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大全)》。
今天,我读完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这本故事集里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暴风雨》、《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我都很喜欢。
故事的主要部分就是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按照事情发展来写,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个令人感悟的道理。例如,《奥赛罗》这个故事就让我知道不可以随便就轻信别人的谎言,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
在这些故事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伊摩琴公主。因为她勇敢、善良、坚持、善解人意,为了见自己心爱的丈夫,不顾一切,跟着毕萨尼奥去见自己的丈夫,她忍受着一切痛苦,忍受自己父亲的训斥,她那聪明而优秀的品质,令我感动,更令我赞叹,还令我深深的在心里永远也忘不了。
这本书中有一篇叫《辛白林》,主要任务是伊摩琴公主,伊摩琴公主很早就失去了母亲,一直很孤独,连自己喜欢的丈夫也被自己的父亲嫌弃。她假扮成男孩,寻找自己的丈夫和弟弟,最后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它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给你痛苦,只要你心地善良、勇敢、有智慧,生活还是会给你一些幸福的。
看完这本故事集,每一篇故事都在我的心里回味无穷。
《威尼斯商人》与《哈姆雷特》
汉语言文学2009101201姚伟鸿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其戏剧既洋溢着现世的欢乐,又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如同灯塔一般,引导着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剧本,塑造了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人物形象。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夏洛克、安东尼奥。如《李尔王》中的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如《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王后格特鲁德、叔叔克劳迪亚斯。又如《奥瑟罗》中的伊阿古等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人物典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描写的这些人物性格都有某种优缺点被极端化,放大化。
我们在看莎士比亚的这些剧本时,我们很容易对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产生同情,怜悯,喜欢,爱护或是厌恶,憎恨,不屑等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与莎士比亚在字里行间不断地描述这个人物,通过人物对话,或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不断地把人物的优点或缺点无限的放大,将人物塑造得几乎完美无缺或是穷凶极恶。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商人夏洛克,莎士比亚在文章一开头就这样描写了:“犹太人夏洛克住在威尼斯。他靠放高利贷给信仰基督教的商人聚敛了大笔钱财。他还很无情,总是严格地限定还钱的数额和时间,这样所有善良的人都很讨厌他„„”事实上这一段描写我个人道是觉得夏洛克没什么坏的,借高利贷这种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严格地限定还钱的数额和时间又没错。不过如果你看到了下文:“因为安东尼奥常常把钱借给那些不幸的人,而且从不向他们要利息。”时,你心中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突然觉得夏洛克贪婪、无情、刻薄?是不是觉得安东尼奥善良、慷慨、大方?
这就是莎士比亚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做法放到一块而产生的效果。
而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莎士比亚继续描写了夏洛克剥夺不听他话的女儿的继承权,在法庭上不退半步的一定要割安东尼奥一磅肉的情形。这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将夏洛克无情地特点写到了极致。
而反观对于安东尼奥的描写,当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没钱的时候去找他借钱时,安东尼奥为了朋友的幸福考虑,无奈地去找自己的仇人夏洛克借钱,接受了夏洛克的无理条件。而在他的商船无法按时归来,无法按时还夏洛克高利贷的时候,安东尼奥又写了一封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信给巴萨尼奥,信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歌曲一磅肉以后,我估计性命难保,我希望临死能和你见上一面,但这还要看你的行踪。如果我们之间的友谊不足以请你过来,那么你也不要因为这封信而来。在这一封信中,我们看不到一丁点对于这件事的起因巴萨尼奥的一点埋怨,没有叫巴萨尼奥负担一点责任,所有的事都由他担着。而只是想在临死面前见他一面,信中也允许了巴萨尼奥可以不去见他最后一面。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啊!这是一个真正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啊!
