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北京故宫有感精选(范文五篇)

2022-07-10 08:46: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故宫有感精选(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故宫有感精选(范文五篇)》。

第一篇:北京故宫有感

故宫明清时期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因而也最蔚为壮观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任何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都会为故宫的博大精深和瑰丽璀璨而叹为观止。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为将参观故宫列为北京之行的重头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故宫,其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特别是服务态度之低劣也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售票方式落后,服务意识读淡漠,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常去故宫的人都知道,午门是故宫正门,售票窗口分东西两侧,东侧售外宾票,西侧售内宾票,说是各有两,三个窗口,但实际上是经常只开一个口,不管外面排成多长的长龙。因此,要想参观故宫,首先要过买票这一关。"五一"长假期间,这里更是人山人海,无人维护秩序。我在想,这么知名的世界级文化艺术宝库,为什么就不能在售票方式上有所改进,采取一些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方便措施,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售票处居然没有验钞机,所有递进去的现金要一张一张地通过肉眼去识别或者翻来复去地去手摸,这无疑又减缓了售票的速度。有一次我斗胆问了一句,这么大的故宫,一天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为什么就不能买台验钞机?而售票员则一脸的无奈和漠然:这事儿我们可定不了,你有意见找我的领导反映去!

其次,检票人员态度蛮横,神武门尤其恶劣。本人因工作关系,不免经常出入故宫,曾不止一次地碰到过这种情景。午门的入口,分内外宾两个通道,而国人,特别是外地第一次来北京的并不一定都那么明白,虽入口处有一临时戳起的"外宾入口"牌,但外地游客往往不注意就排到了外宾队伍里。工作人员不是明确地指引他们从哪个门进,而是下巴一扬"那边",弄得这些游客莫明其妙,碰到检票员"心情不好"时还得再领受一句"傻帽儿,没长眼啊!

见此情景,外宾常常是满脸疑惑,不知这些检票人员对自己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的如此"风度"作何感想(也许他们根本就什么也没想,抑或是习以为常而理所当然。)

神武门的检票员更是权大无比,炙手可热。和午门相反,这里的检票员多为男士,且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任何一个只要迈出出口半步的人,即使伙伴走散,想回头找,那你也是妄想。我不止一次地见到和他们"理论"(实质上是求情)的游客,而他们也常常是慷慨陈词:"我知道你刚出来,但只要迈出出口,再进去就得重新买票,这是我们的规矩!"你要么再花30元买新票进去,要么就站在"出口"外边(你还别挡路,免得再遭训斥)翘首以待。

某日,本人带一8人的外宾团体,游故宫,因为不够开发票的人数(据售票员讲10人以上才给开发票),所以门票将作为收据用,因而无法发给客人,人手一张。然而,麻烦来了,一位戴墨镜的检票员命令我把票发给客人。我说,加上我一共9个人,你数下票点下客人不就行了。票我要报销用呢。他说,"我不管你用不用,发!"想到发给客人后,我还得再收回,客人也难以理解,于是不甘心地说:"北京哪个景点也没这么做的,现在又没别的客人,9个人9张票,一目了然,况且,故宫正门(午门)也没要求强行发给客人的。"戴墨镜的愈加不耐烦了:"你哪那么多废话,我叫你发你就得发,午门是午门,我这儿就这规矩。"

鸣呼,又是规矩!暂不说这规矩是故宫博物院的规矩,还是神武门检票员的规矩,也暂不说这规矩有没有道理,它合不合法,有没有这必要,我只想问一句:就算确实有这规矩,就算这"规矩"是合理合法的。那么他们这副凶神恶煞的嘴脸也是规矩吗?为什么这种不文明之人能够霸占在这"文明的窗口"上呢?

本人曾参观过世界不少地方著名景观。像巴黎的卢浮宫, 凡尔赛宫等的知名度不亚于北京的故宫。然而,我没见过其中任何一处的工作人员有这种盛气凌人的作派,我看到更多的是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微笑作答,检票之后一声"谢谢"

我爱你,你汇集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外国游客面前,我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然而,面对那些毫无教养甚至根本不具备起码的文明素质的服务人员,我又感到羞愧。他们不仅在给故宫抹黑,也在给首都北京,甚至全国人民丢脸 .

