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刚转山观后感(合集)

2023-07-25 22:26: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刚转山观后感(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刚转山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转山》观后感

看着电影《转山》我在思考我明年骑车去拉萨的目的是什么?

最初是朋友说她哥想带他要追得一个女生去拉萨,后来另一个朋友有了骑车旅行的经历和我分享,再后来一个高中同学说要骑车去拉萨,跟我一商量,我们一拍即合。昨天又和一个大学骑车已经去过拉萨的校友聊天,他是为了那边风景,为了那种经历。

那我呢?我是去干什么。我认为我是个内心自由的人,自己想到做什么就会立刻做的人。

单车去拉萨,当然考虑最多的就是那里的风景,拉萨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个纯粹的地方,一个人神往的地方。我也要把那里的景色留在我的人生记忆中,让我的青春留下些可以让我对自己竖起大拇指的感动。还有就是想和好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些挑战自我的事情,生命如果太平淡,我们就应当给自己加一点调味剂。给自己一个理由,才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当然骑车去拉萨有很对困难,第一、父母为了安全考虑而不同意,其二、骑车去拉萨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事情,第三、明年暑假是否有时间,这些问题明年一个一个解决吧。有些问题有点主观可以解决,有的就得看安排了,希望明年一切顺利。

第二篇:《转山》观后感

有一种亲情叫做承担,有一种梦想叫做延续,有一种坚守叫做选择。由杜家毅导演、张书豪主演的电影《转山》向你深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车从丽江到拉萨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奇特的风景、艰难的行进、漫长的征途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你的心灵,告诉你一个人的成长该如何学会坚强。

“大四结束那年,哥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一直都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直到在哥的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他的骑行日记,那是他计划很久但一直来不及出发的旅途……”影片主人公张书豪真诚感人的内心独白拉开了这次转山之旅的序幕,向你诠释着那段路途蕴涵的特殊意义。

一条坎坷的滇藏线,十一个海拔上千的地点,不期而遇的艰险,张书豪不顾恋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他坚定执著,无怨无悔。一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被人欺骗,高山缺氧,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这一切的一切几乎摧毁了这个年轻人永不回头的信念。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好心大叔李晓川,纯朴善良的滇藏人,李晓川帮助他、陪伴他,滇藏人民热情款待他、为他祈祷平安……这些再次点燃了他最初的激情,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但命运总是让人始料未及,骑行中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好友李晓川高位截瘫,惨重的代价让张书豪感到无助与彷徨,他一遍遍拷问自己:“我真的该来吗?我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漫漫长夜,凄冷的风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只有独自忍受无边的孤独与恐惧,即使痛苦,也要坚持。

荒芜人烟的高原,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不得不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好几次都使他陷入回忆的煎熬。“我一定要帮你把路走完”,这句誓言回荡在高山雪原之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书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做到了。“因为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路上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好友李晓川在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对于张书豪来说,旅途就这样结束了,而李晓川的话却是这段旅途最好的馈赠,也是送给他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十八天,在时光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却让脆弱不堪的人变得足够勇敢。

二十八天,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依然坚定地用生命走完了那段看似不可能的路。

二十八天,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风风雨雨中,满满都是收获和启迪。

二十八天,理想与现实纠缠,最终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人的梦,是现实败给了理想的尊严。

二十八天诠释了一段路,每段路都是一次感悟,每次感悟都是一种成长的蜕变。年轻即出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你敢想的,蓦然回首间,成功也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经历,成长总是会让你承受许许多多毫无征兆的磨砺。有些路注定要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坚持自己的选择,靠的不仅仅是决心,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相信。如果你想逃避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那就出发吧,行走在路上,遇到未知的一切,或许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坚强。

丽江,拉萨,一次转山之旅,一个年轻人的梦,历时二十八天,真的让人惊叹。

此时此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我依然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释放痛苦的方式就是保持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第三篇:《转山》的观后感范文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转山》这部影片,反正我是看了,看的我热血沸腾,当然不是杀日本鬼子的那种,那种只是为了正义的伸张,而这种热血沸腾,是与众不同的,是震撼心灵的那种,它可以让你净化你的心灵,让你悟出更多的道理,如果有过那种经历,我相信,生命中没有什么事情还能难倒你。

当看到晓川掉入悬崖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震了一下,一个生命就此而差点结束,他让我明白做事情真的要很小心,不管你认为你有没有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未然,一切都不在手中。我总是想把东西拽在手里紧点,可是越紧它越掌握不住,人生亦是如此!

晓川还是活过来了,活过来了又继续上路,很佩服这种人,对于一种生活的狂烈热爱,是没有什么能够抵挡的住的。他说:喜欢路上的味道,喜欢去看那个雪山冰淇淋。扪心自问,我虽没有那种顽强的意志,但我也想能够走上那条路,静静的享受美好的风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净化一下自己浮躁的心!

那是一种挑战,挑战自我的超级表现,旅行,是自我的一种解脱,而骑行,则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看完之后,我觉得我此生不会做骑车去西藏这种危险的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责任和牵挂,我没有那种勇气!本身我也是放不下的人,所以我坚信我会踏上那片土地,但不是通过骑行!

