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苏东坡传 林语堂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2-08-06 13:38: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读后感(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苏东坡传 林语堂读后感(范文五篇)》。

第一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从小就读你的诗,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我看到了你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无不流露出你的豪迈奔放。知道了东坡肉与你的关系,我对你这个吃货又增添了几分好感。语文老师花了一堂课的时间来歌颂你这位魅力四射的男神,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为你作传,甚至毫不掩饰地表露出对你的喜爱,称你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我喜欢一阵清风,而我也想进入那个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的人的世界,与你相遇,与你交谈,陪你走过一个个春花秋月,你的确如清风一样,清澈而又不失风度。

清――清镜怜清影

很多人喜欢你的深厚,广博,才智,而我喜欢你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你有时看似刚猛激烈,任性,放飞自我,但我想,你的心里定有一个清澈的明镜照亮你清风一样的影子。你不参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人格格不入,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份天真与淳朴。你的眸子定是如一潭清水般平静,星辰般闪亮,纯洁,你用你的纯真与善良喂养了它。你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致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这样的随心所欲,大无畏实在是难求了。你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你恨邪恶之事,但却不恨邪恶之人。在你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你做你想做的事,你做工程,学瑜伽,炼仙丹,一生都在实践你的理想,是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体。我想,这便是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这么多人喜爱你的原因,你身上有着许多人都没有的纯真,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你却未沾染一丝晦气,保持着生命的单纯。浩然正气,不依行而立,不恃刀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比礼之常,无足怪者。

风――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我记得,你的眉眼总是带着笑意的,最爱的也还是你爽朗的笑声。你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在流放到岭南后又至海南的悲惨日子里,你总不愿让现实去破坏自己的诗性。初到岭南,言万户皆春死,还戏称,不久鸡犬识东坡。及至海南,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仍然觉得有所给予。诗人一般都极富生活情调,你也深谙此道。在惠州修放生池,建朝云堂,即使身无分文,也乐善好施。你认为,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知善,还与人研制酿酒,制墨,日子清贫却充实。

你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你,拿你的文章骨头里挑刺。你显然没与他们计较,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话中毫无归罪之意,一笑了之。

你的笑是苦中作乐,也是自得其乐,是大度也是善良。世界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笑。西风多少恨,吹不散你眉弯的笑意,吹不碎你苦中作乐的情怀。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你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你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清风徐来,心中阴霾已散,从此替天放晴。

第二篇: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500字

上学期随老师和同学一起参观了黄州的东坡赤壁,园林不大,主要是欣赏苏东坡的一些字画,如果是像平常一样自己做一个游客,进去参观一遍恐怕不会有任何收获,对苏东坡这个人以及他的传世作品也不会有任何感受,说不定还会觉得无趣,这都不过是因为自己太过缺乏对历史、文化、对伟人的感知力罢了。

这一次黄州东坡赤壁行,不是自己走马观花地瞧,而是有专业的讲解员介绍,有苏东坡迷的带领,自己才头一次体会到,原来这小小的园林里面,珍藏着如此丰厚经典的史料。

回来之后开始打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得草草,由于对苏东坡及其著作还所读甚少,我算不上是苏东坡迷,但这偶然的时机,读到他的传记、去到他的纪念馆处,还是庆幸于能对苏东坡的人生际遇和人物特征多了几分了解。

林语堂写到,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所有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没有明显的缺点,只有溢出的可贵品德和才气,好像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不爱戴他,不敬仰他,不喜欢他。

如果让我说看过《苏东坡传》之后的印象,首先还是逃不离上述林语堂对他的高度概括:才高气清。

他本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但是不屑于浪费时间在朝廷上明争暗斗,他一生中多次被重用,可次次都被政敌拖下马,不是使他蒙冤入狱、惨遭贬谪,就是逼他自动请辞、归隐他乡,可苏东坡也算是在仕途上行事比较稳妥的人,尽管他自始至终反对王安石新政,却也在传记中看不出他为反对推行新政作出强硬行为,只不过是奏章作诗以表政见,以至于他的政敌几次逼他出宫,所用的手段无一不是从他的诗词书信中百般挑错,说他挑战圣上权威等等。

他心系黎明百姓、在地方政绩突出,这些都有目共睹,除了在言语文字中或有不羁的表达,他的敌人只怕是再也找不出其他纰漏可以利用,他一生宦海浮沉,不过是因为他才高惹人妒、而他本身气清不好斗罢了。因此或许可以说,苏东坡自始至终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只是生不逢时,但从政治角度来说,在乱世之下,在朋党之争之中,他是否有过不遗余力地抗争呢?