而我们知道,宽恕朋友容易,但饶恕仇人便是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做到的了。偏偏莎士比亚便安排安东尼奥做到了。在庭审的最后安东尼奥说道:“如果夏洛克愿意立下字据,承诺在临死的时候把财产留给他的女儿和女婿,那么他情愿放弃夏洛克应该给他的那一半财产。”面对一个之前要取己性命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锁安东尼奥已经被描写成了一个圣人了。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又将哈姆雷特描写成一个极忠极孝的人,不顾一切地为付报酬,最终和仇人同归于尽。同样被莎士比亚塑造成极忠极孝的人还有《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
而麦克白夫妇就被描写成贪婪成性,欲求不满的卑鄙人物,特别是麦克白夫人。同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哈姆雷特中的王后哥特鲁德和叔叔克劳迪亚斯。李尔王的大女儿,二女儿。
莎士比亚的喜剧中还经常出现品格高尚,单纯无私的人。如《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等等。
正所谓诗言志,大凡一个作家写一部作品总是要表明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希望按照他的世界观改造世界。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圣人和坏人,并让这些圣人更圣,坏人更坏。 莎士比亚将这些人物典型的优缺点在文章中无限地放大到了极致,使圣人更圣,坏人更坏。我个人觉得不是简单的仅仅是为了读者喜欢某个人物或是讨厌某个人物,也不尽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剧情需要”所可以解释的。而是为了表达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他所处于的世纪的人的一种剖析。表达了莎士比亚对于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的崇拜和向往,对卑鄙无耻地人的厌恶和鞭挞。莎士比亚渴望用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表达散发了莎士比亚浓浓的人文主义思想,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莎士比亚的戏剧特点
总述:
1 莎士比亚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 莎士比亚的戏剧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时代和时代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李尔在暴风雨中对当时社会罪恶的控诉(《李尔王》三幕二场)、哈姆莱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哈姆莱特》三幕一场)、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雅典人泰门》四幕三场),这些著名诗章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其揭露极为深刻、其文笔极为生动、其感情极为深刻、其语言极为锋利,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高度艺术化的反映。
2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个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许多著名悲剧人物,不论是思想深刻周密、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刚正不阿、单纯轻信的奥塞罗,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李尔王,权势熏心、傲慢残酷的麦克白,心胸坦荡、动机纯良的勃鲁特斯,或者是勇敢坚强、品质高尚的安东尼奥,都是埃斯库罗斯戏剧里的巨人式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给人以难以磨灭之深刻印象。
3 在戏剧情节方面,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莎士比亚擅长于把幻想与现实统一起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情节线索开展戏剧冲突,展现出既是现实主义、又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生气勃勃的戏剧。
4 莎士比亚作品极为重要的一个艺术特色,是他的语言的形象性。他总是、而且十分善于运用各种各样幻想极其丰富、色彩极为鲜明、具体生动、新颖鲜活、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出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入了神、着了迷,被他的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动得忘记了自己。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喜剧和历史创作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剧创作为主,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
【早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他写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着重于讴歌赞美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剧尤为突出。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而偏重于对理想事物的歌颂。他大多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来颂扬人文主义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历史剧中战功显赫、治国有术的开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后者尤为光彩照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的政治理想和个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
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明朗乐观居主导地位。轻松的喜剧和严肃中含有诙谐的历史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
【中期】1601年到1608年,英国社会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莎士比亚对现实悲观失望。这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也是他一生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愤、阴郁的情调。他写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等四部喜剧,成就大者是悲剧。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剧”之称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更为著名。这些作品,与作者早期创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不再是歌颂而是深刻揭露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如《哈姆雷特》就是通过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会悲剧,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专制暴政的罪恶。