所以,我是打从心里崇拜佩服这些勇敢上路的人们,唯有遥祝骑行在进藏途中的兄弟姐妹们一切安好,祝你们平安。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就出发吧。

第四篇:《转山》观后感

今天,真的感谢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转山》。我真的感触很深。电影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供人消遣和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念,一种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信仰。片中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骑车去拉萨的夙愿,遇到了“川哥”,遇到了家中失去顶梁柱的藏族家庭,途中遇狼,看见思念家人的留守儿童与妇女打电话给最亲爱的人。我不止一次被感动,不止一次的为之泪流满面。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因为爱,我们坚持着,不断向前,向前!

当我看到小男孩小心翼翼的为他戴上帽子,恋恋不舍的问了声,哥哥什么时候回来时,他殊不知结果是未知的。此时,林书豪或许有对孩子的不舍,或许也在心里问了一句同样的话,但他的结果是否定的。一场场离别的场景,如电影浮现在眼前。生命的离别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川哥”口中说着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跌下了山崖,摔成重伤。最后终于见到了神圣的“冰激凌“山峰,这是一种信念,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打算的多好,未来是不可测的,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在此生有自己的追求,并且实现。这是生命的意义!

第五篇:《转山》观后感

《转山》这部电影不长,但做工精良,主旨感情明确,是一部不错的励志型电影。主人公张书豪的经历的挫折与坎坷对于在电影之外的我们其实是很难想象的,我相信一心要为哥哥完成心愿的他在经历之前也没有能够充足的考虑,因为毕竟他还是带着一些鲁莽与草率的,但这个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理智的男孩子最终依然到达了旅程的终点,完成了哥哥的遗愿,当然,也了了自己的一桩心结。而且,在片尾,在半途中受伤的晓川大哥也已恢复并重新踏上旅程,并同样成功的骑到了珠峰脚下,见证到了最大的“雪山冰淇淋”。

这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主人公身边的各种人物进行分析,这个小伙一路几千公里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们,这些人们的行为也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如同人在社会中的打拼一样。现在的我虽然离真正的社会还很遥远,甚至还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对于社会多少有些幼稚的幻想,但是,对我来说,我渴望我能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幼稚下去,既然要一直这么下去,就不妨换些好听点的词:乐观,坚持,善。

对于第一个词,其实在电影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我依然想说。乐观的品质可以帮助人在逆境中冷静地思考。同许多优良的品质一样,乐观同样也是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我这个涉世较浅的高中学生,让人很容易就有“这孩子爱放空炮”的想法。乐观的心态源于高度的自信,而真正的自信来源知识的积累和心态的稳定,在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的前提下,人都可以做到自信而致乐观。人只需经历过或者说见识过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外貌,换句话说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总会不够的,只有真正的对社会了解到一定深度才会最终的定型下来,所以乐观的心态要从一而终的保持下来并不容易。所以,事先了解社会的黑暗面对人是绝对有好处的,不仅为心灵弱小的人打了一剂预防针,而且对上述后两者的养成与保持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这是我的想法。

而坚持,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必须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本电影之中,主人公的毅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尽管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动机,也曾动摇,甚至对着车子发火,但他还是在众人的帮助下坚持骑到了拉萨。对于坚持,我想讲一个在自己身上的故事:11月份时,我与一个同学心血来潮去爬山,出发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骑到山脚已是四点,看着刚下完雪的秦岭,两人心一横“一定要爬到山顶摸到雪!”于是就向着一个没有人去的山头进发(山顶上有座小庙),由于山上融雪很快,原本的小山路泥泞湿滑,无法行走,只能踩着有草的地方,以半山腰上的树为抓点,一棵树一棵树的迎着山坡向上前进,两人相差不远。突然,我在跳向下一棵树时,手没有抓牢,于是整个人向乘着滑滑梯一样向下滑,幸亏同学眼疾手快抓住了我,不然..这样的事最后我俩都发生了几次。上了有一半左右,将近6点了,太阳即将消失在对面的山后,我向他提议说“不上了太危险了,太阳也快下山了”他说“没事没事,再往上走点”,后来我又劝了他几次,他都说没事没事再走走看,最后,我们成功登顶,消失在山后的太阳又回来了。等到下到山脚,他一下扶住我“哎呦我去,有点晕,没劲了”可见他体力并不如我,但没有他的坚持,就算我有体力,也是登不到顶的。此事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后来我的行事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坚持的重要性也是在这时有了初步的概念。在这个社会里,很少有能不忘自己的初心坚持到最后的人,而其实这类人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这些具有“极客”精神的,在平常人眼里总是那么爱较真的人,往往能干出大事业。马云也好,俞敏洪也罢,他们所传递的,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即事业精神。

