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故宫观后感(范文3篇)

2022-07-10 08:32:3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宫观后感(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故宫观后感(范文3篇)》。

第一篇:故宫观后感

最近一款文化创新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火爆起来,首播数据就显示:电视,网络双平台第一!电视端收视率全国第一!网络端热度全网第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热议和好评。

这是一款将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与现代科技及流行元素相结合,开创展现出一种具有时代性、时尚性、新颖性、文化性的节目产品。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故宫是世界宝贵的文化物质遗产,故宫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故宫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集结古人伟大的智慧与才能,让我们深深地折服和吸引。

2018是故宫走出舒适区的一年,也是这个顶级文化IP持续爆发的一年。故宫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设计出多种具有创意新颖的产品,从综艺《上新了・故宫》、故宫口红、文创周边到围绕《千里江山图》开发出来的手游《绘真・妙笔千山》,以及众筹期间出售20万册的《迷宫・如意琳琅图籍》(一款线上线下融合的解谜游戏),故宫也变得时尚,流行,鲜活起来,故宫活的越来越年轻了。《上新了・故宫》由知名艺人带我们探索领略到故宫的百年禁地,将乾隆花园、倦勤斋、畅音阁、符望阁等首次现身荧屏,展现在世人面前。艺人每一期在故宫内寻找文创元素和灵感,并设计创新出一款非常具有故宫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是故宫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这是故宫的一种创新与发展;这是故宫及其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娱,商业领域的一次集中爆发。在2017年,故宫的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在2018年故宫又出了一次又一次爆款文创产品。

将故宫文化再现,让我们感受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聪颖智慧、意境美感,真的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折服感动。古人能给我们留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物古迹,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上新了・故宫》用一只乖巧可爱,憨厚听话的萌猫(加菲猫)作为故事引线主角,再一次用流行元素猫元素吸引观众眼球,博得观众喜欢,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猫,吸猫,这有巨大的流量。

文化传媒创作和产业的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代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开创出这一种具有时代性、时尚性、新颖性、文化性的模式和产品,让其既具有承载着核心文化内涵,又包裹着现代时尚性的元素,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震撼的感觉,激发出人们学习感受优秀文化之心。近几年陆续有一些优秀的产品节目,比如《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等等,这都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作品。

中央名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老师说过:“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而已”。我想补充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之心一直都在,不仅仅是诗词之心,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感受,传承发扬之心一直都在,只是需要被激活而已。一旦被激活,那将是一场文化盛宴和文化复兴。

第二篇:《故宫》观后感

当我迈进故宫大门那一刻,我觉得走进岁月深处了。故宫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却只想道出我看到珍妃井时的感慨。

珍妃井藏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我当时真怕它挤不下我们这么多疯狂的游客。但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时光,让那院落的不起眼的角落早已长出丝丝的杂草,那雕着花的窗子上落满了灰尘,那美貌聪慧的女子徒然地留下了一段传说……原来再热闹的地方再惊险的故事也挡不住时光的侵袭。珍妃的死,慈禧的残忍,以及那段岁月中,我们的国家承载了多少惊涛骇浪?那天的我,站在那儿想,如果我悄悄地往那一口珍妃井里看一眼,是否还能看见一个伤心的女子,在井下凄凄哭诉?又是否会看见,她在哭完之后宛然一笑,祝贺我不用生在如斯的年代,并拥有一个如此幸福的年少时光。

离开故宫,我不曾回头,因为我明白,那段历史已经印记在我的心中了。

第三篇:故宫观后感

圣诞假期回国时没有什么好电视可以看,在网络电视里找来找去,想找一部适合全家一起看的,突然想起来标记很久都没看的这一部。

感想就是,这工作好适合我爸啊。

爸爸年轻时在烤漆车间工作,很快就做了技术领导,话少,活好,老实肯干。

爸爸还会修表,家里还存有一套老的全套设备。

学琴的时候,琵琶掉了两个品,说是要送到苏州工厂去返修。当时没有方便的物流,要把一把琴运到苏州去,简直不能想象。梨木的琴,比一般红木的更沉,也更怕湿度变化。相和弦轴是玉的,更加经不起磕碰。

爸爸翻着当时琴盒里的介绍小册子,像这个纪录片里一样,熬鱼鳔胶,趁热度和粘度刚好的时候,又稳又准的把两个细细的品黏回面板上。一点胶痕都没有,如今根本找不到当时是哪两个品经历了二次粘接。

小时候搬新家,家具都是请师傅做的。爸爸提出的一些想法,师傅们觉得太复杂了,不肯做,于是爸爸只好自己动手和师傅们一起做。

床头的海鸥,是爸爸画了之后请师傅雕的。当时找了妈妈的同事,教美术的刘老师。可是刘老师画完,师傅就闹意见了。你画个鸟,这么复杂,剪纸都剪不出来,要我木工怎么做?最后还是爸爸自己画。线条简单,但一看就是一只振翅翱翔的海鸥。木雕也是爸爸和师傅们一起做的。

梳妆镜是一对孔雀,喙对着喙,尾巴飞翘起来,环成一圈。

虽然这些家具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甚至还有点土,当时可是“设计师风格”的家具呢。

哦对了,装修的时候,利用各种边角料,我爸还给我做了一把枪。超酷的。

当然,我的爸爸只是比普通人更心灵手巧一点,和纪录片里这些师傅们没法儿比。然而一个人在国外重看这部片,每每看到那些老师傅,还是会想起爸爸。

也许是那一代人特有的味道吧。

突然有点想起来《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呵呵。

推荐专题: 北京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