其次,占戏剧中心舞台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阴谋家。例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等,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另方面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忧虑。
第三,不再依赖外部的误会和巧合来构筑戏剧冲突、描写人物,而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内心的矛盾斗争。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写中心,就是写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他内心的冲突来表现并强化外部冲突即人文主义理想与专制暴政的冲突,他既坚定又软弱、既果断又犹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显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第四,创作基调由明快转变为悲愤沉郁。悲戚伤感的悲剧自不待言,就连喜剧如《一报还一报》也蒙上一层冷峻凄苦的阴影。
【晚期】1609年到1613年,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莎士比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即传奇剧时期。莎士比亚后期创作了四部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莎士比亚后期的传奇剧对黑暗的现实仍有所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莎士比亚始终保持人文主义者的信念,保持乐观精神,相信通过道德的改善,人类是有美好前途的。由于这种信念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这些传奇剧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中,主人公先遭受苦难然后获得幸福。剧中解决矛盾往往依靠一些偶然的因素,以及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敌对的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最后实现完满的结局。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生动精炼。当时的英国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因此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戏剧主要是由无韵体写成的诗剧,不仅有音韵节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绘生动的形象、抒写大胆热烈的幻想。剧本中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
王啸
2016.4.17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洛阳一高 高三(2)班 尹姝瑶
读莎翁要有耐心,否则要急得你满屋跑眉毛。
我当初无疑是很无耐心的一个人,因此我的眉毛现下淡得很-----都跑光了。
《罗蜜欧与茱丽叶》五场十二四幕,我以为其实只要一句戏词便好------风华绝代的小姐立在窗台上,望着心上人大场喊道:“哦,罗蜜欧!为什么你是罗蜜欧!”只要这一句便足矣。这悲剧尽交待个清楚。
只怕观众是都要不干了。
要说起来,东西方的戏剧总有些异曲同工的妙处。东方的戏剧之中也总要有那么些华丽丽的铺陈,戏折儿子才曲词悠扬声腔婉转,戏台上是否化浓妆的胖女人且不论,戏词儿便吸了人进去。
美感是个奇怪不讲实用性的东西,是锦衣华服袖口的滚镶蕾丝边儿或是宝石袖口,让一个故事意外地有价值。
我记得莎翁的画相上,左耳是戴着耳环的,式样儿很相互,长相也不华丽,面相上人还清瘦得很,不知这单薄的身子怎么装下这爱情的繁缛。
莎翁剧里的主角儿多不讨我喜欢。大部分太执著,而执著通常造成悲剧。当然它存在了,那即使看起来不好,但其存在本身也是合理的。我倒是比较爱那些小人物,配角儿:朱丽叶啰啰嗦嗦的乳母,哈姆雷特的好友心腹霍拉旭,与王子斗剑的寻除病奥菲丽娅的史长雷欧提斯更有优雅刚毅的王子范儿;而奥赛罗里反面人物伊阿古,心眼儿虽坏,却比刚愎自用的摩尔人要强上许多-----
这种感觉像是许久以前看电视,《士兵突击》里我最爱史合伍六一,《亮剑》里赵刚比李云龙顺眼;《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柯蓝和柯兰的母亲;《西厢》里莺莺和张生都是不及红娘半分可爱。
我深感受剧情限制,主角儿总要有些束手束脚,而配角儿因此更讨我的喜。作为符号人物,主角儿有使命有更大的责任,总之,是暴露更多,也反而让人易于忽略一点一滴眉目含情。或是这样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出场越多越让人提不起意趣来。反而是众生蝼蚁即使庸庸碌碌也来得更有味儿。也许是因为露面太少反而神秘了吧。管他呢。
戏剧,无非正剧喜剧悲剧,无非悲欢离合,无非是写出来的思想的咆哮,无百开头,过渡,结局。猜得中狂不是开头或结局,都不枉走一回。
莎士比亚的戏剧特点
总述:
1 莎士比亚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 莎士比亚的戏剧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时代和时代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李尔在暴风雨中对当时社会罪恶的控诉(《李尔王》三幕二场)、哈姆莱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哈姆莱特》三幕一场)、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雅典人泰门》四幕三场),这些著名诗章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其揭露极为深刻、其文笔极为生动、其感情极为深刻、其语言极为锋利,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高度艺术化的反映。
2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个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许多著名悲剧人物,不论是思想深刻周密、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刚正不阿、单纯轻信的奥塞罗,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李尔王,权势熏心、傲慢残酷的麦克白,心胸坦荡、动机纯良的勃鲁特斯,或者是勇敢坚强、品质高尚的安东尼奥,都是埃斯库罗斯戏剧里的巨人式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给人以难以磨灭之深刻印象。
3 在戏剧情节方面,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莎士比亚擅长于把幻想与现实统一起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情节线索开展戏剧冲突,展现出既是现实主义、又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生气勃勃的戏剧。
4 莎士比亚作品极为重要的一个艺术特色,是他的语言的形象性。他总是、而且十分善于运用各种各样幻想极其丰富、色彩极为鲜明、具体生动、新颖鲜活、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出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入了神、着了迷,被他的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动得忘记了自己。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喜剧和历史创作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剧创作为主,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
