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美丽心灵》的观后感

2022-09-07 11:58: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心灵》的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心灵》的观后感》。

第一篇:美丽心灵观后感

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一电影――《美丽心灵》。那是第一次看,并没有思考这电影为什么叫《美丽心灵》;也没有仔细思考电影中的人物如何。只觉得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对学术的态度近似疯狂,但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仅此而已。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纯粹也是娱乐性质的。

回到家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又看了一遍。而后发现,这次再看却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从这部片子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它激励着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怎样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电影的主人公纳什在学术上的近似疯狂真的让我佩服。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说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那时我看到他在窗户上写的一条条我看都看不明的算数式子,连鸽子的活动的路径他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我心中真的生出由衷的敬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物,科学家们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或许这就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正是我们现在学习可贵而必需的。扪心自问,我自己却是缺少这一精神。从小学到高中,或许多是活在升学的压力下而学习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获取高分而学习。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觉得自己从小学到高中获取的东西真的少得可怜,除了课本还 是课本。上到大学来回顾这些东西,发现自己的知识面真的是窄之又窄。我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去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要想更好的活在这世上,就要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去考察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再去学习,我相信,我们会学得更好。

等电影说到纳什原来是个精神分裂病患者时,我顿时惊讶了。一个病患者竟然都能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真的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他背后支持他的,除了他的妻子,还 有他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在病魔面前,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又有多少人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而谦卑的纳什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纳什顽强的意志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正是他感动我们的魅力所在,正是他美好心灵的体现。其实,无论是在学术还 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像纳什一样拥有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拥有一颗美好纯洁的心灵。即使不能再学术科研方面做出什么成绩,不能对我们的社会有大的贡献,但至少我们凭借这股顽强的劲而认真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过,至此,我们无悔,我们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另外,纳什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拥有了目标,我们的奋斗才有意义。

另一个感动我的是纳什实事求是的性格。当被告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并询问他的病况的时候,纳什并没有为了上台领奖而隐瞒自己的病情,他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实况,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一点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凡是不要逞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也是我从纳什身上学到的。

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纳什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有时候,他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会招来别人的不理解与不满。这也告诫我们,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说,在不违背自己原则下,有些事情是可以委婉的表达出来的,有些事情,不要以为自己能够接受别人就一定能接受。有时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也在努力地学习与人交往,我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我希望自己在大学里面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改善,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生活中处处充满感动,关键是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部电影,亦能让我们思考很多、学会很多。愿世上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去找寻自己生命的轨迹,并为之奋斗!

第二篇:《美丽心灵》观后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爱做做白日梦。比如想想如果自己中了500万什么的之后生活会多么完美,比如想想如果哪天自己当了领到之后必须不能像某某领导那样做事等等等等。而我们这些所谓的‘白日梦’,所想象的资料大多都要比现实状况要更好。

推而广之,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美丽心灵》这部电影中,纳什的妄想资料同样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说白了,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平时大家开玩笑的时候总是会说:“迟到了,提心吊胆的进办公室,一边默念:领导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这是一种自我安慰,让自己能够坦然应对心里压力的减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使用过度,是否就真的会干扰自己的日常生活呢?其实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这样告诫我们,不好总给人贴标签,心理疾病和一些所谓的‘倾向’,其判定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这些‘资料’是否会干扰日常生活。比如纳什在影片的前面,他想想自己有个室友,于是他焦虑、苦闷的时候有个人倾诉,在自己不得志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他‘嘿,去喝杯啤酒吧!’。

其实在这个阶段,那‘想象中的朋友’,给他带给的更多是帮忙,并最终让他创造出了了不起的理论。而这时纳什并不满足,当他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更多的为国家做出贡献却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便开始幻想自己得到了这些满足,也因此,他的幻想资料更加偏激和具有攻击性,最终才会暴露出来。试想,如果他的妄想只包括室友和小女孩,而没有正因战争而生的那位联保调查局的人员呢?这样下来,他的妄想依然停留在对自己的保护、安慰和鼓励上。于是发现,原来这不就是咱平时讲的心里暗示的加强版么?