第二篇:苏州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300字

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热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在家里热得有些受不了,虽然已经赤了上身,但是汗珠还是一颗一颗地冒出来,弄得身上滑溜溜的,像一条小泥鳅。爸爸看到了我的样子,神神秘秘地对我说:“阳阳,我们去一个既能长知识又能乘凉的好地方吧!”我好奇地问了爸爸,他告诉我:“那就是最近十分火热的活动-参观苏州博物馆。”

我和爸爸穿了对付夏日的武装,去了苏州博物馆,还未到博物馆,远远望去只见那里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博物馆。过了一段时间,一排排黑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群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们进了博物馆。我们最先来到了“夏日无上清凉,雪景绘画展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挂在了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踏雪访友的雪景画。画上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松树压弯了枝头,偶尔有白雪在往下掉落,一位大官骑着马,穿过小桥,去山上的好友那里游玩。看着看着,心中仿佛感到了阵阵清凉,那雪画得细腻的像真的一样,松树仿佛在风中摇晃,白雪莎莎地掉落,马儿好像在跑动,如此形象逼真的图画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看着这样的画心中想起了自己以前学画的情景,真是相差甚远。

过了画展馆,一路上还看了许多的展品,有各种时代的瓷器,有各种民族的风俗,有战争时期的武器,有现代建筑的假山,小桥,流水,有夏日乘凉的紫藤园,还有一个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你让我感受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我看到了精致的展品,真不愧是苏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三篇:故宫赏析

故宫

盛世的辉煌

何委潞,温雯

故宫之后,再无故宫

目录

一、故宫简介

二、故宫与汉代建

三、故宫全部宫殿名

四、古建筑斗拱结构

五、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以及建筑特色

六、从美学角度谈故宫建筑特色

七、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八、故宫追求的和谐境界

九、“五脊六兽”——古建筑的装饰

故宫

一、故宫简介

(一)、故宫名字由来

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二)、故宫面积宫殿概要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为世界之最;又说故宫有9999个宫殿因为玉皇大帝有10000个宫殿为了不超越神所以修了9999个宫殿;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长3800米,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三)、修建时间

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时十四年,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

(四)、故宫方位

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五)故宫称誉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二、故宫与汉代建筑的关系

北京故宫为汉族建筑之精华,体现了汉式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

(1) 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2) 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3) 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故宫

(4) 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中和殿)有宝顶。

(5) 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器具花纹、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其它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6) 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鲜明。

三、故宫宫殿全名

(一)、中路建筑:

1午门 2太和门 3太和殿 4中和殿 5保和殿6乾清门 7乾清宫(两侧有弘德殿昭仁殿) 8交泰殿 9坤宁宫(两侧有东暖殿西暖殿) 10坤宁门 11御花园建筑群(包括天一门钦安殿千秋亭万春亭降雪轩养性斋御景亭延晖阁四神祠井亭摛藻堂等)12神武门

(二)、西路建筑:

1 养心殿建筑群(包括养心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佛堂体顺堂燕喜堂 2 西六宫(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每宫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东西配殿四座,其中翊坤宫后殿为体和殿,储秀宫后殿为丽景轩,长春宫后殿为怡情书史,咸福宫后殿为同道堂] 3 重华宫建筑群(包括崇敬殿重华宫淑芳斋重华宫戏台重华宫厨房) 4建福宫花园建筑群(包括积翠亭延春阁慧耀楼吉云楼凝晖堂等5雨花阁延庆殿 6中正殿建筑群(包括中正殿宝华殿香云亭等) 7建福宫建筑群(包括建福宫惠风亭等)8英华殿建筑群(包括山门英华殿碑亭)9寿安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春禧殿东西配殿寿安宫东西配楼等)10寿康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东西围房等) 11慈宁宫建筑群(包括慈宁门慈宁宫大佛堂徽音左门徽音右门)12慈宁宫花园建筑群(包括临溪亭含清斋咸若馆吉云楼宝香楼等13内务府建筑群(已不存) 14造办处建筑群(已不存) 15武英殿建筑群(包括武英门武英殿后殿东西配殿浴德堂恒寿斋等) 16咸安宫建筑群(现存咸安门,咸安宫不存,在原址上建有民国时期的宝蕴楼) 17南薰殿 18西华门西北角楼西南角楼

(三)、东路建筑:

1斋宫建筑群(包括斋宫门斋宫东西配殿诚肃殿等)2东六宫建筑群(包括承乾宫延禧宫钟粹宫景阳宫景仁宫永和宫))[每宫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东西配殿四座,其中景阳宫后殿为御书房,永和宫后殿为同顺斋,延禧宫不存,原址上建有宣统末年的未完工建筑-灵沼轩(水晶宫)以及民国时期建造的文物库房] 3乾西五所建筑群(俗称北五所,有如意馆寿药房四执库等建筑) 4奉先殿建筑群(包括奉先门奉先殿后殿等) 5毓庆宫建筑群(包括前星门祥旭门惇本殿毓庆宫后殿后罩房东西配殿东西围房等)

