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1500字(范文六篇)

2023-01-22 09:51:5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南京观后感1500字(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南京观后感1500字(范文六篇)》。

第一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

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责任!可是,当“小米加步槍”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 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等着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槍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槍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起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终于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只有靠自己!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可以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的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如今,我们已有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却都是那些爱国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下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保护国家而牺牲的伟人们。同时我们也要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要让现在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斗志。我们要奋发图强,让中国在世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第二篇: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

满怀希望看了《南京!南京》,却充满了失望,多好的一部电影,就是因为结局的突兀而变得虎头蛇尾。

当然《南京!南京》仍然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由于它采用的独特日军角度拍摄,比起来,这也是中国所有抗日题材电影里拍得最像日本人的一部了。坦率地说去处脸谱化是本片最成功之处,以往角色出于民族感情总是丑化日军:如动作愚蠢,智商低下,只会嚎叫“八嘎”,打起仗来,直接往槍口上撞,甚至没挨子弹就恨不得要死翘翘,问题是日本鬼子不是白痴,他们的战术远胜一盘散沙的国民党军队,他们的单兵训练也更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军人不敢想象的。不然也不会打得对手无还 手之力。《南京!南京》很明显地注意了这些细节:开头巷战一段,若不是陆剑雄的失误,没把日军小分队消灭干净,让三个鬼子逃脱并弄响了警报器,据守在建筑物里的中国军人说不定都能逃生。再说广一点,国民党军也不就是因为一系列不起眼的失误才葬送整个南京,甚至大半中国吗?警报器一响,陆剑雄和其他中国人目瞪口呆,特写镜头长久地停留在他们近乎凝固的表情上。“散了吧”陆剑雄无奈地说了三个字,尽管话里充满了恐惧,却没有一个人离开(抵抗小分队有正规士兵、孩子,甚至有几个过去电影中的负面典型:国民党黑皮警察,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卫南京)——最后时刻终于到来了,一场血战,刚才漏网的几个日军“神勇无比”,弹无虚发,一槍一个,躲在楼顶的多名中国抵抗战士中槍坠地;而外面的日军架着云梯、坦克、迫击炮轮番猛轰,进攻有条不紊,这又是以往电影看不到的。打到最后,弹尽粮绝的中国军人扯了一面白旗出来,更是中国影视镜头罕见之罕见。完全抛弃正面角色必须“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套路。日军将所有幸存者捆绑、活埋、槍杀、焚烧,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场景让人真正见识了战争的残酷。

但影片结尾,日军士兵角川的自杀实在太突兀了,中国电影喜欢走极端,要莫表现日军的“蠢”,要莫又过度描写日军的“人性化”。就像《屠城血证》里同情中国人的日本军官。大导演陆川不应该也犯这样的错误。神经脆弱的日军几乎不存在,我承认这些家伙确实还 是人类,但他们只是表现在对待亲人、同伴那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倭式礼节上。事实能证明他们对敌人毫无怜悯之心。它不同于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凶残,可人家至少还 讲究点理性,要不然怎么有一大堆德国艺术家,出各把类似辛德勒的同情者也让人完全相信。但日本不会。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民族,没有丝毫个性,也不能容忍“个性”(日本人缺少艺术家也是这个原因)它讲究整体,只效忠天皇,只信奉武士道精神,任何人,即使你是大学教授,或幼稚的学生,一旦戴上日军的钢盔,就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机器;那些单纯可爱的日本美女一旦谈起中日战争,恨不得立刻去慰安,哪里会有什么屈辱的眼泪。这都是日本人当时的民族性决定的。当然自杀并非不可能,我们都知道后来包括占领南京的那些日本鬼子的结局——关岛、瓜岛、硫磺岛.......这些昔日的作恶多端的“太君们”被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包围在几平方尺宽堆满尸体的洞穴里,没有任何补给和弹药支援,光鲜的军服烂成碎条状,威风一时的皇军钢盔除了能接点可怜的雨水外别无用处,美军的喷火器连石头都能烧融了,绝望的日军这回真成了野兽,吃同伴的尸体.......最后连野兽都做不成了,因为美军两颗大炸弹彻底终结了日本天皇征服世界的幻想。这些不甘失败鬼子们除了自杀还 有什么选择呢?

