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

2022-07-14 06:25:1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浮生六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浮生六记》读后感》。

第一篇:《浮生六记》读后感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爱情故事,值得我们去纪念。或如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彩蝶无奈舞翩翩,或如孟姜女与杞梁的泪雨倾盆长城新,亦或如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或感天动地,或轰轰烈烈。但是在清代的苏州,有这么一对的夫妻,默默无闻,从恩爱相守,到不离不弃,再到阴阳两隔,然后有了《浮生六记》。

说到《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当真称得上默默无闻,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说白了,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就是当时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他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一个他深爱的和深深爱着他的芸娘,这便让他整个人生精彩起来了。

回到小说本身,这是沈复在芸娘去世之后写的作品,记录了作为一个清代江南人真实的普通生活,分别有闺情、花卉、园林、官场、交游、市井、山林、寺院乃至兄弟之情与妓僚。其没有惊险刺激的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平淡淡,娓娓道来,犹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般自然。

这水墨画里一抹亮眼的颜色便是芸娘。一个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据沈复自己说,是“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可见沈复对芸娘是一见钟情。那芸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芸娘是沈复舅舅家的女儿,自幼丧父,擅女红,独自一个人支撑全家生计。又生性聪颖,自学诗文,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种句子来。结婚后芸娘既能够陪沈复谈诗论书、赏月饮酒,又能够乔装打扮、女扮男装。既让人赞叹于芸娘的蕙质兰心,又惊奇于她敢于跳出世俗的勇气。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家庭里,物质条件不算好,甚至说有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芸娘默默承受了很多,不仅把日子打理的像模像样,还过出了一种安贫乐道的风雅之资,着实不易。自古以来,才女有,同情达理者有,一往情深者也有,但是往往这几条是不相容的,冲突的。偏偏在芸娘身上,这几种特质浑然一体的融合到了一起,毫无维和感。古语有云“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个人很多时候都是苦心经营才能维持生活,按理说应该冷漠、心灰、忙碌,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清暖温柔,甚至风流倜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芸娘,正是因为有了芸娘,沈复的生活堪称多姿多彩。所以林语堂先生的评价,实在恰如其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人们对爱情的向往是相同的。得如此一知己,也算此生无憾。斯人已逝,往事不堪回首。一双璧人,情深意重。哪知天意难测,阴阳两隔。自此余生皆为浮生。

第二篇:《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第三篇:读《快乐》有感

(快乐工作)正如它的封面一样――职场人士的心灵鸡汤,馈赠员工的最佳礼物。读完它,我受益非浅,可是刚刚看完的那一刻却感慨万千……

有一个哲人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这话看似深奥,其实只是翻说了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幸福的真谛就这么简单,做起来却格外艰难。有一个发生在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一对小职员夫妇,过着平静的日子,因为疼爱妻子,男人暗自发誓要让妻子穿上名牌服装,住上漂亮房子,于是辞职下海。

看到丈夫拼命工作,妻子很感动,觉得自己真是嫁对人了。男人很有天分,在商场上屡有斩获,生意迅速扩大,于是开始请人帮着打理,请了男助手,当然也请了女秘书。女秘书自然是那种年轻漂亮,能迅速帮老板签到订单的红粉佳丽,公司里也就多了些男欢女爱的传言。

妻子开始吃醋,终于有一天妻子让丈夫在自己和女秘书间做个选择,而这时开着奔驰车上班的丈夫已经丢不下自己的生意了,自然也就离不开女秘书了,犹豫再三,最后狠下心选了女秘书。

妻子倒还好,很失落,但随后也就解脱了。和女秘书结婚后,男人才发现选错了,这位女秘书在生意场上千杯不醉,巧舌如簧,回到家里却没有丝毫的温存。有个深夜,男人生了病想喝鸡蛋汤,苦等两个多小时,终于有一辆汽车送来了酒店里那种只讲口感、不讲营养的鸡蛋汤。在病中苦等了两个小时的男人急着想喝,而秘书夫人却熟练而有耐心地讨价还价。想起从前的妻子,男人后悔莫及。最后的结局非常惨,男人失去了家产,也失去了那位秘书夫人。