6宁寿全宫建筑群 7茶缎库建筑群 8天穹宝殿建筑群 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三座门宫门四座正殿三座后寝殿三座后罩房三座东西配殿十余座等) 10上驷院建筑群(已不存,原址有山石) 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 12御茶膳房 13内阁大堂建筑群 14文华殿建筑群(包括文华门文华殿后殿东西配殿文渊阁东西碑亭) 15传心殿建筑群 16 灯库銮驾库等 17箭亭 18 东华门东北角楼东南角楼

故宫

四、古建筑斗拱结构

(一)、斗拱定义

斗拱: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在星马的众多庙宇中。斗从外观上。抖拱当当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二)、斗拱式法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始见周代铜器,到汉代其特点已基本形成,唐代是我国斗拱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结构包括:斗:立方块上开是自口,位于下昂翘之间。升:立方块上开横向口,位于栱头上。昂:斜出的梁桁。栱:曲木如弓,与枋平行。翘:曲木如弓,与枋垂直,与栱相似。坐斗:斗之特殊类型,全攒斗拱最下之座托。

(三)、种类(按照使用部位)

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故宫

.2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3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栱。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4、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5、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6、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7、倒座房:为外客厅及账房、门房;正厅为内客厅.

另外,倒座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如果说房屋的位置(尤其指朝向), 还是与正房相比较来讲, 正房是座北朝南,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倒座房", 也就是座南朝北啦.在北方的民俗中,倒座房是不吉利的表示.

E.1、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二者之间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柱脚的叫地栿。

(四)、斗拱作用

(1)、斗拱的全部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2)、斗拱的主要作用以及分析: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五、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以及建筑特色

(一)、故宫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

故宫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二)、建筑特色

(1)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

(2)故宫的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3)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4)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

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六、从美学角度谈故宫建筑

(注明:文为宋莉所写,摘抄于百度文库)

故宫在美学方面具有的价值

(一)、深层的象征性

故宫,原名紫禁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人们常用帝王、宫殿、城市、官吏等人间社会的事物,来比附天上,命名星座。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或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古人认为天垣是天上玉帝的住处,封建帝王自命天上玉帝之子,即以天子自居。他办理政务及生活的地方,也应是天下的中心,而素有“太平天子当中坐,靖慎官员四

故宫

海分”的说法。“紫”字,是因为皇帝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故皇帝居住的地方,就是最高级别的禁区。紫禁城的“禁”字,就是强调了帝王这种无比的尊严。汉代就称皇宫为“禁宫”,这就是紫禁城名城的由来。紫微垣有15颗星,明代建设北京紫禁城,继承了汉代传统,把奉天殿(太和殿)作为与紫微垣中天皇大帝星座对应的建置,内廷中央的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三殿,应三垣之数。

故宫的整体布局是矩形的。城有四道门,东西门分别称为东华门、西华门,南门称为午门,北门称神武门。若把午门的轴线向南延伸至永定门,自南向北经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安定门、德胜门,有一条长达8公里的“子午线”,而太和殿里的金銮宝座,正好落在这条子午线的中点上。左右对称排列着许多大小宫殿,布局严谨、匀称,有主有次,构成了全北京的脊梁,很好的迎合了皇帝的至尊心理。表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宫总体设计的五重门和三大殿象征“五门”“三朝”制度;乾清宫,坤宁宫象征天地之合;乾清宫内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时辰;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皇权至上,包容天下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精髓,都在故宫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科学的框架结构

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梁,再在梁上有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构架体系,承重与护围结构分工明确。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到护围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也就是说,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此后门窗的设置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使房屋的设计满足不同的需要。

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的构件,即屋檐下一束束的“斗拱”。“斗”的形状像一个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块叫“拱”。斗在下面,拱安放在斗上面的槽里,总称斗拱。这种构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装在柱头上的叫柱头科,分组装在外檐两柱之间额枋上的坐斗枋上的叫平身科,装在角柱的叫角科。檐下的斗拱在建筑上有两种作用:主要在结构上起支撑的作用,屋檐重量通过斗拱过渡到立柱上。另外,由于斗拱在檐下重叠挑出,可加以彩绘,远望似重峦叠翠,立体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突出,而尤以宫殿和园林最为显著,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建筑方式。框架结构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因为它可以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材料,以及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的危害。在这种结构中,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效。最后,就是取材上的便利。这也正符合了人类最早的建筑学家,古罗马的维特鲁(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和美观。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它正是采用了这种手法,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典范。这种结构中形式一致的窗户和斗拱,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组成整体结构上的整齐一致形态,给人以秩序感、条理感,同时造成了一种稳定和庄重的气氛,建筑形体庄严雄伟,富丽堂皇。

