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看《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修女也疯狂2》观后感
教育要有四颗心——决心、恒心、信心、平常心
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也看了不少关于这部片子的影评。应该说经典不愧是经典,好评如潮,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批评的话语,如剧情老套、毫无悬念、剧情缺乏现实基础等。但是,我觉得一部有营养的片子,不在于它的剧情,也不在于有没有现实基础,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观看完这部影片,我还是有所感悟的,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点反思:
首先是决心,在有了一个目标或是方向之后,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开始,马利克拉伦修女只是为了报恩才回到学校教学的。她并没有下定决心要教好学生,所以当学生对她恶作剧后她打算回拉斯维加斯继续当她的歌星。当然,事情发展到这边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意外,即克拉伦修女意外的发现总主教准备在上学期关闭圣芳济学校。这使得正义感十足的她决定留下,尽她所能的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和修女们。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当她决定留下来后,她开始真正的进行课堂的整顿。课上戴帽子和眼镜,不行!课上看杂志,不行!课上照镜子,不行!„„即使有学生要离开她的课堂她也不为所动,这就让学生看到了她的决心。
其次是恒心,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就是生活,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就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当孩子们决定去参加全州音乐比赛会后,留给修女们的还有很多困难,校长的反对,家长的不同意,资金的筹集等等。这些困难很容易打消人的积极性和消磨人的斗志,但她们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依旧想尽办法来解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就是信心,最后离目标也许会差那么一点点,但一定不要丢掉信心。当三连冠的格兰高中也唱她们准备的歌时,而且还唱的很好很有气势时,那些学生很明显的失去了信心打起了退堂鼓,她们明确表示要回去,不想在现场丢脸。这时克拉伦修女说“这就是你们的作风,一碰到新情况就走为上策,如果一碰到可怕的事就逃避,你们一辈子都会逃避。”这其实是激将法,这位老师的激将法用的恰到好处。
最后是平常心,无论怎样,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在最后要上台的时候,克拉伦修女让学生们把长袍脱掉,让他们自在的上台。其实,她这样做既放松了学生们的心情能够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的发挥自己,又让他们不同于其他组。四个字概括——出奇制胜。
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群朴实、单纯、勤劳的人,他们就是布希族。《上帝也疯狂》的起点也从这里开始。
一个布希族人凯捡到了一个可乐瓶,开始布希族觉得这是上帝赠给他们的礼物。世事难料,因为这个瓶子,布希族人开始闹起了矛盾。他们觉得这是“不祥之物”,凯决定把瓶子扔到天涯海角去。他遇到了安德鲁史帝,和他一起保护了一群孩子和凯特,并且抓住了波哈。最后凯扔掉了瓶子,返回布希族。
在这部电影中我十分佩服凯。凯射杀了一只羊,而被告上法庭时,他的表情居然是微笑的,还想与法庭上的人交流。我原本以为他胆子很大,很冷静。但是看到下面凯用涂了镇定剂的针射波哈等人时依旧是笑着的,我明白了,这并不是冷静,而是单纯,他是无条件地相信别人。还有就是凯拿到钱,却扔了的那一幕让我十分惊讶,他居然把钱扔了。如果是我,我绝不会扔掉,因为凯为安德鲁史帝做了那么多,这本就是他应得的。凯那时应该是觉得他要这个并没有作用才扔了的。
这部电影中我很同情一个人,那就是反派大BOSS波哈。有一幕是波哈看见自己的队员在那里玩扑克牌而训队员。我一看见波哈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就想笑。因为他太惨了,碰上两个绝世坑队友的人。更何况,当波哈睡着了之后,那两个队友还跑到石头后面躲起来玩扑克。当凯用镇定剂使波哈和六个队友睡着时,他们产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玩牌。妥妥坑队友啊!我非常想对波哈说:“你被抓是肯定的,因为你队里有那两个活宝,他们使你的生涯一去不复返,真是‘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这一部电影我看完后感慨万千。如果都市文明融到原始文明中,原始文明是否会改变?是否与都市文明有冲突?会打断原始文明的平静吗?一个可乐瓶都使原始文明开始分崩离析,如果真的融入到都市文明中,原始文明又会如何呢?
