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大全)

2023-11-07 23:24:4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丝绸之路观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丝绸之路观后感(大全)》。

第一篇: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历时三个月拍摄的大型电视献礼剧《丝绸之路传奇》6月23日在阜康天山天池封镜,拟于今年10月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丝绸之路传奇》讲述了维吾尔族青年艾拉提・苏莱曼从一个穷苦的艾德莱斯纺织传人,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的励志故事。该剧通过和田地区艾德莱斯绸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新疆纺织工业从无到有、六十年间的巨变。同时,新疆的大美风光和民俗文化,也通过剧中人物故事的发展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丝绸之路传奇》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的演员参演。封镜当天,分别在阜康天山天池、白杨沟景区完成了男女主人公艾拉提和卫明霞爱情故事、矛盾冲突的拍摄。新疆优秀年轻男演员拜合提尔・艾则孜和阿孜古丽・热西提在阜康天山天池的青山碧水间完美演绎。

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卫明霞扮演者阿孜古丽・热西提说:“演完这部戏,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各族人民一定要团结友爱。就像艾特莱斯绸一样,团结起来才能展现出绚丽的色彩。

《丝绸之路传奇》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有“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金牌导演”之称的王文杰联手国内优秀青年导演赵立军,共同担纲本剧导演。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长、作家景宜担任本剧的总编剧、制片人。她长期在天山南北追寻动人故事,历时16年磨砺完成电视剧剧本《丝绸之路传奇》的写作。

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长、《丝绸之路传奇》电视剧总编剧、制片人景宜说:“我写《丝绸之路传奇》这个电视剧,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时我了解到,在50年代初,有很多的浙江、江苏等地的纺织工人来到新疆,帮助发展新疆纺织工业,一来就是一辈子。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纺织工业,新疆也派出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年轻人,到浙江、江苏等地去学习纺织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和当地的汉族老师结下了深情厚谊。我觉得这些故事提供的精神元素,对我们今天建设美好新疆,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是非常有推动作用的。”

第二篇:《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丝绸之路讲的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包括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看了这本歪果仁写的《丝绸之路》,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通道,同时也是宗教传播通道,是传染病传播通道,还是充满罪恶的人口贩卖通道。

古代文明就是聚集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美洲还是比较原始的社会,所以可以说早在20xx年前,是丝绸之路促进了全球化发展,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进步。

丝绸之路上思想的传播,使得宗教得以传播、发展、互相竞争。各种宗教的传播与竞争首先取决于各地统治者。统治者很愿意为在竞争中占优势的宗教投资。统治者可以通过宗教强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被统治者选中的宗教得以发展壮大,培养更多信徒,也会更有影响力,有利于传播到更多地方。

外来的统治者更需要宗教的力量,他们需要宗教增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北魏就是这样,佛教被北魏利用,也因此在中国迅速发展、传播。我们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始建于北魏。

书中也揭示了丝绸之路也是充满罪恶的人口贩卖通道。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延续 4个世纪之久,使亿万非洲人丧失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到距离很远的几个国家事件之间的关联,很有意思。比如印度的泰姬陵的诞生就与欧洲对美洲的掠夺以及欧亚贸易有关。印度的富强竟然是以地球另一端的印第安人的苦难为代价的,讽刺的是“印第安人”这个称呼的由来就是因为哥伦布以为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印度,那里的原住民就是印度人。

这本《丝绸之路》让我们中国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古代的贸易、宗教传播、战争、艺术、疾病和灾难。

而且,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不止体现在古代。事实上,即便是16世纪以后西方主宰的时代,丝绸之路依然主导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到现在,丝绸之路也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通道,从中国到德国有直达的高速铁路。中国也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计划。丝绸之路将继续主宰着历史的进程,并将会影响世界的未来。谁能在丝绸之路上用合作共赢代替西方的霸道主义,谁就能占得发展的先机。

第三篇:《丝绸之路》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彼得的这本《丝绸之路》与其把他称作一本丝绸之路史,不如称作半球交通史,因为作者的侧重点在西半球,东半球在本书中显得不那么重要。此外,作者很强调扩张思维,毕竟有扩张就有联系,有联系就产生交通,有感而发,就循着写写希腊早期的扩张思维。

