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范文(合集)

2022-07-21 09:26: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范文(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范文(合集)》。

第一篇:《张思德》观后感

周五晚上,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的张思德憨厚淳朴,为人踏实热心,保持对党的高度信仰,对革命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人民无私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 年他服从命令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

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悼文中赞扬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懈怠。张思德只是一个警卫员,可他却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成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人一个,要取得丰功伟绩不太可能,但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关心帮助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就像儿子一样;对孤儿就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即使像是惩罚似的去烧炭窑也毫无怨言。

他很少讲话,很不爱讲话,他的缺点是“办事不吭声”,他的优点还是“办事不吭声”。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帮忙。旁人都觉得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一个平凡的人更具有代表意义,张思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千万的共产党员的缩影,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影片一开始,张思德一路劲跑,为了赶回来参加唱歌演出;中间一段,张思德给主席打水,跑来跑去;最后,为了修车,张思德跑了两次,拿了两次轮胎。一路的奔跑,意味着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张思德用行动告诉我们,尽心尽力的抓紧时间去工作,去帮助他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急,我们要抓紧时间,多做实事,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实干。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正如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说道:“我们的队伍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平时注意不到他们,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全部的事业„„”

作为生活在优越物质生活中的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张思德身上学习甘于艰苦、勤奋踏实、热心友善的精神。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第二篇:电影《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爱国作文

为了积极响应中共永嘉县共青团、永嘉县委、永嘉县教育局、永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推出“百场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我们学校领导组织全校师生,看了两场电影。我在观看电影《张思德》时,就被剧中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这部电影抨击我幼小的心灵,对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使我看到了我们党员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见到了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出头露面时那么笨拙,在功名职位前他那么淡泊,他有着一颗高尚的心。他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无私的奉献着。我们同学们无不被张思德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平凡而高尚的人格深深地感动了。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贫农之家。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和并深感惋惜,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 要重的。”张思德就这样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张思德在他29岁的短暂人生中,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今天,我们重看他的光辉事迹,不仅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地敬仰之情,同时也深刻进行了自我反思。在如今的和平时代,我们所处的集体中,有些人却只想着自己的前途,从不替别人着想,因此,我们应提倡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多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善与美,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一直在传递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的一生虽然短暂、平凡,但他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放光芒,他将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工作。

张思德当兵11年仍然是一名普通士兵,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以能为党工作为荣。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 我们要像张思德这样,看淡名利,正确对待得与失。

我们要像张思德那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了平凡的事情,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思德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努力把班级工作做好,在班级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张思德》观后感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便组织过一次看电影的活动,那次放映的内容正是《张思德》,当时电影中张思德的形象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同雷锋同志的一样,他的舍己为公,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当时看来完全不亚于在战场上英勇抗战的战士。

如今时隔多年重温关于张思德的片段,仿佛又再次将我的情绪拉回到了当年。

张思德,一名光荣的警卫战士,他很普通也很平凡,在那艰苦的日子里,他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党员前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奉献注意精神。

“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用短暂质朴而不平凡的生命做出的生动诠释,正如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留下的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里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正如张思德同志。多年过去,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去,靠这些优良传统排除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仍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站在今天的角度,“为人民服务”这一句话愈加变得充实而责任重大。“为人民服务”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我看来,“为人民服务”并不应成为领导者的一句口号,人民真正想看到的是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行动。所以,作为为人民服务者的主体仍将任重道远。

当然,为人民服务也不仅仅是领导者应有的作风,作为平凡大众的每一个我们,也应该将这种作风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像张思德、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等这些老一辈党员同志们学习,将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精神落实的每一个平凡的实践中去,只有这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会得到继承和发扬,我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也才会更快得到实现!

第四篇:中学生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张思德》有感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张思德》有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初中作文资源请搜索初中作文频道与你分享!

我是噙着热泪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的。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第五篇:张思德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毛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推荐专题: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1500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