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2022-07-21 09:47: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第一篇: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00字

现在的世界有一种人,一种名为善良的人。这种人是存在的,只不过很少,更不用说那种在自己处于困境还想着帮助别人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身为一个囚犯,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他不算是一个好人,更不用说是一个善良的人了。他刚从牢里出来那会儿,还想从好心收留他的主教那里偷走东西。但幸运的是,他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消失,凭着主教的真心付出以及对他所说的话。他变成了一个好人,他在有了钱之后积极救助穷人,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人看不惯他,执意要置他于死地。但他依旧记得自己对别人的承诺,尽自己权利救出了芳汀的女儿,甚至于在自己逃难过程中一直竭尽全力的照顾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

就是这样一个被命运不断折磨,可以说是被上天抛弃的一个人。但就算是这样的一个人也在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命运,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他在努力改变自己,但上帝总是喜欢不停的开玩笑,一次又一次的将他陷入险境。可这样的险境被他一次又一次的破解,他依旧在努力。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认真的看看自己。现在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停地抱怨生活,现在想想自己也是太愚蠢了,做不到一个善良的人,反而做了一个怨天尤人的人,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不止要停止自己的这种不应该有的行为,更应该学着冉阿让一样,就算自己处在怎么悲惨的世界里,随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学着用自己的行为去拯救自己,用帮助别人的这种方法去救赎自己,让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冉阿让那样帮助别人,也不用像冉阿让那样用尽一切方法去救赎自己。

但有一点,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表达善良可以有很多方法,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是在帮助别人。我认为内心上的善良,也是一种善良。不要总是想着别人亏欠了自己多少,首先从态度上改正自己,试着去想想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让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善良。尽量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才是让自己变得善良的最好方法,也是保持善良的最好办法。

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冉阿让所处的那个悲惨世界将不复存在。

第二篇:悲惨世界观后感1000字

悲惨世界观后感1000字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悲惨世界观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悲惨世界》的电影和小说的感觉很不一样。开头就用的是监犯们的歌Look Down,整部影片也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影片中内容略有删改,有的地方跳转过快,前后情感转变较大,逻辑感不强。

就我目前看的内容而言,我印象较深的歌曲Look Down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片头,监犯们所唱,第二次是巴黎街头,百姓们所唱。其实在开头的时候我听到这首歌时,内心的触动并不太大。因为囚犯在我认知里就是低人一等的,过着没有尊严、自由的悲惨生活。他们唱出Look down,我很能理解,这也很符合他们的身份和处境。可是巴黎人民的look down却在我心上重重一击。当我听到Look down, look down and show some mercy if you can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人民的`生活已到了何等地步,他们需要恳请别人低头看他们一眼。不是平等的看,是低头看。而且,别人还不一定会去看他们一眼。接下来的这句也是一个重击,Look down, look down upon your fellow men。巴黎人民这歌不是唱给外邦人听的,就是唱给同胞听的。同胞,同为祖国的孩子。中国有个词叫一母同胞,这是有血缘关系的,感情很深厚的。虽然这同胞不是同母所生,但大家是同一国家的人,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仰望同一片天空。为何里面的部分弟兄姐妹需要仰望其他人,以如此卑微的地位来请求怜悯,甚至只是看一眼。

影片中冉阿让在芳汀死后与沙威的对抗引发了我的思考。冉阿让起誓按时归来,请求沙威给予他时间去救珂赛特。可是沙威认为冉阿让这样的人本性难移。在沙威眼中,囚犯或者曾经是囚犯的人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他提防他们,看守他们,在心里为他们烙上了永不磨去的记号,就像中国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沙威有一种令我难以理解的对法律的执着,对犯人的禁锢。