西方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地区。公元前,希腊人就想通过自己的"理想化"的政治思想和手段统治"全世界",不过最后他们失败了。失败于与爱琴海大不相同的亚非国情和他们错误的优越感——这一点上可以从亚历山大学习波斯制度建国找到依据。亚历山大从巩固自己权力角度出发进行行政管理的同时也在背离希腊帝国主义思想,他从一个帝国主义征服者成为一个平等的世界主义者以此来推行种族融合政策。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后代并没有继承它的志愿,凶悍一时的亚历山大帝国仅仅存在了13年就土崩瓦解。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雅典人更能把所有公民平等的原则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是属于雅典特有的帝国式民主。能够形成这样的帝国式民主不是偶然的,他有几个特殊的必然条件。第一,是它小国寡民的地利条件,较小的人口规模和制度应用量达到平衡,雅典的公民人口成功与他的制度即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以及委员会所需人口达到了平衡。有了这一条件,雅典的几个杰出领导人诸如梭伦,伯利克利才能高效的进行改革,雅典的直接民主机制才能得到有效的运转。第二,符合城邦需要的人文条件,城邦所培养的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城邦信心。这配合了雅典的城邦运作机制,这同时也是雅典挫败波斯和斯巴达的巨大保障。第三,是军事上的正确战略和胜利,而这一点正是雅典帝国主义扩张的关键所在,战略即控制海洋,没有这一成功战略就没有希波战争的胜利,没有希波战争的胜利,也就形成或稳固不了以雅典为核心的希腊同盟和提洛同盟,更不能刺激雅典的城邦信心和民族意识,自然也不能与以斯巴达为中心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抗衡,更谈不上与波斯帝国较量。第四,第一公民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作者曾这样描述:比民主政治的平等倾向更重要的,是给那些有能力的人上升到顶峰。从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的制度改良以及军事胜利都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所谓的直接民主的大船的船舱公民大会,更应当把眼光看的更微观,看到船长室辛勤指挥的船长。而有了这些条件的雅典一度成为希腊地区的霸主,才能成就它的帝国式民主,成就所谓的雅典帝国。并以此来推销他们的政治思想,从政治思想上控制这一地区。

但他们的帝国主义式民主在以下几方面上是足以致命的。第一,这样的民主和繁荣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他们把奴隶和外邦人的劳动,公民的休闲是当作理所应当的。这一点即便是在极其痛恨雅典绝对民主制度的柏拉图的思想上也是未曾改变的。奴隶和外邦人想要进入公民阶层是很困难,而帝国统治的外邦人是占大多数的,这个大多数总会是帝国深处的炸药桶。第二,个别城邦主义严重。强烈的城邦推动了雅典的崛起,但这种强烈的情绪反而害了他们,一例是走入歧途的提洛联盟。提洛联盟本是一致对外团结各城邦反对波斯霸权的联盟,但是各城邦的贡金大部分却交给了雅典用于公共建设,这进而招致了同盟者的反对以倒向斯巴达一边。其他更有强迫盟邦航行到雅典,以使自己的案件得到审理和从盟邦夺取土地这样恶劣的例子,这种缺乏包容性的城邦个别主义政策证明了雅典的帝国主义式民主对外邦人来说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和骗局。第三,从其制度本身入手,雅典这样的帝国式民主,是有矛盾的,民主制度的泛滥可能不会导向真正的帝国主义。城邦内的公民接受民主熏陶,就会缺少集权意识,这样的帝国主义是不完整的,残缺的。所以它的失败是早已注定好了的。即便是后来亚历山大带着希腊人的帝国理想来到亚洲大陆,却迫于种种原因中道崩殂。他的子孙们也难免吃了早熟的果实拉了肚子,这一帝国主义理想也就因为现实而流产了。

提起丝绸之路,不能不提中国,彼得的这本书对东半球描述甚少,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跳脱出传统东方丝绸之路思维,毕竟我们希望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国史,也不仅仅是欧洲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第四篇:《丝绸之路》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千年后,我重新回眸这条美丽而神奇的路,只能惊叹那高山,大漠,高原,海洋竟没有阻挡住中国商人的步履。于是,在那一片由神话和信仰编织的土地上留下了绵延岁月的奇迹,给后世留下富于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

闭上双眼,仿佛看到那骆驼的商队从长安城出发,经过繁华的集市,走过宽阔的朱雀大街,来到明德门的阴影中,后头望去,是全盛时期美丽的大唐盛世。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丝绸之路的观后感}.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曾经,这条路代表,另一种辉煌。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年,行程数万里,遭遇苦难,备尝艰辛,终于打通了中远通往西

