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毛女读后感(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毛女读后感(范文五篇)》。
《白毛女》读后感
我是一个00后,从小就过着泡在蜜罐子里的生活,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看过《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过的是多么的幸福,过上小康生活的不易。
我在网上看《白毛女》完全出于我一时的好奇。开始我看这部老革命影片并没多大的兴趣,觉得无非是打打杀杀而已。但就是这部我一开始认为打打杀杀的影片,洗赎了我的灵魂,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美好。
剧中讲的是解放初期,老地主黄世仁欺压百姓,拼命收钱,杨白劳交不起,黄世仁看上了他的女儿:喜儿。要拿她-喜儿来抵债,杨白劳被强迫摁下手印后觉得对不起喜儿,服毒自尽。知道真相的喜儿悲痛万分,她却无奈的被拉进了黄家,从此之后,她在黄家做牛做马,每天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还处处遭人羞辱,虐待,无奈喜儿逃出了黄家。为了生存忍饥受冻,与野兽搏斗……生活的艰辛使喜儿头发变成了白色,成为了白毛女。后来解放军打倒了地主老财。大春在山上找到了喜儿,喜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虽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过去的生活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而我不知道珍惜,在那浪费金钱,买些没用的洋垃圾,小玩意儿,现在想想真是不该。和过去相比,我们不是要好的太多了吗,以前的地主老财富甲一方,弄得民不聊生,现在,到处提倡和谐社会,每家每户都朝着小康发展。过去的农民受人欺压,无处告状,现在的我们有着公正的法院……
请让我们珍惜现在,如果没有解放军的英勇,百姓的支持,怎会有如此美好的现在?请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地主二代,如果出现了请用我们的勇敢和坚强消灭他们,别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00后的未来,就在自己的手上,因为把握好现在,就是在把握在自己的未来……!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舞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说出角色的心里话,唱出人物的情愫来。
在喧嚣的尘世中忙碌了一天后,看一场舞蹈,那是对心灵的洗礼,是精神的享受。对舞蹈的欣赏,如果不沉静其中,你永远也感觉不到那种唯美。只有在心的交集之后,你的心才会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是我从舞蹈这门课的所学所感。
《白毛女》的故事我很早就听过,但是用西方的芭蕾来演绎,我是第一次欣赏到。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的故事。其中,我主要对序幕“压不住的怒火”和第一幕“深仇大恨”以及最后的一些片段进行了赏析。
背景,音乐,道具,是一场完美舞剧不可缺少的东西,是舞者的结合体。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穿着朴素的农民,在阵阵鞭子声中,显得格外的无奈,同时表现出愤怒。鞭子抽打在地上,那样刺耳,随即演员倒地,痛苦愤怒,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显得格外的逼真。
除夕,外面飘着大雪。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同村人送来了窗花。喜儿高兴地拿着窗花跳起来舞。舞蹈是无声的,是哑剧。剧中喜儿一系列的哑剧动作将她的快乐心情表露无疑。而接下来的群舞,则表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一片过年的欢快。台上的舞者脚步轻盈,身材修长。我说不出那是种怎样的感动,只在舞者莞尔回眸低笑的瞬间,感受到一种温婉的倾诉。前一刻还骄躁的心情似乎平静得那么迅速。此刻的心已全然寄托在台上纷飞的舞者。
人物外型塑造喜儿--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大春--戴白羊肚手巾包头。这些装束构成了人物的身份和地域特征,使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的时间、环境、事件等等因素。大春给喜儿送米,喜儿喜出望外,二人运用带有非常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使人物性格鲜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杨白劳躲债刚回来,喜儿高兴地给爹爹拿凳端水,杨白劳从怀中拿出一段红头绳,随着红头绳一点点的缠到辫子上,亲情的朴实展露无疑。喜儿欢喜的跳来跳去。舞者全情投入音乐中,唯美的曲线,流动的曲体。神形协调统一。故事很平淡,却因舞蹈这一种讲述方式变的动人起来。
画面突转,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厌恶,焦急,恨意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逼死。喜儿的眼中充满了愤怒,舞蹈的急促,刚劲深刻显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王大春和乡亲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 一群村名无奈,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反抗之心。
舞蹈集中了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结尾处,由男、女演员逐渐加快的独舞过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充分显现了两位演员的芭蕾赏技艺。斜线双人快速踢腿倾倒成舞姿,在其中反复出现,表现了二人心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的、战胜困难的信念。直至最后双人形成大春背着喜儿倾倒向前探出的舞姿造型,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遐思!
