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朗读者遇见观后感400字(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朗读者遇见观后感400字(范文2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比赛的激烈程度能与抢救室里的生死一线相提并论,也没有哪一种竞赛的紧张程度能与抢救室里的争分夺秒相提并论,因为在这里与我们较量的是死亡,谁先触碰到疾病的真相,谁就能赢的生命的希望。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正是我们急诊科抢救室里的故事。
只有在急诊抢救室里,你才会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做:“生命转瞬即逝、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每一个抢救患者对于急诊科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每一次抢救对于急诊科的人来说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
呼啸的救护车声由远及近,匆忙的脚步声混杂着担架车轮的滚动声还有家属焦急的催促声,像这样的场景每天每天都在急诊科上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眼望不到头的挂号队伍,永远无法停下来的护士,数小时都没有休息的医生。有的人来了,笑着从这里走出去,而有的人来了,生命便止于此。伤痛、无奈、悲愤、委屈、无助、绝望。这注定,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让人安静的`地方。
汗水一滴一滴的流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负责胸外按压的这几名护士早已衣衫湿透,有的人的眼镜更是顺着汗珠从鼻梁滑到了鼻尖。但是,她却都不敢用手去扶一下,生怕这扶眼镜的一瞬间就会左右患者的生,患者的死。
董卿和马东一样,是个聪明的媒体人。马东做《奇葩说》,虽然打着奇葩非主流的称号,但是本质和内涵还是正确说话的技巧和发现生活中更多闪光点,所以《奇葩说》的火爆绝非偶然,因为它触到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董卿似乎也摸到了门道,《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再加上《见字如面》的加持,荧屏上又开始刮来一阵清风。
在这种情况下,《朗读者》应运而生。
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我觉得最明智的地方在于没有把视线只局限在名人身上,而是涵盖了各个行业,发掘出了更多震撼人心的故事,比如这一期当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女医生蒋励、鲜花山谷夫妇、还有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尤其是许先生,当他讲到林徽因的故事的时候痛哭流涕,我也不禁泪目,似乎在他那饱含深情地语言之后,也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炽烈的情感。
所以,光朗读是不够的,朗读只能够让我们知道原来还有这篇文章,唤起一些文学的情怀,更重要的还是故事的分享,因为每一段故事的背后,告诉我们的都是铭记与感恩。
是的,现在太缺少这铭记和感恩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不经意间总会错过很多可贵的美好,忘掉很多让自己感动的瞬间,而《朗读者》的出现就是告诉我们,这些你不经意间错过的东西,可能才是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就像许先生说的,生命价值的衡量标准不是在于你过了多少天,而是在于你记住了多少天,这句话仔细品味,真的很动人。
看到接下来《朗读者》将要邀请的嘉宾,有斯琴高娃、蒋雯丽、王学圻这样的资深演员,有刘震云、郑渊洁这样的著名作家,可能还有很多文体界的知名人士,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走上这个舞台,就像《奇葩说》是很多和这个主流社会有些格格不入的人的发声场所一样,《朗读者》同样可以让这些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站上这个舞台,说出他们的故事,我想这会是这档节目最大的创新与突破。
最后说一下文化类节目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问题,距《百家讲坛》的火爆正好十年了,十年前是国学热,十年后是文学热,这样的文化情感回归终究是一件好事情。很多人说《奇葩说》可以火恰恰印证了现在很多人不能好好说话,而《朗读者》火爆也是说明中国人对于文学的热情已经大大地消减,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中国终究是一个以文载道的国家,文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多一些这样节目的出现,可能会把我们从浮躁消极的心态中拉出来,多关注一些文学的珍贵性以及生活的美好,我们应该持积极的态度,而不是贬斥与打压类似节目的兴起。
《朗读者》毕竟只出了一期,虽然开局很惊艳,但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节目组勿忘初心,继续呈现出更多好的感动的故事与我们分享。
以上。
推荐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朗读者遇见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