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地道站观后感200字

2024-08-21 18:59: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道站观后感2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道站观后感200字》。

第一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描述的是战争时期的一段经典故事。

一开片,黑白画面和嘹亮的红,深深地吸引了我。黑白之间,透露着闪亮的,是现在缺少的一种淳朴的韧劲;嘹亮红,唱响的是那一代的风貌,将我们引领进那段岁月,感受那段岁月人们经历的过往,或沧桑,或澎湃,或凄凉,或美好。但,那一段剪影却让我们看到了彼时中国的朝气蓬勃,看到了中国的勇敢与团结。

这是在1942年,高老庄的群众为了祖国,集智集勇,最终歼灭了敌人。在消灭敌人的过程中,高老庄的'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进步,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就是胜利的支撑着他们,勇敢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

最初,高老庄为了藏身,开始挖地道。村里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力量,初建成了地道。刚建成没多久,黑风口的日军就来袭击高老庄的,老村长为了全村人的安全去敲警钟而了自己。这正是祖国,把自己放第二位的思想的体现。老村长是勇敢的,的。

但是,由于地道工作不够完善,战术不够成熟,地道被。区长及游击队的及时赶到让幸免于难。通过这次教训,高老庄的吸取了经验和教训,采用了地上打和地下藏相结合的战术,来攻打和防御。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团结起来,集中智慧和力量,勇敢地面对比自己武装力量强大的敌人,即便一开始不会打,但是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进步的思想是可贵的,是值得敬佩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种勇敢面对的思想和勇气。

后来,高老庄来了自称是武工队的几个人,不过,细心敏锐的高传宝看出了倪端,索性将计就计,将带入了地道,来个措手不及。当真正的武工队来后,他们带领高老庄的歼灭黑风口的敌人。

黑风口的敌人在和高老庄交战后,被狠狠地打击了。在这之后,黑风口的日军又想偷袭高老庄。高老庄的联合游击队和武工队,有勇有谋地歼灭了来袭的敌人,还消灭了黑风口的所有敌人。打了漂亮的一仗。

这是团结的力量,也是团结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一种,一种祖国,的。正是这种,让能够在武装力量超过自己好几倍的敌人面前,依然勇猛和坚强,并且战胜敌人。这是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并且学习的。

第二篇:地道战观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影片《地道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电影讲述了在1942--1944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高家庄的村民毫不畏惧,团结一心,在地下开凿地道,利用自己的智慧,消灭了狡猾的.日本鬼子,把侵略者赶出了高家庄。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高传宝,一片忠心的老钟叔,可恶的汉奸汤司令以及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部影片中,有一幕令我终身难忘。鬼子趁村民们不备,准备偷袭高家庄。正在巡逻的老钟叔看到鬼子进村,便不顾生命危险,直奔大树,解开绳子,用力地敲响了警钟。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老钟叔的胸膛,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襟。可是,老钟叔并没有倒下,他奋力站了起来,在生命的最后瞬间,拉响了手榴弹,朝敌人扔去,最后光荣牺牲……看到这里,我不禁掉下了眼泪,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鬼子打个稀巴烂!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沐浴着美好的时光,但不能忘记历史,要以革命英烈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增强知识,为经济和科学方面做出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让外国人永远不敢再欺负我们!

第三篇:地道战观后感

一上车,我就发现车上有4箱矿泉水,我把每个位置上都放了一瓶水,刚放完还没等我坐下,车就开动了,真倒霉,我摔了一个大马趴,可痛死我了?我忍不住凑上去闻了闻,一股清香不住地往鼻子里钻,好像在说:“瞧我,多香哪。校园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他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轻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空中呆久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许多英雄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吧!前不久,为了配合教学,老师让我们观看许多革命影视电影,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电影是《地道战》。《地道战》讲述的是许多村民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利用村子巧妙的地势,挖出了许多地道,其出入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台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

这部影片充分反应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就说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这个点子,他们的聪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第四篇:《地道战》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红色电影《地道战》,故事非常的精彩,也让我感叹不已。

那是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到高家村来扫荡,把乡亲们用的、吃的全都抢走了。等鬼子走后,聪明的八路军和老百姓修建了地道,用来储藏粮食和躲避鬼子的扫荡,他们把家家户户都用地道连起来,像网兜一样,而且上下几层,用来对抗鬼子的各种进攻。

果然鬼子又来扫荡时,他们发现了洞口,恶毒的日本鬼子用放火、淹水、灌毒等方法想把里面的人折磨死,但聪明的八路军才不坐以待毙,他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洞口全部封得滴水不漏,然后到院子里的枪口处射击,把所有的鬼子一网打尽,一个都没放走,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胆怯,勇敢面对,运用智慧和敌人斗争,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是曾经的先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换来的。

所以我应该好好锻炼身体,好好学习,将来保家卫国,承就一番大事业。

第五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1942―1944年间,一群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频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战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寇。面对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中人民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们利用智慧、勇气和力量,建立了蜿蜒曲折、机关重重的地下长城,把鬼子打得闻风丧胆、落花流水。

条条地道,场场战斗,时而让人紧张万分,时而让人拍手叫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让鬼子们摸不着头脑,在村子里东奔西跑,抱头鼠窜。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军――老百姓。他们之所以能赢得胜利,靠的是中国正义的力量,靠的是他们机智的头脑,靠的是人民坚定的支持。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第六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和游击队队员,及广大人民利用有限的材料,发挥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成功消灭敌人,保卫家园的故事。

1942年是抗日持久战的第五年,日本侵略者禁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急于要把华北变成兵站基地,大规模的掠夺人力、物力资源。从而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更加疯狂残酷的大扫荡。冀中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群众性的游击战,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作战方法,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他们毫不畏惧,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惊慌逃窜、片甲不留。

电视中的情节牵动着我的心,时而激动紧张,时而放松开怀。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墙上的小洞眼左打一枪,右放一炮,鬼子们在十字路口窜来去窜,我和家人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鬼子打个稀巴烂,好好过把“打仗瘾”。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们就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团结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的战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心情很久也无法平复。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所有人会更好。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推荐专题: 新闻联播观后感200字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 地道站观后感2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