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舍话剧《茶馆》个人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老舍话剧《茶馆》个人观后感》。
《茶馆》是我阅读的第一篇老舍的作品,听闻老舍的名字已经很久,耳熟能详的老舍在我们笔下早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作家,在平时几篇阅读理解中也或多或少能领略到几分魅力,然而今日我把整本书看完后,我才能明白为何老师们把他倍加推崇,又为何给予了他太多太高的评价,一本小小的《茶馆》就那么薄薄的几页,却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这一剧本的创作实践足以说明他已经谙熟结构戏剧的各色法门,老舍的文学素养之高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他能将形形色色各种人物、三教九流会聚在一个小小的茶馆,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并通过人的评议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情感流露、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旧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这种艺术处置,不仅不失严谨,还体现出了老舍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王利发,常用四爷,秦仲义,三位始终贯穿整个戏剧的人物,时间从二十多岁跨越到七十多岁,每个人都在按照着自己的为人处事,经历了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最后却在历史的命运中结束了酸苦的生活。王利发心地不坏,但却有一点自私,比如在第一幕中,为了茶馆内部的“干净将一对穷母女轰到外面吃面,虽是好心,但总归有点自私,还有王利发一生中一直保持着见风使舵的心态,“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不断委屈着自己,希望得到家人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可是就因为那些势力小人的存在,最终还是落得一个上吊自杀的结局。常四爷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大清国要玩了”,在二德子与特务之间昂首挺胸,虽然对这个社会充满不满,但还是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但他没有王利发那样学会变通,结果老年时落的卖花生米来生活。“看,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这是最后三人相聚时常四爷的一句台词,也就是说生活困境已经压迫得让他苦不堪言,也讽刺了当时旧社会的腐败。秦仲又,本是一个有钱的阔少,最初也是拥有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为了这理想,他冲动般的变卖了家产,开设工厂,走向了强国富民之路,把一切都压在了工厂上,结果政府腐败无能,势力太小的他斗不过那些人,资产全变成了“逆产”,没有后路的他输得一干二净。“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三个人最后互相诉说着,又用讽刺的出殡仪式向观众展示着一曲旧时代的葬歌。
还有很多经典的角色,比如死皮赖脸的唐铁嘴、勤恳忠厚的跑堂,李三、变卖子女的贫农康农、聪慧善良的康顺子、强势的庞太监、沈处长等人,这一个个人物代表着社会上每一类人,而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这是一部好书,我会尽量体会出更多精髓出来,用到学习中去。
老舍,一个本该被诺贝尔记住的人,可是最后,正如他的话剧《茶馆》所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爱我呢?”,就此陨落。
《茶馆》的角色说起来有七十多个,代表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小人物,老舍先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地体现出角色们的喜怒哀乐,就像茶馆老板王利发的精明灵活,常四爷的耿直磊落,王掌柜的精明油滑,他们在与那个时代巧妙周旋的过程中背地里却都满满是无奈与辛酸。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茶馆讲述的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五十年间的事,那个时代有人夜夜笙歌,也有人为自己的生机而八方应酬,而老舍先生塑造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便是这样的一个经典形象,他只是一心想要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这有什么错呢?可是他却如一个小丑一般,屡屡被世态炎凉所嘲弄。形形色色的人出入着茶馆,王利发看着他们的悲哀,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同样掉进这个令人窒息的漩涡中,越纠缠越绝望,越绝望,越纠缠。