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用中国人的方式演绎西方的芭蕾,独具风格。
对我来说观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游走,情节之中或情节之外,飘渺浮动或寂然不动。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受,在舞蹈的世界里,思想可以达到某种极致的自由。舞由心生,蹈由心起。
昨天晚上,生平头一次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歌剧《白毛女》。是纪念延安老毛讲话70周年的汇报演出。
碰巧,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给了我两张票。我小时候是看芭蕾舞剧白毛女长大的。所有的音乐部分的片段倒背如流,一点不吹牛。老实说,江青到底是大上海的演员,艺术功底还是有的。舞剧改编的不错,音乐部分也很好。歌剧版本要长的多,我从小就没完整听完过,所以这次想补个缺。
90后的小演员嗓子真好,声音也亮,但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词了。中间,背景板也安错了,场子里哄哄直笑个不停。
半场休息的时候,演出进行了快两个小时。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歌剧原版的唱腔难听不说,台词的内容让你觉得你居住的这个国家,怎么富人都那么坏,穷人呢,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守信用,其实也很坏。到最后其实就是比谁的胳膊粗。黄世仁粗的时候,就能糟蹋喜儿、逼杨白劳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时候,RR两枪把老黄干脆给毙了。
一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总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当代爆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种传言。
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来的集体创作原貌,还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压缩了表演时间,以适应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曾经若干年前,改过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据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生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革命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经常发生革命的民族其实缺乏持续创新、改良、变革的勇气、耐心和智慧。这是我一直反对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剧白毛女给我的印象是:时代似乎毫无改变,手拿IPAD的现代富人和拿着拐杖的黄世仁就像是孪生的兄弟,亲如一家;市面上,网络上,王大春们似乎也很活跃,人数也在增加,70年的光阴仿佛被穿越了。这是白毛女歌剧仅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仅仅对我个人而言是如此的。
《白毛女》是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张寿维、胡朋、李百万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喜儿的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白毛女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观后感相关推荐↓↓↓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600字
电视剧《初心》观后感
《大江大河》观后感
《必由之路》观后感优秀范文
观看京剧个人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1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曾有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世人要在逆境中发奋图强。仔细揣摩这句话,能明显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的确,奋发图强、坚忍不拔者多数是无背景、无权势、身份低位、命途多舛之人,比如《白毛女》中的大春和喜儿;而有权有钱、养尊处优之人多好吃懒做、冷酷无情、骄傲蛮横,无忧患意识,比如黄世仁。
从励志生存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1950年的中国黑白电影《白毛女》告诉我们的正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电影讲述的是解放前,在华北的一个偏僻农村里,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同村地主、富农黄世仁见色心动,逼杨白劳用其女儿抵债,杨白劳被迫自杀,喜儿被抢入黄家,受尽折磨后被黄世仁奸污,后喜儿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了……历经磨难,喜儿始终没有放弃,凭着自身信念等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的大春回到家乡,为喜儿伸冤雪恨,重见光明……电影的结局是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