在这场对抗中,冉阿让强调,他只是偷了点面包,沙威回答,维护法律是他的责任;冉阿让继续反驳沙威不懂世态炎凉,沙威回答,冉阿让没有权利。这段对哈值得思考。若是仅从冉阿让的角度看,他迫于生计,不得不做违法的事。他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我们出于同情心会认为冉阿让不应该被捕,或者说是不应该因此而受如此多的磨难。可从理性的角度,法律与责任的角度,违法行为定要被追究。如此看来,沙威的穷追不舍可以得到解释。我认为法律与道德问题在这里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问题。因为当时局势动荡,社会混乱,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小人物的行为只能用迫于生计来形容和解释。当社会不能给予人民一定的保障,道德问题也只能被空谈。民以食为天,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东西吃。活着,才能去想怎么活。除非他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但这对小人物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冉阿让说沙威不懂世态炎凉。

沙威真的不懂吗?我看未必。沙威自己说他出生在平民窟,见惯了冉阿让这样的人。沙威其实很了解这些罪犯,了解底层人民,他知道他们的生活,懂得他们的挣扎。他曾经也许对这些人有过同情和怜悯,但我觉得他很可能没有。他就是那样成长起来的,他从心底里是厌恶这样的生活,这些人,他是想摆脱他们的。他厌恶贫穷,更厌恶贫穷带来的罪与恶。所以他向往光明和正义,决心坚守正道。曾经的经历告诉他,这些混生活的人很难改去身上的恶,所以他们要被看管起来,他们是不能够得到信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沙威是对的。冉阿让若不是经受了主教的感化,他的确是一个危险分子。经历的苦难多了,对于别人的挣扎就会看淡,也就是老人在听到那些充满磨难的人和事时总喜欢感叹这就是命。犯人们的不得已在沙威眼中只是他命不好,是个这样的出生,得不到任何权利。在沙威心中,法律是唯一的救赎,守法可以维护社会。由此看来,他心里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法律是他的救命稻草。正因如此,法律也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还能延伸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该不该给予犯人或曾有案底的人信任。仅仅是看这部作品,我们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底层人民互相轧扎,社会信任度极低。可是反问自己,你会给一个犯人信任吗,你敢好无芥蒂地和他相处?至少我不能。大家总是根据一个人地过往给他下定论。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老祖宗几千年的教训,不知道的也没几个吧。我们不愿轻易地相信一个人会改变,尤其是一个罪人会改变。

影片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性的问题。世界的好与坏是人界定出来的,也是人造成的。悲惨的世界,是对人性的映射和拷问。

第三篇:悲惨世界观后感300字

悲惨世界观后感300字

电影《悲惨世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电影中的剧情,电影中演员的精彩表演都令我印象深刻,让我们细细的.来品读一下对电影的这份感受吧!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最后天亮了,Enjolras他们发现全城只剩他们在战斗,他们守护的人民最后抛弃了他们,然后这个时候小男孩儿唱起了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然后是慢慢响亮的合唱。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之后我就很少遇到从头到尾都鼻子酸的电影了,但是我没有想到眼泪最集中爆发的一刻会是这首歌。最惨烈的那场搏杀结束后,是很经典的那幕Enjolras身批红布倒挂在木头横栏上的情景,感谢电影保留了这个。

话说看过Gossip Girl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个Enjolras的扮演者Aaron Tveit客串过Nate的表兄。其实这家伙是真正的broadway演员,在当红音乐剧catch me if you can里担任主唱(75和77楼同学推荐他的Next to normal)。不过Aaron Tveit的嗓音太显柔软,激情和力度似乎并不足以胜任Enjolras这样的英雄角色,在red and black里他尤其表现得缺乏底气,最后都被Eddie的声音盖住了。

第四篇: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00字

今天上午,我看完了暑假中最后一本书:《悲惨世界》。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大作家雨果写的。这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的大体故事是这样的: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偷窃面包被抓坐牢。出狱后的冉阿让因为有黄色通行证(此证记录了一个人的罪恶过往)而饱受人们欺凌和藐视,没有人敢接受他过夜。而无私的主教却帮助了冉阿让,也没有因为他偷主教的银器而送他上法庭,而是仁慈的说:“把这些用在银器适当的地方,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已经洗净了你的灵魂,把它放在主面前。”冉阿让听后倍感温暖。之后,冉阿让改名换姓,在一个小镇上定居下来,成为了“马德兰市长”深受别人的爱戴。之后,他又收养了一个叫珂赛特的女孩,她的妈妈死了,珂赛特也一直被黑心店主德纳第虐待着。冉阿让和珂赛特一起相依为命,虽然无理的警方一直在通缉他。几年过去了,珂赛特长大出嫁了,不久,冉阿让就去世了,他在十字架前,走得很安详。