(三)、庭院式的组群结构

从古代文献的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成的。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故宫

故宫的建造,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建造方式,它在形式上符合美学角度对称与均衡的法则。沿着纵横两条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要置在中轴线上。在宫殿的布局上,以午门为中轴线中心,南起永定门,中间经过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就是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轴,左右以武英殿、文华殿为附殿的外朝。穿过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前金狮金缸相对排列,门里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内廷之后是皇宫后苑,以北门神武门作为终结。面对神武门是高耸的景山,用土石筑成,满山松柏成林,从整体布局上来看,成为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匀称,有主有次,构成了全北京的脊梁。故宫的这种建筑布局,突出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整个设计思想更是突出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当时前部宫殿的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以体现一种有松有驰,富于变化的美。因此东西六宫都各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人们在游览故宫时,并不能一下子看到全景,却像欣赏一副长画卷,必须一段段逐渐展开,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的留在脑海中了。

整个宫殿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中特别强调的是太和殿,此处是皇帝进行朝会和重要典仪的地方。当年主持修建未央宫的萧何曾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统治阶级已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也可以作为一种巩固政权的工具。这样太和殿,就以宏大的规模,成了紫禁城中的重中之重。

故宫的这种建筑格局,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稳重而变化,沉静而流动着的形式美感。诚如人们所说,整个故宫就像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七、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建筑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它还是一种艺术。在很早以前,建筑就不再是简单的只供人们居住需要的事物了,人们也把它当作艺术品来营造。古希腊人甚至认为建筑师比画家、雕塑家更符合艺术家的定义。建筑师模仿房屋的理念,造出实实在在的城市和广场、民居和神殿,而画家的描绘只是对这些建筑物或人文景观的再模仿。

建筑,不仅要有特定的使用功能,给人以方便,也不仅要以严谨的结构和尺度保证其使用的安全,还要有美丽的外观与内部装饰,使人赏心悦目。在西方建筑史上,甚至出现过针对过度装饰,不惜损害结构进行雕饰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建筑,人类是有特殊的精神需要的,需要在建筑空间上施展和表现自己,体现自身的尊严。

(一)、装饰性屋顶

三千年前的《诗经》中曾有句“作庙翼翼”,用来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时,工匠门已利用中国特有的框架结构造屋方式,形成了后世五种基本屋顶样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了鸟翼舒展的檐角和屋顶柔和优美的曲线。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势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仅就三大殿而言,屋顶各不相同。太和殿是三殿中最重要的大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重要仪典的地方。它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构成了屋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它是等级制式中的最高级制,为了凸显出皇权的至高无上,采用了重檐庑殿顶。保和殿是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殿高二十九米,是屋顶有九条脊的殿堂。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两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九条,建筑术语叫歇山式。保和

故宫

殿地位仅次于太和殿,因此屋顶采用了次一级的重檐歇山顶。三大殿中的为最低的是中和殿,此处是皇帝到太和殿作重要典仪前准备工作的地方。殿高二十七米,是屋顶有四条重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镏金球星的宝顶,建筑术语中叫四角攒尖式。 这三座大殿是故宫的主要建筑,它们造型高矮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彩而不呆板。这种布局不仅可以体现出受封建等级制度观念的影响,而且还是为了使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在我国建筑中,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中,这点各处时有体现。午门是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时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仪式的地方,它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屋顶当然要采用重檐庑殿顶的形式了。而作为外朝三大殿太和殿大门的太和门,则采用了低一级的重檐歇山顶。

(二)、彩画的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是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了在木材上涂漆和铜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有楔卯结合的关节,防止腐蚀。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和美观的效果。以后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色彩的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彩画是在建筑木构表面涂绘彩色图案,用以美化建筑,内容题材丰富。建筑彩画大致分为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以龙为主要题材,又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这些彩画的等级也依上面的顺序排列。太和殿内彩画采用的就是金龙和玺,使用了大量的沥粉贴金,极为富丽虽然已经过了将近三百年,但彩画上的石青、石绿、桃红等颜色依旧鲜艳,大小额枋,上下左右蓝绿相间,做法细腻复杂,处理有条不紊,高度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法。

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叠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种等级,分别用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而苏式彩画,则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为题材,比较灵活,常见于园林建筑中。

这种彩画格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系的。冬季里,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就需要用鲜明的色彩增添建筑物的活泼和生趣。在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下,这种色彩的效果更是无比动人的。

