练,培养孩子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达到促进智能的发展,建立智慧和人格的基础。
视觉教具: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色板、几何图形嵌板、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温觉筒、温觉板、重量板、实体认识袋、几何学立体 听觉教具:音筒、音感钟 味觉教具:味觉瓶 嗅觉教具:嗅觉筒 3、语言教育
双亲遗传给儿童的是语言的学习能力,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通过语言教育孩子可以达到: ① 能够明白别人说话或故事的内容。② 能够表达自己的经验或所想的事情。③ 能够正确使用日常生活的必要词汇。
④ 满足儿童书写的需要,培养正确的技巧与能力。
喜爱阅读图书或视听觉教材,发展想象力;培养丰富的情操。4、数学教育
孩子通过操作数学教具建立数学心智,学习数概念,认识 1-1000 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学习四则运算等。建立 1-10 数量概念: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纺锤棒箱及数字与筹码。认识十进法的基本结构:金色串珠和数字卡片。
建立十进位法的加减乘除概念:金色串珠加算、乘算、减算及除算; 邮票游戏加算、减算、乘算、除算; 彩色串珠加算、减算、乘算。
认识 1-1000 连续数的:塞根板、100 连续数板、100 串珠链与 1000 串珠链 四则运算 加法板、乘法板、减法板、除法板 „„„„ 5、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学习文化的能力发始于三岁左右。她主张充分利用幼儿这个易于吸收文化的时期以使他们牢固地把握其民族与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的本质。
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数学等都能够在不改变其性质的状态下,有效地对幼儿实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五个中心内容以外的教育内容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中 “ 具备陈列教具的环境 ” 即是教育内容的全部,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蒙台梭利说: “ 教具决不能成为世界的替代物 ”,它不过是协助儿童 “ 征服世界的文化 ” 的工具,“ 是通向世界的钥匙 ”。仅依靠教具是不可能胜任儿童教育之全部的。教具以外的教育内容:
(1)健康、体育
儿童甚具活动性。对儿童的活动欲望不仅不能制止,还要予以鼓励,必须引导儿童能够独立地从事他想做的活动。如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照顾自己、照管家务、园艺及手工、体操练习、韵律动作、户外活动。(2)道德与情操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奠定所有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说: “ 我的教育方法即证实人类是性本善的。我们必须追求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培养儿童的智慧与良知的感受性。”
蒙台梭利认为: “ 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使区别善与恶的感受萌芽发展。就人类而言,透过爱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良知的举动非常重要。”
“ 幼儿具备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一敏感期内,对秩序的喜欢及其习惯的养成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蒙台梭利重视道德教育,但却没有设计适用于道德教育的任何特定的教具。(3)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似乎没有为了美的教育而考虑使用特别的教具、美术教育的特定教室、特定的时间等。她认为预备好的环境中有秩序的生活即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各个蒙台梭利教具的 “ 艺术之美 ” 是期待着儿童在使用教具工作时自然而然的进行了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音乐教育的基础由旋律和韵律活动、乐器弹奏、识谱和记谱三部分构成。但即便没有全部具备这三个部分,但只要存在其中一个,即可完成完整的音乐教育。(4)社会教育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轻视社会教育而偏重个人主义,但恰恰相反,在这一点上,蒙台梭利幼稚园所收到的教育效果高于其他传统幼儿园,而且方法也比后者确实。(5)和平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 “ 人类的发展不仅指单纯的人的自然发展 ”,必须 “ 同时意味着人性的发展 ”。为了世界的和平必须依赖人性发展得非常优秀的 “ 新人类 ” 出现,这种 “ 新人类 ” 的出现只有从幼儿的教育开始着手才能实现。(6)想象力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对人类所具备的想象力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但蒙台梭利力诫对幼儿想象力进行过高的评价,警告防止片面强调想象力而引导儿童 出现精神发展的偏差。她认为想象力必须以现实的物质为基础来加以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有优美、秩序井然且现实的环境,同时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
通过这个专题的培训,我意识到每日对小朋友入园晨检是多么的重要,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尽管自己经营幼儿园期间小朋友并没有出现本专题提及的传染病病例,心里庆幸自己这几年来幸运的同时也下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查。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家长愿意将自家的小孩交给自己代为教育和看护,那就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家长托管小朋友期间各方面的安全和教育。如果等到某个或多个有类似传染病的小朋友病情恶化时才发现,那不仅是对这份职业的亵渎,也辜负了家长的这份信任;不但是对发病小孩照顾的不周,更是对其它小朋友的不负责;从大方面来说,也不利于整个幼儿园长期的良性发展。所以,我认为花点时间对小朋友进行入园晨检是十分必要的,一来既可以降低幼儿园潜在的经济风险,二来也是对每一个小朋友和家长的负责,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
但话又说回来,如何在短时间内对几十上百个小朋友晨检完毕并按时上课,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如果晨检只是走过场,那也达不到应起的作用,那还不如不检,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如果运用本专题所讲的一问、二摸、三看、四查四个步骤,似乎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这也要求检查的老师应该对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了解,要不然也达不到效果。课上培训老师也讲了,部分家长对晨检认识不够,所以表现不太配合,这也是一个存在的阻碍,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和家长私下充分沟通,站在他的立场讲明其中对他小孩的利害关系,这个问题应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所以如何与小朋友和家长有效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最后我想说每日入园晨检,你安心,我放心。
随着人们日常交际的频繁,在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社交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交往的细节,也许一个微小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之规。在交往中,礼仪既是一种规矩。那么,何为礼仪?礼仪是一种在人与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互相尊重的需要。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看,它等于礼节加仪式加礼貌;从狭义上看,它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贴、尊重和关爱之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那么,到底什么是商务礼仪呢?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商务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交往艺术。和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相比,商务礼仪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和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商务礼仪是管理者在商务场合中的脸面,如果不注重礼仪,就会失去脸面。商务礼仪在我们生活的文明礼仪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商务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后的商务工作中正确运用礼仪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还没开始学商务礼仪时,就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由于自己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所以当初选修课时选择了商务礼仪,但当初对这门课程还很懵懂,只知道应该会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用,但不知道具体会讲些什么,在真正接触了商务礼仪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要真正做到优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人举止得体,言语文雅,就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课后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全部的礼仪知识,因为它使我提升了自己,慢慢的我融进了这门课程。像我们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中都会遇到以下一些场景,商务礼仪就引导了我们在商务交际中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如:职业女士在商务谈判中着装最不能出现的5种问题:1有一种裙不能穿,那就是黑色皮裙。2正式的高级的场合不光腿,3袜子不能出现残破,4不准鞋袜不配套,5不能袜子跟裙中间露出腿,这叫恶性分隔。出入轿车时,一般车座
的上座就是客人坐在哪,哪就是上座,如果时主人亲自开车,副驾驶座就是上座,如果是专职司机开车,那上座就是后排右座。
除此之外,我还看了几期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的礼仪讲座。她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用餐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周思敏老师用行为教学引导观众去学习,并且通过一边教学,一边告诉观众该怎么做,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蒙氏教师的物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尊重儿童,不体罚
4、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严于律已,做示范
6、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重视家庭教育
8、创设温馨的环境
9、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平等的爱
12、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 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 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王家上个月搬家,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涕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不能安静。上述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就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至错失了幼儿独有的生命力。何为敏感期? 孩子人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头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心灵的火焰 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避免错失一生仅有的一次特别生命力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推荐专题: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蒙特梭利培训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