我看完书后,心里难以平静。我想:因为有了仁慈的主教,冉阿让才获得了新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同时,他也帮冉阿让变得善良,变得助人为乐,最后通过努力成为了市长,深受市民的爱戴。看到冉阿让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真替他感到高兴啊。他变得友好了,变得平易近人了,变得快乐了。冉阿让很感激主教对他的救赎和帮助:“在主教去世时,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由此可以体现出他沉痛的心情。冉阿让也是被逼无奈去偷面包坐牢的,但是出狱后,他变成了一个好人!这肯定让主教很欣慰,觉得冉阿让出人头地了。在小说中,也有一种丑陋的人,就像德纳第夫妇。他们肮脏,邪恶,贪婪无比,他们视钱如命,因为说谎而有了英雄称呼,这种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把可怜的珂赛特当成了摇钱树,一直虐待她……

我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沙威警官才被冉阿让的善良和宽容感动,放弃了对他的追捕。

好的名著胜过一切美食。多读些好书,可以引导我们的思想洗涤我们的灵魂。要做一个善良而高尚的人,这就是这本书对我的教育。

第五篇:《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答应要写一篇影评,但是对于这部戏,我觉得若要写一篇好的影评的话,至少要看十遍都不为过。而自己在这里记下的就算是一个第一印象中带出来的东西吧!也可能只是从很另一个角度的看见。

首先对于《悲惨世界》的名字,我想雨果先生若是活着的话,可能对中文的这个翻译会汗然吧?原文题目为“ Les Misérables”,其意为“小人物“ 或””悲惨之人“”可怜之人“ 。当知道这个意思的时候,似乎就更能容易理解整个故事,但是再看中文翻译的名字的时候,似乎也不差,因为在某个程度上来说,这个世界的确是一群悲惨之人,可怜之人所构成的。从个人角度更喜欢原意。

悲惨之人冉阿让的经历是让人觉得悲惨,但是我却觉得在悲惨之表面真正可谓悲惨的是人的内心。所以,这部戏是外在的悲惨和内在的悲惨的对比上演,代表人物也是可想而知,冉阿让和沙威;芳汀和酒店老板夫妻……由此可见,若一个敏感的人看到此作品,实在会觉得无比悲惨,因为我觉得中文翻译作品名字的人还是有其可赞之处。哈哈~

整部片子,从片子到最后,我感受到的是两个字:选择

看完片子的时候,说实在的内心有两股情绪在心中较量着,一个是一种极大的悲伤,另外是一种巨大的盼望。不能说谁多谁少,只是这些情绪忽然一下子同时出现了,而最后获胜的那个并不是彼此打架了结果,我认为是我的一个选择,我选择了盼望,就如整部片子的最后的那一幕一样!我想这也是雨果先生所要带给读者的信息吧?因为你在戏中依然会看到其浪漫主义的痕迹。不管是对白还是仅有的爱情故事,还是最后的幸福。

所以我想这其实也同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是会有两股不同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挣扎,或正或恶,固然会有挣扎,但是我始终觉得过多的挣扎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选择,只有在这个选择之后,那个挣扎才可能会帮助你真正走到终点!

