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五篇)

2022-04-05 18:47:3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五篇)》。

第一篇:感动中国观后感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 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老伴遇到了名叫袁前良的孤儿,从那时起,王宽家的成员开始不断壮大了。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孩子,先后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王宽担任过河南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而这个获得过众多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却曾为养活自己收养的孤儿,和老伴走进茶楼,开始卖唱生涯。王宽的老伴王淑荣说,有时在茶楼候场一整晚,没有一桌客人点唱,王宽这个国家一级演员也被剃光头,而他放弃一个艺术家坚守几十年的清高和尊严,只是为了他和他收养的6个孩子的生活。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王宽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什么荣誉,就像多年前,他收养这些孤儿时,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说,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起,自己就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种爱心,不是一天两天积成的,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积成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但每逢周末、假日都会回来。2017年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终,梦想助理团全票通过,朱时茂更是当场落泪,而王宽夫妇也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

曾经的孤儿们,也从小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人都会一种乐器。王宽说,团聚之时,他们围在一起唱上一曲,成了自己和老伴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是因为王宽将6名孤儿养大,更重要的是,一份坚持的爱如今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了下来。

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他们身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大爱奉献值得我们一家学习。王宽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如何让这个小家的温暖传递下去,是他接下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17年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 2013年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王宽带着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义演,将得到的160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种请求,他从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正是这个家的延续。

第二篇:感动中国观后感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201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2013年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第三篇:17《感动中国》观后感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里的一位老艺术家,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第四篇:17《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师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授业传道成了他们生命的选择,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个人,她不仅为师为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她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也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人间大爱,为孤儿、也为祖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怀抱,温暖了136名孤儿的生命。“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最伟大的承诺,是最坚强的担当。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们托起了命运的未来。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张桂梅,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总是把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她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为解决孩子读书费用问题,她四处筹资、多年奔走,2008年成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办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来,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传道授业的光辉崇高,兴家庇幼的大爱伟大,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留下了顶天立地的精神光华。我们虽不在教师的岗位,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传递爱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本分。我们应当学习她的崇高精神,舍己为人民,大爱暖人间,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时刻温暖别人,用真情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推荐专题: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