人生就这么奇妙,有得必有失,有失却未必能有得。在得失之间,如果失去的恰是自己舍得放弃的,倒也罢了,如果失去的恰是自己放不下的,恐怕就会象我这位朋友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徒有遗恨了。朋友们,面对诱惑,我们一定要牢记:幸福的真谛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

关于爱情,我们能找到无数诗篇,关于工作,我们能找到的恐怕更多的是(公文写作概要)、(冲床操作指南)之类的教科书,关于我们工作中的感受、心情,总是鲜有人来关心。许许多多的人可能还在错误地期盼着来位慈爱的上司,岂不知上司还在祈祷着人世间再多些慈爱的客户呢。

此时,又想起了一句老话,人是生物,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够改造环境。凡是觉得工作无聊、压抑的职员朋友们,甚至主管朋友们一起读一读这本(快乐工作)(宋晓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吧,书中既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更有调节工作情绪的高招。让我们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把它改造成一个快乐的工作的场所吧!

第四篇:《浮生六记》读后感

读书为人生乐事。

小时候由于条件所限,想读书而书太少。上大学后,看着琳琅满目的图书馆藏书,真的体会到“书海”的感觉,理解了“汗牛充栋”的真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因为一是要有时间,二是要有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放得下手机拿起书本。南京大学的莫砺锋老师说手机的罪恶“罄竹难书”,我觉得也是。

“目耕缘”这个名字起得真好。把读书喻作“目耕”,既然是耕作,就必然有辛苦,也有收获。此次,能够参加《浮生六记》读书会,真的深感荣幸。

《浮生六记》是早就读过的。此次参加读书会,又精读了一遍。但是刚拿到书的时候,翻开来,竟然有译文,让我吃惊不小。文言文成为“外语”已经是一种现实。不用说没有句读的原典,就是校点好的名著,除了专业人士,能读懂的普通读者也真的不多。我总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常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连这个文化的载体都无法识读,又怎么去传承她?所以国学或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要加强。在书本中“目耕”的这种阅读方式,也必须提倡和保持。

人的一生,无论发达还是平凡,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看,都是“浮生”。你往前看,多少人寂寂无闻,来自尘,归于尘?可是沈复不是,因为他有《浮生六记》。虽然《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二记已佚,我们仍然从所存的四记中得到会心的一笑、发自内心深处的羡慕、感同身受的痛苦、怅然若失的遗憾以及从他文字中得到的安安静静的思考以及实实在在的享受。所以《浮生六记》一直得到大家的推崇。我觉得这种推崇不是这本书有多大的文学或者史料价值,恰恰是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是的,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但这些却让我们内心得到安慰。

我们的时代早已分化,一些人早就不愿意写信、写感悟。QQ的说说或者微信的朋友圈,发的人也不多。因为在这个时代,敞开心扉、袒露心迹是不容易做到的。《浮生六记》告诉我们,要目耕,要手写。要多读好书,养心养德;要多写人生平凡事,会舒心顺气。人各有长处,我们普通的认识,也许就是他人寻觅良久的妙法。或者,我们的经历也可以成为鼓励他人前行、奋斗的精华。

浮生不浮皆赖文字,真情实感才可以得到共鸣。让我们在目耕缘读书会的带领下,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向着真、善、美,坚定前行。

第五篇:《小萝卜头》读后感

建党90周年到了,我看了一本描写革命烈士的书---《小萝卜头》。它令我感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是小萝卜头--宋振中,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又瘦又高。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然而,"小萝卜头"并不惧怕敌人,他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同志们在狱中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甚至在狱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然而恶魔般的国民党军统,就在革命胜利前夕,残酷地杀害了饱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过可怜的"小萝卜头"。

看完书后,"小萝卜头",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一直在我眼前摇晃,他怒骂反动派的稚嫩声音时时回荡在我耳边,我深深地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在他面前,我显得渺小而惭愧,他及江姐那些烈士们为革命,为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小萝卜头的年纪和我们相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还努力学习,我们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疼爱,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美好的生活,舒适的享受,容易使人淡忘了泪与血的历史,也使人没有了英雄们当时的精神。所以,我要感谢《小萝卜头》这本书,小萝卜头就是我的榜样,他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理解,我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推荐专题: 鸡汤卜挂家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