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央视《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央视《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优秀范文六篇)》。
从演员到导演,一直以来都是女强人形象,当徐静蕾以朗读者的姿态站上舞台,则又展示了她感性、小女人的一面。
徐静蕾执导的新片《绑架者》即将上映,近日她又站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昨晚徐静蕾接受了《法制晚报》记者电话采访。在《朗读者》舞台上老徐一改往日优雅形象,泗涕横流、哽咽不已,只因“我奶奶绝对是我的软肋!”
徐静蕾和黄立行的恋情一直备受关注,而奉行“只恋爱不结婚”的徐静蕾坦言,她对婚姻确实有恐惧感,但她只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生活,“大家觉得自己开心幸福就行,这个东西真的没有绝对标准。”
感性朗读者 想起奶奶泗涕横流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参加了《朗读者》你个人有什么感受?对这个节目有何评价?
徐静蕾:我觉得挺高兴荧屏能出现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文化类)节目。原来我有不闹腾做不了节目的感觉,当然了闹一闹其实也挺好玩儿的,也非常有意思。但如果每个节目都是这样的话,好像太单调了,所以《朗读者》这样的节目还是挺好的。我想以后观众应该看的东西越来越多,会慢慢的分类,其他类型的就只是他们的一个调剂,观众的分类会更细化。
法晚:在录制这次节目之前,你和董卿认识吗?
徐静蕾:我不是第一次见董卿,在一个节目中也见过,我听说董卿小时候家里也特别严格,我对小时候和我一样都特别惨的人挺会有共鸣。
法晚:对于她转型“制作人”你认为成功吗?
徐静蕾:我觉得主持人转成制作人,其实跟我们演员转成导演、制片人还是有挺多相似的地方,因为其实演员来做导演,肯定比编剧更熟悉这个工作和整个流程,包括拍摄过程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虽然演员其实可以不用操心这些,但是常年拍戏不管怎么说也会知道,其实拍戏时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啊,这个事情还挺重要。
法晚:如果董卿转型做演员,作为导演,你觉得她更适合哪类角色?
徐静蕾:如果她做演员的话,我觉得她其实是我们叫大青衣的那种类型,她可以演《杜拉拉升职记》里莫文蔚[微博]那个角色,也可以演我新片《绑架者》里白百何[微博]演的女警察的角色,还可以演黑社会老大。
法晚:在节目中为什么会选择朗读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这篇文章?
徐静蕾:本来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想读《相信未来》这首诗,后来他们给我开了一个会,问我朗读想献给谁,我说那就献给不相信未来的人吧。后来大家建议我读《陌生女人的来信》,可是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好遥远,本来《奶奶的星星》这篇有点抵触的,我想朗读比较正能量的读本。后来他们说从《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奶奶的星星》里面选一个,两个如果一定要选的话就选《奶奶的星星》。
法晚:朗读的时候哽咽了,是跟奶奶的感情很深?
徐静蕾:我奶奶绝对是我的软肋!以前做节目的时候也提到过,但不会像这次那样。我觉得自己是失控了,因为我几乎从来没有在台上哭过。有一次在金鸡百花奖领奖的时候,在差点儿哭出来了时我就下台了。前面采访的时候,董卿问到奶奶的时候,其实我心里有一点难受,但忍过去了,后来又问我在什么时候想奶奶,我就从她那个问题开始失控,所以其实我并不是在读的时候开始哭,上台的时候我已经在哭了。
法晚:觉得自己朗读得怎样?
徐静蕾:觉得挺好听的,谢谢节目组把我所有擤鼻涕的画面全都给删了,其实读的时候我都有点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一直在擦鼻涕。但我看完成片以后发现他们都给剪没了,挺好的。
上星期我看了一部十分好看的大片,名字叫《战马》。
《战马》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由自主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
《战马》这部电影不仅好看,还十分的感人,男孩与战马的感情、军官的壮烈牺牲、二兄弟对战争的厌恶而被枪毙、老爷爷对自己孙女的爱护、战友对战马的友好,但整部影片最令我认为有教育意义的情节的是英军士兵与德军士兵放下仇恨,放下敌对的关系一起营救战马。当他们救下战马而不知道这匹马属于谁时一士兵提议打一架谁赢了就归谁,但另一名战士说还是投硬币来决定吧,不然又会引发一场战争的。从这可以看出士兵也十分厌恶战争,也看得出战争的残酷。
从《战马》中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也可以看出人类对动物的友谊。让我们祈祷这世界一直持续和平吧!