回到《南京!南京》,假定日军士兵角川先生真的是良心发现,释放两个中国人同时自杀,(又不是记录片,我们不能太当真),但另外一个多粘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军曹(木潘龙饰)请问陆川兄,为什么不去表现一下他的结局呢,他也算个角啊,我们不一顶要看到他剖腹,但起码如果他能死在硫磺岛的战壕里,一双绝望的眼睛起码能告慰死去的南京百姓魂灵。

第三篇: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30多万军民被惨遭屠杀,超多的女同胞被奸淫。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情绪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那一幕张狂残忍的画面让我有着义愤填膺的感觉,但是看着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情感和情绪,当影片中出现超多的中国人被强奸、活埋、烧死,我脑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战争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击。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了活力和色彩,我无法想象那些屠杀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应对着满城的废墟,应对着被蹂躏的成千上万的妇女,应对着遍地的死尸……却仍然继续着兽性的发泄,继续着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许有些日军士兵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身为军人的他们是在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头子的野蛮政策,同样的他们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当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猛然间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迫于军命的强制,他又不得不继续着违背自我意愿的行为,最终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那种无畏的挣扎、迷茫的彷徨、无奈的服从,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向伴随着他。

影片从开始的镜头对准了这个主角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伏笔,被压抑的情感最终要有一个爆发的突破点,让人物的鲜明个性的刻画到达一种转折,在影片的结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底层那种被压抑与反抗压抑的情绪到达了顶点,手中那把沾满累累血迹的枪口对准了自我,以一种解脱了的简单来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内心那种煎熬。

导演陆川说的好:南京是荣光之城,抵抗之城。不是处在当时环境是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处境!“南京”留下来的是光荣,是懦弱,还是屈辱,就要看我们怎样的去理解!就我观看了影片后,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我觉得南京的军民在抵抗敌寇入侵的时候,显得有些茫然和麻木,奋起反抗的力度不大,多数人的心态在惊恐中放下了求生的反抗,把自我的生命交给了对方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影片中只有在做最终反抗的那一伙国民党军人因反抗失败后被杀之前,一个士兵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鼓舞人心的话语,之后大群人一齐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那气壮山河的气势,让我的心被激励起来,也让我感到中国人民的不屈。

整个影片的情节紧扣着30多万军民被屠杀这一主题,造成这一历史杯具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放下了南京,国民党众多军官不战而逃,仅仅留下那些不愿意逃跑的残余力量坐着顽强的抵抗,虽然在南京城内多次袭击、扰乱敌人,但是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从而致使30多万军民成为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影片中那个经典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中,就是小豆子最后逃了出来,吹着蒲公英,让人感动,使人欣慰!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瞬间的彩色背景,我想那是导演的点睛之笔吧,从彩色背景中让人看到了期望。就如导演陆川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活着,是一种抗争;而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厉,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欺躙,只有自我强盛了,人民也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但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但是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忘记。

第四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之前《南京!南京!》有很多人去看了,争议也非常之多,所以我也忍不住好奇心,在电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只能说,这是部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而我属于中立者,但是这部电影的的确确感动了我,那些情不自禁的眼泪便可说明。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可是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城里到处是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只有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人大声叫道:“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他们却回应道:“当官的都跑了!”看到这一幕,我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了起来,当时那些挡在城门前的战士们,听到这些话该有多心痛啊!

在一个破教堂里,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他们把教堂当作了避难所。在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我无法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

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所以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什么呢?逃避,放弃?不对,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这一切,学会反抗,而不是束手就擒!

虽然有那么多人都投降,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江,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到最后也只能赤裸裸地死去。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这部电影里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

看过《南京!南京!》的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它提醒着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

第五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第六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时间总是流沙般飞逝,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幸福。可有谁还会想起那些被残杀的30多万同胞?有谁会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为你祈祷。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了。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人的手段残酷,30多万的中国同胞被无辜杀死,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却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扭曲了史实,这是多么可耻啊!可是我们中国人呢?可多少中国人记住了这段历史?

第一次在看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时,我的心里悬了块石头。那一幕幕残忍的片段,那一个个血腥的场景,那一声声悲痛的惨叫,无时无刻对我不让我战栗。我痛恨那无情无意的日本侵略者,我痛恨那些歪曲史实的日本人,我更痛恨我自己那样的无能为力。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我能带领着南京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哪怕是牺牲了,哪怕我此生不再有,我也无憾。可我知道没有如果,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珍惜现在?,不让历史重现,要好好的铭记历史。

还记得那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吗?那是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顾,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而她却因此患上抑郁症而自杀生亡,可她却未后悔过。一个柔弱女子愿意站出来,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我也敬佩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举动不但震撼了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近期正在放一部影片《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而观看过此片的人无一没有流下热泪,而当我看完此片时,我知道我再也无法忘怀这段血泪史,也无法再去直观南京大屠杀了,因为我已看透这段历史,我怕我也会如同张纯如那样患上抑郁症。

南京啊,南京,我为你祈福。愿世人记住这段血泪史,愿日本人承认他并以此为戒,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推荐专题: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15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