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

2023-02-05 19:26: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货币观后感》。

第一篇: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说实话,在看这部纪录片前,我对昆虫是很排斥的,因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甲虫、飞蛾甚至是我们避之不及的蟑螂,这些都属于昆虫,平时看到会尖叫的生物,被这样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反而没有这么令人害怕了。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属于它们的世界,看到了它们为了生存繁衍后代而做出的努力。毛毛虫破茧成蝶的一段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因为全程竖着鸡皮疙瘩看完的,感叹于生命力的顽强,他们活在物竞天择的世界里,以微薄的一己之力来保全自己,他们小心翼翼地活在微观世界,生命却大多终止于我们的世界,一个于它们而言放大的世界。微距拍摄虽然能完整清晰地展现微观世界,但观看确实需要一定的心理能力。

这部电影和《迁徙的鸟》一样,都出自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这部影片花了制作组20年的时间,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来之不易。从静态的观察到镜头的移动,都是自然而顺畅的,电影的配乐和镜头的感觉、影片的内容总是那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蜗牛缠绵的那一段。影片只有开头一段解说词,后面再也没有出现过,也让影片多了一份安静。

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们都不能理解昆虫的世界,甚至会谈其色变,但看过之后,觉得这些小生命并不可怕,并不像我们生活中看到就要尖叫而放大的那般恐怖,是我们未曾走近他们的世界,就像他们无法融入我们一样,也许,在它们眼中,我们更加可怕,所以,手下留情或者脚下留情,善待它们吧。

第二篇: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微观世界》是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所拍摄的一部电影。拍了二十年,最后剪切至七十三分钟。从头到尾,所展现给我们的,是另一个世界:微小生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小时就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丛草变为森,小石头变为高山,小水珠变为汪洋大海・・・・・・影片通过多个角度,展现了蜜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钻出蛹壳、蜘蛛吐丝缠裹猎物、蜗牛互相拥抱等有趣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生物的生活。他们相互合作,或团结起来共度难关。当然也有昆虫蜕变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另一种美,那就是生命之美。在看过这部影片后,我很惊讶,想想,也许原来在脚下所踩的,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我在看这部影片时,最令我惊叹的,是两只甲虫大战的镜头・・・・・・在一大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中,一只巨大的甲虫慢悠悠的,用它那细长的腿走在满是枯叶的树根旁。恰好还有一只甲虫也在向它的方向走着。它们都是一个品种,橘色的后背,布满了黑色的小点,两根黑得发亮的触角从头上射出去。一场大战不免要开始・・・・・・当它们走到了一段空心的木头上时,因为路窄,只能过一只甲虫,而它们当中又没有一方愿意让路,居然打了起来。它们先是互相把触角架在对手身上,再试着向触角施加压力,想打倒对方。它们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绝决。有几次,触角从甲虫身上滑了下来,但它们却立马反击,坚决不给对手机会。经过一番艰难的战斗,有一只掉了下去,另一只则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微观世界》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动物们的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很值得一看。

第三篇:纪录片观后感

一部冷静,相对客观,肩负着使命的纪录片。最后一集后半部分,从航拍镜头到各个家庭越过生门之后的生活,让片子整体得到升华。前12.5集仿佛都在为最后的0.5集进行铺垫:生命的长河,双脚跨在生门的那几十个小时,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人性的折射、社会与个人的矛盾等等,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算得了什么呢?但是,它又是那么地重,可以把你甩向生命的闪光之处,也可以把你拖向黑色深渊,击垮、吞噬一切。

影片记录了某省重点医院妇产科一年的工作内容,科室主任李家福团队,在面对(特别是)高危产妇及其家庭的故事。

这些人在鬼门关徘徊,在生孩子面前,自尊是奢侈品,只有选择和被选择。有全身相当于换了2次血鬼门关来回徘徊好几次但丈夫始终不曾出现她依然对生活积极乐观,也有家庭一分钱都凑不出来了也要全力保住产妇和孩子,也有家庭经济能力可以但为了1w块害怕人财两空迟迟犹豫要不要马上给孩子做急救,也有隐瞒真相到全盘拖出全家一起使劲儿的,还有为了省钱一拖再拖顶着突然爆血死亡的风险也要撑着往后多挨一天的…

每一集,网友评论最多的就是:

1、为什么没钱的人总是大病这么多?

2、为什么没钱的还要生?以及生这么多?

3、没文化真可怕。

的确,影片重点描述的人群是高危大病产妇,而且这些产妇多是来自问题家庭、贫穷家庭。医患矛盾、社会环境与个人处境的无助、经济困窘与人性,一览无余地展开在手术台上。

第四篇: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初知华尔街那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了,只是知道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心中充满了向往。那么,华尔街到底是什么?它跟我们的生活有何相干,对我们的就业、创业有什么影响?难道华尔街对美国经济在十九世纪的兴起、二十世纪的强大有过贡献?金融是否就是一场持续几个世纪的阴谋?…… 这些以及许多其他涉及到普通个人、家庭、企业与社会的问题,都是《华尔街》电视系列纪录片可以为我们解答的。

1

这些天,通过《华尔街》这十集纪录片,我算是对华尔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现在来说说《华尔街》纪录片对我的触动吧。

在《华尔街》的第一集《资本无眠》中有这样一段话:“斯科特是华尔街上公认的最出色的股票交易员之一,他每天早上都要坐最早一班轮渡,从新泽西到曼哈顿岛上的华尔街去上班。如果在10年前,早上来到华尔街,这里的人会很少。但现在不同了。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

是的,无眠的资本时代,无眠的华尔街。

2

“很久以前,他是印第安人的土地,400年前,他是荷兰人的一道墙,200年前,他是梧桐树下的金融种子,100年前,他塑造了美国的崛起……今天,他是一张撒向世界的一张金融之网,这张网强大而脆弱,光明又黑暗。这张网既能让经济加速,也能让经济窒息,他就是华尔街!”