故事是讲述三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原始部落区,一个发生在野外,一个发生在现代化的城市里。
影片一开始就是介绍原始部落区的生活和人们,他们的生活很简单,自给自足,而且很团结,他们每天都过着平凡平等平静的生活。这里的主人公是凯。突然有一天,凯捡到了一个瓶子,那个瓶子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之不过是一件垃圾,但是,对凯他们来说却如获至宝。他们认为是上帝给给他们最好的工具。那个瓶子对他们每一个人有很有用,帮助很大。然而,因为人都有私欲,所以,他们开始因为那个工具而吵架、打架。原本和睦的一个部落,变得血腥,凯认为那个不祥之物。于是,他决定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把那个瓶子仍掉,还给上帝。
片段二,讲述一个坏人组织到政府办公楼杀了一批政府人员后逃之夭夭。警察们不厌其烦的追着他们,追到原始森林,到野外…
史帝先生是在贫穷山区工作的,这天,他要去接一位从城市来的女教师,汤小姐。但是,自史帝先生见到这位汤小姐开始,就状况连连,因此汤小姐对他印象不佳……
这三个故事看起来并没有关联,但是,它们却是紧紧相关的。
首先是凯为了走到世界的尽头而离开了原始部落,渐渐地走到了史帝先生工作的山区。从小以狩猎为生的凯看到山区里人们饲养的羊便捕杀它们,但其实他并没有恶意。而山区里看羊的人都误会了他,并将他关进牢房。后来不知怎的,他又被放出来了。然后又来到了史帝先生和汤小姐工作的地方,跟史帝在一起。接着便是坏人在警察的追击下逃到山区,并挟持了当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汤小姐和孩子作为人质。又不知怎的,凯以他那惊人的视力看到了远处正被坏人们挟持着的汤小姐和孩子们。于是史帝和他的同事决定要去救汤小姐。汤小姐和孩子们最后被解救了,所有人都平安无事,而她对史帝先生的误会也化解了。凯走到一个悬崖上,他以为那就是世界的尽头,所以他将那个“不祥之物”抛下深渊,便离开了,朝着那个属于他的家园而去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凯。他很淳朴、很单纯,没有私心。虽然傻傻的,但是很可爱。同时,我觉得他很可怜。
当他被关在牢里的时候真的很惨,看到那里,我突然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他并没有恶意,他也不知道那些羊不可以捕杀,为什么要把他关起来呢?很不公平。他生活在落后的原始部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世间百态已经很不公平了,人们居然还把他关起来,真实岂有此理。但是深入想想,现在这个社会,什么地方还存在公平呢?也许,这就是世态的炎凉吧。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卡拉哈里。虽然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犯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海鲜鱼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宁静而安详。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人们将这个“上帝的礼物”当做劳动工具用来做各种事情,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纷争?我还不敢用“进步”一词。因为,进步是一个褒义词,是表示赞许和积极肯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会,比原始社会好。现代人只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对比,厚今薄古。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儿童必须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如何在这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这些文明人必须时刻想着如何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花费大量精力,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便你打发,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现代文明之间之所以冲突不断,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想的复杂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简单,像布希族人一样,渴了就去觅水,饿了就去猎杀动物,吃饱就行,绝不库存;闲了,大家就围着篝火讲故事。他们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这些从小锻炼的生存本领,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骄傲物质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我们现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坏了一个地球还不够,还将自己肮脏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类无尽的欲望,何处才是尽头?
打开了欲望这个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人类文明血腥前行的历史画卷。画卷里处处都是在血与火的对抗,处处都彰显着“利益”、与“欲望”,二者形影不离。100多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经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阐释了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在影片中,处于原始社会的布希族没有财富观念,没有利益冲突。因为上帝的礼物DD一个玻璃瓶子DD因为都想据为己有而引发纷争。
本来是一部喜剧片,却处处流露出导演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鲁迅先生曾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影片中,与世隔绝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现代文明前表现的如此滑稽可笑:现代人的天赋人权,法律,犯罪,房子,汽车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其生活如《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形一样,“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简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让现代人思考:人类文明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结尾,凯扔掉了上帝的礼物DD瓶子,扔掉了这个引发部落冲突的“不详之物”。然而,他还能恢复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静生活中吗?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给现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我认为这部电影用纪实片的形式以原始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两者间的不间断相互切换对比的手段来揭示现代科技在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为人类社会生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却磨灭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平等!对比于现代文明,原始文明的无知,原始社会物质上的贫乏让我们这些居住在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中的现代人看了不禁发笑甚至因感受到无知的可怕而心中突现出一丝凉意并在之后庆幸自己能成长在身处中的环境里。但是,当自己的思想随着影片的剧情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时候,我才愕然醒悟!原始的极致原来就是真实!他们原始的部落之中没有现代人之间的复杂之极的人际关系,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商圈中的唯利是图,更没有各国内外政治中的惊天骗局战火弥漫!他们的物质贫乏使他们无欲无求,毫无贪念。
他们在没有丝毫抵御自然界风吹雨打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时却可以真诚的相互搀扶着走出风雨带来的阴暗。片中对比最为强烈的是:当一支现代社会的可乐瓶意外的掉落在他们的村子中时,他们原本平静的原始生活彻底的被这个小小的玻璃瓶所改变了!我认为导演在此处运用的拍摄手法非常高明!就像是涟漪效应一样把一件本不属于这一环境的东西生生投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其所产生的多米诺推动作用就会把这一环境中原本静止的一切都推倒向另一个方向!小小的可乐瓶在激发出人类天生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同样刺激了人类丑恶贪婪的神经,大家都开始想将瓶子据为己有甚至不惜相互攻击。而主人公在为了让自己的部落恢复平静毅然离开自己的土地盲目的四处寻找着世界的尽头去丢到这个可乐瓶的过程中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更是让人思潮澎湃!影片其实在追溯原始的美好的同时也在向观众揭示着人性的弱点,不论是原始还是现代,无知或是文明,智慧和贪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天性,正如同追求美好是人类的本性一样。生活在原始文明的人类也可以变的贪婪,也可以用智慧来提高生活生产水平;而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类也会渴望同他人真诚相待。
然而这一切假设的发生都需要一颗像影片中的可乐瓶一样的可激起涟漪的石子。人类为了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把自己的天性包藏起来,但这些原始的动物感有一天还是会暴露出来,而暴露本性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环境的改变!
