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特洛伊电影的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特洛伊电影的观后感》。
越看这部电影,就越想起学荷马史诗的时候,就隐隐觉得,赫克托耳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人格,一位集权国家下,作为一国表率的嫡长子,不得不承担着一个国家的痛苦。
我始终觉得荷马史诗里的赫克托耳与特洛伊是被希腊化(早期的)后的角色与特洛伊。我一直怀疑特洛伊的历史本体,是不是一个与克诺索斯类似的文明,就是被早期希腊野蛮部落所征服的那个文明。
从类型学的视角来归类文明的话,像赫克托耳这种嫡长子忠臣人格,忠言逆耳,以身作则,隐忍恻隐,仁慈宽容,为了他人而赴死等形象,更像是东方古文明里的帝王家悲剧。
(一)疑点:特洛伊古城的文明类型
因为荷马史诗本来就被编撰的产物,很有可能,特洛伊古城并不是希腊人的古城。早期的希腊人也学习了很多原来的文明,迈锡尼的线性文字b就是借助了线性文字a,前者是拼音类文字体系,后者是象形形声类体系,这是标准的野蛮人继承部分原文明内容的模式。也就是说,斯巴达王在荷马史诗里的王后海伦,依照野蛮部落的习惯,很可能是击败了原来的克诺索斯系王国而掠夺的王女或贵族女子,很有可能,这个王女与特罗伊的克诺索斯系贵族应该有些联系,所以,赫克托耳的弟弟帕里斯如果救走了海伦,也有可能是出于一种同族情绪。荷马史诗里有所丑化的帕里斯就应该算作是一种早期古希腊人的一种梦的替换与倒置,达到了润饰希腊人正义性的目的,因为荷马史诗是特洛伊战争的胜利者所传颂的。
(二)疑点:与希腊酒神精神极端不符的赫克托耳更像是东方文明里的嫡长子
以阿喀琉斯为代表的希腊人全程充满了古希腊的酒神精神,肆意妄为,欢度人生。而古代蛮族部落(早期希腊迈锡尼文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勇斗狠,喜欢报血仇,这个习惯甚至在我国《礼记》里都找得到痕迹。但是,这在荷马史诗里特别明显。除了狡猾的阿伽门农根本不在意他弟弟的死,他只要特洛伊城与作为希腊王的权威与胜利,这是氏族社会向早期国家过渡的特征,慢慢抛弃氏族社会的政治思维,后世日耳曼部落的国王也是靠击杀守护古老部落规则的战士来建立封建等级制王国的,所以,阿伽门农肯定是不喜欢阿喀琉斯的,阿伽门农并不是嫉妒他的勇敢,而是怕他的军功所产生的政治威望。但是,很显然,迈锡尼王的实力还远远不够。毕竟古希腊半岛本土除了山地,就是海洋,一个城邦一个城邦的,很难统一。
这些文明初期的特征与后世古希腊酒神及时行乐精神的原型,都与特洛伊赫克托耳的东方式忠臣悲剧人生即为不符。这些疑点让人怀疑特洛伊文明的类型,可能不是希腊文明。也许荷马史诗只是强行把特洛伊归类到古希腊部落的行列里了。
高大的城墙,完善的巫鬼政治模式,与古希腊诸部落的早期蛮族风格极为不同。更为关键的是,赫克托耳这种扶苏式的悲剧人格,完全是东方集权王国的结构产出物。不是古希腊酒神精神的那种肆意狂欢人格。其实吾国虞帝舜也跟赫克托耳有相似之处,唯一的差别就是赫克托耳死了,虞帝舜得了天下。
另外,赫克托耳在荷马史诗里好像对血仇的兴趣不太浓,每次被迫出战时,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无语,很无奈,就像一个成年人觉得希腊蛮族方面的小孩子实在是精力太过旺盛了……
相反,古希腊蛮族部落在荷马史诗里的表现似乎是很不尊敬诸神。很有可能,古希腊人后来的神话体系里,应该引进了很多克诺索斯系文明的神话。多神教的特色就是一个文明容易随着政治的演进把其他文明的神加入其体系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缺少了文献证据,一般人们很少注意到差异了。其实,在后世古罗马多神教时期的不列颠,凯尔特多神教与罗马希腊多神教还发生过一些融合。
推荐专题: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对特洛伊电影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