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你的名字 观后感(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你的名字 观后感(范文五篇)》。
拖了好久,最后在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特意挑选了僻静的后排,坐定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明亮的色彩,精致的画面,每一帧细节都处理的能够用来做背景桌面。
这部电影,光是片名,就饱含了一整颗扑通扑通的少女心。
大概所有一切青涩完美的故事,都是从你的名字开始的.吧,因为你,你的名字有了格外特殊的好处,无数次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明明是我的日记,可日记里却全是你的名字。值日表上、名次单上,无论中间隔了多少个人,可只要你和我的名字出此刻同一张纸上,我都把它当作命中注定。
台版的《恶作剧之吻》中,湘琴为了直树立志必须要考进百名榜,放榜的那天,直树的名字在第一,湘琴的在第一百,可湘琴一脸花痴幸福的说:我们的名字出此刻了同一张纸上诶!
《你的名字》也许在逻辑上有很多bug,但是感情呀,要什么逻辑呢。如果一切都按常理、按套路出牌,那世间该少了多少完美的相遇。
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那样一份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也要找到你的勇气和坚定。
毕竟,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那样胆怯又软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为了相遇,不停地拨打着打不通的电话,按着飘渺的记忆去追寻。
而我们,权衡、犹豫。对一个人,一段感情,没有拾起的勇气,有多少人在同一个城市,手机存着彼此的号码却兜兜转转,再也不曾相遇,托辞说不再见都是天意,却不愿承认,这明明是你与上天达成的默契。
而电影,最打动人的就是成全了我们的期盼,我们的幻想,抚慰着我们以前错过的伤痛。
毕竟在那样一个二次元的世界,青春不死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大概,变成大人的我们,最缺的就是那样的勇气吧!我们很难再因为一个纯粹的原因去爱一个人,而怀揣着爱的我又该如何才能遇见同样的那个你呢。
现实太难改变了,长大了的我们也回不去了,我们干脆去梦里躲一躲吧,毕竟在新海诚的这个梦境中,最后的你,支支吾吾又满眼期许的说出了:“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讲述了千年后再度回归的彗星造访地球的一个月前,日本深山的某个乡下小镇。女高中生三叶(上白石萌音配音)每天都过着忧郁的生活,而她烦恼的不光有担任镇长的父亲所举行的选举运动,还有家传神社的古老习俗。三叶身居这小镇之中,又处于过多在意周围人目光的年龄,因此对大都市的憧憬日益强烈。
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个变成男孩子的梦。这儿有着陌生的房间、陌生的朋友。而眼前出现的则是东京的街道。三叶虽然感到困惑,但是能够来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让她觉得神清气爽。另一方面在东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泷(神木隆之介配音)也做了个奇怪的梦。他在一个从未去过的深山小镇中,变成了女高中生。两人就这样在梦中邂逅了彼此。
一个半小时观影完毕,泪点一向很低的我从半个小时以后的剧情就泪流不止,只能交出膝盖。
关于新海诚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如文章开头所说,是一个重视画面感胜过故事性的导演。回忆起以往的作品,无论是言叶之庭的雨季,还是秒五的樱花,他镜头下的作品给人记忆最深刻的第一眼,到最后都是如数家珍的残暴细致作画。但这部作品从OP开始的镜头切换就非常有意思,各种长远镜结合的天衣无缝,在东京与小镇的二元叙事里担当着必不可分的重量级角色。
此外新海诚是个很善于吸收自己过去作品的导演。喜欢的梗百用不厌,说到底无论是作家、画家还是导演都是这样。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无论是景色的设置(大面积云层的描写和城市建筑的刻画)、季节的选择(相遇的夏季、擦肩而过的冬季)还是故事本身,其实都有着新海诚过去每一部作品的影子。
《你的名字》票房累积达到194.9亿日元,超越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排在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196亿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神一般的《千与千寻》(308亿)。
如果票房不能证明电影好看,那么《你的名字》同名小说拿下了年度文库销量榜冠军,售出119.7万册,也足以证明这个故事有多受欢迎。
高中生恋爱的故事,不仅让二次元少男少女迷之感动,更让无数中年大叔为之泪流满面。
新海诚终于从“二次元”火到了麻鸡世界。
一位迷妹在导演见面会上问:“导演,你高中的时候谈过什么样的恋爱,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啊?”导演愣了一下,回答说:“正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没谈过恋爱,所以才能构思出这样的电影啊。”
新海诚大叔,年芳43,动画界奇才,以唯美的画风享誉世界。画面有多美?人人都说,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当桌面。
新海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恋情的。为什么他对高中女生如此痴迷呢?是因为高中时期留下的遗憾,亦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痴汉行为?不得而知。
但或许我们能从大叔们的共鸣中找到答案。据说不少直男在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日本调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个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讪,对着女生说了一句,我好像认识你。随后对方报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没谈过恋爱的大叔心底有多单纯啊,如同新海诚,还有那位看完电影就找姑娘搭讪的痴汉一样。
可以想象,新海诚在高中时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着,孤独着,暗自喜欢某个姑娘,却抵不过心底里的自卑,于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个姑娘是不是也喜欢着我啊?