很典型的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女主人公从喜儿变成了白毛女,最后又白发复青丝,这个过程中,纵然是“破布烂草不遮身,深山野洞难活命”,喜儿也没有放弃。这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中每一位青年思考以及学习的地方。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了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的标签烙印明显的折射出了一种阶层意识。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和大春若是生活于现代社会,他们的标签就是贫二代。黄世仁生的安逸,是典型的富二代,他所拥有和炫耀的财富,不是靠自身能力得来的。喜儿和大春,他们没有炫耀和享受的资本,所以只能努力,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
贫苦艰难如喜儿,却仍然期待“太阳底下把冤伸”,坚信“苦难的日子总能熬出头”,做风雪中的舞者。生活在新社会时期的、太阳暖照下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拒绝被扣上富二代、贫二代的帽子,拒绝阶层意识,应该像喜儿一样,不向逆境低头,做风雪中的舞者。
白毛女观后感2
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中的一个共同的命题就是:妇女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应该得到解放。新华字典对解放的定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在旧社会中,因为束缚,妇女没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么是发展。她们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权的世界。
由此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特质,诸如:柔弱,寡言,逆来顺受等等皆是我们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红头绳就是束缚的象征,在出现的短短几分钟里,却是喜儿最柔美的一瞬。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默认一切皆合理。这样的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为了消除掉这样错误(先不论是否真的错误)的观念,剧中采用了一种完全极端对立的方式来展示女性应有的特质:柔弱成为刚强,寡言成为敢于言说,逆来顺受成为勇于反抗等等。表现在艺术语言上就有如下的改变:大量使用对比高的色彩,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服装上,主角最终换上共和国新装视为最终走向光明;舞蹈动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断的动作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通过这样的手法,戏剧完全消除了旧社会的女性形象残留在大众的阴影,使得戏剧告诉观众:这样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而是否这样的改变就是真正的获得了自由呢?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注意到,强烈的极端对立后的结果就是,使男性特质完全掩盖了女性特质。
有评论解释到八大样板戏中皆是中性化了女性,而在我看来还不够,应该是男性化了女性。中性只是在男性化过程中的一个体现,并不是结果,它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但男性标准却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提到的如刚强、勇于反抗,以至于到军装、发型、舞蹈动作等,均明显的向男性特质靠拢(至少在那个时候之前,一直以来男性表现出来的特质都是如此)。
所以男性化后的女性就带来了这个问题:这是解放还是重新的束缚?为什么最后女性还是必须以男性为标准来生活,为什么女性一定要型行皆似男性才能得到认同和尊重(剧中的确如此表现)?于是整个戏剧进行的过程就是一次循环,以《白毛女》为例:父亲(男性)没有把女儿(女性)保护好,于是女儿被地主(男性)抢走,女儿逃出来过着非人的凄惨生活,最后红军(男性)拯救了她。喜儿在这个循环中其实没有自己的选择,因为当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其实并不能称为选择。
芭蕾舞源于西方,它最大的特点便是足尖起舞。为什么选择这样高难度且身体损害高的舞蹈形式?是因为踮起脚后能够牵扯到腿部肌肉,使得女性柔美的线条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展现。所以在西方芭蕾舞起初只是表现宫廷,自然,神话等主题。而在革命芭蕾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剧中演员努力的踮起脚,却在试图表达一种刚强。即使在《红色娘子军》最后,有大量的`大腿露出来,看到的也只是一块块结实的肌肉。只能说,这是政治要求下的艺术创新吧。
而事实上在红色年代下催生出来的各种文艺成果,不都是这样的吗?而今天也成为了国内外炙手可热的话题。我从来认为任何搀杂意识形态政治诉求的文艺创作皆丧失了它本源的追求。所以对我来说,革命芭蕾中最美好的,还真只有喜儿头戴红头绳时的惊鸿一瞥吧。
白毛女观后感3
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演出公司、吉林省东方大剧院联合主办的精品舞台艺术展演芭蕾舞剧《白毛女》近日在长春东方大剧院进行巡回演出。
我有幸一饱眼福,这是中国顶尖的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精品芭蕾舞。
当我们刚一走入剧场门前时,就感觉气氛和以往不太一样,许多人手里拿着几张百元钞票不断地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多票吗?”我就遭到了几十次这样的询问,可见,今天的演出非同一般。
果然不出所料,演出开始前,广播里就三令五申,不许使用闪光灯,以免影响演出质量。我观察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带着“长枪短炮”,做好了拍摄前的各种准备,这样精彩的演出不拍下来确实有些遗憾。