其实就比每一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喊三声‘加油’多了个影像版,然后自己骗自己说,瞧,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就是挺强的。而这种所谓的‘病’,感情也没那么神秘,其实只要你身边多个真的坚信你、鼓励你和愿意安慰你的人不就得了么。

只要有个真人告诉你你行的,你又何必去坚信那些子虚乌有?于是纳什最大的幸运也基于此,正因他有一个爱他、坚信他、愿意陪伴他的爱人。拥有一份真正的心灵上的慰藉,比多少药丸都要有效,不是吗?

第三篇:《美丽心灵》电影观后感想

在心理学讲到性格时,总会提到这样一句:性格本身无优劣。一个被主流社会认定为疯子的人,或许恰恰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深刻。《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Mind在英文中既可以解释为大脑也可以解释为心灵,我很佩服译者,恰当的译作“美丽心灵”,因为在观看电影的两个多小时,感动我的不是主人公的“大脑”,而是他那颗美丽心灵。

主人公约翰首次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一副木讷呆滞的形象。他不但口齿不清处处得罪人,还经常出丑,实在怎么不讨人喜欢。但因为我在观看之前实际上已经了解了这部电影是数学史上一个伟大人物的传记,因而在内心里很是好奇剧情会如何发展。故事情节慢慢向前发展,主人公拥有了友情、爱情和事业,难道又是周星驰式的麻雀变凤凰剧情?我不免有些失望,难道伟大灵魂的传记也不能免俗?

然而真正的震撼随之而来,精神病医生将一切虚幻点破,主人公的妻子艾米莉亚知道了主人公确实是患有精神分裂。此时,我们才知道,主人公唯一的朋友,也就是那个所谓的室友,以及他的侄女,都只是约翰因为孤独在心里虚构的一个人物。那个特工,也只是约翰工作上的虚幻寄托。剧情的下半部分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美丽心灵,约翰的夫人艾米莉亚、主人公的大学同学兼真实的友人汉森。正是他们对约翰的包容、理解和鼓励,让这位伟人最终控制了病情,并且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看完电影,我不禁想到,什么是正常什么才是不正常?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讲,约翰实在算不上正常;但是从为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上讲,与一些碌碌无为的人讲,恐怕约翰显得更正常。回到“性格本身无优劣”的话题,如果约翰是一个推销员,他孤僻的性格带给他的可能不仅仅是精神分裂,更是事业无成。然而很幸运,这种孤僻恰到好处的落在了一颗需要潜心的数学家的心灵之上,并促使这颗心灵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每一种性格和每个人一样,它的复杂不是用优劣能够评断的。一种性格是否合适的出现在了特定的地方,才是我们评断的标准。

第四篇:《美丽心灵》2100字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推荐度: 美丽心灵观后感800字 推荐度: 美丽心灵观后感800字 推荐度: 心灵捕手观后感 推荐度: 《心灵奇旅》观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美丽心灵》2100字观后感

《美丽心灵》的男主角是一个数学家。都说天才和科学家都离不开数学家。恩,历史见证,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大多有超常成就的人,都有某些毛病。而这部外国影片的男主角得了精神分裂症。

他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虚幻的,一个是现实的。这个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一直认为自己是生活在正常的世界里。虚幻的世界给了他事业,真实的世界给了他婚姻。而更多的时候,他是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幻想充斥和操纵着他的整个大脑。他每天生活在幻想中,看到漂亮的美美就想着怎样得到他,然后和她...他惧怕与人交流,生活的压力让他感到困惑,总是神秘稀稀的。经常发生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举动。。

他的幻想世界里出现了3个主要人物。一个是他的室友,一个是室友妹妹的女儿,10来岁左右,第三个是的人,他是管理国家机密工作的。影片的开始就放了他与室友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两是好朋友,但是他是一个很不友善的人。后来出现了一个的人,这个人因为看中了他是一个天才,可以为他效劳,就主动来找他,成为了他的上司。上司将他带到一个秘密研究所里,那里有很多科研人员,还在他的左手臂上通过科学技术刻上了隐形密码。每次有新发现的时候,可以凭它打开大门来到这个地方。其实这里是就一个已经荒废已久的仓库。