遗憾的是,来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晕开不见。全都是遗憾,终生遗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无数次擦肩而过,也没办法再说一句,我喜欢你。
你瞧,新海诚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情绪和套路都差不多。最初最单纯的感情总是让人在慢慢长大之后回味到一丝酸楚。
电影的结尾处,男女主角终于在街头偶遇,虽然记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张有故事的脸却印在心里,一句“你的名字”?让所有孤独着、寻觅着的灵魂得到了温暖的慰藉。何时能在千万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单身大叔魂牵梦绕的心结。
新海诚的几部长片,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故事讲的零散琐碎,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一片无尽的空虚。
其实,新海诚真的不会讲故事吗?也不是,他的电影就是情绪多过于叙事。情绪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诚的电影,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好听到要死的BGM,全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到某种特定的情绪当中去,情绪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恋,回味一下,是心酸还是甜蜜,是会心一笑还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绪。琐碎的细节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觉似乎还近在咫尺。
新海诚的作品就是为了让你重新回味某种情绪,回忆、孤独、遗憾、落寞、依依不舍。打动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种情绪。
只不过,情绪电影特别容易失控,太过于沉浸就显得自怜自哀、矫情做作,一旦情绪传递失败,整部作品就会不知所云。《言叶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的烘托情绪,但却忽略了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显得有那么一丝乏味和无趣。
观众们不想一味体会情绪啊,遗憾和悲伤成不了多久就会乏味啊,他们喜欢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欢跌宕起伏的悬念,喜欢最后一分钟营救,喜欢大团圆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实也在一直不断地烘托无法相见的急迫情绪,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处在大街上寻寻觅觅的戏码都一样。但为什么这次的电影更加打动人心,以至于痴汉大叔信以为真呢?
因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绪,它在故事层面上,更贴近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一味的情绪导向。新海诚把情绪和叙事做到了完美融合。虽然有点俗套,但讲故事这码子事儿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与观众为敌。
《你的`名字》相比较新海诚以前的作品来说,复杂的有点儿烧脑。平行世界、时空穿越、人与人的情感连接、男女身体互换的桥段、尤其是身体互换之后的情节,为故事增加了许多欢乐逗趣的氛围。
依然是高中生的恋爱,但又不仅限于此。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才是这个世界运行着的唯一动力,一旦人与人失联,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毁于一旦。连接是人生、是时间,更是存在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
也许我会忘记你的名字,没关系,我一定会找到你,亲口告诉你我的名字。
用爱意拯救世界,成为了电影宏大的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遗憾和酸楚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观众一旦被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去,不哭死你才怪。
有人说正是因为没有办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诚干脆下决心去做一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电影。现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们不仅看哭了,还学着电影里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讪,《你的名字》就是这样一部给笨蛋们看的电影。
绳结和名字,是两个重要的隐喻。绳结要追溯到古老的结绳记事,最初是为了记录某些事情,也是文字的前身。故事中三叶的家族,遵循着神秘的仪式,包括编织各种绳结,但有关家族传统的文字说明都已经损毁失传,那么,这些不同的绳结是不是诉说着各种故事和传说,只是我们再也无法读出。
而名字是一个人存在世间的载体,具有神秘的力量,呼唤一个人的名字,你就具有了控制这个人的力量。很多故事中都有关于“名字”的桥段,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就是控制着人的真名,让人留在她的巫术世界。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有很多与人联系的纽带,如QQ号、微信、网络ID、电话号码,这些都可以轻易的删除改变,但如果你还记得一个人的名字,你就能维系一段记忆和思念。
名字也好、绳结也好,都是人们为了留住一段记忆的凭证,留下与一个人的联系,或思念,或爱情,或约定,也是与另一世界沟通的密码。当名字消失,绳结只剩仪式,我们无法追寻冥冥中注定的人和物,也无法踏入交错的时空,只能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茫然而又执著的生活着。
三叶与泷互换身体,寓意着人们的身体里住着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是谁?既与自己相似又大相径庭。自从上帝从亚当的身体中抽出一根肋骨,变成夏娃,人们终身都在寻找自己另一半,而这个另一半,一直都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只是,我们失去了联络的密码。
新海诚给一个现代的故事穿上了一件魔幻的外衣,为人们无处安放的情愫寻找一个解释。花好月圆似的结尾,也算是对观众的一个交代,一个含泪的微笑,一切相遇都是重逢。但我以为,这倒是让故事进入一个俗套,或许一个开放性的结果,更能延续那种忧伤、和神秘莫测的贯穿全剧的气质。
今年的日本电影市场,因为一部动画电影陷入到"癫狂状态"。它就是新海诚的作品――《你的名字.》。这部电影在日本电影市场不断取得傲人票房奇迹的同时,也在全球各地接连上映,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神奇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
一直以来,新海诚就像一个沉浸在偏科世界的艺术特长生,工于美妙绝伦的画面渲染,很少去改进他的内心戏独白和世界系故事。他也一度把制作目标,锁定在了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能看出 1080P效果的观众人群上。在试图做成吉卜力动画大片,结果遭遇失败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后,这部明显年轻化、主打校园群体、借助东宝大规模发行的《你的名字》居然成功了,而且是一举改写纪录,势如破竹。这对于新海诚的中国粉丝不可以想象,对日本本土,同样无法想象。
《你的名字》还是一部关乎"寻找什么"的后3・11时代(即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映画。表面上,这是一个纯真但却流俗的一见钟情故事。在世界系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时空旅行者和平行世界的世界观设定,又借少男少女互换身体,制造不准乱花钱,不准改变人际关系之类的二次元小幽默。实际上,它是在肯定,有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他一直在等着你去寻找。大灾难,意味着你可能永远不会遇不上这个人,生命中也有奇迹的发生。那么,电影就是在帮你完成这种想象的心愿。
推荐专题: 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