当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画面,立刻,就博得了全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掌声、呐喊声……
接下来的演出,一场赛过一场,精彩不断、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时,我的手已经拍肿了。
我很喜欢芭蕾舞剧,当然只限于欣赏,并无爱好。我喜欢她美妙的音乐,喜欢她感人的歌声,喜欢她优美的舞蹈,喜欢她精美的舞台设计,喜欢她布局合理的背景,喜欢她迷人的灯光……
我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那还是30多年前,谈恋爱的时候,在艺术剧场看的。至于是哪个团演的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敢肯定,绝不是上海芭蕾舞团演的。
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是剧里边的每一首歌我还都会唱,而且歌词也记得很清楚,由于完全被剧情所感染、所振奋,所以一直陶醉在痴迷的状态中,乃至于从舞剧开始直至结束,我一直跟着演员在唱,全然不顾及身边同伴的感受。
剧中两个喜儿和大春的扮演者、支书和张妈的扮演者、黄世仁和穆仁智的扮演者表演得相当到位,把整个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亮相,全场观众站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场上空,大家不愿离去,演员们只好一次次谢幕,向大家行礼,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祝福的花篮摆满了舞台,一束束鲜花送到了演员们的手里,激动人心的场面持续了好久,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座位,很不情愿地离开剧场。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剧场中,停留在舞台上,同伴和我说的什么,我全然不知,嘴里一直哼着“看人间,百万工农齐奋起,烽烟滚滚来。闹革命,武装夺政权,推翻旧世界。多少喜儿翻了身,锦绣河山放光彩……”“可恨地主狗汉奸,土地他霸占,庄家他私产,又逼租子又放高利贷…..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受迫害……”
一路哼着歌,伴随着轻轻的晚风,不知不觉的竞走回了家,忘记了打车。真是:又看芭蕾舞剧,难已平复思绪。如此这般痴迷,对此饶有兴趣。
白毛女观后感4
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人,家里人自然都把我当宝一样的护着,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那种。但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但自从我看了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家庭。
故事讲的是在1944年除夕,抗日战争尾声。冀中杨庄的老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批斗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故事里的喜儿为了逃掉,被迫逃到山里,过着孤苦临丁的日子,现在的我们想象不了喜儿受到的苦难,想象不了那一头的白发背后所遭遇的,在我看来,这是封建社会的压迫造成的,这是旧社会的压迫染成的,这是黑暗的恶势力造成的。
杨白劳最终被逼上了绝路,他那痛苦的悲吟,他那死前的绝望,为什么他会自杀呢因为他是无法改变的。他被人一步步的算计,他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深渊,然而他却对自己的命运什么也不能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人抢去。在那个年代命运是掌握在他人手里的。而自从解放后,人们命运的轮盘已经能自我把握了,但仍有少数人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不过仍有大多数人顶着压力而不屈服坚强为自己的生命而活,在我心里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他从小耳朵就不好,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依然坚持着学习着,努力着,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最终他成功了,他成为了着名的音乐家。他不怕被践踏,持着执着的人生态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我十分痛恨可恶的老地主黄世仁,我对喜儿的遭遇感到十分惋惜。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霸主的手上。同时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人强大起来,所以我们更需要刻苦要求自身努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的潮流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而社会制度适应发展的潮流为人们的权益打开了一把保护伞,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白毛女观后感5
昨天晚上,生平头一次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歌剧《白毛女》。是纪念延安老毛讲话__周年的汇报演出。
碰巧,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给了我两张票。我小时候是看芭蕾舞剧白毛女长大的。所有的音乐部分的片段倒背如流,一点不吹牛。老实说,江青到底是大上海的演员,艺术功底还是有的。舞剧改编的不错,音乐部分也很好。歌剧版本要长的多,我从小就没完整听完过,所以这次想补个缺。
90后的小演员嗓子真好,声音也亮,但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词了。中间,背景板也安错了,场子里哄哄直笑个不停。
