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2022-03-13 20:12:0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第一篇: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今天是星期二,老师让我们穿校服,而且全五年级都穿。到了第二节下课,我才知道要听讲座。我们排好队,由王馨瑶带我们下去到东二电教室听讲座。到了那里,1、2、3班已经在那了。我们找好座为后5班也来了。等我们全座好后,陈丽梅主任上台讲了一段话,原来,学校为了提高我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特地请了交警部门的张警官为我们讲解。张叔叔说:“在一天里就有60万人死亡,其中有10万人里我们中小学生都是死于交通。接下来为我们讲了如何乘车,骑自行车。乘车要做正规的校车或出租车。如果司机酒后驾驶要第一时间告诉交警。不满12周岁是绝不能骑自行车上马路。此外,还给我们列举了俩生动的例子,有一个小同学,差二天就满12岁了,那天他家亲戚来了,就偷着把自行车拿了出来去迎接亲戚。刚走下下坡,自行车不好使了,撞上了一辆轿车撞成重伤。最后,张叔叔总结了几项要点,告诉我们以后怎样做才不会发生事故,又告诉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如果家长酒后驾车,做为孩子一定要及时提醒他们。不要出了不必要的事故。

第二篇:交通安全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听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我深刻体会到:“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听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心怦怦直跳: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5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竟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还要无情,还残酷的数字。山西沁源县二中900多个学生在公路上晨跑时,一辆大东风带挂货车向学生横冲直撞过来,造成21名师生死亡,18人受伤。当时公路上躺满了遇难学生的尸体。这一起起惨烈的事故背后,有多少家庭失去了亲人,有多少欢乐变成了悲剧,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这些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有余悸。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据交通警察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守交通规则等。

我们真应该都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交通行为,曾经有过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曾因自己不安全的交通行为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过一些伤害。我们当中很多人每天好几趟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途中又大多要走马路,不管步行也好,骑自行车也好,都应避让来往的车辆。

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了我们大家一定要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让交通事故远离我们。

第三篇:交通安全教育片观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看了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片》,影片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警示我们要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回想起片中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司机超载、无证、超速、酒后、疲劳驾驶等违规操作,人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作秀,一群小孩在马路中间玩耍……一个个镜头令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据统计,每年人类因交通事故死亡达到77万人,也就是说每5分钟都有人离开.中小学生的死亡也达到了33万.多么惊人的数字!竟有那么多人时时刻刻都在离开.中小学生盲视交通守则而发生惨剧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经常发生.某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疾驰”在放学路上,红灯亮了,在他眼里根本不存在.他飞速横穿马路,还在车上不断摆着各种姿势,甚至有时两手离开车头地骑车.这时,前面正有一辆大货车驶来,由于车速快而来不及刹车,这个学生“嘭”的一声迎面撞上了货车.从后面刚上来的一辆小汽车接着又撞上了货车,造成了三车连环撞得悲惨局面.后来这个学生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真是一时放纵,忽视交通安全,才断送了可贵的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遵守交通规则的警钟正在敲响.从一件件血的事实中我们体会到:过马路时,应 按交通灯的指示,走人行横道,注意车辆,靠右行走,不应在马路上追逐玩耍或横穿马路.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生命,重视交通安全,学习交通法规,更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身边常鸣,让青春和交通灯一同闪光!

第四篇:交通安全教育课观后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车多,使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儿童死亡人数近2亡人,居世界之首。平均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而不到半小时就有一个孩子葬身车轮。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在这下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个家庭失去欢乐,多少个亲人痛心疾首,多少个生命之花永远凋零。想到这些,我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除了为遇难者留下同情的泪水,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普及交通安全教育[],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这是时代的呼唤!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生活。我们学校就对同学们上学方式做了调查,发现一些路远的同学集中乘坐严重超载的改装面包车。学校召集这部分学生家长开会,劝阻他们不让孩子乘坐超载车辆,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学校还经常教育我们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走路、上下楼梯靠右走,走路时,思想要集中,不东张西望,不嬉戏打闹,过马路要走人行道,交叉路口不闯红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不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满16周岁不驾骑电动自行车……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就让我们共同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危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让老师、家长都放心。

第五篇: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前几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了解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避险、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在灾难降临时我们就能有更多获救机会。

具体来说,通过观看《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还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课桌底下,也可以就近躲在狭小空间的墙角处;在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尽量贴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线逃离火灾现场。逃生时要走楼梯,不能坐电梯;夏天游泳时必须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里打闹,不要成群结队去河里游泳,当其它小朋友溺水时,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报警;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玩耍,不要横跨护栏,横穿马路,更不能在马路上看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遇到坏人时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语吓倒,要勇敢地大声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护。

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那些无情的自然灾害;我懂得了在灾害发生时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这个道理。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学会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时刻把安全铭记在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六篇: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讲座观后感700字以上范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是无法预料的。它们时时刻刻地隐藏在我们身边,就好像一颗威力无比的炸弹在我们身边隐藏着,不知它什么时候爆炸,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躲着它。不让这颗危险的炸弹爆炸。

危险包括许多种。比如,水火造成的危险、食品造成的危险、自然灾难造成的危险、用电的危险等。为了不让这些危险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阅读一些关于安全问题的书本和做一些防范的措施。这样才不会让危险有机会靠近我们。

今天我讲的是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也分很多类,有喝酒开车、有超速开车、有三无车、还有乘坐危险车辆等。希望我说的这些能让大家知道如何处理交通意外发生的问题,开始重视安全问题,

这些年,交通意外常常发生,使许多人都开始关注交通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要安全的乘坐汽车。下面有一起因超速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辆满载着鱼的三轮车行驶在一条峡窄的路上,两边都是河,两边没有路,一片漆黑。行驶车的两对夫妻,由于想快点到家,于是飞快地行驶。突然对面行来一辆小车,三轮车在躲避车时,因为太靠近路的边缘就掉下了河里,其中一女被淹死,一男意外逃上来。这次造成交通意外的原因有几个,一、两边没路灯,看不见和路面峡窄,不好行驶。二、他们采取的措施不当。三、他们有些超速行驶。

我们来想一想,交通意外的发生是因为酒驾开车、雨天开车、夜间开车、还是超速开车?再来想一想驾驶车辆有什么规定和制度?什么行为会发生交通事故?什么人才能有驾驶资格?还有什么的汽车我们不能乘坐。应该注意哪些行为。如果我们能想清楚导致发生交通意外的根本原因。也许就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让受害人受到身体上严重的伤害,也让一个完美的家庭变得分裂。

所以希望大家能多学习安全乘车和驾车的注意事项,了解什么行为会容易引发交通意外呢?知道如果一旦遇到交通意外应该如何处理。最后祝大家能平安度过一生!

推荐专题: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交通安全讲座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