北京故宫是集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基础上建成的,它作为中国建筑的组成部分与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起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它的美无处不在,科学的布局、巧妙的技法、精美的彩画,无一不体现中国的建筑风格,无论是熟谙或对中国文化感到陌生的人,无论人们怎样克制对封建王权的敬畏心理,都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艺术美与文化美高度统一的震撼,都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精髓。故宫作为中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将永远矗立在中国大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的价值将会愈加显现。

(三)、故宫的主要色彩及象征意义

故宫的重要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从故宫的色彩来看,主要有黄、黑、绿三种颜色,另外还有各种颜色的组合。故宫的重要宫殿都是在其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的。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是北京特有的碧蓝色的天,蓝天之下是成片的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整座宫殿座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青绿色的彩画和红柱门窗。

故宫

白台基和深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所以,故宫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易经》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居中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黄色袍服是皇帝的专用服装,皇帝行进的道路在诸条并行道路的中央,称为御道,也称黄道。黄色同皇帝联系在一起了。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宫殿建筑的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以金碧辉煌的耀目色彩,形成气势恢宏而肃穆庄严的特色。经皇帝恩准勅建的坛庙或祠堂建筑的屋顶上,也可以铺设黄色琉璃瓦。其它建筑,及至官衙、王府等,均不得在其建筑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因此可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 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以说,黄色是皇帝或皇家的专用颜色,为统治者独占。黑色的琉璃瓦象征什么?按古代阳阳五行说,金木水火土,青黄赤黑白,匹配。黑色属于水,水能克火。因此,紫禁城内库房的屋顶多不采用黄色琉璃瓦,而是采用黑色琉璃瓦,最明显的例子是文渊阁。文渊阁是皇家的藏书楼,文渊阁的屋顶为歇山式,覆以黑色琉璃瓦,再用绿色琉璃瓦剪边,阁顶正脊用绿色底衬,用紫色琉璃龙起伏其间,再镶以白色线条的花琉璃,这几种琉璃瓦配置在一起,绿水白浪,紫色游龙,自然给人们一种以寒袭火的感觉,寓意防火。文渊阁前后通廊东西两头都有券门,门上带有绿色琉璃垂花门。门窗梁柱油漆彩画也以绿色为主。这幢以黑色琉璃与绿色琉璃瓦为主的冷色建筑,同周边的黄瓦朱漆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其独具风格。绿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丽,万物昭苏。绿色琉璃瓦素雅大方,最典型的古建群是阿哥所,即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三套完全相同的院落,都是绿色琉璃瓦的建筑,院中植长专树,有花卉,皇子皇孙们在未成年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富有生气的环境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是大清朝未来希望的寄托。彩色琉璃瓦,通常适用于皇家花园,象征富丽。采用彩色琉璃最多的建筑是九龙壁,座落在锡庆门内,坐南朝北,是皇极门的照壁,上部为黄色琉璃瓦的庑殿顶,下为雕刻精美的白石须弥座。整个壁面由270个琉璃塑块拼接而成,全幅壁面以海水为衬景,海面上浮现出正在戏珠的九条巨龙,九条龙的颜色采用蓝、紫、黄、白、黑等色,重色深沉敦厚,浅色明媚婉丽。琉璃壁的下层,以绿色表达海浪的深邃,以白色点明凌空尽溅的浪花,形成了瞬息万变的激浪,又以近水衬托远水,以远水近浪共同衬托九龙,使整个画面看上去雄伟壮阔,仿佛能听到巨龙的长嘶和海水的咆哮。总之,故宫的色彩运用广泛。各种色彩的运用不单单是为了观赏,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把皇家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建筑上强烈色彩的运用,可以使建筑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当然,色彩的运用,在当时也受到了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黄色最为尊贵,绿色次之。建筑宫廷的用色极为严格,这点在建筑彩画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八、故宫追求的和谐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自然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法地则天。而天地自然的最大特点,就是和谐。因此,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以及中国建筑的核心理念。和谐是指阴阳之和,其内容主要包括“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与“身心之和”。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崇尚与追求和谐的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加以表达的,即:方位(自然方位、社会方位与文化方位),造型(方圆、凸凹、高低、大小等),色彩(五行色等),图像(龙、凤、龟、麟等)、数字(奇数与偶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数、天地生成数等),文字(门额与楹联等)。这在明清北京紫禁城(今称北京故宫)的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离开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难以读懂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这部立体的史书。