善,总被认为是很虚的东西,所以总会被人忽视,但其实它在做人做事,大事小事都有体现。在影片中,主人公张书豪的善良,云南李晓川的善良,藏族妈妈的善良,路人的善良,大夫的善良...所有人的善良贯穿于张书豪的骑行之路,也促成了他的成功。可以说,张书豪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善意的帮助,是不可能骑到拉萨的。身为理性的无神论者,不相信神明的我依旧相信着善与恶的存在。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限制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换句话说,人需要主动为善,善应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自主的,纯洁的,以真正的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然不配称为善。人们总说此说法有过于虚假,我却认为:不管这善多么虚无,多么令人失望,然此乃大道也。借用韩寒的话就是:众善只有够重,诸恶才能被诛。也应了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六篇:《转山》观后感

也许是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了过多的追捧,导致期望值过高,看之前又在琢磨着是否存在读了一本书或者看了一部电影就突然改变人生方向这种弱智傻叉的问题。结果终于是一点都不意外,看完了我心平气和得穿上工作服挂上胸卡回办公室继续奋斗……

对,不是失望,只能是怪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指数虚高。其实这的确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在当前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要干嘛的中国电影市场,在神马《白蛇传奇》《画壁》这种从拍摄到放映都是此起彼伏的宣传轰炸,要么介个绯闻,要么内个大尺度,造就所谓万众瞩目的假象,实则就是一除了噱头,就是噱头的商业电影,接二连三而来的时候,这样一部意义上多少有些单纯的片子,着实值得我们这些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自顾自挣扎的孩子们静心坐下来,看一看。

孩子。我又提起了这个我一直对谁都排斥着的代名词。因为在观影途中想到。在离世的书纬面前,他是个孩子;在老驴友川哥面前,他是个孩子;在一路上那么多个满脸褶皱皮肤如枯木的藏族老者面前,他是个孩子;在屏幕外同处青葱岁月的观影者面前,他同样是个孩子。一个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写了生命态度的孩子,一个牢记“骑出去就要骑回来”的好孩子。

听说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于是我在想,那个现实中的张书豪,在一个月的生死行程归来后,内心里到底获得了怎样的蜕变和升华。或者说我还在困惑的是,九死一生的川哥,为什么不要生活不要女朋友不要命都要追求在路上的感觉。我不知道答案,也真心的不理解这种痴狂,但最后的最后我只想到了一个词,信仰。

念及我日复一日盲目茫然如一潭死水像无头苍蝇乱撞的生活,我再一次想到了这个词。信仰。很久以前似乎我经常拿这个词说事儿,从嘴里吐出的时候也没觉得任何沉重严肃。只是因为对这个词的认定和坚持,我那么自以为是得将自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孤立开来,算不上洁身自好,但是格格不入。直到有一天被一个盘观者毫不留情义正言辞得冠以“虚伪”二字,我泪眼汪汪得落荒而逃,却未能得以跳脱或者释然,一成不变或者说是某称程度上更加疲惫痛苦。

关于信仰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宗教,一如影片中那个修行中的藏族女子,为了虔诚不言不语不眠不休。把生命的意义寄托于一个虚幻的存在,如若真的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心无杂念,其实倒也能算值得。当已完全褪去稚气和小清新的张书豪站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将五彩经文符撒向苍穹,他实现了对信仰的追求。而这个信仰是什么,一个关于亲情的承诺?也许远不止此,那是一颗心灵的成长,何以一言概之。

反观在这俗世里日日满腹牢骚脾气暴躁自视清高又那么不堪一击的自己,觉不久前经历的那场教育倒也是活该或者说必然。幻梦冗长,总要一头扎进冰窟窿才能醒的够透彻。想来,曾经口口念叨的信仰又怎可谓之为信仰,实乃不知天高地厚不识山外有山。如若那真是信仰,又怎么会如此脆弱如此没有底气。

可是连这么个力量微弱的精神支柱都被摧毁,那还能靠什么在这个怎么看怎么想都觉得是宁死也无法屈从的现实社会里安身立命?这又成了新的问题,并且是更加纠结杀伤力更大的问题。

不论是之前看的《背包十年》还是今天的《转山》,推崇者都不约而同得选择了一个诱人的广告语:自由。道理谁人都懂,我们不断选择被同化不断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方式如何殊同,为的不过就是可以使单薄的一己拥有更大的力量,说为了随心所欲也许有些夸张,而崇尚自由恰是最好的描述。契合大众心理的需求,便是最成功的营销。

然而不是所有找准需求切入口的营销都能成功,能长久深入人心的经典一定是关注本质表达的。所以,不论是《背包十年》还是《转山》,都很仁慈善意得作了提醒――“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骑回去就就要骑回来”。在路上的人都喜欢问“旅行的意义在哪里”。在哪里?内个温暖系女声唱过“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如此拐弯抹角翻来覆去的瞎想之后,我又一次为自己频繁的纠结找到了安慰的理由:暂时停下脚步,岂不正是在为了而后的重新启程铺砖垫瓦,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呵呵,不错,好借口。阿Q精神常常形成于潜意识。

若为信仰,即便再贫瘠,也必是百难不死!不是么?

推荐专题: 今日说法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刚转山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