他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当教授。在那里遇上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她是他的学生。上课的第一天是这样的:教授刚走进教室,听到室外嘈杂的声音,无法正常上课,就将文件一把仍进垃圾箱里,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同学,说:“这不仅是在浪费你们的时间,更糟糕的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你们来不来上课,悉听尊便。”后来站出了一位漂亮的女学生,向窗户走去,打开窗,朝外面的施工说:“Excuse me ! If we close the windows , we feel very hot . However ,If we open the ones ,our classes cann’t go on . You donn’t operate it until we have the end to it after 45 minutes ,may you ? ”问题得到解决后,教授突然对她另眼相看,然后对同学们说:“问题的解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后来他与他的女学生开始了一场恋爱。

恋爱生活给了他希望,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室友。这时他的室友出现在他的面前,而且带来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是他室友妹妹的女儿,因为父亲刚去世,没人照看,就跟着他一起生活了。原来这一切是那么地顺其自然,没有一点可疑的迹象,而她的女有也从来没有见过和听他提起过他有一个室友。他照样和室友,小女孩来往,照样给他的上司买力干活。

他拼命地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大胆地去打破前人的观念,废寝忘食,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他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敬业的科学家,数学家。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天才。他那种对数字的敏感度是无人能比的。他满脑都是数字。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上司给他的使命,研究军事机密。可他也是一个男人,也有娶妻生子的愿望。所以他全心地向他的女学生进攻。他的恋情进展得很快,也很浪漫。与他妻子结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她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

结婚不久,他的妻子就怀孕了。而在此时,他的工作被政府所知晓,他的.上司来找他,他说不替他干了,他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到处都有人在抓他。可是上司威胁他说,我早就跟你说过,结婚生子是会影响你的工作的,可你仍然要坚持,你不可以不替我干,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告诉你的妻子的。说完就走了。其实在他的脑海里,那些捉他的人不是政府的人,而是精神病院派来的一些人。在他的圈子里,这一切都是幻想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上司。一切都是幻觉。看来他的病是很严重的,电影不放到一半是看不出来的这些都是假象。

在医院的那段时间里,他接受着残酷的治疗。一年之后,稍有好转,妻子就把他接回家住了。可他已是一个丧失工作能力的人了,他每天还要靠药来确保他的病不在复发。这样的生活很不是滋味,于是妻子每次送药给他的时候,他就将它们倒在一个盒子里,他这样,是他认为他的病好了。可是不久旧病复发。因为他对数字的敏感度超强,在一次读报的时候,眼前不停变换的数字激起了他的灵感,又回到了从前。这时候,一个人影突然从他的眼前闪过,将他带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密林里,那里有一间破旧的小屋,走进去一看,里面有好多工作人员,他的上司也在里面,说以前的工作部迁移到这里来拉,以便他能更好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幻想,跟本没什么人,那个引他来的人也是假的,虚无的。可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后来,被他的妻子发现了。她将他再次带到医生那。医生说,为什么不吃药。他回答说,吃药不能让干什么事,不能为孩子,为妻子做一些他们想要的事。最后,在医生和妻子的一致同意下,决定靠意志力来克服困难。

