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详情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合集)

2022-01-11 23:52:0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合集)》。

第一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每看到我校记录本上的这句话,我心中都会飘过一缕书香。一本好书,犹如美酒,犹如清茶,使人回味,心旷神怡。翻开《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便看到郑杰校长诚恳而谦逊的书序:“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书有千般,人有万种,古今中外,好书总能给我以启示,以信念,或以激励,以示范。读罢此书,作者真诚坦白、气定神闲的态度和通透细致、娓娓到来的观点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使人恍然一悟、酣畅淋漓。譬如他提出教育不应以“乖”为准绳,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自然本性;提出教师应该保存柔美,应该有女性之美;提出教师应为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提出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新型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学会倾听和赞美等。以下几点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一、让教育回归生活

“做会生活,有情趣,会担当,拥有远大理想与目标,能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具有人文气质、山海品格的现代小学生。”这是青岛一所小学教学楼上粘贴的口号,使人耳目一新。无独有偶,这本书中同样有这样地道的观点: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

书中的`这一段我印象很深刻:教师要借助生活进行教育,用生活化的方式教育,以及更积极地构建一种有利于情感、道德成长的校园生活。郑校长说,具体到实际:教育要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自发的交往,交往的“频度”和“深度”;教育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随时进行教育;教育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良好的期待,而后等待生活的转机;教育要靠自然情感流露,要关注每个人的感情生活,让每个人体验到真实的“爱欲情仇”。

这样的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也与课程改革、校本班本课程的提出、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平时上课正是缺少这些呀!新时代教育和课程给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回归生活,用自己的体验结合课程暗默地、潜在地和间接地将教学和课程以外的隐性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摆脱“教书匠”的身份,成为为“人”而教的教育者,让学生获得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的,也是更为缺失而重要的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

二、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对于刚刚签完教师和班主任承诺书的我们来说,一些词语立刻在脑海中显现,形成一条“红线”:不能殴打辱骂学生,不得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变相侮辱,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可用冷漠待之。我们深深觉得:教师确实越来越难当,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真是黔驴技穷,可谓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必须管理的学生,教师必须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而且,教师已被请下了神坛,“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和社会便更加难以倚仗。教师就这样,带着镣铐而无能为力。那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

面对如此窘境,新的师生关系呼之欲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它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且,据郑校长所说,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更不必要求每生必成功,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只要不是不作为,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是可以的。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惩戒合理并公正,符合相关程序,而且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被惩罚是为孩子长远计,这样的惩罚和教育是有效的,当然也是合法合理的。鉴于此,我的班主任工作“惩戒”这一部分更加有理可依、有的放矢了。

三、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索然无味、直打瞌睡、牢底坐穿,凝神关注、怦然心动、记忆深刻、让人振奋――这些都是听一堂课过后的感受,我们教师都愿他人听后是后面四个词的感受,可是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有前者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课堂少了什么呢?我们究竟要多带些什么东西进课堂呢?

读到郑校长的观点,深以为然。一堂课,看似什么都已配齐,却乏味无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堂课没有“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之中,将所有人的心紧紧地抓在了一起,令人无力挣脱,只有驯服,直到下课,尚意犹未尽。一名好教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课堂的组织程序,同时还有精气神――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神妙的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

那要怎么做才能具备这种“精气神”呢?我幸运地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如果日常练好两个功夫,则经年必成:一是每堂课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驱壳,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龄,忘了功与利。让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充满魅力、超凡脱俗起来,学生便会随着我们遨游天外。二是平日里不断学习与感悟。学问通达、为人练达,厚实的个性汇聚真善美,从此我们与课堂一道“形神兼备”,闪耀魅人光彩。

教育的力量就取之于这奇妙的精气神啊!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必修的功课便多了读书这浓墨重彩的一章。正所谓:一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还有人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坚持与《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样的好书为友,对教师而言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让你的心是宁静的,又不是死气沉沉的,像秋天里的树林,树林里有鸟,还有微风,天气也很爽朗;它使你多了自己都未曾觉察到的亲切,使你内心厚实,永葆魅力,精彩无限。

第二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第三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针对这一点,做了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察材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察材。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适合现代教学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学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闲暇之余读读这些建议,我们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第五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8、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9、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20、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2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3、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5、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26、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7、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28、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9、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30、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第六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推荐专题: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