毕竟一种声音的轻易退让就会使另一种声音恶意生长,王安石变法期间的民间乱象久久不能被发现,就是因为朝廷中的声音被垄断。

除了仕途不顺,一生多颠簸以外,苏东坡的生活方面、情感方面似乎一片和顺,苦中也能作乐。

他有有才气有抱负的父亲,有明理温柔的母亲,有一生不离不弃感情至深的弟弟,有贤淑通达的妻子和小妾,有孝顺的儿子,还有各方才子为好友。无论是在京都生活富裕的时候,还是在被贬期间贫苦之际,其家人未曾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改了脾性,而是始终和和气气、相互扶持,其友人也总是能不计受牵连之前嫌而与之共同做乐,饮酒、绘画、作诗、打坐、酣睡……

官场之外苏东坡的生活可谓和和美美、多姿多彩。他的性情不曾改变,从来是云淡风轻、天真烂漫。

传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他被贬在外时已经非常贫困,来到常州打算买一栋房子以后在此常驻,他用身上仅剩下的五百缗钱果然买到一栋心仪的住处,可是一天在路上他发现有一个老妇人哭诉,说自己家里住了一百多年的房子被儿子卖去了还赌债,而老妇人说的房子恰好就是他所买的房子,他当即把契约掏出来烧掉,也没讨回付的房钱,而苏东坡当时只是被真情所感,无法抑制,连自己家里的温饱都不管不顾了,林语堂对此事的评价是:事情做得美则美矣――还有什么别的好说?

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真是十足的性情中人,只不过这种不争不抢不管不顾在官场上是被人利用,在家人友人间则是被包容。

人无完人,世人敬仰的苏东坡也是。仕途上的起起伏伏和生活情感间的和和美美,在苏东坡身上也有了个能够令人接受的平衡。

第三篇: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

在这个寒假里,侯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了一本书,叫《苏东坡传》,并且还要写读后感。开始,我很抱怨,推荐读书怎么还送他篇读后感啊!可我一读这本书,我就放不下手来了!

我很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苏东坡身上在也合适本、不过了。“乌台诗案”让我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他为友的人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N次被贬到外地去。好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坐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的心境的写照。

我敬佩苏东坡的才华、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气,苏东坡虽然死了,但他的诗词、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入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第四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他是林语堂笔下的那位乐天派,他是平民百姓口中一声声的“东坡先生”,他更是弟弟口中“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百姓”的苏东坡,他更是苏轼。

道说苏东坡的一生,一字足矣:苦。苏轼一生劳累奔波,他去过海南、去过惠州、去过黄州,可以说人不是老死,而是累死的啊!我觉得苏轼与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很相像,像是在何处呢?在同样的为平民百姓一次次的申冤中,在一次次为人民着想时,在一次次警醒自己应当洁身自好,应当尽好大臣的本分里,在为国家付出,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假思索,再到最后心无愧对,无愧对于一切,苏轼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向我描绘了正人君子的故事。

还是聊回苏东坡吧,虽说苏东坡确确实实是受了家庭的影响,促使他成为苏轼,然,更为重要的莫过于是他自己的努力。他若不勤奋,就不会在险境中做一回以耕田为生的农民,就不会有远近闻名的东坡肉了,好学是他在朝堂上的盾,善心是一把锋利的宝剑,勤奋是帮助他逃脱生天的刀,勇敢是使他不惧艰难排挤的矛,四个兵器他都有,怎能让他不名列前榜呢?“最怕天才也勤奋!”朱载上曾如此形容苏轼:“先生开卷一览便能够终身难忘,为何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却道:“不是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字做题目,第二遍则选两个字,到了第三遍便只取一字,只要提起这个字,我便能接下去。”朱载上觉得有趣,随后念一字,苏轼便应声背,且一字不差!足以证明,即便是像苏轼这样天分高的天才,学习还这般努力,那么天资庸俗的人应当更加发奋努力啊!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什么意思?就是上到上的玉帝太后,下到下的市井百姓。毕竟,在苏轼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从前,回想起背诵苏轼写的词《蝶恋花》,只因为好听,却独独未料这词背后的忧愁与无奈,苏轼的诗词别有一般韵味,那不是喜怒,更不是悲欢,而是发自内心的凄凉,就像苏轼的人生贬官,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无处不去!艰辛与痛苦,背井离乡是体会不到的。读了书后,了解到《蝶恋花》绝非字眼上的美好,此词乃是形容苏轼的人生,如野草般春风吹又生。一辈子都在路上的他,又告诉我,自王朝云离世后苏轼便“终身不听此词”命运如此无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论人或事,终难完美,不论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与弟弟难再相见之情。人间友人知己离别之痛,世间国家朝堂乱之苦。纵使苏轼的一生,尽都是苦,但是他没有,他,仍旧是别人居心叵测挖空心思对付他且都能一笑而过之人,苏轼的身上,尽是难得可贵的精神。苏东坡,一个不平凡的人。

第五篇:《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350字

才华横溢却宦途崎岖,屡遭贬谪依依乐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苏轼。

由于政见不合、小人弄权,苏轼历经大起大落,他却保持一份潇洒傲然,面对人生苦难与世道沧桑,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出世与入世的变更,苏东坡不因贬谪而消沉感伤,举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怨不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达与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间事、世间人。

刘辰翁在其著作中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彻底改变世人觉得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束缚,一反词句艳情腻语的风格,他的词大气磅礴,语言朴素精练、兼有豪放与婉约派双重特点,自成一派。东坡先生还是一位美食先驱者。“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无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贬岭南期间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在海南上更发现了“生蚝”这一美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蚝》,提及“恐北方君子闻之”令人忍俊不禁。

历史上罕见诗、书、画、文全才的苏东坡在这人世间乐得逍遥,轻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潇洒一生。畅快淋漓!

推荐专题: 苏东坡传林语堂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