《上帝也疯狂》系列讲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生性乐观、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两万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距离现代化大都市仅六百哩,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卡拉哈里是个半沙漠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干旱无雨,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纷纷离开,而它却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们无须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
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邪恶”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
《上帝也疯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条人物线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学家史帝和教师凯特以及xxxx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学家史蒂芬和律师泰勒以及奇哥的两个孩子。三条线索各自张弛有度地发展着又有条不紊地穿插着。
《上帝也疯狂》系列成功而难得地兼具了多种风格:既有严肃深入的思索又有轻松质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艺术手法的虚构与夸张又有基于人文视角的写实与细腻,既幽默逗乐又感人泪下,真真是回味无穷。
一方面,观众会为剧情乐不可支:政府军逼问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劳娱结合的混战、破吉普车引发的种。种麻烦……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动物习性、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花费心思设计的误会与笑料,汇聚在一起就制造出了精彩纷呈、喧闹而富有层次感的喜剧效果。当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头,有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很老套了,却被演员演绎得浑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疯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现代社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多种社会形态纵横交织在一起,多种文明集中地冲突着又温和地共生着。来自各个地域、阶级与国度的人们彼此好奇地观望着、谨慎地试探着、滑稽地碰撞着、真诚地感动着,所有矛盾都被处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极富趣味与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战国士兵、两个冤家对头手牵手才能摆脱困境。
在《上帝也疯狂》里,随处可见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文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还附带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节省人力、改进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紧张?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来迁就我们却又必须每时每刻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具体化在了一只可乐瓶上。无疑,可乐瓶再适当不过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触现代社会的媒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最能够代表美国对他国的文化侵袭。与其说它是上帝赐予的,不如说它是上帝授权人类制造的。
童话作家Edith Nesbit(伊迪斯・涅丝比)在其作品《The Magic City》(魔术城市)里描绘过这样一幅景象:“里头有一条因为一时疏忽而订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开口要求使用机器,就会得到那部机器,但是必须一直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听起来很熟悉吧?这一具有寓言性质的律法在电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戏)里同样得以体现。上帝订立的规则也是如此:人类制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丧失节制、产生依赖与环境恶化。人造物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贪欲。上帝不会收回一切,人类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
于是,像布希族人争夺可乐瓶那样,一切都从不必要变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说“(奇哥)很难描述外界的人,最后只好说他们会变魔术、让东西或跑或飞,但他们不够聪明――因为缺了那些东西之后,他们便无法生存。”基执着地要扔掉那只可乐瓶,莫若说是人类坚持要抛弃某些自身的罪恶,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点吗?退守到原始社会就能解决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吗?
影片流露出对人类社会初始状态的赞美。卡拉哈里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布希族是原始的乌托邦,没有私有财产、生活无忧无虑,导演Jamie Uys(杰米・尤易斯)毫不掩饰对这一理想国度的向往之情。正因为如此,基打了猎物要与人分享却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财产,在狱中呈现出的呆滞与深受伤害的表情令观众印象深刻。
当然,这一切都只代表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前的那段时期,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慕情结。比如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将人类的发展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四个阶段,越到后来越黑暗;印度史诗里的好些诗节热情讴歌过去那没有等级差别的社会;中国也有描述上古时代如何美好的神话传说。这种情结延伸出去就成为:笃信过去的一切总是比现在美好。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又对未来充满困惑,只有通过美化、怀念过去以寻求安慰,却忽视了那个“过去”后人并没有经历过,或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或是忘记了所有的“过去”都是“现在”的累积。
推荐专题: 看《上帝也疯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