我很喜欢这一段话,因为这段简单而又诗意的序言,不仅仅让我看到了华尔街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看到了华尔街对当今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华尔街:荷兰人的一道墙

一直错误地以为华尔街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在海外中国人的别称就是“华人。”看了《墙在哪里》,我才知道原来华尔街只是英语“Wall Street”的中文音译而已,它起初就是一道墙,是由最先买下纽约曼哈顿的荷兰人建立的。在这里,我觉得我自己很多观念都被颠覆了,尤其是对荷兰的认识。因为成功打通了北美和亚洲海上贸易通道,世界上的第一个金融中心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诞生。荷兰东印度公司发明了股票,创造了股票交易模式,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也是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从此,股份制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荷兰还建立起了现代银行体系。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就是由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中心的航船开始起航,在绕道伦敦后,奔向纽约。

3

华尔街:塑造了美国的崛起

(一)华尔街:美国铁路的功臣

马克思所说过,“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现在也许还没有铁路。”

我们都知道建造铁路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铁路发展早期,一个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只有1000美元的时候,铁路的造价约为每英里36000美元。所以,要建铁路,依靠个人的资本积累是不可行的,只能依靠资本市场,因此,华尔街开始大展手脚。

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业物资:机车、火车、客车、铁轨、枕木、道钉以及桥梁的各个部件。起初,几乎所有的物资都要从英国进口,但随着国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增加,美国本土厂商纷纷开始自主生产这些物资,铁路极大地带动了制造业、采矿业、旅游业及商业的发展。1835年,华尔街只有3家铁路公司的股票会在报纸上报价,到了1850年,数量增加到了38家,同时铁路的股票和债券占到全美国可流通证券的一半以上。1830年,全美只有23英里的铁轨,到了1840年增长到了2818英里,1850年又增加到了9012英里,到1860年,已经扩展到30626英里,已经超过英国。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华尔街这一雄厚的资本市场。

(二)为什么那么多的金钱都流进了华尔街?

如今,华尔街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又得益于华尔街。众所周知,美国通过华尔街的金融服务业,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国际企业到美国来投资,将美国带到了全球经济的最顶端。资本市场对资本这一关键性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推动了两百年来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个是全世界人民所有目共睹的。

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资金流入华尔街,这些资金来自哪里呢?

纪录片里这样描述道:“流入华尔街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类储蓄。储蓄主要集中在养老金或者保险公司。这部分钱需要获得回报,使得这些投资实现价值增值。随着巨大的资金储备不断增长,钱涌入了华尔街这样的地方。巨大的资本池中作为投资的部分常常和个人储蓄或者公司富余的资金相联系。”魔力特执行总裁乔·富勒说。

美国进入华尔街的资金来源包括了养老基金、大学机构的捐赠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这些资金进入华尔街的方式有很多。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在华尔街购买股票、债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也可以委托华尔街的公司帮助他们进行投资。是的,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华尔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国的退休金和外国的资金管理公司。这些资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场。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就是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在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出现的一道桥梁,正如美林中国区主席兼亚太科技业务主管刘二飞说,“投行简单总结就是中介、媒婆。它把有钱的人和需要钱的人放在一起,互通有无。企业需要钱,就帮助它融资。融资总得有投资者,就把企业和投资者放在一起,这样就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相当于这个经济的心脏,把资金配送到各个角落。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他是多面性的。所以我们应该设法存利去弊,发挥它有效配置资本资源的建设性作用,抑制它扰乱经济运行,引致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两百年来,华尔街内外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采取过不少措施,其中包括:交易所会员券商的集体自律,改善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司法和行政机构的执法和监管,支持和鼓励大众传媒的揭黑行动,等等。总体来说,这些措施产生了效果。但是,人性的两重性和资本市场的两重性是永恒存在的,资本市场的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下一页更多精彩“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第五篇: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镜子》,讲述的是我是这个年龄段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类似的片子有很多,只是这一部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将视线放在家长的身上。 影片中的孩子多数已经辍学在家还几个月了,节目的开始,便是家长们那充满焦虑无奈的眼神,在那气氛的背后还充斥着希望。当一组又一组的问题家庭出现在节目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少年,一句又一句的伤人话语,一滴又一滴的泪水落满家长的脸颊。问题少年无一例外的被送到心理教育学校(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纠偏所)。而家长们也被要求为期6天的教育课程。

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问题暴露无遗,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们这一代人无情的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不管是不适合他们的发展,而这些家长也大多是中上阶层的商人亦或是领导,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而不是陪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存在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丈夫”仿佛人已经变成一件物品,这与一个瓶子无异。

他们教育方针中都出现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这一据传承了几代人的理念,就是在给孩子们划定一条线―你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我不禁大为感慨,作为同样处在这一理念下成长的人,人生目标已经潜移默化的转变为――读书,学习,考大学。确实,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想要成功,捷径就是读书,这无可厚非,不可置疑。类似的纪录片竟引发了对于传统教育的反思,质疑。在我看来,理念并没有错,几代人对于教育的剖析已经极言深刻,这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追求的与日俱增相辅相成。只是在这样一群少年的身上,这样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厌烦读书,想要自由,(博众乐罢了)。我并没有涉猎多少概念,只是有感而发,浅思简言,难登大雅之堂。

推荐专题: 今日说法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