半场休息的时候,演出进行了快两个小时。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歌剧原版的唱腔难听不说,台词的内容让你觉得你居住的这个国家,怎么富人都那么坏,穷人呢,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守信用,其实也很坏。到最后其实就是比谁的胳膊粗。黄世仁粗的时候,就能糟蹋喜儿、逼杨白劳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时候,嘡嘡两枪把老黄干脆给毙了。
一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总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当代爆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种传言。
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来的集体创作原貌,还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压缩了表演时间,以适应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曾经若干年前,改过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据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生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革命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经常发生革命的民族其实缺乏持续创新、改良、变革的勇气、耐心和智慧。这是我一直反对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剧白毛女给我的印象是:时代似乎毫无改变,手拿IPAD的现代富人和拿着拐杖的黄世仁就像是孪生的兄弟,亲如一家;市面上,网络上,王大春们似乎也很活跃,人数也在增加,70年的光阴仿佛被穿越了。这是白毛女歌剧仅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仅仅对我个人而言是如此的。
白毛女观后感6
电影《白毛女》讲述了发生在旧中国华北地区一个小村落里老佃农杨白老因为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高利贷,而被逼死,女儿喜儿被抢走抵债,喜儿受尽屈辱和磨难,最后逃到深山老林,青丝变白发,人们看到后以为是鬼,直到共产党推翻了旧社会,人们才发现原来白毛女就是喜儿,才又让喜儿变回了人。影片采用3D技术、歌剧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深厚的演唱功底,充分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给人以美好的视听觉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进入了故事之中。
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而父亲杨白劳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旧社会,以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形式表现,把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过去旧制度下的占有、分配不公、不和谐;而共产党推翻旧社会,打土豪、分田地、和平共享,现在的生活,物质丰裕、供给充足,要什么有什么,应当好好珍惜。
为阶级斗争铺垫,为红色政权唱响。《白毛女》无疑是成功的杰作。作品已经问世70多年了,作为红色作品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容置疑,作品的音乐旋律堪称经典,更能体现和烘托作品中主人公们的态度、立场和抗争精神,所以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揭示了一种尖锐矛盾。电影通过对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辈人的悲惨遭遇的刻画,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的地主与贫苦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将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展现在当代人的眼前,同时也热烈赞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光明与幸福,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当然,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人生信仰,意识形态,价值观选择、去向也发生了变化,不好用现代意识来评判过去的事实,但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人必须要与逆境抗争!
现在观看这部历史新歌剧,不但是对我们开展中国革命现代史的一次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本清源,做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战略构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现农村精准脱贫,为全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人们的幸福安康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也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学习白毛女精神,把握现在,成就未来,为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增添一份力量。
