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看完法制第一课的观后感(范文二篇)

2024-08-12 12:36: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完法制第一课的观后感(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看完法制第一课的观后感(范文二篇)》。

第一篇:2022法制教育第一课观后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孜孜不倦;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神圣的、高尚的,人们用了太多的赞美的词汇来形容它。人们给予教师信任之时,也说明着身处这个行业中的我们所要肩负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些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我收益颇丰,亦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又一次的洗涤,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这群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目标,端正了方向。

关于此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观点如下: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二要有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三要能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通过此次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了自己,并深感自身之不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争做优秀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努力把祖国的花朵们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第二篇:法制第一课观后感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抉择,每条道路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都充满着诱惑,以至于我们不能明辨是非,往往走上不归之路。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校特地为我们组织了法制教育课,宣传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应如何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为我们做此次法制报告会的是司法局的叔叔,他讲了几个犯罪事例,犯罪人都是处于花季的青少年,他们因为结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而去上网、偷钱、吸毒甚至杀人,或因在学校里与人发生争执,最终打起架来,导致人员伤亡最后走进了监狱。这就预示着自己的青春因此而虚度,前途因此而毁掉,不仅如此,就连父母们也会受到牵连,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便去做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才想起后悔。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以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些坏念头是闪现在脑海中的一瞬间,我们必须有自控的能力来阻止它,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多思考它的后果,这样才能避免带来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去网吧、不出入社会娱乐场所以及青少年不适宜去的地方,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或报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习惯,遏制不良行为。

这些知识,会使我们一生受用!

青春时节,有了正确的努力方向,我们才能掌握住人生之船的陀,驶向生命的航程!

推荐专题: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看完法制第一课的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