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500字(范文5篇)

2022-11-06 19:01: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这就是中国观后感500字(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这就是中国观后感500字(范文5篇)》。

第一篇:《美丽中国》500字读后感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

从地球诞生之初,生命就已经存在了。从原始藻类到现在的人类,共度过了四十多亿年的时光。蔚蓝色的地球在这四十多亿年的时光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死气沉沉到生机勃勃。地球在时间的推移中,创造了许多的奇迹。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同样也是最聪明的物种。他们竟然不知道要爱护地球这个自己唯一的生存家园。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向地球毫无节制、不知满足地索取,和为了一点小利而自相残杀。他们喝地球的“血”,挖地球的“肉”,甚至用武器把地球打得千疮百孔。

地球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在等待人类的觉醒。可她换来的只是身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和一声声动物的惨叫声。

直到有一天,人类发觉了地球无声的倾诉。他们后悔不已,开始提倡环保:少伐木,多植树;少用电,节约水;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看着一天天康复的地球,人类别提有多高兴。因为他们不仅救了地球,也救了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切以保护地球为主,那地球曾经的生机勃勃也就指日可待了。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为地球“康复”而多出一份力吗?还是继续做那个令人发指、伤害地球的“大害虫”呢?

来吧,伸出你的双手,为环保多献出一份力!创建美好的绿家园将不是遥远的梦!

第二篇: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500字

最近几天,央视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观后我震撼不已。

《典籍里的中国》用表演与对话的方式,演绎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现,让观众更深刻地品读典籍。第一期选择了《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又称为《书》有很多华夏文化的创始性论述,比如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制定历法。《尚书》是“文化元典”,很多很多第一次都在里面。

教授们讲解《尚书》后,大幕拉开,表演开始。说到《尚书》,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胜,是秦朝秦博士,一生守《书》讲《书》,是《尚书》的传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与现代人撒贝宁的对话为主线,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两个书中故事与晁错受文帝之命前来学《书》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尚书》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伏生让人感动。他一辈子爱《书》,一家人用生命保护《书》,年老后在山东一带讲《书》,传承《尚书》。倪大红老师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表演结束了,但我的思绪仍未结束。停留在开场的一句话上。“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

《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品读典籍,体味经典,吸取智慧,汲取精华,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第三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500字

《中国合伙人2》展现的中国互联网二十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万众创业的二十年。

影片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怀揣着共同创业梦想的楚振辉、秦磊、徐顺之成为合伙人,三人热血征途,创造了非凡网。整个创业从艰难启程到小有成就,从跌落谷底到涅重生,从走向辉煌到危机四伏,一个个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一旦开始就不停的奔跑精神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为互联网崛起的艰辛付出与努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创业、守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应对风险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以及保持初心,为中国互联网大国强国筑梦、砥砺前行的创业精神。

作为一名基层铁路人,回望铁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中,不禁感慨:中国铁路在这40年的快速发展中,又何尝不是如互联网崛起一般大刀阔斧、波澜壮阔?在铁路从业十年里,亲眼见证了铁路大提速,速度120km/h的普速列车逐步被时速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所替代。尤其是当下,复兴号奔赴在广袤的大地上,给旅客带来的时速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中国铁路从跟跑者变成了世界铁路的引领者,让中国高铁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这些变化与辉煌的成绩中,铁路人何尝不是影片中的创业者那样:执着坚守、刻苦攻坚、追求极致,终成传奇?

第四篇: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500字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生动演绎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本节目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典范,对于高考语文极具指导性。

数祖不忘典: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

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首播,穿越时空、对话先贤,以典籍作舟,畅游华夏文明之河,沉寂千年《尚书》破壁而来。这本书穿越千年才重回世人面前,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内藏典籍万卷,沉寂了近千年,这些典籍破壁而出。清朝末年,1910年,部分经卷被运到京师,《尚书》文献当时最早的传世文本也在其中。现在一万六千余件敦煌藏经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尚书》便是其中一部分。世代传承,在“传承”中领悟中华文明,千年来,《尚书》历经无数学者先贤薪火相传。

《典籍里的中国》中,倪大红饰演的伏生以命护《书》片段让观众不禁泪流满面,秦末动乱,《尚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又遭遇项羽火烧咸阳,仅剩了伏生一部家藏,伏生视《书》如命,纵然乱兵刀剑相向、天降大雪,也不忍《书》损毁一丝一毫。为逃兵荒,伏生带着家藏的《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妻、子为保护《书》,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他和家人用生命诠释了“薪火相传”。网友:敬佩!敬畏!

节目演绎了《尚书》中多个场景,每个经典故事都让人沉浸其中,节目中演员对故事入木三分的刻画,看得观众热血澎湃,泪流满面。

是什么让华夏文明精粹绵延不绝?《典籍里的中国》中,每一部华夏文明的典籍及其“薪火相传”的故事,都将给我们答案。

第五篇: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中国科技馆参观。

刚进去我就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不过最让我注意的还是“恐龙化石”,它的“个头”比两层楼还高,还有它那庞大的身躯,粗壮的尾巴……这些都是运用科技的手段,把这个古老的动物活灵活现地带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记住了亿万年前恐龙的模样。

在A区,我看见了一个机器人在和一个小男孩下象棋,他的手很灵巧,每走一步都不用考虑,速度非常快;我看到这一幕,跃跃欲试,也想跟机器人比一下高低,没想到他可以左右开弓,一边和小男孩下象棋,一边和我下跳棋,结果我们俩都输了。机器人真是太厉害了!我想再多的对手他也能应付得了。

咦!太吸引人了,这个机器人实在与众不同,只要摁一下黄色扭,玻璃箱里就会下雨;再摁一下红色扭就会浇花;摁蓝色扭哗哗冲马桶;摁绿色扭滋滋冒喷泉……是不是很有趣儿呢!你们也快来看看吧――这里处处会让你惊喜不已。

中国科技馆一游,真让我大开眼界,真正地让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无尽的魅力!他仿佛总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搞科研的叔叔、阿姨真了不起!

我忽然想,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当一名科研人员,努力去了解很多的科技知识,为我们国家做出很多的贡献才行!大家的想法一定和我一样吧!――那么,我们未来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强大!

推荐专题: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5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