白毛女观后感7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词,便是著名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经典唱段。
不知不觉间,歌剧《白毛女》从1945年在延安首演,已逾___年。近日,这出经典的歌剧又登上了3D大荧幕,电影技术对歌剧艺术的拓展,全国庞大的院线对歌剧《白毛女》的传扬,让久唱不衰的经典剧目,又焕发了全新的生机。再次为人们带来一场感官与心灵上的冲击。
__多年的时间,《白毛女》的形式、剧情经历了多次改编,包括田华老师主演的电影版,以及后来成为文艺样板戏的芭蕾舞版,而作为“始发”的歌剧形式,在多年的演出中也多有内容上的变更,不同的主演及主创阵容,分别赋予了这部歌剧异彩纷呈的魅力。
纵观全剧,“白毛女”喜儿的人物身份,有着多次的转变,从开场时盼爹爹回家过年的羞涩少女,到被迫抢入黄家的苦命奴仆,再到拼力逃出身负血债的复仇女神,每个阶段的喜儿,都是一次重大的“转型”。喜儿,一个在那抗日时期需要被保护的弱者,一个贫农的女儿,人生经历风风雨雨,经历过生与死的善良、坚强的女孩。在那个硝烟滚滚的时代,用坚毅的信念,与命运与死亡做着无畏的抗争,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奇迹。
人生不会是一路繁花似锦。命运总会想方法把你逼到悬崖峭壁,泥沼深潭,放弃了任绝境摧残,自是死路一条。“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水尽景绝之时,也许会有轻柔的云雾腾起,那是生的希望。“行至水穷处”不是悲哀,面对逆境,看看行船流水、云起云落,焉知转眼就是重生。
虽然随着日月更迭与社会发展,时代也在不停进步,但《白毛女》所传递的反压迫精神与追求自由平等的独立意识,并没有过时,于当今社会而言,全剧励志正能量的传递,仍然有力地敲击着中华儿女的内心。
白毛女观后感8
最近是开芭蕾大餐了,其实大剧院近期的安排也是芭蕾重头点,另外象样的小菜就是上次上戏的话剧《牛虻》,一开始没兴趣,但据说在上海演了几场,反响很好,有想看的冲动,可惜那时侯适缝考试,只好作罢。
昨晚的《白毛女》是红色经典之一,另外的《红色娘子军》去年也在剧院演过,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很想听《万泉河水清又清》)。66年上海舞蹈学校教师和芭蕾舞科首届毕业生组成了《白毛女》剧组。79年《白毛女》剧组被正式命名为上海芭蕾舞团,一出戏促成一个剧团倒也是少见。
开场让我出乎意料,中国特色便是写实吧,看多了古典芭蕾的优雅和浪漫,对里面的装束和布景的写实还真有那么一点不大适应。颜色多且鲜艳,戏剧效果倒是蛮强烈的。纯粹的元素少了,民族感的元素增加了不少。
加上序幕有9 场,并不似国外古典芭蕾渲染和烘托居多,故事发展很快,觉得有罗列嫌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__时期的作品,讲大众易懂的故事嘛,过度的渲染不切合实际,一个内容翻来覆去多种方式跳的话当时的观众一定认为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假如这样的话,要把故事讲完整可能4个小时还不够用。
第一幕是耳熟能详的北风吹,扎红绳。毕竟是老派经典,觉得亲切得很。里面的舞蹈也是可圈可点,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虽然有口号式的动作现在看起来很别扭,但是时代的烙印还是有其特殊的韵味。配乐亦是中西结合,还有京戏的一些影子呢。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炼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等都刻划得比较鲜明、生动。
个人觉得最精彩的是第7 幕,山洞,布景很有结构感,左右两边的石柱子,四周的黑色石壁呼应右斜角淡紫色的洞口,演员舞蹈也是精彩,连转,碎步,还有大春在空中的连环跳,白毛女的旋转打腿跳和十几下的连转,看得台下观众鼓掌连连。而且原先松垮的装束到了这里,大春是有绑腿的紧身军人服装,白毛女的破旧衣衫有飘动的美感。最关键的是,有双人跳了。
就是啊,芭蕾里没有双人跳的造型,那还叫什么芭蕾呢?对于里面的其他有歌词的配乐,我是听不大清楚的,因为有歌剧的唱腔在,身后的老妈妈在一唱一和时,她想起了她们的年轻时光吧。身边的同事问我,我们年老的时候,能让我们记忆的当代经典是什么呢?偶哑然。
白毛女观后感9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知道白毛女,屈指一算已经是五十多年了,其实白毛女这部作品已经问世七十多年了,作为红色作品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容置疑,作品的音乐旋律堪称经典,不然何以传唱至今。
为阶级斗争铺垫,为红色政权唱响,白毛女无疑是成功的杰作。但是我们放弃阶级斗争的视觉来看白毛女问题就出来了,杨白劳一家就俩人,他和喜儿相依为命,作为成年人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作品没有交代杨家其他人的去向。喜儿是成年人,杨白劳年龄不是很大,影视作品交代他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杨白劳是做小生意的人,有一段唱能说明问题,卖豆腐赚下几块钱,如此说明杨白劳家境并非像作品所描述的那样一贫如洗。试想一下杨白劳豆腐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其一,自己制作的豆腐,其二,用本钱买的,然后加价卖出。如果是其一,杨家肯定有制作豆腐的.全套工具。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从网上调出老影片白毛女看了一遍,老片介绍,杨家欠黄家是二十五块大洋,但是按照歌剧的唱段,卖豆腐赚下几块钱,即如此,杨白劳还上黄家二十五块大洋有问题吗?谁能说清楚杨白劳为何欠下黄世仁一笔债务,为啥还不上债要拿喜儿抵债,须知,拿喜儿抵债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肝胆俱裂的灾难,而且还签下了契约。再者,杨白劳父女两人还要向黄家交租,这说明杨白劳父女两人都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如此只能说明杨白劳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没钱的时候就做点豆腐换回几个钱花花,至于欠黄世仁的钱,爱谁谁,不还,谁叫你是财主啊!
