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党伟业 观后感 党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党伟业 观后感 党建》。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人物与风云人物,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会和即将到来。
1911年11月21日,孙文从海外启程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挽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1912年,三岁登基的小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此举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然而不久,袁世凯称帝,中国又陷入了迷茫中。镜头一转,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报名参军,力挺孙文先生。1913年,南京被北洋军攻克,孙文先生流亡日本。
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方要求中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那时,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无法拿回自己的领土,真的是“弱国无外交”,令人心寒。1915年,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秘密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起了当时青年的抗议。另一边,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听说了这个消息,尤为愤怒,痛斥其是“自绝于国家,自绝于祖宗”。于是,二人决定回国。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传播先进的思想。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就读时也发出了无奈的感慨:国力穷竭。毛泽东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慧的头脑,一腔救国豪情,逐渐形成体系并走向成熟,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影片中,不仅有男儿们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掏出自己的心脏,点燃,只为那一点点的光,引起更多的共鸣;也有儿女情长,蔡锷假意拥帝,骗过袁世凯,只能留下自己的爱妻,独自前往日本,他说“爱江山,更爱美人”,但为了与孙文先生相聚共谋国家大事,他选择放弃儿女情长,选择大爱,奔向远方。毛润之为了学习先进的知识,外出求学,只能暂别杨开慧“出去就是为了回来,这里有老师,有守长先生,还有....你”这般男子,谁能不爱。
看完《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以后,我被深深震撼了。被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所震撼;被以邓中夏、张国焘等人为代表的庞大的游行队伍所震撼;被中国代表不惧西方列强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的勇气所震撼;被陈毅,邓小平等人为学习先进革命思想毅然远渡重洋赴他国勤工俭学所震撼;被四万万同胞上下一心反对君主制复辟所震撼;被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情愿者们在牢房中以绝食抗议来作为谈判砝码的魄力所震撼。
那些游行的学生们,那些牺牲的战士们,那些英勇的革命者们,那种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都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党,是经历过无数磨难与打压,是在国家危难时期所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建党伟业》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那些惊心动魄一幕幕,都是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国家危在旦夕。如果没有那些仁人志士,我们将会沦落到何等地步,这是无法想象的。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回望历史,是需要勇敢之心的,因为它承载着屈辱和压迫。回望历史,是需要敬畏之心的,因为它洒满了鲜血与热泪。回望历史,是需要感恩之心的,因为没有先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回望历史,是需要反思之心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太过退让才走到差点亡国灭族的境地。
看完影片的我不禁热泪盈眶,有感动,有震撼,但更多的是钦佩。尤其记得片尾的那段旁白:“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富民强的光辉道路,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五千年文明古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推荐专题: 党建述职报告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 建党伟业观后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