他重新回到了以前的大学里,试着去通过周围的环境来排挤他幻觉中的人物。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发疯令周围的人感到可笑,更令他自己感到悲哀。这时候,他的妻子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鼓励:问题不是出在大脑里,而是出在心上,我们要坚持,你一定要坚信,事情是可以朝着不可能的方向发展的,最重要的是意志,现在只有意志可以帮助你度过难关了,我们一起努力,明天你再去学校试一次。第二天,他去了学校,心很平静,即使室友和小女孩跟着他,他也不去理会。最后室友和小女孩干脆挡着他的去路。他很真诚地对他们说,其实他是他的好朋友,她是一个好女孩,可是真的不能与他们见面。以后他们再出现,也只是在一个离他很远的地方站着,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他当然只他们是过往的形同陌路之人,没有理会他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N年又N年,活到了头发花白。终于有一天,他的生活见到了光明。他曾经研究过的东西被有关人事用到了现实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世纪90年代,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是他的妻子在背后支持着他,也许他也不会活到现在,也许他在痛苦中度过,在痛苦中死去,也许他永远都走不出自己幻想的阴影,也许....他的妻子很伟大,坚守着那奄奄一息的爱情,扶持着丈夫一步一步走过泥泞的坎坷道路。她不因为丈夫得精神分裂症而抛弃它,不因为丈夫斜险丧了她和儿子的性命而记恨他,反而更爱他。虽然生活给他很多阴暗的一面,但她以为能看到一点阳光而感到很幸福,很温暖。而最后他们真的成功了。他们那种真诚的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所有人。

夕阳无限好, 就算近黄昏又有什么。。。

第五篇:美丽心灵观后感

学校每周五的周末影院会公映一场电影,去的人自然很多了,有点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气氛,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去的主要原因。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主人公纳什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也是很英俊又非常有天赋的人。早年就有惊人的数学发现――博奕论,此数学发现现今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正是由于他对数学研究的执着,他却在个人事业的巅峰时期,让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大学时代的他性格内向,一个人住一间宿舍,但是他却在自己的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室友出来,他不但在自己的幻觉中和这位室友一直相处很好,而且这个幻觉一直伴随到他老,都无法抹去这个幻觉。

或许一般人如果患了这种病,早就疯掉了,但是天才就是天才,他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当他发现吃药会让他无法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停下了吃药,但是不吃药自己的脑海中又会出现很多的幻觉,幻想出很多人一直在他的周围,不断要求他继续自己的研究。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他认为他所幻想出来的人是存的。这样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一直也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折磨。

虽然痛苦一直折磨他,但是他却勇敢走进人群中。他极喜欢大学的校园,他会漫步校园,他会默默在图书馆中,或者是给一群学生讲课。

他并没有放弃什么,坚持自己的研究。他的身旁还有一个一直默默为他承担痛苦的妻子,在她最痛苦的时候并没有离开他,而是和她一起战胜病魔,可以说没有艾丽西亚,就没有纳什的伟大。他在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的一段演讲也是感人至极,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一段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的朴实的话。

什么是美丽的心灵?主人公纳什在自己精神崩溃的边缘仍然挚爱自己的研究,而艾丽西亚一直默默地帮助他战胜病魔,美丽的心灵不言而喻。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奋斗不惜、孜孜不倦的追求。很久以前就知道纳什的美丽心灵很不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也是最近学校组织才看得这部电影,情节感人,画面很美。没有花哨的题目,没有宣传的噱头,也没有深刻的台词和宏大的场面,只是对纳什的一生的银幕再现!看完之后,脑中的存留片段不断回旋。因为人际信任的缺失和对成就的期待,纳什才会有室友和司令的幻觉。孤独的心灵,必然需要某种形式去填补,只是真实和幻想、接受和否定罢了!

爱情闪耀的光辉,照亮善良的心灵,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使一切最终走向成功和美丽!纳什从早年成功,到精神分裂从而堕落,再到在妻子的关爱下使他从疯狂中被拯救,从而战胜自己,这是一个生命精神的赞叹,这是一个对爱情神奇的终极诠释。

看着电影的时候就心有点绞痛。无法想象纳什能和这样的“影子”和谐相处;无法想象有“人”一直跟随自己,施号命令;无法想象一个妻子可以这样不离不弃;无法想象他们可以看着过往一切淡淡地转身……