杨白劳活在今天,黄家肯定要告到法院的,也可能不用起诉,喜儿就已经投到黄世仁的怀抱。应该明白,黄世仁是农民中的精英,手中的财富是黄世仁多年积累攒下的,这样的精英自然是姑娘们趋之若鹜的首选。
黄世仁抢过喜儿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是伪命题,毕竟传唱了七十多年,抢没抢,没人说的清楚,毕竟是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不过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是正本清源。
白毛女观后感10
歌剧《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昨天,我带着以前对该剧的初步了解看了一遍,心里头有了更深的感触。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通过对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在旧社会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 “白毛女”的悲惨身世,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喜儿重获新生的真实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白毛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萧条的经济,战乱后的杯盘狼藉,近百年被列强欺压沦为奴隶的艰苦生涯,难免使很多中国人对新生活丧失信心。《白毛女》就在这时出现了,成为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在里面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它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让大家意识到喜儿的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值得传颂。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新社会,《白毛女》的故事逼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其中一个场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杨白劳为了庆祝新年,用忙碌一年仅剩的一点钱给喜儿买了根红头绳,喜儿便高兴得载歌载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只能尝尝有限的几个饺子,却热闹非凡。而我们现在的新年,人人衣着光鲜地围坐在摆满大鱼大肉的餐桌前,脸上却少了喜儿那份真挚的快乐。大家虚伪地互相拜年,到处送礼、塞钱,把过年当成显示自己阔绰或讨好别人的平台,还有的为了奖金在忙着工作,至于家人难得的团聚早已抛在脑后,亲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而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各种商业大片充斥着整个电影市场,大部分人们已将《白毛女》遗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但我觉得它应该被人们重新审视,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电影,它更是一份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欣赏———中国歌剧《白毛女》
设计者:市六中 杨先梅
教学理念:
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所以情感体验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
音乐音响是由几个重要的音乐要素组成的,即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在欣赏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要素的音响感知及理性的分析,将大大助于提高学生音乐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此课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背唱并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一、歌剧概念: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有多种样式(或体裁)。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等场面等组成.