(一)、阴阳之和与宫廷建筑布局

故宫

在明初北京紫禁城的建筑中,乾清宫和坤宁宫是位于内廷中轴线上的两座主要建筑。乾为纯阳,坤为纯阴。阳为大,阴为小。在地图方位上,是南为下、北为上。坤宁宫位于乾清宫以北,乾下、坤上谓之泰卦。乾清宫和坤宁宫两座建筑,构成了所谓小往大来之交泰布局。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曰:“小为阴,大为阳。往来以内外卦言。由内而之外曰往,由外而之内曰来。”又曰:“乾坤者,万物之男女也。男女者,一物之乾坤也。”按照古代的哲学理念,阳气轻盈而上升,阴气重浊而下降。小往大来,乃阴阳相交、天地相合、夫妻相合之象。“合”与“和”通。“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合,其气相合。”(《三命会通•论支元六合篇》)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和”的关键,在于夫妻之和。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中宫或正宫,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两座建筑所构成的泰卦格局,象征着国家第一家庭的夫妻之和。後来,明代嘉靖年间,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增建的交泰殿,实属蛇足之举。在内廷建筑中,象征十二地支的东六宫、西六宫,与象征十天干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均为皇子住所,乾西五所在乾隆年间有所改动)之间,所表达的阴阳之和,象征着母子之和。

中国,是礼义之邦。中国文化,是不忘本的文化。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与建设,符合《周礼•考工记》关于“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基本原则。“左祖右社”,是指将祭祀其先祖的祖庙设在皇宫的左侧,将祭祀代表国家的社神和稷神的社稷坛设在皇宫的右侧。在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建筑体系中,是将外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设在午门的左前方即东南方位,将内太庙(奉先殿)设在乾清宫的左前方即东南方位。这种设计,与中国易学文化的有关方位系统密切相关。在四季方位中,东方属春,春主生。在正五行方位中,东方属木,木主生。在以朝阳为基准的自然阴阳方位中,宫城中轴线的东面为阳、西面为阴。在以正阳为基准的自然阴阳方位中,宫城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因而,东南方位属于重阳方位。太庙是皇家的祖庙,将太庙设于重阳方位,象征着皇家之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国祚之延续千秋万代、绵延久长。当然,宫城建筑上的和谐布局,只是表达出人们的某种良好愿望罢了,它同一个朝代的兴衰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这里所关注的,主要是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在天安门两侧的现代建筑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将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踪迹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建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将议论国家大事的人民大会堂建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与“左祖右社”的建筑格局是一致的。这种建筑格局,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绵延不断、源远流长,人民的国家顺天应民、长治久安。

(二)、内和外安的宫城建筑命名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贵族掌权的元朝和清朝,都是靠武力夺取政权即所谓马背上得天下的。但是,依靠武力,只能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元朝和清朝治理天下,所依靠的都是以倡导和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以武力得天下的清朝皇帝,为了其政权稳固,采用了以崇尚与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的易学文化,作为其治理天下的理论依据。

清顺治二年(1645年),将前朝三大殿以及相关的宫门和城门命名,作了较大的改动。前朝三大殿的命名有一个历史的沿革过程。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时候,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依次将北京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命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清顺治三年(1646年),将“皇极殿”南面的“皇极门”改称“太和门”,将通向“文华殿”的“会极门”改为“协和门”,将通向“武英殿”的“归极门”改为“雍和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为避雍正皇帝的名讳又将“雍和门”改为“熙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太和门”,象征君臣之和。“协和门”与“熙和门”,象征文武之和即将相之和。顺治八年(1651年),遂将“承天门”改为“天

故宫

安门”。顺治九年(1652年),将“北安门”改为“地安门”。这样一来,紫禁城内有“六和”,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皇城有“六安”,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它们合起来,象征“内和而外安”、“六六大顺”。在易学中,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在八卦中,由三个阴爻组成的坤卦,其性为顺。在六十四卦中,坤卦由六个阴爻所组成,六六谓之大顺。清代对北京宫城建筑的命名改动之後,其渴望社会和谐、江山永固、内和外安、万事顺利的政治理念已跃然纸上。

(三)、太和殿与太庙改制的原因

明代北京紫禁城内,皇极殿的建筑形制是九开间进深五间,以示九五之尊。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太和殿,并将其建筑结构改为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此後,又多次重修太和殿,至今仍保持其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的建筑形制。

为什么要将九开间改为十一开间呢?

