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范文三篇)》。
前两周抽空去看了孟京辉的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已经演了17年的剧时至今日居然还场场爆满,剧中华丽的台词、富有张力的表演以及大胆的水面舞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台词,太经典了,当晚回到家就从网上当下了剧本,在安静的深夜昏暗的台灯下,我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主角马路满怀深情又小心翼翼地读起了台词(好吧,我就是这么作)。本想着第二天要写篇剧评的,不想却被次日的一些琐事扰乱了写作的冲动,直到今天下午在咖啡厅坐下又看了一遍剧本还是决定补上一篇观后感吧。
那天演员谢幕即将离开的时候,男主角对着观众席说了一句“把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进而又赢得了台下观众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把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也许这就是全剧表达的主题吧,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什么是美好的东西?马路对明明的爱?明明对陈飞的爱?还是就是“坚持”本身?也许都是吧。不过仔细琢磨,还是不敢苟同这个观点,更准确的是不敢苟同对“美好”的定义。回到剧情,不过是又讲了一个A爱B,B爱C,但B不爱A,C也不爱的B的俗套故事。剧中的男主角马路爱明明爱的奋发有为爱的此生无悔,女主角爱陈飞爱的执迷不悟爱的自甘堕落,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想要却不可得”,两个人都是一种痛苦和煎熬的状态,念念不忘,却没有回响,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好”?
“我知道你跟所有人都合不来,就像我和大仙、牙刷他们,我们呆在一起不过是出于无聊。现在他们都认定我是个疯子,不再理我了。你应该像其他的犀牛一样顺从你的命运,你就不会整天这么郁郁寡欢。顺从命运竟是这么难吗?我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也就这么做了,只要人家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就行了。所以我们都是不受欢迎的,应该使用麻醉枪的。很多时候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她,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好的事。”
我喜欢马路对着笼中的犀牛图拉讲话的这段台词,我欣赏马路的偏执、特立独行和不顾一切,即便马路对明明的执着带来的是“隐隐作痛”,但马路却偏偏享受这种单相思带来的痛苦,或者说马路和明明都在享受这种“自虐”的状态,他们以为这样才刻骨铭心,这样才称之为爱。我可以接受马路和明明的这种“自虐”,毕竟他们自己看起来实际是在“自我陶醉”,但如果他们的这种单向行为的表达如果给对方带来的是压力的话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纠缠、绑架和骚扰,最终既让自己痛苦不堪也让对方惶恐不安,何必呢?想起去年看过的电影《寻龙诀》,剧中的王凯旋同样对逝去20年的丁思甜念念不忘,而过度执念如果一直不肯放手就会变成心中的魔鬼。有时候确实很难分辨什么是勇敢的坚持,什么是魔鬼的执念,我想,如果带来是内心的欣喜欢愉的话那就继续勇敢的坚持,如果带来的是痛苦不安的话那就果断放下,何须自欺欺人。毕竟,懂得了遗憾,也便懂得了人生。
可惜,身处局中,看不明白,包括我。
我们经常会说“坐茶馆儿”,在不同的时代这个词汇已经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现在的茶馆儿几乎成为了打牌和赌博的代名词,但是在老舍生活过的时代,茶馆是正规意义上的消遣和喝茶的地方,当然了这样的场所不论在什么时代,似乎都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在老舍先生的《茶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众生相,通过这些人物来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物命运。
这部话剧中讲述的人物很多,大多数都是裕泰茶馆的顾客,其中有吃皇粮的旗人,开办实业的资本家,有太监、教士、农民、警察、流氓等等,众多人物和不同职业的人都常常在这个茶馆里聚集。话剧描写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割据、解放前夕三个时期斤50年的社会风云,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的腐败滋生的种种罪恶和光怪陆离的众生相,读之感慨不已!
茶馆老板王利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对茶馆的惨淡经营,可以说用尽了心力,但因为受到压榨和剥削,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他的人生始终被有权势的人左右,做不了自己的主,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罪恶和混乱的中国的现状。
在话剧中,老舍写道“现在想起来,大清国不见得好,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这句话反应出了内心的无奈,在大清朝的时候遭受剥削和欺压,本以为经历了革命之后,推到了5000年的封建帝国,日子会过的好一些,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福祉,却没想到生活更加艰难了。
作者用人物的人生历程和众生相来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而军阀割据的时代,最悲惨的依然是底层老百姓,只有明主社会的到来,人民才会看到希望,才能享受到平等!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正因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个性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带给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超多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但是此刻,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明白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