【早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他写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着重于讴歌赞美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剧尤为突出。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而偏重于对理想事物的歌颂。他大多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来颂扬人文主义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历史剧中战功显赫、治国有术的开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后者尤为光彩照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的政治理想和个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
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明朗乐观居主导地位。轻松的喜剧和严肃中含有诙谐的历史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
【中期】1601年到1608年,英国社会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莎士比亚对现实悲观失望。这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也是他一生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愤、阴郁的情调。他写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等四部喜剧,成就大者是悲剧。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剧”之称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更为著名。这些作品,与作者早期创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不再是歌颂而是深刻揭露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如《哈姆雷特》就是通过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会悲剧,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专制暴政的罪恶。
其次,占戏剧中心舞台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阴谋家。例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等,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另方面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忧虑。
第三,不再依赖外部的误会和巧合来构筑戏剧冲突、描写人物,而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内心的矛盾斗争。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写中心,就是写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他内心的冲突来表现并强化外部冲突即人文主义理想与专制暴政的冲突,他既坚定又软弱、既果断又犹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显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第四,创作基调由明快转变为悲愤沉郁。悲戚伤感的悲剧自不待言,就连喜剧如《一报还一报》也蒙上一层冷峻凄苦的阴影。
【晚期】1609年到1613年,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莎士比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即传奇剧时期。莎士比亚后期创作了四部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莎士比亚后期的传奇剧对黑暗的现实仍有所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莎士比亚始终保持人文主义者的信念,保持乐观精神,相信通过道德的改善,人类是有美好前途的。由于这种信念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这些传奇剧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中,主人公先遭受苦难然后获得幸福。剧中解决矛盾往往依靠一些偶然的因素,以及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敌对的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最后实现完满的结局。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生动精炼。当时的英国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因此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戏剧主要是由无韵体写成的诗剧,不仅有音韵节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绘生动的形象、抒写大胆热烈的幻想。剧本中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
王啸
2016.4.17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洛阳一高 高三(2)班 尹姝瑶
读莎翁要有耐心,否则要急得你满屋跑眉毛。
我当初无疑是很无耐心的一个人,因此我的眉毛现下淡得很-----都跑光了。
《罗蜜欧与茱丽叶》五场十二四幕,我以为其实只要一句戏词便好------风华绝代的小姐立在窗台上,望着心上人大场喊道:“哦,罗蜜欧!为什么你是罗蜜欧!”只要这一句便足矣。这悲剧尽交待个清楚。
只怕观众是都要不干了。
要说起来,东西方的戏剧总有些异曲同工的妙处。东方的戏剧之中也总要有那么些华丽丽的铺陈,戏折儿子才曲词悠扬声腔婉转,戏台上是否化浓妆的胖女人且不论,戏词儿便吸了人进去。
美感是个奇怪不讲实用性的东西,是锦衣华服袖口的滚镶蕾丝边儿或是宝石袖口,让一个故事意外地有价值。
我记得莎翁的画相上,左耳是戴着耳环的,式样儿很相互,长相也不华丽,面相上人还清瘦得很,不知这单薄的身子怎么装下这爱情的繁缛。
莎翁剧里的主角儿多不讨我喜欢。大部分太执著,而执著通常造成悲剧。当然它存在了,那即使看起来不好,但其存在本身也是合理的。我倒是比较爱那些小人物,配角儿:朱丽叶啰啰嗦嗦的乳母,哈姆雷特的好友心腹霍拉旭,与王子斗剑的寻除病奥菲丽娅的史长雷欧提斯更有优雅刚毅的王子范儿;而奥赛罗里反面人物伊阿古,心眼儿虽坏,却比刚愎自用的摩尔人要强上许多-----
这种感觉像是许久以前看电视,《士兵突击》里我最爱史合伍六一,《亮剑》里赵刚比李云龙顺眼;《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柯蓝和柯兰的母亲;《西厢》里莺莺和张生都是不及红娘半分可爱。
我深感受剧情限制,主角儿总要有些束手束脚,而配角儿因此更讨我的喜。作为符号人物,主角儿有使命有更大的责任,总之,是暴露更多,也反而让人易于忽略一点一滴眉目含情。或是这样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出场越多越让人提不起意趣来。反而是众生蝼蚁即使庸庸碌碌也来得更有味儿。也许是因为露面太少反而神秘了吧。管他呢。
戏剧,无非正剧喜剧悲剧,无非悲欢离合,无非是写出来的思想的咆哮,无百开头,过渡,结局。猜得中狂不是开头或结局,都不枉走一回。
推荐专题: 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