也正如此片中最开始时冉阿让在教堂内的那一幕挣扎,最关键的是他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并不代表这个选择之后他没有挣扎了,可能在顺境中是会少一些挣扎,而在逆境中,那之前的挣扎会毫无保留的出现,只是如今因为你有了明确的路线,所以可以帮助你不被挣扎所吞没。在本剧中的挣扎,应该是给所有人的,就是冉阿让穿透全剧的那句”Who Am I?“

我想人生中有此挣扎的人是有福的,但是最终的选择将决定你的终点。

即使冉阿让做了挣扎之后的选择——接受救恩——但是他的一生依然会被这个挣扎所困扰,但是鼓励他面对这个挣扎的应该是那份带着爱的救恩。这其中正是刻画了如今很多的寻求生命真谛的人(也是现今很多基督徒成圣之路的试炼过程),当选择了救恩之后,老我的牵扯,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身份,也会怀疑那救恩的终点。就像是冉阿让背着马吕斯经过又丑又脏的下水道,最后出来获得生命一样。我们的一生也在类似的情形中度过的,只是我们不能忘记很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终点在哪儿!即使会疲劳,会失望,会失自己的某些看似宝贵的东西,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下水道,会遇到穷追不舍的旧敌,会面对自我的怀疑……但是真正寻得生命终点——天国——的人,依然会如冉阿让那样走到最后,看到了因着救恩所结的果子——珂赛特的幸福。

这部戏让我反思自己对救恩的真正认识,是否我真正的已经做了那个选择,正如冉阿让把那个旧有的”身份证“扔掉一样的坚决的选择?

想想,有的人看上做了选择,但是却是没有,因为重点是内心的决定。因为一个人的心才能带动一个人的行动,因此人的重点,也是终点是人的心~也正因此吧?所以耶稣说:用心灵和诚实拜神!由此可见,救恩是一份为心灵预备的礼物!而并非是行为之得。

同样在这部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行为主义的代表——沙威。他自认为的一生是为正义而活的一生,我并不觉得他的内心世界会比冉阿让轻松!因为上帝将良心放在人的心里。所以正如当年的犹大出卖耶稣一样,虽然和沙威不同,但是相同之处都是有那个”挣扎“的部分,因此在歌剧中前后呼应的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选择的,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冉阿让在受了神父的恩待之后的自我选择,一个是沙威在经历了冉阿让的不杀之后在塞纳河之上的最终选择。同样的音乐,同样的挣扎,同样的恩待,而却有不同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我想到了圣经中关于”预定“的部分,罗马书9:11-12说到以扫和雅各的时候:”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还有后面的15节: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以前,看这个部分其实会觉得上帝的霸道,但是当你细读每个人物的一生的时候,会明白为何上帝爱这个,恶那个!上帝给了每个人同样的选择权,只是在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否能跟随那最初的良心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它才能将我们带到最终的终点——天国——就是与父团聚的地方。也就是冉阿让最后一直最担心自己不能的那个地方——天家!而沙威在挣扎之后的一跳也是预定的一部分吧?由此可见,上帝的预定乃是对于永恒而言,并非人所想到的只是今生而已,就如利百加所做的事情一样。因为她所认为的乃是今生的,所以做了后面的种种。而当你细看雅各的一生,其实并非人所认为的那种”大的服侍小的“的生活,而是流亡不安的一生。由此可见上帝所预定的有更重要的部分乃是永恒的!

写至此,所谓的悲惨之人,应该不是如冉阿让这样被误会和追踪一生的人,也应该不是如芳汀那样被人抛弃被迫卖身的人,也应该不是酒店老板之女为爱人舍命的人……真正的悲惨之人应该是如沙威这样在经历了饶恕,经历了救恩之爱之后,却仍然不知自己是谁的人,他们为了自己认识自己的这条不容易的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却也是最悲惨的终点!

(当然了,原著和电影的人物经历有一些不同,但是大致人物性格差不多……)

转视这个时代,也正如我在观影时影院内的场景一样,你可以听到喧哗声,莫名的笑声,或是看到憨憨入睡的……我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明白电影的真意,但是我不能否定别人的欣赏。只是从个人角度看到了一个从小屏幕转到我们中间的巨大的屏幕——《悲惨世界》

推荐专题: 家读后感 今日说法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800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