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
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无限光明的盲人教师。虽然,因为眼病的原因,刘芳老师在生活中从此与光明无缘,但她却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她,刘芳老师,就是人们迷茫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近几日来,各大媒体、电视新闻等都在不断播报关于盲人女教师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里那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之后,我又上网搜寻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对刘老师的事迹了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了每一篇报道,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
有人说,刘芳老师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而我想说,刘芳老师是当代教师的一座丰碑,是我们迷途中的一盏明灯。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上班时间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游戏,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家长的“好处”,示意学生课后找自己“补课”等等。而且,有的老师,未到退休年龄,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体的一点小小不适,就申请病退;或者直接通关系,走后门,找医院出具假证明,就为了提早一点退休诸如此类,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的。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灯。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同时,她用爱倾听,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含着泪读完刘芳老师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之后,用她同事说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的学习小结,“她都认真地活,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有什么理由混光阴呢?也许,有老师还在为教师这一点微薄的收入抱怨着,但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何况,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就不应该冲着“钱”而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刘芳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爱岗敬业,踏实做好一名教师的本分。我们要以身为教师为荣,而不是为教师抹黑。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在高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学生评价――全面化
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
1.转变观念,努力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好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2.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坚持对学生有爱心、细心、耐心和一颗平常心。多想一想学生学习的处境、基础、压力,学生出现兴趣下滑和厌学情绪,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产生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其次,我们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美,把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多点趣味,把课变成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不要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实证明,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那么你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文课堂要提倡积累应用,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可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4.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
5. 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堂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喜欢阅读到能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其次,引导学生多读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会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适当进行阅读强化训练,尢其应针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设计一些提高性的练习,使学生学用结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倡“读--感--品―探”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读”即熟读课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读3-5遍,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不仅是理解欣赏的基础,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感”即是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构思(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意蕴;“品”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品味、理解、鉴赏。“探”是对课文所叙写的内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及其构思与表达,要进行评价、借鉴与探究。并根据实际开展一些语言实践的探究活动。
6.语文教师要自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师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现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书目和课外阅读量。所以,那些单纯地认为只要讲完课文、改完作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可以看作是一个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上驾驭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做到有读物、有时间、有场所、有指导,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