在感慨纳什艰辛之余,更是难忘他的妻子――艾丽西亚-拉迪。“我让你感受什么是真实,这是真实……也许问题不是在这里(脑袋),也许问题可以在这里(心里)解决”,这是艾丽西亚-拉迪在纳什病情反反复复,连他自己都绝望和愧疚时,温情拉着纳什的手,低头轻轻说的几句话。没有海誓山盟,没有不离不弃,没有琼瑶式的苦情,没有大陆剧的独白,简单的几句话确实感动了我!当电影最后播放到,纳什终于进到他从未进入的学者餐厅,有些彷徨地坐下,这时,第一个学者在他面前恭敬地献上那代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敬意的钢笔,并祝贺他,紧接着另一个,大家都陆续起身,到最后收到整个餐厅里学者的钢笔,那一刻,纳什没有流下激动的泪水,流下泪水的确实屏幕前的我。这一刻不仅仅代表着他终身价值的肯定,更是凝聚着他那一生的艰难。此时我已是泣不成声。

第六篇:美丽心灵观后感

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对学生提及或者简单讲解过有关博弈论的内容,每一次我也告诉他们,电影《美丽心灵》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博弈论的创始人约翰・纳什。然而我自己也是最近才看《美丽心灵》。

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约翰・纳什与另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学经济出身的我来说,这是我必须知道约翰・纳什这个名字的原因。

纳什在22岁时就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虽然只有27页,却已经提出了后来被人称作“纳什均衡”的这个对经济学影响深远的理论。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个人的评价人智商的标准:数学好不好。以这个标准来说,纳什是绝对的天才无疑。以这个标准来看,我的智商有一定的缺陷,因为读研时在《运筹学》这门课上听老师讲“纳什均衡”听得云遮雾绕挫败感爆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数学天才,在学术生命最宝贵的年头里却不得不一直和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作斗争,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位伟大的女性一直陪伴他、照顾他,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这也是《美丽心灵》能选择以纳什作为原型的原因所在吧。

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一直以为纳什在被某个特殊的集团所控制、利用和陷害。看到纳什在满屏的数字中间寻找线索“破译密码”,我简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而且再一次为自己的智商感到羞愧。看到纳什不放过报纸和杂志上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来“搜集信息”,我在想:冷战时期,有多少像纳什这样的天才都在为美国军方服务啊,同时也感叹,通过密码传递信息实在太神秘。我还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部讲述我们国家情报工作人员故事的电视剧《暗算》,陈数在里面演一个特别厉害的密码破译专家黄依依。黄依依和纳什在一块儿比,我觉得应该还是纳什更厉害。观影过程中也不是没有疑问: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科技就有那么发达,可以往一个人身上植入芯片一类的东西了?再如,那一段飞车枪战如果真的发生了,美国的媒体会没有任何报道吗?何况还牵涉到一位知名的大学教授。在电影的后半段,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很多事情都是纳什幻想出来的!甚至那个我不会有任何怀疑的,那个真的能够理解纳什的大学室友,竟然从头到尾都是纳什的一个幻觉,纳什在大学期间住的是单人间。可想而知,这个结果,给了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巨大的打击。如此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治疗是漫长而又痛苦的。而我,每次看到纳什为了摆脱自己幻觉的影响用尽意志力时,真的心痛不已。他是个天才数学家,本来应该有无比灿烂的前程、受人尊敬,然而精神失常让他连起码的体面都没有。老天看起来公平,可老天何其不公平?

《美丽心灵》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电影快结束时,在普林斯顿的校园餐厅里,教授们一个个地把自己的钢笔赠给纳什,以示认同他一生的学术与贡献。纳什百感交集,我也热泪盈眶。虽然我后来查的资料显示,所谓普林斯顿赠笔的传统,只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但我宁愿这个场景真实地出现过,纳什的天才成就配得上大家的尊敬,他在与精神分裂症的博弈中取得了胜利,是更大的奇迹。

纳什能在精神失常多年后获得诺比尔经济学奖,离不开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悉心照顾和不懈努力。现实生活中,艾丽西亚在纳什患病后的几年里就和纳什离婚,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过纳什,直到后来纳什病情稳定,两人于2001年复婚。尽管现实不如电影中所呈现的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容易令人动容。

2015年5月,纳什夫妇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去世。虽然车祸的消息让人扼腕叹息,但两个人风雨几十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考验,最终一起离开,这应该也是老天给的最合适的安排吧。

推荐专题: 家的读后感 《美丽心灵》的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