其间有好多细节触动着我,也彰显着那时整个社会不堪一击的华丽外皮下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太监买姑娘做老婆,洋货充斥市场暂且不提,毕竟尝试新事物是人类的本能,就拿“太监买老婆”一事来说,首先太监可说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代表出产物,朝代又首推清朝,恰巧上一节说过这一故事涉及到清末这一时期,因此“太监买老婆”的主语咱们推敲完毕,下面是动词“买”,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男女没有贵贱之分,更何提把人像东西一样买卖呢?最后又一个关键词“老婆”相信这也不必多说,除非是皇帝恩赐一位姑娘与立过大功的太监“同食”,否则太监是不能娶妻的。整个短语一下推敲完毕,我们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有证据A、证据B、证据C来证明当时“大清帝国”的名存实亡。
再迷醉的外表,撕开不过是虚有其表。无论在什么时候透过表面看实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透过老舍先生笔下的一个个灵魂,窥见那个时代的特征。
20xx年1月2日晚,第二次看《恋爱的犀牛》。嗯,没有哭,很好。
第一次看完《恋爱的犀牛》之后,震撼,然后接连一周的失眠,那首《玻璃女人》便一直单曲循环。然后在网上又找到郝蕾和段龙的版本,从到到尾又看了一遍。这次蜂巢再次开演,提前一个月就屁颠屁颠的买好了票。
廖一梅的爱情悲观三部曲,最喜欢的还是《恋爱的犀牛》。男女主角近乎偏执狂的爱情,大段大段诗一样的排比语句,大仙黑子和其他好友们的搞笑反差,马路和明明奔跑的倒影,混杂在雨水声中的音乐声……我不是一个专业懂话剧的人,我只知道,这些,无法不让我不爱这部话剧。
第一次看完后,对马路和明明有着很深的感触,同情,并崇敬着他们的执着与勇气。
第二次看完,忽然就明白了,他们不过是活在自己爱情中任性的孩子。就像明明自己说的:“爱情不过是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那一点点麻酥酥的感觉。”
这一次坐在离舞台十分近的第二排。明明在跳、在大叫、在呐喊、在发疯,主页菌在很近的地方看着明明,心想,原来我当时发疯的样子是这样的啊。离这么近,周围观众还有一些小声,我只是很木然的看着她,原来这么作啊。
陈飞是谁?明明说,没有人像陈飞这样有艺术天分;明明说,陈飞可以来折磨我,只要让我还爱他。
陈飞是谁?我说,陈飞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把一个女孩给甩了的男人,陈飞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前男友。他丫就是一普通装逼男。明明,请记得他已经被贴上EX的标签,他是过去式啊。
为什么明明会发疯?我想用大仙告诉马路的一句台词来解释:“过分的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的差别,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是的,过分夸大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差别,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陈飞真有那么好?还是因为你不想背叛自己的爱情,希望自己在爱情中是崇高的伟大的不顾一切的,所以陈飞在你心中就完美的近乎不切实际?值得吗值得吗?仔细想一想,他已经把你甩了远走高飞了跟别的女人花前月下了,他已经不属于你了。仔细想一想,你爱的和他一起,都停留在过去式了。你的不舍,更多的是对自己爱情的不舍,也许他早就变了,早就变得不是你爱的那个陈飞。再或者,他根本没变,只不过你的心中,他却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现在,他远走高飞,也许这就是真实的陈飞。所以,我只是有那么多的观众都喜欢明明,其实我也喜欢,尤其最爱郝蕾版的明明,但我还是说,太作了。姑娘,请你成熟一点吧。
在爱情里,男主马路和明明一样,两个演员,一种执着。我知道,马路让很多人心疼,但我也想说,谁让你自己作。
一个动物园犀牛饲养员开始写诗,开始学英语学电脑上恋爱公开课,你已经变得越来不像你自己。明明手捧着蛋糕,午夜,马路和明明一起过了“马路的生日”。实际上那天是陈飞的生日,但陈飞没有来,失落的明明把她的蛋糕、礼物和热情都给了马路。马路那天变成了明明爱情的替代品。
“明明,你说我哪天生日我就哪天生日。”马路不管不顾,只要能跟明明在一起,他就开心,他什么都愿意。但替代品只是暂时的,明明第二天便清醒了。明明心里,依旧只有陈飞。死心眼的马路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捆绑住明明,他以为,这样就能捆绑住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