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建筑的易学文化内涵来看,这一改动所蕴含的思想境界比原来更高。这件事,与清顺治二年将“皇极殿”改称“太和殿”有关。何谓“太和”?王夫之注曰:“太和,和之至也。”太和(Supreme Harmony),是指最高境界、最大程度的阴阳之和。将太和殿改为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之後,其内部共计五十五间。“五十五”,乃易学中的大衍之数。在十个自然数中,中国古人将“

一、

三、

五、

七、九”等五个奇数称作“天数”或“阳数”,其总和为“二十五”;将“

二、

四、

六、

八、十”等五个偶数称作“地数”或“阴数”,其总和为“三十”。

一、

二、

三、

四、五”为“五行之生数”,“

二、

四、

六、

八、十”为“五行之成数”。大衍之数,乃天地阴阳数的总和、五行生成数的总和,即最大的阴阳之和。采用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作为“太和”的数字象征,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清代康熙年间,将太和殿的建筑结构改为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之後,按照中华民族关于“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位于午门东南方位、坐北面南之太庙,即皇家之祖庙的建筑形制,也应享有最高的规格。因此,遂将其太庙前殿的建筑形制由原来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改为面阔十一间进深六间。其内部结构采用减柱法,由六十八根金丝楠木立柱支撑,共计六十六间,含“六八之数”与“六六之数”。此外,与天坛相对之地坛,属阴。从乾隆年间起,地坛上层坛面之墁地石板数,中央用“六六之数”,四周用“八八之数”,其理与此相通。

太庙是祭祀皇家帝、后之场所,属于阴宅。因此,在太庙的建筑词语中,多用阴数。例如,太庙前殿(享殿),在内部房间与立柱的数量上,采用“

六、八”与“六六”之阴数。太庙前殿,位居三台之上,正南面三出陛,东、西两侧各单出陛。其正门中间丹陛神路上的石雕,底层为三对海兽相向图案,中层为双狮滚绣球图案,上层为左升龙、右降龙的双龙云朵图案,三层石雕中的吉祥动物数量皆用阴数。太庙前殿(享殿)所在的三台南面之台阶数,上层用五级,以示祖根,所谓“河图、洛书,五皆居中,则五者数之祖也。”(来知德);中层用六级,底层除中间神路之外皆用八级,其南面底层丹陛神路上的台阶数用十级。太庙前殿(享殿)东、西两侧之丹陛,底层设八级台阶,中、上层各设六级台阶。太庙前殿(享殿)东、西两配殿的丹陛,均用八级台阶。与此同时,又将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太庙中殿(寝殿)与後殿(祧庙),改为为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其内部结构采用减柱法,由三十四根立柱支撑,共计三十六间(含“六六之数”)。太庙中殿(寝殿)前面东、西两侧的丹陛,均为十二级台阶。太庙後殿(祧庙),南面三出陛,均用十级台阶,中间神路丹陛石上采用双龙石雕图案。太庙前殿(享殿)东、西两配殿的门前及其南、北两端的台阶均用八级。太庙中殿(寝殿)东、西两配殿的门前及其南端的台阶均用六级和八级。太庙後殿(祧庙)东、西两配殿的门

故宫

前台阶均用六级。戟门前后三出陛,正中间前后丹陛的神路,各设十级台阶,其丹陛石雕自上而下为双龙、双狮、双海兽图案,东西、两侧丹陛各用八级台阶。戟门的东、西两旁门,前后均用六级台阶。戟门南面东侧的神库、西侧的神厨,均用四级台阶。

(四)、阴阳方位系统与宫廷建筑

明、清北京城建筑的风水格局之讲究、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中国历代京城之最。据《大清会典》记载:“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是易学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地理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理论。就其主流而言,风水学说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在实用的层次上,其中蕴含着前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建筑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理念的层次上,其中大量吸取了易学哲学的观念和理论。《周易•说卦传》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风水理论对建筑的方位格外重视,因而又称作“方位理论”(theory of orientations)。