《八佰》又名《八佰壮士》,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愿意看的,我胆子小,这种血腥残忍的故事,估计看了晚上也会做噩梦,但票都已经买好了,还是去吧。
《八佰》讲的是淞沪会战最后的艰难四天,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至今还有此库遗址。如果你看的够细致的话,不难看到四行仓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圆孔,几十年前,日军的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打伤我们的战士,打死我们的同胞。
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我的泪,滑过两颊,滴进我的心坎。电影中有一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个片段发生在第二天的战斗。
四行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开,日军就决定让多个日军士兵,用钢板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在墙上凿洞,准备用炸药把墙炸开。守军战士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想办法阻止日军炸墙,逐渐变得急躁起来:拿枪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弹炸也没地方炸,难道就这么干等着,看着敌人们冲进来,看着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敌人在破墙,上面的守军在思考,谁也不可能注意到,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正用力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腰间,冲向被炸开的一面围墙,对着“堡垒”大喊自己的名字“陈树生”,带着他21岁的人生纵身跃下。脚落地那一刹那,火光电石一并发作,伴着战士满腔的爱国之情炸开了可恶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纸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
后面的战士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军,播种了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孩子,可能没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们跳下去的那一刻,没有痛苦的哀嚎,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与家乡。他们对祖国做出了最后的呐喊。这些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此刻,荧幕内外,一片寂静。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战士们,你们可能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你们却永远是最可爱的,永远是我们心里的璀璨明星!
永远只记团长那句“八佰”。
今天我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电影里讲了四个小故事,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
我最喜欢的就是“少年行”这个故事,它讲的是:2050年的一个智能机器人,穿越到2021年去执行试验任务,结果意外丢失了魔球,磨球被一个叫小小的小男孩拿走了,于是机器人和小小之间就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他们一起去开家长节的场景,小小的“爸爸”机器人,来到了操场上,他们看见小小的一个同学正在炫耀他爸爸是二级运动员的事,小小的同学以前因为知道小小没有爸爸而笑话他,小小很生气。“机器人”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拿出一个篮球向空中抛去,只见篮球像出膛的子弹一般,绕过他们面前的球筐,直直地向球场另一边的球筐飞驰过去,这是我和小小一样,心跳都加速了,我小声默念着:“321,球进啦!”我和小小一样,好想一下子飞上云端,向操场上所有的人大声欢呼:“万岁!我们胜利了!”而那些瞧不起小小的人都不好意思的灰溜溜地逃走了。
我感叹未来的科技真是太让人意想不到了,未来的科技之路还需要我们去探索,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超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空中悬浮动车,我想总有一天都会变为现实照进我们的生活。
电影中2050年的机器人成功返回,正是那些科研工作者不为名利,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奉献的结果,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永生难忘。
那些可爱可敬的前辈们呀!我为我们的国家能有你们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统一观看了电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我们,我好几次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任由咸咸的泪水由面颊滑过。影片放完时,教室里没有了以前一哄而散的兴奋,许多同学们仍沉浸在故事里,面颊上是泪水的痕迹。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惨的命运,使人格外伤感、同情。
《暖春》讲述了一个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
三岁时和她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亲戚家里,干粗活,挨骂受气,吃不饱饭。几经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农村爷爷收养了,却又因叔叔、婶娘不愿接纳,使一个七岁的孩童历尽磨难和委屈。历经种种磨难,最后,懂事的小花终于用自己一颗善良的心感动了叔叔、婶娘和周围的人。七岁的小花终于过上了一个普通孩子所应有的再普通不过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爱,融化了人世间的寒冬,迎来了人心中的暖春。虽然历经磨难,受尽委屈,都不能阻挡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爱。小花不计婶娘的刁难,给她送上自己做的饼;
听说蚂蚱可以治婶娘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个人偷偷上山捉了蚂蚱偷偷放到婶娘的桌上;
因为婶娘的脚被烫伤,小花亲自给她做药……终于,小花用自己的真爱,融化了婶娘的心,也赢得了人世间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应该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虽历经困难和折磨,却仍时刻想着关心别人;
我们的父母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自己工作多么辛苦,自己多磨劳累,每天接送我们,养育我们,将最好的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却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还时常惹父母生气。小花为了一点学费,和爷爷克服了多少困难;
而我们,学校、老师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而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不努力学习。小花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正是一个需要大人照顾、关爱的年龄,却能时刻想着给别人以关爱;
我们却很少想到给别人以关爱……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从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今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电影 院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部影片。
“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用影片的形式讲述着国家的历程,从祖辈的艰辛付出,舍小家成大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坚持不懈,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甚至放眼未来,科技创新,强国富民!很正能量的影片,最喜欢“乘风”,小细节刻画的让人记忆深刻!
第一个细节:吴京为了老百姓不被敌人发现,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乘风”所在小队使用电台吸引敌人过去,舍小家成大家时,“乘风”小队的离去呼应着“小乘风”的出生!生命的离去新生命的开始!战争在继续,英勇牺牲者无数,但英雄抗战者源源不断!
第二个细节:最初玉米地“嫩绿”一片是收获的欣喜,“乘风”牺牲了过后,是一片“秋黄”的“草地”。
第三个细节:最后拿着“冀中骑兵团”的大旗冲锋时,第一个拿旗人倒下,吴京接过大旗,“大掌柜”受伤,吴京摔下马,下一个战士接过大旗,并拉起吴京,继续冲锋陷阵,一往直前,奋勇杀敌!这真的很感动很震撼,直击人心,战争在继续,战火在蔓延,牺牲者无数,抗日英雄者前仆后继,源源不断,正是因为祖辈们的英勇无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生活!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谨记祖辈的艰辛奋以!
回首往事,泱泱华夏五千年,我们受到过屈辱,也体会过胜利。一路走来,今日和平来之不易。今天是新中国72周年华诞,祝伟大祖国生日快乐,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