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团员培训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团员培训心得体会》。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当何老师在我们第七期团校的群中发布了交团校学习心得的通知,我的心中忽然一阵恍惚,在这样的恍惚中,我心中莫名的浮现出了这样的一句歌词,她就像风中的小草,黑夜里的烛火,摇曳!
团校学习开始的时候,我正直大三,也正担任着学院的团委副书记,一年的团校学习,仿佛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我前两年的团学工作活动的经历就像是一粒粒埋下的种子,在团校这场春雨中,我的所有经历、经验纷纷化作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理念,一种知识深根蒂固在了脑海。
开学第一讲,李老师对团学干部的希望,对团学干部的三点要求,让我明白团组织对我们团学干部的重视,让我更加的正视了我们曾经、如今的工作,让我更加端正态度去进行后面的学习和工作;到后面牛定柱老师关于他与团的不解之结,他“变与不变”的主题,对团的情节,对团的纠结,还有一个个收获的结果,他的“团结”生活就像是他的孩子,而他则是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将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如画卷一样展开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直观的去感受,学习;再后来任远征老师的“学生干部综合能力与政治素质提升”;还有杨洲老师的“复兴之路”等等……
每一节课,每个老师的每一讲,我都认真听讲,并且做好了笔记,但我知道我总结的水平是不够的,有更多优秀的学员对老师们的讲课理解更加深刻,而且比我更加能够用流畅的、精炼的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对于老师们讲课的理解我也不敢再妄自成说,而我这篇心得主要是想分享我在团校学习中感受到的团校对我们学员的一片片用心良苦,希望我们现在的、以及今后的团校学员都能认真的领会团校每一个课程的心血并且好好去学习感悟。
思想上,首先是主动传授,由我们的老师与学员们分享、交流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学习历程,引导学员思维的成长,就像是播下了一颗种子。
其次,由学员自我学习。团校给学员推荐书目,并且分发经典书籍,让学员进入到这些经典里面,自主学习,最终在这种老师引导,自我摸索的交互中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复制老师们、课本上的思想。
行动上,先是自我工作的一个策划,团校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团学工作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并且实施,这个做法不仅让学员重新思考、认识、准确定位了自己的岗位,还让学员把学习到的思想、知识运用到其中,起到了加强团校课堂学习中的内容的作用;
其次,开展志愿活动,之前的写策划只是学员份内的事情,而志愿活动则是把学员的行动与社会挂钩,让学员感受到自己行动里面可以为其他人带去的爱,自己每一个行动不仅能够成就自己也能帮助别人,让学员学会善行、慎行;
最后,参与一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这是一次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团校让学员去做一项社会实践,要求学员全身心的去投入工作中,不仅是让学员把团校中学到的知识,还有工作方式运用到工作中,并且还为学员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
在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上,团校让我们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从自我到他人,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团校不仅注重学员个人素质的一个培养,团校更是没有忘记对团校内部团结、凝聚力的一个培养,所以团校又通过统一的拓展训练加强学员间的感情,通过让小组讨论加强学员之间交流等一系列的方式来牢牢的团结住学员们,最终让我们第七期团校学员成为一个分而有序,合而不乱的优异集体。
云南财经大学团校作为培养优秀的课堂,作为让优秀更加优异的课堂,团校老师对团校的设计真的是用心良苦,涉及的面很广,不仅仅是考虑到了我们的校内工作,自己团学岗位的工作,更是考虑到了我们学员以后毕业生活的工作,让我们学员能够在毕业后更加顺利的走进工作岗位。而在教授的方式上面,团校也是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的理念,老师们的讲课并不是灌输,把他们的学习、知识一股脑的倒给学员,而是分享着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学员交流,让学员自己去领悟属于自己个性的学习、思维方式。
如此优秀的课堂,那么多敬爱的老师,还有一起学习的众多学员,可是一想起马上就团校毕业,鼻子都有点酸,假如有机会,真是想团校一直不毕业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愉快的时光总是快得让人措手不及,而团校学习的结束,不仅仅是代表了我们的收获,更是有一群像我一样如今已经是大四的团学人宣告了离开团学工作岗位。
又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句歌词说的一样“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三年的时光几乎全部扑在了团学工作上,这忽然一离开就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离自己而去了,但是自己的脚步却已经跟不上她。
离开,心中带着一丝孤寂,却又是满心欢喜――看着曾经工作过的,建设过的团学组织在更加青春的学弟学妹们手中朝气蓬勃的发展,那浓浓不舍的五味陈杂最终都是化作了欣慰与鼓励。
昨日之日不可追,每一个人终究都不能独守一隅,每一个人都不能总是不舍,因为每个人注定都是别人的一道风景,区别只是在于那观赏的人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