当君主面南而治的时候,就天体的视运动而言,是太阳从左边即东方升起,太阴(月亮)从右边即西方升起。因而,在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是以左为上、以左为贵、以左为前、左阳右阴、左雄右雌;与此相反,在战乱时期,则是以右为上、以右为贵、以右为前,阴阳倒置。前者是一种喜庆吉祥的气氛,後者是一种凶杀不祥或办丧事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军营中,和平时期是上将军居左、偏将军居右,战争时期是上将军居右、偏将军居左。《周易•师》六四:“师左次,无咎。”在这里,是左为後,“师左次”是向後撤退的意思。《老子•三十一章》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中原一带,至今还有“喜事尚尊,丧事尚亲”的民俗传统。在和平时期或办喜事之时,左为上位和客位;办丧事的时候,则是不论长幼尊卑,只看人们与死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之远近而排列前後顺序了。因此,中国古代,文武大臣上朝的位置,大都是左文右武或文东武西。东为正,西为副。在汉字中,政治的“政”字,就是由“正”字和“文”字组成的。两者之间,不无关系。在皇宫和京城的建筑规划方面,也是如此。文崇仁,武尚义。明、清北京城特别是紫禁城建筑的命名,往往是阴阳相合、左右对应的。文与武相对应,仁与义相对应,天与地相对应,日与月相对应,春与秋相对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如此等等。诸如,太和门前左侧为文华殿,右侧为武英殿;文华殿前东西两侧的配殿,左曰“本仁殿”,又曰“集义殿”;太和殿东庑为“体仁阁”,西庑为“弘义阁”(明初分别称为“文楼”、“武楼”,明嘉靖年间改称“文昭阁”、“武成阁”;清顺治二年改称“体仁阁”、“弘义阁”至今);乾清宫前的二侧门,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乾清宫前二侧门外,东为“崇仁门”,西为“遵义门”;中正殿前面,左偏殿曰“春仁”,右偏殿曰“秋义”。在御花园中,位于东侧的是建筑平面呈凸字形的绛雪轩,位于西侧是建筑平面呈凹字的养性斋,凸为阳、凹为阴,左阳而右阴;又“万春亭”居左,“千秋亭”居右,以象四时。其它如,在皇城外面,位于棋盘街东、西两侧通往东、西江米巷(後来改称东交民巷、西交民巷)的牌楼,左为“敷文”、右为“振武”。在东四牌楼中,左为“履仁”,右为“行义”;在西四牌楼中,左为“行仁”,右为“履义”。在内城正阳门两侧,左为“崇文门”,右为“宣武门”。在建筑装饰方面,宫门前面的石狮子、青铜狮子或鎏金铜狮子,也一定是左雄、右雌(爪下有绣球者为雄狮,爪下有幼狮者为雌狮)、阴阳有序,而不能阴阳错位;在楹联和门额乃至书画作品中,则是以房屋、大门和书画作品自身的坐向为基准,由左而右,左上右下,左前右後。

上述规划与设计的哲学内涵,即是尊天道、顺天道,以求“天人之和”。科学技术无国

故宫

界,而精神文化是多元的。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建立起对包括中国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至关重要。建筑的式样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师法自然、崇尚和追求和谐的精神是不会过时的。例如,在自然方位和文化方位上,主张左阳右阴、左上右下、左前右後的传统,是一种尊天道和顺天道的和平、吉祥、喜庆的文化象征。否则,将与此背道而驰。在这些问题上,不可盲目地讲究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有其独特的结构与造型,而且有其崇高的建筑境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地认识中国建筑文化,切实地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为此,把中国建筑文化建设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尽快地纳入到中国高校的建筑教育系统之中,以培养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已经刻不容缓。风水学说,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中国建筑文化的特殊形态。其中,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大都是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检测的。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风水学要点,已经被中国有关的建设规范所吸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用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来公正地看待风水、用科学方法来认真地研究和清理风水、正确地理解和借鉴风水,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易学智慧,从而自觉地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学习、宣传和普及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城市科学方面的知识,倡导中华易学智慧与西方科学文化的优势互补,建立和谐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开创有中国特色城市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不过,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层次、多学科、多方面的人士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方可奏效。

九、“五脊六兽”——古建筑的装饰

“五脊六兽”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如宫殿、衙署、庙宇等大型屋宇的外部装饰件的总称。中国古建筑物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在五脊正脊、垂脊末端之上安放六种兽头形饰物,合称“五脊六兽。

据中国古书记载:正脊两端的兽叫“龙吻”,垂脊上的五条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这五条兽合称为“螭吻”。对螭吻,古书解释说:“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

中国古代先民称五脊上的六兽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说这六兽可以“护脊消灾”,是镇脊神兽。正脊上的龙吻也叫“吞兽”,其作用可以严密封固两坡瓦垅交汇处,提防雨水渗漏。

关于龙吻,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龙王年迈欲禅让王位。龙王有二子,为继承王位争执不下。龙王吩咐,谁先吞下龙宫房脊者可取王位,闻言,龙兄飞身张开巨口吞住屋脊,龙弟见势已去,操剑在手将其兄刺死屋脊之上。龙弟见闯下大祸,飞身离去,开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或称“仙人指路”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这个“仙人”,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

一、

三、

五、

七、九等单数。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古代建筑物上小动物依次是:鸱吻(chiwen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junni)、押鱼、獬豸(xiezhi)、斗牛。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

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6.狎鱼,是

推荐专题: 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