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我的祖国厉害了观后感(范文3篇)

2023-07-02 23:26: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祖国厉害了观后感(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祖国厉害了观后感(范文3篇)》。

第一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3月2日,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将登陆全国院线。《厉害了,我的国》正是以中国历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的伟大发展为内容,将这些恢弘工程和背后的人与事娓娓道来。

《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等超级工程。影片大量采用了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展现了中国近几年来飞速的进步与发展。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尽管是一部有着宏大而又严肃主题的纪录片,但片名却是感十足,让观众感到非常亲切。但亲切感绝不仅仅来自于片名。电影在表达宏大主题的时候,选择了很多具体的小故事。比如,西藏扶贫的一个女孩,一个第一书记为了说服她的扶贫对象能够搬迁,她真的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其实正是国家所大力推行的精准扶贫,影片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践行了精准扶贫的这一理念。同时,让观众在震撼的同时,也能够去思考各自的人生:如何为我的国家,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第二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祖国的伟大和祖国科技发展的迅速、军队的强大。

其中复兴号的建设最令我吃惊,因为复兴号需要的芯片非常多,有几万个,而且有几百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任何差错,一旦出错,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也就是说,制造复兴号的人都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完成,就算如此困难,我们中国人还是造出了自己的高铁―C复兴号,让中国的发展提升了一大步,为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科技发展都是由年轻一代来推动,为什么能推动呢?因为有知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等步入了社会,一定要当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这样才不会辜负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老师对自己的栽培。这样我们可以一样挑起推动科技发展的一项重任。

有一种自信叫中国;有一种奋斗叫中国;有一种骄傲叫中国!我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

第三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800字中国高铁!

《厉害了,我的国》电影在电影院震撼上演后,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在这90分钟的时间里,中国铁路的重要成就频频出现,“复兴号”的研制介绍内容刷屏4分钟左右,配上震撼强大的音乐,场面甚是震撼恢弘。   “复兴号”一幕又一幕的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高铁的车轮快速的滚出了崭新中国的新画卷。“复兴号”的惊艳出场,我的内心不禁一振,想要高呼:“厉害了,我们的中国高铁”。“复兴号”在245项重要指标中,中国标准占84%,成为了中国新时代的新标志,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迄今为止,中国车的运行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远远超越了其他世界各国的总和,而这永远离不开我国所掌握的高铁制造技术,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稳稳地屹立在世界领域之巅,毫不逊色任何一位竞争对手。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武九高铁,让期盼多年的6小时进京高铁通道终于变为现实;西成高铁,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再难;兰新高铁,尽览雪山草场映衬下壮美的西部风情;津京高铁,实现了30分钟的城市环绕;京广高铁,甚至可以在高铁上体验快速的四季变换。。。。。。中国高铁的车轮滚出了崭新中国的新画卷,也转动出了一副中国高铁大刀阔斧的发展前景。

中国制造,永无止境,中国高铁永远在路上。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中国高铁每一步的进步,才有了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的“复兴号”。中国高铁每一次的完美蜕变,都离不开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对中国高铁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中国铁路人,当中国自主创新的速度频频刷新,一次次的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中国人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的被“点燃”。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我更为大步向前发展的中国高铁感到骄傲。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中国高铁!

推荐专题: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我的祖国厉害了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