域的道路。从此,西亚和欧洲的人们爱上了如黄金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丝绸,中国人为那坚毅果敢和昂扬勇决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上展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随着丝绸之路顺流而下的是伴着漫天黄沙的驼铃悠悠,是石窟画壁上佛祖拈花微笑,是明月照耀下的生死楼兰,是法门寺大雁塔里供奉的舍利,是将士出征前的酒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那宛若冠上明日,剑上星辰的盛唐。

如黄钟大吕般厚重而尊贵的长安城,用它恢弘的气势和大度的胸怀接纳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文明,最后融入到中华大地浩瀚的文化中,就像一把折扇,把无数色彩汇集到一起牵出一个美丽的画卷。 不知道古人望着映在玲珑夜光杯上的陇西高原,河西走廊,重重高山峡谷会不会像今人一样满怀着敬畏和惊叹。不知道那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漠黄沙掩盖了多少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印,埋藏了多少先人生活的痕迹和宝藏。不知道那片瑰丽土地上的哪一块石子上记录了一代数不清的无名画师工匠日日夜夜在幽暗狭小的窟洞中忙碌的身影。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这条路上的血雨腥风,曾将这条路上的欢声笑语,曾经这条路上的刀光剑影,曾经这条路上的莺歌燕舞都成了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的美好,只有那声声驼铃穿越时空的思念为我们描绘过往的美丽动人。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光如白驹过隙,顷刻之间,已为陈迹。丝绸之路在经过了他的全盛时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笑容,逐渐淡去了视线中的身影,逐渐成为了遥远的神话。

第五篇: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看了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后。我感到这条路传承了无数的骆驼商旅,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亚欧,将那里的食品带回中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由于吸收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美轮美奂……正是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这条路传承了亚欧的文化与友谊-----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亚欧各国的人们能这样友好相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为他们知道友好相处;因为大家懂得互帮互利!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长安城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历史上,长安城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我们今天所见长安城,只是一些明清建筑,远不足以说明汉唐长安城昔日的辉煌。唐代长安城还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际都市。就像今天许多中国人梦想到北京天安门一样,当年世界各地的许多商人和使者,都把长安之行作为自己人生的梦想。在这些人当中,不仅包括丝绸之路终点东罗马帝国的拂林商人,中亚撒马尔干城的粟特使者,而且包括来自海东日本的留学生——遣唐使。

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喀什,给我们留下重温丝绸之路的路线,总而言之这部片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让我对新疆也有了新的认识。

第六篇:《丝绸之路》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我是一名理科生,初中时的历史课都被数语外占用了,高中时就学了一年的历史,so我对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了解的甚少。

工作后才买了一些关于历史的书(如____讲历史系列、中国通史、全球通史、大国崛起……当然了,我都还没有过多少页哈哈),这些书基本构成了我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毕竟我还是个不爱看电视的girl~)。

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之名,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在英文世界中,名为Silk Road,为单数,但彼得·弗兰科潘书中的“丝绸之路”为复数,书名亦如此。

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顶尖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他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借由彼得·弗兰科潘的视角,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丝绸之路”。他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它们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仅仅是丝绸。

它的重要性也并不仅仅体现在古代。事实上,即便是16世纪以后西方主宰的时代,丝绸之路依然主导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大英帝国通过掠取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俄罗斯通过吞并丝绸之路沿路地区,一跃成为幅员最辽阔的强国;美国的独立得益于英国外务政策对丝绸之路的偏重;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不惜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走上了战败的不归路。这些看似与丝绸之路无关的历史,其实都是各方在丝绸之路上博弈的结果。时至21世纪的今天,几乎所有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大新闻,9·11事件、伊拉克战争、ISIS恐怖主义、克里米亚危机、导致英国脱欧的欧洲难民问题、土耳其军变……都发生在丝绸之路这座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界中心舞台上。

而另一方面,自上世纪末以来,长期被视为落后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诸国,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已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强大力量。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而它的复兴标志着西方时代的终结,谁能掌控丝绸之路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谁就能在21世纪中占得先机。

这本畅销的全球的世界史,终于把我们放在了世界的中心,捧起它的时候内心激动万分。

书还在继续读,它太深、太长、太美。

推荐专题: 今日说法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