二、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
歌剧是一种综合的戏剧艺术形式。由于不同时代、风格、体裁的差异,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可分为声乐、器乐两部分。 声乐: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器乐:序曲、前奏曲、间奏曲、舞蹈音乐。
三、中国新歌剧的发展
“五四”以后,中国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华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为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 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画家》等十部等儿童歌舞及聂耳的《扬子江风暴》(1934,田汉词)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而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其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姐》《洪湖水浪打浪》《刘三姐》《伤逝》等一系列优秀歌剧的产生,使中国歌剧创作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四、歌剧知多少 试着说出以下是那部歌剧片段……(图片)你能试着唱几句歌剧吗? (图片) 一九四五年五月,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演出.贺敬之词、马可曲.图片
五、作品简介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①歌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 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剧本情节: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 辱 其 女喜儿 ,喜儿 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 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②电影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50年摄制。由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同名歌剧改编。主要演员有田华、李百万、陈强等。影片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1957 年在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故事片 一 等奖 ;获1951 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③ 京剧:马少波、范钧宏 1958 年根据歌剧《 白毛女 》改 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 的尝试 。④ 舞剧 :1964 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 歌 剧 改 编 。艺术指导黄佐临,编导胡蓉蓉等。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六、新课教学
导入:“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那么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段落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它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音乐的情感表达又是通过哪些手段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我们在欣赏时,又该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歌剧_____《白毛女》选段
七、欣赏
"
一、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第一幕第一场喜儿唱段——《北风吹》。
思考:
1、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教师范唱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情绪)
2、边听赏音乐边联想喜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天真、纯洁的女孩)
3、体会休止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这里不用休止好吗?(请学生 演唱,体会休止符在此处的作用)
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下行)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忧伤、忧郁的情绪)
学生小结:音乐速度稍快,力度中,刻画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表现了天真、祈盼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喜儿形象,但旋律下行使得音乐又带有忧伤的情绪,休止符的运用把喜儿盼爹爹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不可不用。
学生学唱:——《北风吹》 词曲省略……
二、听赏——《扎红头绳》
思考: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通常人在表达惊喜的时候语速和声调会是什么样的?
3、该曲表达欢快情绪时速度和节奏音乐特点怎样?
4、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动?(独对齐)
5、旋律行进有何特点?
学生学唱:——《扎红头绳》
三、听赏——《哭爹》
思考分析:
1、力度有什么变化?
2、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激动、愤恨、悲恸)
3、这首歌曲曲调有什么特点?(同音同节节奏反复、下行、拖长音)
4、模仿一下人们有哭泣时声调是怎样的?(与歌曲曲调类似)
四、欣赏——《恨似高山 仇似海》 思考分析:
1、此唱段是喜儿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
2、当恐惧、悲恸、愤恨时人们将如何进行情感表达?
3、《恨似高山 仇似海》音乐给你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乐句?你能学唱吗?
4、《恨似高山 仇似海》音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五、欣赏——《太阳出来了》 思考分析:
1、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2、人们会如何表现内心宽慰的情绪?
3、音乐都有何特点?请你学着试着唱唱。
八、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中的五个选段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还知道了对塑造刻画音乐形象起重要作用的是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
速度 : 快速 表现出欢快活泼《扎红头绳》 力度 : 强 表现激动愤恨悲恸的情绪 《哭爹》《恨似高山 仇似海》
弱 表现优美、抒情的情感 《北风吹》
节奏 : 密集 表现欢快、活泼 《扎红头绳》
" 舒缓表现沉痛、悲痛 《恨似高山 仇似海》
旋律 : 上行跳进表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太阳出来了》 " 下行级进 表现忧伤、忧郁的情绪 《北风吹》
" 激越跌宕起伏表现满腹怨恨、悲愤交加《恨似高山 仇似海》 音色 : 女高音 甜美、柔美、强烈 《北风吹》《哭爹》
《白毛女》一课以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我们理解作品的能力,使我们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运用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聆听感知音乐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与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欣赏了歌剧——《白毛女》,了解了“白毛女”的悲惨遭遇,他教育同学们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今天的学习生活,更加努力、刻苦、勤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 书: 曲 目 速度 力度 音色 演唱形式 表达情绪 音乐特点《北风吹》 中 中弱 女高音 女声独唱 天真、期盼 下行休止符运用 《扎红头绳》 快 中 女高音 对 唱 欢快、活泼 旋律跳进,
节奏密集
《哭爹》 慢 强 女高音 女声独唱 悲恸 同音同节奏反复复 句尾拖长音、音阶下行级进 《恨似高山仇似海》慢 对比强烈 女高音 女声独唱 愤恨 怨恨 呐喊、朗读、呼号
《太阳出来了》 中 强 混声合唱 开朗、明快 上行大跳、吆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